核輻射可留存百年?比基尼環礁為何在1997年就符合人類居住標準?

2020-12-05 鋒芒FM

遭受核爆後的廣島長崎迅速重建

1945年8月6日上午8點,美國空軍三架B29轟炸機飛入了廣島市上空,這對廣島民眾來說已經是司空見慣,因為從1945年開始,從太平洋塞班島起飛的美軍轟炸機已經多次對這座城市進行過轟炸,並且此前的幾天,B29轟炸機也多次現身,但他們不知道的是,此次飛來的三架B29轟炸機,其中一架攜帶了一顆重達5噸的原子彈。9點15分左右,編號44-86292的B29瞄準了廣島市中心的一座橋梁,將攜帶的名為「小男孩」的原子彈投放了下去,45秒後距離地面600米的高空,這顆原子彈爆炸並產生了一個巨大的蘑菇雲。三天之後,又一架B29轟炸機將一顆名為「胖子」的原子彈以同樣的方式投放到了300公裡外的長崎市。

核爆炸過後的廣島市

原子彈攻擊過後的廣島長崎兩市遭到了嚴重損毀,尤其是廣島市,市區內幾乎看不到一座完整的建築物,原子彈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將這座城市夷為平地,更為嚴重的是,原子彈爆炸後產生的核輻射,會留存在爆炸點四周大範圍的土壤中,這種核輻射比爆炸產生的衝擊波更為可怕,會持續對附近的一切生物體產生輻射傷害,最長可持續百年之久,在這段時間內核爆炸的區域內完全不適合人類生存。但廣島長崎兩市在戰後迅速進行了重建,如今均已成為人口密集的城市。

核爆炸過後的長崎市

歷經23次核試驗的比基尼環礁,在1997年就達到了人類居住標準

1946年7月25日,比基尼環礁附近的太平洋海域,美軍將一顆名為「比基尼·海倫」的原子彈在水下引爆,並將附近用作試驗的11艘大型軍艦全部摧毀,至此美軍開始了在馬紹爾群島長達12年的核試驗。12年中美軍在馬紹爾群島引爆了60多枚當量不同的各型核彈,其中比基尼環礁是核試驗最為密集的地方,這座小小的環礁前後歷經了23次核爆,甚至包括一次威力巨大的氫彈爆炸。與廣島和長崎相比,比基尼環礁遭受到的核輻射汙染更為嚴重!

比基尼環礁核試驗

20世紀60年代末期,美國宣稱比基尼環礁已經是安全之所,原先的原住民可以回遷,事實上一直到1978年,因為島上的嚴重核汙染持久不散,搬回島上居住的居住民又被迫搬離。直到1997年,該島礁經過嚴格檢測後確定符合人類居住標準。廣島和長崎遭受核爆炸後幾乎沒有停頓就進行了重建,而歷經23次核試驗的比基尼環礁在40年後就達到了人類居住標準,號稱能在土壤中存留百年之久的核輻射汙染,為何在這幾處地方失去了威力呢

比基尼環礁核試驗

比基尼環礁和廣島長崎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達到人類居住標準的原因分析

一,原子彈當量較小並且是在高空引爆

先來看看廣島和長崎市,向這兩座城市投放的原子彈當量都比較小,在長崎引爆的原子彈「胖子」只相當於2.1萬噸當量的TNT,而在廣島引爆的「小男孩」當量只有1.3萬噸,與如今動輒十萬噸以上的核彈頭相比,這兩枚原子彈都屬於「小個子」,並且由於當時的技術原因,這兩枚原子彈產生的有效核裂變非常低,釋放出的核輻射自然就很少。

重建的廣島市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這兩枚原子彈均在距離地面500米以上的高空引爆,在高空引爆核武器,核輻射會像四周「天女散花」般散開,僅有少部分影響到了地面,而且在高空引爆原子彈,受到風力等自然現象的影響,核輻射會相對較快地消失,這與在地面引爆原子彈根本不是一個概念,在高空引爆核輻射對地面土壤的影響非常小,一般在15天左右周圍的輻射求強度就會降低到人體可承受的範圍內。

地下核試驗會形成巨大的彈坑

在廣島原子彈爆炸一個月後,一場強颱風襲擊了這座城市,帶來了大量降水,這場大風降水對核輻射也起到了很大的淨化作用,因此這兩座城市會在戰後迅速進行了重建。但影響小並不等於沒有影響,廣島和長崎兩市在重建過程中剷除了大量的地表土壤,從遠處運來了新鮮土壤加以覆蓋,將核輻射的影響進一步降低。

馬紹爾群島的位置

二,比基尼環礁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核輻射易於消散

再來看看比基尼環礁,比基尼環礁歷經23次核試驗,並且經歷過氫彈試驗,其所受到的核輻射汙染遠不是廣島和長崎能比。但美軍在比基尼環礁的23次核試驗中,由於需要得出核爆炸對軍艦的摧毀效果,因此這23次核試驗大部分在附近的海面進行,因此比基尼環礁土壤中所遭到的核汙染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更為重要的是,比基尼環礁位於太平洋中間位置,這裡常年有強海風和大量降雨,這種自然現象是消除核汙染的最好方式,因此比基尼環礁在停止核試驗40年後就達到了人類居住標準。

馬紹爾群島核試驗

三,與核爆炸相比核洩漏的影響更為嚴重

除了核試驗會採用地下或地表的引爆方式外,核武器在實際使用中為了達到最大的毀傷效果,一般都會採用空爆的方式,這種方式衝擊波的殺傷範圍大,但核輻射的留存量非常小,留存時間也相對較短,而且易於受到大風降雨等自然現象的影響,核汙染會很快消散。與空中引爆核武器相比,地面核洩漏造成的核汙染會嚴重得多!

車諾比核電站

地面核汙染源如核電站一旦洩露,會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由於強烈的核輻射存在,很難依靠人力徹底將汙染源消除,僅能進行封堵措施,但這種封堵做不到萬無一失,核洩漏還是會有少量逸出,而且這種核汙染往往會直接與地表或附近的水源接觸,由於無法有效擴散消失,地面核洩漏造成的汙核汙染才是真正可以留存百年。1986發生爆炸導致核汙染的車諾比核電站附近區域至今仍是人類禁區,福島核電站周邊至少在本世紀內人類也無法涉足,但這種核汙染只是相對於人類而言,事實上在車諾比周圍早已成為動植物的天堂,因此對於核武器,人類到現在為止仍然處於一個不斷認知的過程中。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比基尼環礁:美國的核彈試驗場
    環抱著一個長約35千米,寬17千米的湖,陸地面積僅1.23平方千米,島上居住著近百名密克羅尼西亞的土著居民。比基尼島是美國選中進行核試驗的第一個小島。1946年美國在島上進行了戰後第一次原子彈爆炸試驗。島上居民被迫遷居到250千米以外的朗格拉普島。1954年3月,美國在比基尼島上又進行了一次核試驗,這枚名為「亡命徒」的氫彈的威力,如果用一輛貨車裝運同樣能量的(TMT)炸藥,那麼這輛貨車的長度將橫貫北美大陸。
  • 比基尼背後的血腥秘密,美軍用67枚核彈撐起人體實驗,幾乎毀滅一個...
    「小男孩」與「胖子」從1946年到1958年間, 馬紹爾群島 *就遭受了美國 多達67次 的核試驗 。當時為了 獲取人體輻射數據,美軍甚至不惜讓居民暴露在核輻射的環境下,以此開展核輻射對人體短期及長期影響的研究。
  • 核彈試爆後70年,比基尼環礁的海洋生物繁殖興盛
    隨著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升溫的冷戰軍備競賽,比基尼環礁(Bikini Atoll)在9年期間內被23次的核子彈頭測試轟炸。
  • 同樣是核輻射,為何日本短短數月便可住人,此地卻遲遲不可居住
    而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會產生「核輻射」。人類歷史上也發生了很多次大大小小的核輻射,而核武器也只有大國、強國才擁有。而迄今為止,1986年4月26日的前蘇聯車諾比事故是歷史上最高級別的核輻射事件。原子彈與核反應堆一樣,都是核裂變鏈式反應產生爆炸,時至今日這兩個事件早已過去多年,可它的影響卻存至今日。首先我們回顧一下在日本發生的2次原子彈爆炸事件。1945年8月6日美軍在日本廣島上空投放「小男孩」原子彈,「小男孩」於廣島上空580米處爆炸,造成9萬人傷亡和建築物被摧毀。
  • 比基尼的發明
    在絕大多數男人心中,它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偉大到男人們都想把它從女人身上扯掉,這就是比基尼。1946年,身為汽車工程師的法國人路易斯-裡爾德,繼承了母親在巴黎的內衣店。當時二戰剛剛結束,什麼東西都貴,布料自然也很貴,於是裡爾德就打算用最少的布來設計一種女性的衣著。設計完成之後,裡爾德苦思冥想,尋思給這種全新的衣著起一個新鮮的名字。
  • 馬紹爾群島:被美國當作核試驗場67次,為何終成美國棄子?
    現在人們將一種特別簡單、用布料特別少的泳裝類型,稱為「比基尼泳衣」。但很多人不知道,比基尼泳衣的名字是借用太平洋上馬紹爾群島的一個海灣的名字。然而,這個比基尼灣不僅不迷人,而且還十分恐怖,被稱為「地獄之門」。在這個叫比基尼灣的地方(準確說是比基尼環礁),美國軍方曾在此進行了23次核爆炸試驗。
  • 輻射含量已超福島核洩露 美國「坑了」島國幾十年
    美國媒體《洛杉磯時報》發表長篇深度調查《美國如何背叛馬紹爾群島,點燃下一場核災難》 美引爆67顆核彈 汙染可持續幾百年1947年,聯合國將馬紹爾群島交由美國託管。1986年,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獨立。由於群島西北部的比基尼環礁和埃尼威託克環礁最為開闊,被美國選為核試驗場。1946年,美國進入比基尼環礁,用槍炮威逼居民搬遷到200公裡外的島嶼,但並未告知他們核試驗意圖。 美媒報導稱,1946年至1958年間,美國在馬紹爾群島一共引爆了67顆核彈。爆炸導致一些島嶼直接消失,許多人背井離鄉。
  • 原子彈炸後百年內寸草不生,今廣島和長崎卻住滿了人,怎麼回事?
    1945年,"胖子"和"小男孩"這兩顆原子彈被空投到了日本廣島和長崎這兩座城市上空,核彈瞬間毀滅了這兩座城市,同時也使得席捲了全球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於畫上了個句號。隨著原子彈的出現,人類邁入了核能階段,這意味著大國之間的戰爭已經到達了毀滅世界的階段。
  • 二戰結束9年後,這群日本人遠離本土三千公裡,竟然又遇上了核彈
    1954年3月1日凌晨,一艘日本籍漁船「第五福龍丸」號金槍魚捕撈船,在太平洋海域中部的馬紹爾群島比基尼環礁附近捕撈作業,這裡距離比基尼環礁約有160公裡,距離日本本土約3600公裡。凌晨3點45分許,第五福龍丸上的船員突然被一道耀眼的強光吸引,只見漆黑的夜空裡突然騰空升起一個「太陽」,強烈刺眼的光芒讓船員們驚慌失措。如果是其它國家的漁民,可能會搞不清楚這是怎麼回事。
  • 老照片:半個世紀前的比基尼,最早「吃螃蟹」的女人們
    1946年6月30日,太平洋的比基尼島上爆炸了原子彈,18天以後,一位名叫路易斯裡爾德的法國人推出了胸罩樣式上衣和三角褲泳裝。那天他僱了一名應召女郎做模特,在一個公共泳池展示了他的作品。一周後,比基尼就風靡了歐洲。
  • 太平洋上的古老族群,他們居住在哪裡?
    全國有三分之二人口都居住再首都柯若。帛琉以海底景觀聞名於世界,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七大海底奇觀之首。 密克羅尼西亞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溫度在26-28℃之間,熱帶風光秀麗,旅遊資源較為豐富。
  • 廣島原子彈爆炸後,為何幾十年內就可住人?我們都想錯了
    1945年5月,德國在蘇聯的猛烈攻擊下,選擇投降,各國也將剩餘作戰兵力全部轉移到日本身上。德國投降後,日本政府明白戰局已定,但為了日本的計劃,仍讓日軍在衝繩等地對盟軍進行瘋狂抵抗,造成大量盟軍傷亡。美國為了保護各盟國士兵生命安全,儘快迫使日本投降,決定向日本投放原子彈,加快戰爭進程。美國在投放原子彈之前,還向日本發出了《波茨坦公告》,希望日本儘快投降,但日本拒絕接受。
  • 同樣是核輻射,為何蘇聯百年寸草不生,廣島長崎卻住著很多人?
    造成殺傷破壞的主要因素有,衝擊波、光輻射、早期核輻射、放射性沾染和電磁脈衝。廣島,這個1945年8月6日上午8時15分之前,一切都還沉浸在往日的生活軌道的城市,頃刻之間面目全非。整個城市幾乎被毀,無數人失去生命,倖免於難活下來的人也在身心上受到難以磨滅的創傷,至今仍有不少人生活在痛苦的煎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