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受核爆後的廣島長崎迅速重建
1945年8月6日上午8點,美國空軍三架B29轟炸機飛入了廣島市上空,這對廣島民眾來說已經是司空見慣,因為從1945年開始,從太平洋塞班島起飛的美軍轟炸機已經多次對這座城市進行過轟炸,並且此前的幾天,B29轟炸機也多次現身,但他們不知道的是,此次飛來的三架B29轟炸機,其中一架攜帶了一顆重達5噸的原子彈。9點15分左右,編號44-86292的B29瞄準了廣島市中心的一座橋梁,將攜帶的名為「小男孩」的原子彈投放了下去,45秒後距離地面600米的高空,這顆原子彈爆炸並產生了一個巨大的蘑菇雲。三天之後,又一架B29轟炸機將一顆名為「胖子」的原子彈以同樣的方式投放到了300公裡外的長崎市。

原子彈攻擊過後的廣島長崎兩市遭到了嚴重損毀,尤其是廣島市,市區內幾乎看不到一座完整的建築物,原子彈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將這座城市夷為平地,更為嚴重的是,原子彈爆炸後產生的核輻射,會留存在爆炸點四周大範圍的土壤中,這種核輻射比爆炸產生的衝擊波更為可怕,會持續對附近的一切生物體產生輻射傷害,最長可持續百年之久,在這段時間內核爆炸的區域內完全不適合人類生存。但廣島長崎兩市在戰後迅速進行了重建,如今均已成為人口密集的城市。

歷經23次核試驗的比基尼環礁,在1997年就達到了人類居住標準
1946年7月25日,比基尼環礁附近的太平洋海域,美軍將一顆名為「比基尼·海倫」的原子彈在水下引爆,並將附近用作試驗的11艘大型軍艦全部摧毀,至此美軍開始了在馬紹爾群島長達12年的核試驗。12年中美軍在馬紹爾群島引爆了60多枚當量不同的各型核彈,其中比基尼環礁是核試驗最為密集的地方,這座小小的環礁前後歷經了23次核爆,甚至包括一次威力巨大的氫彈爆炸。與廣島和長崎相比,比基尼環礁遭受到的核輻射汙染更為嚴重!

20世紀60年代末期,美國宣稱比基尼環礁已經是安全之所,原先的原住民可以回遷,事實上一直到1978年,因為島上的嚴重核汙染持久不散,搬回島上居住的居住民又被迫搬離。直到1997年,該島礁經過嚴格檢測後確定符合人類居住標準。廣島和長崎遭受核爆炸後幾乎沒有停頓就進行了重建,而歷經23次核試驗的比基尼環礁在40年後就達到了人類居住標準,號稱能在土壤中存留百年之久的核輻射汙染,為何在這幾處地方失去了威力呢?

比基尼環礁和廣島長崎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達到人類居住標準的原因分析
一,原子彈當量較小並且是在高空引爆
先來看看廣島和長崎市,向這兩座城市投放的原子彈當量都比較小,在長崎引爆的原子彈「胖子」只相當於2.1萬噸當量的TNT,而在廣島引爆的「小男孩」當量只有1.3萬噸,與如今動輒十萬噸以上的核彈頭相比,這兩枚原子彈都屬於「小個子」,並且由於當時的技術原因,這兩枚原子彈產生的有效核裂變非常低,釋放出的核輻射自然就很少。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這兩枚原子彈均在距離地面500米以上的高空引爆,在高空引爆核武器,核輻射會像四周「天女散花」般散開,僅有少部分影響到了地面,而且在高空引爆原子彈,受到風力等自然現象的影響,核輻射會相對較快地消失,這與在地面引爆原子彈根本不是一個概念,在高空引爆核輻射對地面土壤的影響非常小,一般在15天左右周圍的輻射求強度就會降低到人體可承受的範圍內。

在廣島原子彈爆炸一個月後,一場強颱風襲擊了這座城市,帶來了大量降水,這場大風降水對核輻射也起到了很大的淨化作用,因此這兩座城市會在戰後迅速進行了重建。但影響小並不等於沒有影響,廣島和長崎兩市在重建過程中剷除了大量的地表土壤,從遠處運來了新鮮土壤加以覆蓋,將核輻射的影響進一步降低。

二,比基尼環礁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核輻射易於消散
再來看看比基尼環礁,比基尼環礁歷經23次核試驗,並且經歷過氫彈試驗,其所受到的核輻射汙染遠不是廣島和長崎能比。但美軍在比基尼環礁的23次核試驗中,由於需要得出核爆炸對軍艦的摧毀效果,因此這23次核試驗大部分在附近的海面進行,因此比基尼環礁土壤中所遭到的核汙染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更為重要的是,比基尼環礁位於太平洋中間位置,這裡常年有強海風和大量降雨,這種自然現象是消除核汙染的最好方式,因此比基尼環礁在停止核試驗40年後就達到了人類居住標準。

三,與核爆炸相比核洩漏的影響更為嚴重
除了核試驗會採用地下或地表的引爆方式外,核武器在實際使用中為了達到最大的毀傷效果,一般都會採用空爆的方式,這種方式衝擊波的殺傷範圍大,但核輻射的留存量非常小,留存時間也相對較短,而且易於受到大風降雨等自然現象的影響,核汙染會很快消散。與空中引爆核武器相比,地面核洩漏造成的核汙染會嚴重得多!

地面核汙染源如核電站一旦洩露,會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由於強烈的核輻射存在,很難依靠人力徹底將汙染源消除,僅能進行封堵措施,但這種封堵做不到萬無一失,核洩漏還是會有少量逸出,而且這種核汙染往往會直接與地表或附近的水源接觸,由於無法有效擴散消失,地面核洩漏造成的汙核汙染才是真正可以留存百年。1986發生爆炸導致核汙染的車諾比核電站附近區域至今仍是人類禁區,福島核電站周邊至少在本世紀內人類也無法涉足,但這種核汙染只是相對於人類而言,事實上在車諾比周圍早已成為動植物的天堂,因此對於核武器,人類到現在為止仍然處於一個不斷認知的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