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翼際山散人
圖:Internet
1945年,由於日本反對中美英三國聯合發表的《波茨坦公告》,拒絕投降,決心將戰爭進行到底。為了威懾日本軍國主義,同時也為了報復日軍偷襲珍珠港,美國於1945年8月6日在日本廣島投下了一顆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三天後,又在日本長崎投下了另一顆代號為「胖子」的原子彈。這兩顆原子彈讓20餘萬日本人直接或者間接喪生,90%以上的建築物變成瓦礫,放射性塵埃引發的白血病、癌症病例更是不計其數……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用於實戰的核彈,其巨大的威力最終迫使日本投降,日本成為地球上第一個遭受核打擊的國家,美國也成為地球上第一個向敵國使用核武器的國家,核彈改變了美國的戰爭潛力。
此後,美國不斷在地下、水下、地面、空中開展威力巨大的核試驗,其中就包括1954年的這一次:美國海軍在太平洋公海海底進行了一次核子試爆,代號「喝彩城堡」行動,引爆了美國歷史上的第一顆氫彈,結果導致一艘日本漁船上的船員全部罹患急性放射綜合症,一名船員死亡,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死於氫彈的人。
1954年3月1日凌晨,一艘日本籍漁船「第五福龍丸」號金槍魚捕撈船,在太平洋海域中部的馬紹爾群島比基尼環礁附近捕撈作業,這裡距離比基尼環礁約有160公裡,距離日本本土約3600公裡。凌晨3點45分許,第五福龍丸上的船員突然被一道耀眼的強光吸引,只見漆黑的夜空裡突然騰空升起一個「太陽」,強烈刺眼的光芒讓船員們驚慌失措。
如果是其它國家的漁民,可能會搞不清楚這是怎麼回事。但這些日本漁民很快就意識到這是核彈爆炸的場景,發生在廣島、長崎的核爆就是發出耀眼的強光,讓很多人失明。
幾分鐘後傳來的巨響進一步印證了這是一次核爆炸,第五福龍丸開始劇烈的搖晃起來。船員們見勢不妙,馬上開始收拾漁網、繩纜準備撤離這片海域,逃得越遠越好。
他們的猜想沒錯,這些強光、巨響、震蕩正是美軍3點42分在比基尼環礁實施的一次氫彈試驗而引發的。
點擊播放 GIF 0.0M
這時天空突然下起了暴雨,雨水中混雜著大量的白色粉末,漁民們迷茫的抬頭望向灰濛濛的天空,甚至有人伸出了舌頭想要嘗嘗這些東西到底是什麼味道,一些粉塵直接落入船員的眼中,頃刻間便產生針扎一般的劇烈刺痛。兩個小時後,這艘船上已經落滿了厚厚的一層白灰。
到傍晚時分,船上的每一個人都出現了頭暈、腹瀉、噁心等症狀,那些夾雜著粉末的雨水如滾燙的開水澆在他們身上,觸及到的皮膚開始出現燒傷的症狀。在海上漂流一個星期後,第五福龍丸上船員的皮膚全都變成了黑色。
3月14日,第五福龍丸號回到日本遠洋漁業基地——位於日本東海岸靜岡縣的燒津港,全體船員馬上被送到醫院接受檢查,確診為放射性微塵引發的急性放射綜合症,隨即轉移到東京治療。
當時受傷最嚴重的是船上的無線電通訊員久保山愛吉。轉院到東京後,久保山愛吉就成為日本媒體關注的焦點,從 1954年4月9日開始,日本幾乎所有的新聞媒體都對於久保山的病情進行持續追蹤,1954年9月23日,久保山在東京第一醫院病逝,時年40歲,是第五福龍丸上年紀最大的船員。日本媒體將久保山稱為第一個亡故於氫彈的日本人,他的不幸遭遇在日本引起相當大的震撼。
1954年10月9日,在久保山愛吉的葬禮上,燒津市的全體漁民、學生以及市民等三千人出席並抗議美國試爆氫彈。燒津市全市以黑布包裹旗杆頂端,表示哀悼。
為查明真相,不久後日本政府派出了勘測船隻,前往太平洋上調查氫彈試爆對海洋和魚類的影響。調查結果顯示,當時大約有 856 艘船,超過20000名船員可能受到核輻射的影響。
毫無疑問,第五福龍丸上拖回的魚也遭到了汙染,因為當時船上每一個角落裡都是厚厚的白色粉末和到處流淌的雨水,這是核爆炸之後產生的放射性塵埃,日本人稱之為「死灰」。時值日本對核汙染的研究的起步階段,這些拖回來的魚肯定被汙染了,但那些在比基尼環礁附近作業的其他漁船有沒有受到汙染呢?這個問題成了一個新的研究課題:
早稻田大學的一群教授們組織了一次會餐,吃了一些剛捕撈回的鮪魚,吃完後馬上開始腹瀉並伴著發燒……
一位日本物理學家拿著「蓋革計數器」來到了日本最大的海鮮交易市場,測試海產品的電離輻射,結果數值瞬間飆升到每分鐘六萬,把同行的日本政府官員嚇了一大跳,馬上下令停止市場交易,追查這批魚是否已經流出市場。
但根據這個市場的磅秤交易數據顯示,至少有100個市民買走了受到核輻射汙染的鮪魚,或許已經做成了生魚片和壽司吃完了。
當天的晚報公布了這一消息,一時間海產品在日本成了毒藥,無人問津。築地市場被迫關門,全日本漁業遭到前所未有的重大打擊。
惹禍的美國人擔心日本國內激烈的反核運動轉變為反美運動,影響美國推進擴大核軍備的軍事政策,馬上主動與日本政府進行輻射被害者的補償交涉,表示願意派出專家控制核輻射的影響,還提出總計200萬美元的補償金額。附帶條款是「日本政府不要再追究美方責任」的擔保書,以解決此事。
日本政府默許了,但日本民間卻出現了強烈的反美、反核情緒。日本民間將「第五福龍丸」事件稱為廣島、長崎後的第三次「核災難」。全國都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反對氫彈核試驗的運動。第二年,在廣島召開了第一次反對原子彈、氫彈世界大會。1965年2月,日本國內正式成立了反對原子彈和氫彈日本國民會議。40年來,這個組織舉辦各種活動,支援原子彈和氫彈的受害者,呼籲全球杜絕原子彈和氫彈。
遭受劫難的「第五福龍丸」3月14日返回日本時,船上的漁網全部呈張開狀態,一幅劫後餘生的慘狀。不久後被日本文部省買下,去除了放射性汙染,在三重縣伊勢市強力造船所進行改造後,移交給東京水產大學作為練習船,重新命名為「隼丸」。
1967年,東京的一群舊船保護組織成員,偶然在東京都江東區夢之島旁的第15號掩埋場裡,發現了被拆解廢棄的「隼丸」,這段塵封已久的往事才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他們把這艘船重新安置在東京都江東區夢之島公園裡。1976年6月10日,日本政府又在這裡設立了第五福龍丸展示館。
▲位於日本東京築地市場附近的「第五福龍丸」事件銘牌
船上的倖存者們在以後的十幾年裡,陸續死於肝癌,肝硬化,甲狀腺癌症,肺癌等疾病。其中一位名叫大石又七的船員,自費將他們經歷的這次事件製作成了一塊銘牌,掛在日本最大的海鮮市場——築地市場門口。當年的3月14日、15日兩天,這裡共有460多噸從比基尼環礁附近捕撈回日本的各種遠洋魚類,全部被埋在了這個市場裡面。
1954年,日本著名導演圓谷英二以「第五福龍丸」事件為藍本,拍攝了電影《哥斯拉》,此後哥斯拉系列電影成為世界上最長壽的電影系列,一直到現在還在熱映。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於1944年從日本手中奪回了馬紹爾群島的控制權,並迅速決定將這裡的比基尼環礁作為「太平洋試驗場」。美國當年在這裡試爆的這顆氫彈代號為「喝彩城堡」,是美國核子試爆實驗「城堡行動」中引爆的第一顆氫彈,後面還引爆過5顆,但「喝彩城堡」最為著名:美國科學家錯誤地估算了這顆氫彈的威力,實際產生的當量是預估的三倍,達到1500萬噸。不僅地面上炸出一個將近兩公裡長,75米深的大洞,連美軍測試基地和周邊的軍事基地都被夷為平地。爆炸產生的蘑菇雲直徑達到100公裡,400公裡以外都能看到那個巨大的火球,馬紹爾群島的兩萬多原住民和美軍設立的警戒線之外的漁船全部受到強烈的核輻射。
▲馬紹爾群島上的Runit Dome核廢料場,當地人稱為「墳場」。自1946年開始,美軍在這裡進行過約105次核試驗,總當量為210億噸。1977年後,美軍開始清理環礁核試驗場,將汙染的土壤、軍事裝備以及其他放射性廢料全部投入上圖的坑中,用混凝土封住。該地居民長期受到核輻射的危害,癌症是當地的主要死亡原因。
參考文獻:
[1]劉學銘,安素榮編.氫彈之父 貝採裡烏斯[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
[2](美)斯坦利·A·布盧姆伯格,(美)格溫·歐文斯著;華君鐸,趙淑雲譯.美國氫彈之父特勒[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1.
[3]馬帥.哥斯拉的誕生:特攝片裡的日本戰後史[J].看世界.2013,(20).
[4]龔海瑩.日本核能發展路徑[J].中國報導.2011,(4).
[5]PEOPLE & POINTS[J].Beijing Review.2018,(49):10-11.
[6]Top Gong for H-Bomb Scientist Famous Chinese scientist scoops coveted award[J].ChinAfrica.201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