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紹爾群島:被美國當作核試驗場67次,為何終成美國棄子?

2021-01-08 讀懂本星球

現在人們將一種特別簡單、用布料特別少的泳裝類型,稱為「比基尼泳衣」。但很多人不知道,比基尼泳衣的名字是借用太平洋上馬紹爾群島的一個海灣的名字。然而,這個比基尼灣不僅不迷人,而且還十分恐怖,被稱為「地獄之門」。

在這個叫比基尼灣的地方(準確說是比基尼環礁),美國軍方曾在此進行了23次核爆炸試驗。上世紀四十年代,法國設計師設計出比基尼泳衣時前幾天,美國剛剛在比基尼灣成功完成一次核試驗。

▲比基尼環礁上美軍進行的核試驗,這是核爆之後的蘑菇雲

有人說是設計師希望這款衣服如核爆炸一樣驚世駭俗,也有人說因為穿比基尼泳衣者身上跟被核爆炸後一樣光禿禿什麼都沒有,因此這款泳衣命名為比基尼泳裝。

▲比基尼環礁上至今能看到核試驗的相關設施

比這段命名歷史更荒誕的是,美國曾在二戰後的幾十年時間內託管比基尼灣所在的馬紹爾群島,並在短短20年內在此地做了67次核爆炸試驗,但此後,美國開始支持馬紹爾群島獨立,甚至不惜付出巨額補助與其劃清界限,棄之仿如敝履。

那麼,美國是如何奪得這片群島?並在這片群島上做了足足67次核試驗?最後,美國又為何將之拋棄呢?

一、殖民列強眼中的「熱門群島」

馬紹爾是太平洋中部的小島國,其陸地面積尚不足北京面積的1/90。但作為島國,馬紹爾群島共和國擁有213.1萬平方千米的專屬海洋經濟區。這片廣闊的海域,本來是資源豐富,環境優越之地。

▲馬紹爾群島位置

馬紹爾群島雖小,但其地理位置卻極為關鍵。群島位於太平洋海域的中部,向西眺望馬裡亞納群島,向東連接夏威夷群島,向南部輻射廣大的太平洋南部群島,可謂太平洋群島的北部中樞。

▲馬紹爾群島優越的地理位置

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在地理大發現後,開始吸引一撥又一撥的野心家的光臨。

▲馬紹爾群島的比基尼灣附近水域

1886年,德國搶佔了紐幾內亞島的北部地區,建立了德屬紐幾內亞殖民地,並將馬紹爾群島也納入自己的「保護」之中。

▲德屬紐幾內亞

但德國並沒能佔據馬紹爾群島多久,1914年,一戰爆發,趁著歐洲戰亂,作為亞洲新興強國的日本,以援助協約國為由,開始在太平洋地區大肆撈取好處。

很快,日本人就攻佔了馬紹爾群島這片關鍵島域,以期控制太平洋中部海域。

馬紹爾群島再次易手。戰後,德國被迫承認了日本對於馬紹爾群島的管轄權,國際聯盟根據《凡爾賽合約》,不情不願地將馬紹爾群島劃歸日本託管。

▲凡爾賽合約後,馬紹爾群島被日本託管

不過,短短20年後,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徹底爆發。在太平洋中部的遼闊海域上,美軍開始逐個島嶼與日軍展開血戰。

1944年,為了突破日軍在太平洋的外圍防禦圈,進攻馬裡亞納群島等內環地區,美軍突襲馬紹爾群島。

▲馬紹爾島上向美軍投降的日軍

但由於島上殘餘日軍拼死抵抗,重點布防米利、沃傑和馬洛埃拉普環礁等島礁,美軍不得不暫時放棄攻佔剩餘島嶼,僅作包圍封鎖。

▲慘烈的馬紹爾群島戰役

這場大戰直至太平洋戰爭結束方告一段落,雙方為這片群島投入了近七萬兵力,其中戰死傷亡近1.5萬人,十分慘烈。

二戰之後,美國終於如願以償地奪得了這片關鍵島域。1947年7月,在美國的授意下,聯合國將馬紹爾群島作為太平洋島嶼戰略託管地,連同帛琉、北馬裡亞納群島和密克羅尼西亞聯邦三個政治實體,打包交由美國託管。這片資源豐富,戰略位置極為重要的美麗群島,終於被美國人納入自家的統治之中。

▲太平洋島嶼戰略託管地

然而,縱觀馬紹爾群島的管轄權變更歷程,毫無疑問是一場殖民者之間的鬧劇和衝突。殖民主義不僅左右著馬紹爾群島的歸屬,更決定了毫無存在感的馬紹爾人的命運。

經過多次大戰和爭奪,作為本地傳統居民的馬紹爾人到底經歷了何種慘痛的災難,這在各大殖民列強的史書上,從來記錄寥寥。

二、美國霸權下的「核試驗場」

當馬紹爾群島被美國收入囊中之後,這片美麗的群島並沒能得到多久的平靜。作為太平洋中部的重要島礁,馬紹爾群島正在美國夏威夷群島與亞洲的正中,以此為基點,美國不但可以控制太平洋中部諸島,更可以作為進軍亞太地區的重要跳板。

馬紹爾群島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自然被美國作為重要的軍事戰略重地。也正因此,馬紹爾群島的未來也變得更加危險。

其實,早在1945年8月,美國以兩顆原子彈摧毀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徹底終結了二戰之後,核武器無與倫比的威力便成為美國軍方最重要的一大殺手鐧。

▲廣島原子彈爆炸

但擁有核武器的代價卻是極為慘重的,1944年,當美國在內陸新墨西哥洲的一片沙漠中試驗核武器時,方圓近千米,近乎被燒融成「玻璃」,即使200公裡之外,依然有居民家的窗戶被震碎。

核爆徹底摧毀了沙漠生態系統,十多年間,這片沙漠近乎生機滅絕。鑑於這樣的環境代價,美國軍方開始圖謀在國外試驗核武器,意圖將核破壞和輻射轉移他國。

1946年,處於美國軍方嚴密管控之下的馬紹爾群島比基尼環礁和埃尼威託克環礁,由於其地形較為開闊平坦,周圍居民稀少,且距離美國本土較遠,不幸被美國原子能委員會選中,成為海外核試驗地。

▲馬紹爾群島核試驗地

同年2月,美軍進駐比基尼環礁,強迫當地居民遷移,並開始建造核試驗基地。1946年7月,美國在比基尼環礁相繼引發了兩次核爆,劇烈的爆炸徹底摧毀了島礁的生態系統,令周圍的馬紹爾居民驚恐不已。但真正的危機還遠未來臨。

1949年,蘇聯第一顆核彈引爆成功,美國獨自掌握核武器的優勢不再,美蘇的核武競爭也正式開啟。

為了保持自身的核優勢,1952年,美國的氫彈研究在緊急狀態下設計完成,不久,一個重65噸的龐然大物出現在埃尼威託克環礁。

這個被稱為「邁克」的史上第一顆氫彈,在馬紹爾群島被引爆。其威力遠超廣島原子彈的500倍,即使遠在60公裡外,核研究觀測員仍然可以看到天空中出現了一個新「太陽」。

而此時的埃尼威託克環礁,已經近乎於被劇烈的核爆削平,劇烈的衝擊波席捲了周圍海域。但馬紹爾人的噩夢,尚未終結。

▲馬紹爾群島核試驗爆炸

僅一年之後,蘇聯的第一顆氫彈也實驗成功,這刺激著美國軍方實驗威力更大的核武器。1954年3月,一個威力比廣島原子彈大1000倍的核彈被美國人在比基尼環礁引爆。

劇烈的衝擊波徹底摧毀了附近的三個島嶼,並製造出一個深達80米的巨型湖泊。更災難性的事件還在後面,由於美國對核彈的威力預估不足,附近海域的許多居民和作業漁船都沒能得到安全撤離。

▲馬紹爾群島核爆之後產生的深坑

極為嚴重的核汙染開始在這片區域傳播,最終將近2萬平方公裡的海域徹底化為永久的核汙染區。

在此次核爆之後,僅在核爆附近居住,並且接受調查的200名漁民中,就有近半數在短短幾年內死於核汙染導致的肝硬化、白血病和癌症。而在附近作業的各國漁船,也多有因核輻射而最終喪命的船員。

▲馬紹爾島上居民接受核輻射檢查

此後,忍無可忍的馬紹爾人終於開始向聯合國請願,要求美國人終結在馬紹爾群島上的罪惡實驗。但由於國小力微,作為當時的世界霸主,美國人徑直拒絕了馬紹爾人的要求,並繼續在這片島域上肆意妄為。

直到1958年,迫於國際社會的壓力,美國方才妥協,但到此時,美國人已經在馬紹爾群島進行了足足67次核實驗。

此時的馬紹爾群島已再不復往日的美麗,大片島礁的生態環境遭遇徹底破壞,無數珊瑚死亡,魚類因核汙染而變異,甚至出現了畸形魚種。

原本適合種植的土地以及捕魚業也因為汙染難以為繼。對於島嶼上的民眾來說,因核汙染而導致的惡性疾病已經成為家常便飯,在核爆實驗附近島嶼,甲狀腺疾病和惡性腫瘤已經成為當地的常見病。

更有甚者,許多孕婦腹中的胎兒,因輻射而沒有人形,被稱為「水母寶寶」。

經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檢測,馬紹爾群島部分地區的核汙染已達車諾比禁區的10倍以上。

▲馬紹爾群島的核輻射量圖

二戰之後,馬紹爾群島實際上已經淪為美國參戰的勝利果實。美國對於馬紹爾群島的管轄與迫害,既是另一種形式的殖民侵佔,亦是美國霸權主義的延伸。

出於本國利益,對他國民眾生死的枉顧,已成為美國霸權主義的慣性思維。自16世紀以來,馬紹爾人的權利,從不在列強與霸權國家的思量之中。

三、核災難後的遺棄之地

20世紀六十至七十年代,世界民族解放運動高漲,飽受苦難的馬紹爾人亦展開抗爭美國統治的鬥爭。

1965年,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和帛琉三家合力,共同與美國展開政治地位談判。

▲美麗的馬紹爾群島

而對於美國來說,此時的馬紹爾群島由於過度核汙染,已不再適合大批美軍駐紮,且由於核輻射破壞了當地的農漁業,整個群島的居民生活大多需要依靠美國的援助。

更何況,美國政府尚需承擔高昂的核汙染後續治理和環境維護費用。因此,當馬紹爾群島獨立運動愈演愈烈的同時,美國政府也開始衡量與這個群島國家的關係。

馬紹爾厭惡美國對島嶼環境無限制的破壞,枉顧當地居民的生存環境,美國也不再想承擔對馬紹爾群島環境維護的責任。加上後來美國的軍事重心,開始向關島、日本、菲律賓等地延伸,馬紹爾群島對於美國的戰略意義,也逐漸下降。

1988年,馬紹爾起訴美國要求環境補償經費23億,美國拒絕完全支付環境賠款(據一些史料刊載美國支付了部分補償款,但遠遠沒有到馬紹爾主張的這個金額),甚至於,在一段時期,美國還在秘密向馬紹爾核試驗場傾倒來自美國內華達州核試驗基地的廢料。

馬紹爾群島當局應當已經認識到,美國已經將其當作棄子,絲毫不顧及馬紹爾群島的顏面了。

因此,馬紹爾走向獨立,成為雙方的一種政治默契。

1980年,經過妥協,美國授予了馬紹爾群島一定的的內部自治權,但保留了外交、駐軍等權力。1983年,馬紹爾群島與美國籤訂了著名的《自由聯繫條約》,這項條約的期限為15年,並且詳細地規定了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馬紹爾群島獲得了獨立,享有政治自治與外交自主權利,但其外交方針,必須與美國的外交原則相一致。而美國,將保留在馬紹爾群島的駐軍權,並全面負責馬紹爾群島的防務。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安撫馬紹爾群島上遭受到核汙染的居民,美馬《自由聯繫條約》規定,持有馬紹爾群島護照的公民,將享有自由向美國移民的權利。同時,這些移民將在美國享有相當的「國民待遇」,移民持馬紹爾護照,可以自由地在美國工作,無限期居留,自由選擇學校就讀,甚至可以辦理美國當地社保。

1986年1月,美國國會正式批准了美馬《自由聯繫條約》,1990年12月,聯合國正式決定結束部分太平洋領土的託管,馬紹爾群島的託管時代終結。一年之後,馬紹爾群島終於獲得了真正意義上的國際獨立地位,以獨立主權國家身份,加入了聯合國。

直到此時,馬紹爾人民才終於成為馬紹爾群島的主人,只是此時,馬紹爾群島人民需要面對的不僅是嶄新的國家,還有經歷過核汙染後千瘡百孔的經濟與環境。

▲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國家衛生安全會議

經過幾十年的經營,如今的馬紹爾群島致力於發展多樣化的經濟體系,廣泛種植椰樹、香蕉等經濟作物,開發深海漁業養殖。

在稅收方面,馬紹爾政府甚至冒險降低稅率,甚至取消稅收,不僅允許企業開設離岸帳戶,更允許企業不參與帳目審計報備,這吸引了大量外國企業在馬紹兒群島註冊登記,也吸引了大量外資投入到當地建設中。

如今的馬紹爾群島已經成為太平洋中部著名的旅遊、移民和商貿勝地。2017年,歐盟宣布將馬紹爾群島列入「避稅天堂」名單。

然而,核汙染的危害到今日仍沒能徹底消除,國力弱小的馬紹爾群島仍在與核汙染的對抗中,奮力發展。

相關焦點

  • 美麗的馬紹爾群島,在美國的60餘次核試驗下,簡直如同人間煉獄
    馬紹爾群島,是位於中太平洋密克羅尼西亞地區,由29個環礁島群和五個小島共1225個島礁組成的國家,其陸地面積僅有181.3平方公裡,人口僅有5.43萬(2017年)。二戰時期,馬紹爾群島被日軍佔領,日本戰敗之後這裡則受美國管轄,而僅僅在1946年至1958年間,美國便在馬紹爾群島進行了多達67次核試驗,這無疑給該地居民帶來了無邊災難。
  • 這個被美國核爆了67次的國家,如今陷入絕地!
    △美國於1952年11月1日在馬紹爾群島測試第一枚氫彈時,天空中升起蘑菇雲。圖片來源:美國空軍那就是馬紹爾群島,美國在這裡進行了67次核試驗。其實在二戰結束前馬紹爾群島還是日本的領土,但二戰末期美國從日本手裡搶了過來,並將其作為太平洋上重要的軍事據點。直到1947年馬紹爾群島被聯合國交給美國託管後,該島的噩夢就來了。
  • 12年時間,美國在此國進行了高達67次的核試驗,差點毀了一個國家
    馬紹爾群島之所以有這些主張,是因為它在上世紀的12年內,遭受了多達67次的美國核試驗。1937年2月,德國法西斯開始執行「鈾計劃」。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加入二戰,與德國宣戰。於是,一些美國科學家提出要在德國之前,製造出原子彈。1942年6月,美國軍部開始實行「曼哈頓」計劃。該計劃規模很大,在此之前,任何一次武器試驗都無法與之比擬。
  • 傾倒廢料 逃避責任 美媒稱美核試驗貽害馬紹爾群島數十年
    參考消息網12月28日報導外媒稱,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的警報級別已經很高了——這個太平洋島國正在艱難應對海平面上升,以及美國幾十年來在此進行核試驗的後果。 美國《洛杉磯時報》網站12月5日報導稱,1986年,馬紹爾群島和美國籤署了一項鞏固聯盟關係的協議,令美國今後無需為自己在馬紹爾群島曾進行的核試驗承擔任何責任。 然而,當美國在上世紀40年代末開始其核試驗計劃時,數以百計的馬紹爾當地人或被永久趕出家園,或是可能因為食物和土壤中殘留的輻射而生病。
  • 這個國家被美國核爆了67次,後果延續至今,美國卻拒絕買單!
    在世界上,有一個比車諾比的核輻射還要強10倍的地方,那就是馬紹爾群島。△美國於1952年11月1日在馬紹爾群島測試第一枚氫彈時,天空中升起蘑菇雲。圖片來源:美國空軍美國在馬紹爾群島進行了67次核實驗馬紹爾群島位於太平洋中部,由1200多個大小島礁組成,分布在200多萬平方公裡的海域上。
  • 馬紹爾群島對美國忍無可忍,爆炸1500萬噸氫彈三個島嶼瞬間沒有了
    另一條信息顯示,美國是全世界核試驗次數最多的一個國家,佔據了世界核試驗次數的一半之多,截止到1998年5月底為止,全世界總共進行了2058次核試爆,其中美國至少進行了1032次地下核試驗之外的測試。核試驗不僅次數多,美國的核試驗還有許多令外界根本就無法想像。美國海軍,曾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進行了一次讓很多人都嗔目結舌的核試驗。
  • 美軍孤島進行67次核試驗,居民被迫離開家園,要求索賠至今無果
    二戰結束後,美國和蘇聯引發的軍備競賽從而宣告冷戰的到來。在瘋狂的軍備競賽中,「核競賽」是主旋律。據悉,美國在整個20世紀總共實施了上千次核試驗。其中,遠離美國本土的太平洋馬紹爾群島成為美國核試驗的主要試驗場。
  • 馬紹爾群島|旖旎夢幻的海島風光
    1885年,德國佔領馬紹爾群島,屬德屬紐幾內亞保護,一次大戰時被日本佔領,後由日本託管。1944年,美國攻佔馬紹爾群島,戰後聯合國委由美國進行託管,成為太平洋群島託管地其中一區。1946年至1968年間,美國曾於馬紹爾群島上進行多達66次的核子試爆。1979年,馬紹爾群島否決《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憲法》公投,自行成立自治政府和準備建國。
  • 上世紀美國「核試驗」爆炸當量估計錯誤,波及3000日本漁民
    美國人覺得自己獨一無二的核優勢被蘇聯人搞的蕩然無存,為了繼續保持絕對的核威懾,美國決定研究威力更大的核武器——氫彈。要研究就要進行試驗,核試驗不同於一般的武器試驗,必須要付出足夠大的場地和代價。美國人發現在本土搞核試驗太不合算,於是找到了太平洋上的小島。就這樣,馬紹爾群島的居民成了這些核試驗的無辜受害者。
  • 被美核爆67次的太平洋島國,全部國土被汙染,卻只得到1.5億賠償
    美蘇冷戰期間,美國在太平洋一島國進行了67次核試驗,如今怎麼樣了呢?二戰末期,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了兩顆原子彈,這給人類留下了很大的陰影,對核武器非常懼怕。隨著二戰的結束,美蘇兩國進入冷戰時期,美國為了壓制蘇聯,在核武器的研究上下了很大功夫,進行了幾十次核試驗,但由於核輻射的影響很大,美國並沒有在本土進行試驗,而是選擇了馬紹爾群島。
  • 輻射含量已超福島核洩露 美國「坑了」島國幾十年
    人民網北京1月7日電 近日,數十年前美國大搞核試驗,給太平洋中部的馬紹爾群島帶來無窮禍患的報導引發國際輿論關注。據美國媒體《洛杉磯時報》披露,1946年至1958年間,美國在馬紹爾群島進行大量核試驗且隱瞞關鍵輻射信息。隨著氣候變化,當年填埋核廢料的「石棺」已出現裂縫,核殘留物洩露風險上升。
  • 比基尼背後的血腥秘密,美軍用67枚核彈撐起人體實驗,幾乎毀滅一個...
    在一次次核試驗下,這個民族是真切地面臨著滅族的危機。「小男孩」與「胖子」從1946年到1958年間, 馬紹爾群島 *就遭受了美國 多達67次 的核試驗 。當時為了 獲取人體輻射數據,美軍甚至不惜讓居民暴露在核輻射的環境下,以此開展核輻射對人體短期及長期影響的研究。
  • 放射性塵埃厚達一釐米,70多年後,馬紹爾群島島民仍在輻射中等待
    自美軍決定在比基尼島進行核試驗之時,這個太平洋環礁註定走進世界人民的目光,也終將無數次出現在圖集影像中。一座島,十二年,二十三次核試驗,不僅讓比基尼島成為美國的功勳之地,與此同時,也帶來了持續幾十年的核輻射,深深影響生活在附近島嶼上的人民。
  • 美核廢料掩埋場「穹頂」開裂!曾釋放廣島原子彈千倍威力
    美國《洛杉磯時報》近期刊髮長篇報導,揭露1946年到1958年間,美國在馬紹爾群島進行大量核試驗,對當地生態及居民健康造成極大傷害,且核試驗放射性殘留物至今仍存在洩漏風險,而美國卻一直試圖逃避善後處理責任。《洛杉磯時報》報導標題為:「美國如何背叛馬紹爾群島,點燃下一場核災難」。
  • 美軍孤島試爆67枚核彈,居民不知情,孩子玩核雪花,婦女汙水洗頭
    美軍從1946年開始,在馬紹爾群島的其中一個小島—比基尼島,進行了長達12年的實驗,總共進行了高達67次的核試驗,幾乎毀滅了在這個島嶼上生存的生物。 這場悲劇從70多年前開始,那時候二戰剛剛結束不久,美蘇又開啟冷戰模式。為了對蘇聯形成強勢的威懾,美國開始研製比原子彈威力更強的核武器:氫彈。 在用原子彈攻擊日本之後,美國人對核武器的威力不寒而慄。由於殺傷力太過強大,美國決定將後來的核試驗全部安排在美國本土之外進行。
  • 美國核彈炸過最多的地方,國人喜歡去旅遊,恐成下一個車諾比
    正經受核彈的馬紹爾島嶼美國核試驗的天堂馬紹爾群島之所以成為美國的核試驗天堂,跟他的歷史有一定的關聯。在過去的幾百年裡,該地先後被西班牙、德國、日軍和美國佔領,二戰後長時間都是美國在直接管理當地,1986年才實現獨立。二戰期間,美國率先擁有了核武器,戰後美國也一直致力於各種類型的核武器研發工作。但是擺在美國面前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核試驗的輻射汙染,以及過多爆破對地表的破壞。美國並不希望這些實驗在本土進行,於是選擇了距離夏威夷群島尚有幾千公裡的馬紹爾群島作為實驗基地。
  • 並非日本,近百次核爆,魚長出兩隻頭
    文/孤行1945年,美國向日本投了兩枚原子彈,結束了二戰。而核武器因為威力巨大,各國對此均望而生畏。但是隨著後來美蘇冷戰的到來,核武器又成了香餑餑,美蘇兩國為了壓制對方,開始了瘋狂的核試驗。到了二戰時期,馬紹爾群島成為了日本在太平洋對美作戰的重要基地,1944年才被美軍佔領。因為此地之前一直歸日本所有,所以1947年聯合國決定將馬紹爾群島交給美國託管,年限為40年。1953年,蘇聯第一枚氫彈試爆成功,得知此消息的美國,不甘落後,也開始研製核武器。當然,這核試驗不能在自己國家領土上進行,美國挑中了自己的托管國,也就是馬紹爾群島。
  • 被美國坑害最苦的國家,全境遭受嚴重核汙染,50年內或將走向滅亡
    馬紹爾群島地圖由於經濟落後、財政常年吃緊,馬紹爾群島每年要靠美國的大量援助才能維持生存,可謂相當落魄。馬紹爾群島雖然很窮,但自然環境卻極為優美,有南太平洋上的「黑珍珠」之稱,具有發展旅遊業得天獨厚的優勢。
  • 12年做67次核爆試驗,美國行徑導致此國無法生存,卻拒不承擔後果
    對於世界各國來說,核能一直都是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東西,愛的是能夠在能源、航空航天以及工業領域做出巨大貢獻,恨的則是它帶來的一系列負面事件,比如說核洩漏、核爆等等,一旦發生,那對於當地居民來說就是滅頂之災,不過在太平洋有一個小小的島國,卻成為了美國試驗核飛彈的基地,如今已經快要面臨滅國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