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2月28日報導外媒稱,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的警報級別已經很高了——這個太平洋島國正在艱難應對海平面上升,以及美國幾十年來在此進行核試驗的後果。
美國《洛杉磯時報》網站12月5日報導稱,1986年,馬紹爾群島和美國籤署了一項鞏固聯盟關係的協議,令美國今後無需為自己在馬紹爾群島曾進行的核試驗承擔任何責任。
然而,當美國在上世紀40年代末開始其核試驗計劃時,數以百計的馬紹爾當地人或被永久趕出家園,或是可能因為食物和土壤中殘留的輻射而生病。
馬紹爾群島居民內爾傑·約瑟夫說:「如果美國能讓人登上月球,他們為什麼不能清理我的島?」
今年5月30日,一枚攔截飛彈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升空,目標是一枚從太平洋馬紹爾群島誇賈林環礁試驗場發射的模擬洲際彈道飛彈。 (新華社 路透社)
1954年的一次核試驗至今仍在影響約瑟夫位於朗格拉普環礁的家。新研究顯示,那裡的土壤輻射水平比車諾比和福島附近還要高。
許多馬紹爾人說,這項研究,再加上《洛杉磯時報》調查發現美國將本土被核試驗汙染的土壤傾倒在馬紹爾群島,並隱瞞重要信息,進一步加深了揮之不去的不信任。
另據《洛杉磯時報》網站11月10日報導稱,在洛杉磯以西約8000公裡,赤道以北約800公裡,太平洋中部馬紹爾群島一個偏遠的白色珊瑚沙礁上,一個被風吹日曬、日漸老化的巨大混凝土穹頂見證著潮起潮落。
在埃尼威託克環礁的魯尼特島上,這個名叫魯尼特穹頂的地方掩埋著超過8.8萬立方米(相當於35個奧運會標準泳池)的美國製造的放射性土壤和垃圾,其中的鈽含量足以致命。美國從未向其他哪個國家強塞過如此多核廢料。
1946年至1958年,美國在馬紹爾群島及其周邊海空域引爆了67個核裝置——汽化了整個島嶼,將火山口變成淺淺的潟湖,迫使數百人逃離家園。
美國當局後來淨化了埃尼威託克環礁上的受汙染土壤。該報記者獲悉,美國不僅在此地進行了大量核試驗,還進行了10多次生物武器試驗,並傾倒了來自內華達州一個試驗場受過核汙染的130噸土壤。然後將這個環礁上最致命的垃圾和土壤埋於魯尼特穹頂下。
現在,這個被當地人稱為「墳墓」的混凝土建築可能因海平面上升和氣候變化的其他影響而坍塌。
當地官員曾遊說美國政府尋求幫助,但美國官員稱穹頂位於馬紹爾群島,因此是馬紹爾群島政府的責任。
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總統希爾達·海因說:「它怎麼會是我們的?我們不想要它,也不是我們造的。裡面的垃圾不是我們的,是他們的。」
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法律學者麥可·傑拉德說:「與其他任何地方相比,馬紹爾群島受人類面臨的兩個最大威脅——核武器和氣候變化——的危害最深。美國對那兒的核試驗要負全部責任,且其排放對氣候變化的責任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大。」
馬紹爾群島的領導人說,美國一直沒有承認它留下的環境災難,而且在破壞的嚴重程度和範圍方面,美國當局曾多次欺騙他們。
報導稱,在兩國1986年籤署一項協定、免除美國政府更多責任前,美國政府隱瞞了一些有關魯尼特穹頂及其武器試驗計劃的關鍵信息。例如,美國沒有告訴馬紹爾群島,1958年它從內華達州的核試驗場向馬紹爾群島運送了130噸土壤。
美國當局也沒有告知這個廢物填埋場所在的埃尼威託克的居民,他們在此地進行了10多次生物武器試驗,包括用一種旨在殺死敵軍的霧化細菌進行的試驗。
來自埃尼威託克環礁的馬紹爾群島參議員傑克·阿丁說:「我們以前不知道氣候變化。我們不是能夠獨立核實美國對我們說的那些話的核科學家。我們只是迫切地想回家的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