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馬紹爾群島,在美國的60餘次核試驗下,簡直如同人間煉獄

2021-01-10 香茗史館

馬紹爾群島,是位於中太平洋密克羅尼西亞地區,由29個環礁島群和五個小島共1225個島礁組成的國家,其陸地面積僅有181.3平方公裡,人口僅有5.43萬(2017年)。二戰時期,馬紹爾群島被日軍佔領,日本戰敗之後這裡則受美國管轄,而僅僅在1946年至1958年間,美國便在馬紹爾群島進行了多達67次核試驗,這無疑給該地居民帶來了無邊災難。

被炸得坑坑窪窪的馬紹爾群島比基尼環礁

馬紹爾群島自1529年被西班牙航海家阿爾瓦羅·德薩阿韋德拉發現之日起,便很少能夠自主決定命運,1592年西班牙便宣稱該群島為自己所有。到了1788年,英國船長約翰·馬紹爾到此勘察,該群島則開始以其名字命名。到了1886年,馬紹爾群島又成為了德國的保護領地。而到了一戰、二戰時期,該群島又被日本兩次佔領,直到1944年馬紹爾群島戰役之後,美國開始對該地實施管轄。

馬紹爾群島面積雖然不大,但卻幾乎位於夏威夷與亞洲大陸的中心位置,對於二戰之後的霸主之一美國來說,該地既可以成為美國輻射亞太地區重要跳板,也可以成為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第一道防線。因此,在佔領該地之後,美國先是在此實行軍管,之後又在1947年7月取得了該地的託管權,即此地雖然不是美國領土,但卻直接受美國控制。

1945年,當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之後,這種新式武器的威力可以說震驚了世人,因此二戰結束之後,世界各大強國便紛紛投入到了該武器的研製之中,而作為首先製造這種武器的國家,美國無疑走在了研發的最前沿,不斷對原子彈進行開發和改進。

既然武器在不斷的發展和改進,那麼自然就需要試驗場地進行核試驗,而在核輻射危害已經逐漸被人所熟知的情況下,美國自然不願將試驗場地放在本土,甚至不願距離本土太近。於是,美國人便將目光投向了既遠離本土,又可以直接控制,而且人口稀少不會造成巨大傷亡的馬紹爾群島,進而又選定了位於馬紹爾群島西北部比基尼環礁。

1946年,美國想要在此測試原子彈能對軍艦造成多大的衝擊,但此時的比基尼環礁還是有人居住的,為了不對自己在國際上的形象造成損害,美國於是派人對當地酋長一番忽悠,以「我們想把這種破壞性的能量用作和平用途,去造福全人類。而這次測試就是第一步」類似的理由,最終將該島的居民成功勸離,而美國則就此在該地展開了核試驗。

從1946年至1958年,在長達12年的時間裡,美國在比基尼環礁和附近的埃內韋塔克環礁,進行了多達67次核試驗,這些核彈不僅爆炸當量遠大於廣島、長崎的原子彈,而且包括了最新研發的氫彈。有學者進行計算後表示,在這12年的時間裡,馬紹爾群島平均每天遭受到的核打擊,都相當於兩顆美國在廣島投放的「小男孩」。

在美國的狂轟濫炸之下,至今我們都能從衛星地圖上看到一個個隕石坑一般的炸點。這些核武器,不僅對該地生態造成了嚴重破壞,而且核爆炸帶來的大量放射性塵埃,同樣對附近島嶼的居民帶來了巨大的健康損害。

1954年3月1日,美國有史以來威力最大的核武器,被命名為「喝彩城堡」的氫彈在比基尼環礁被引爆。這次劇烈的爆炸,就連距離爆炸點幾十公裡外,位於朗格拉普島礁上的居民都清晰可見,該地居民表示,「炸彈爆炸的時候是早晨,我們還都在睡覺。突然之間聽到了一聲巨響。爆炸之後,天空五彩斑斕,還有一個巨大的彩虹」。

爆炸之後,大量放射性塵埃開始飄向朗格拉普島礁,當天便有人開始出現頭暈、噁心、嘔吐、脫髮等核輻射症狀,而美軍直到幾天之後才「剛剛發現」,姍姍來遲的將居民全部送到了更遠的島嶼上,而這些人卻已經在高輻射地區生活了好幾天。

後來解封的資料顯示,美國政府早已制定了研究核輻射傷害程度的試驗項目,而遭到核輻射的馬紹爾居民,無疑便成為了美國天然的研究對象。於是,很多馬紹爾人被美軍帶回到了紐約、波士頓、和費城,接受各種實驗室儀器的檢測。

馬紹爾人在費城接受觀察

而為了進一步實驗,美國又在1968年宣布,該地的核輻射已經下降到了安全範圍,於是朗格拉普島礁的居民開始返回家鄉,但這不過是美國的騙局罷了,他們只是為了進一步研究:人們如果長期暴露在核輻射環境下,會對健康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此後幾年中,島上馬紹爾居民的生活簡直如同噩夢一般,無數放射性塵埃造成的核輻射,嚴重損害了該地居民的身體,而且就連該地居民的後代也都難以倖免。1983年,馬紹爾女孩Darlene Keju首次公開控訴核輻射對馬紹爾人造成的傷害,「我們有成百上千的孕婦經歷了難產,我們得了白血病、甲狀腺癌。孩子生下來是死胎」,更有很多孩子出生之後便因輻射而產生了各種病變,甚至根本不成人形,因而被人們稱之為「水母寶寶」。

馬紹爾女孩Darlene Keju

直到1983年6月25日,美國這才正式和馬紹爾群島籤署《自由聯繫條約》(1986年10月正式生效),該條約規定,馬紹爾群島將獲得除安全防務(15年以內由美國負責)以外的內政、外交自主權,並可參加地區組織,但不能參加聯合國。

1990年12月,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終止部分太平洋託管領土託管協定決議,就此結束了馬紹爾群島的託管。次年9月,馬紹爾群島正式成為聯合國成員國,至此馬紹爾人才結束了災難的歷史。

相關焦點

  • 馬紹爾群島:被美國當作核試驗場67次,為何終成美國棄子?
    但很多人不知道,比基尼泳衣的名字是借用太平洋上馬紹爾群島的一個海灣的名字。然而,這個比基尼灣不僅不迷人,而且還十分恐怖,被稱為「地獄之門」。在這個叫比基尼灣的地方(準確說是比基尼環礁),美國軍方曾在此進行了23次核爆炸試驗。上世紀四十年代,法國設計師設計出比基尼泳衣時前幾天,美國剛剛在比基尼灣成功完成一次核試驗。
  • 傾倒廢料 逃避責任 美媒稱美核試驗貽害馬紹爾群島數十年
    參考消息網12月28日報導外媒稱,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的警報級別已經很高了——這個太平洋島國正在艱難應對海平面上升,以及美國幾十年來在此進行核試驗的後果。 美國《洛杉磯時報》網站12月5日報導稱,1986年,馬紹爾群島和美國籤署了一項鞏固聯盟關係的協議,令美國今後無需為自己在馬紹爾群島曾進行的核試驗承擔任何責任。 然而,當美國在上世紀40年代末開始其核試驗計劃時,數以百計的馬紹爾當地人或被永久趕出家園,或是可能因為食物和土壤中殘留的輻射而生病。
  • 馬紹爾群島|旖旎夢幻的海島風光
    馬紹爾群島是美國的「託管地」,整個國家是由多個「環礁島嶼」組成,其中最著名的一個環礁名叫「比基尼」(Bikini),現在泳灘上見到的比基尼泳裝,原產自這裡,因當地人穿的一種服飾而得名。馬紹爾群島自然環境優美,有南太平洋上的黑珍珠之稱。這裡遠離城市的喧嚷,沒有任何工業汙染,空氣清新,令人身心舒暢。碧藍的海水,晶瑩潔淨的沙灘,到處是扶疏的椰林,踏上這片土地,令你心曠神怡。
  • 馬紹爾群島對美國忍無可忍,爆炸1500萬噸氫彈三個島嶼瞬間沒有了
    另一條信息顯示,美國是全世界核試驗次數最多的一個國家,佔據了世界核試驗次數的一半之多,截止到1998年5月底為止,全世界總共進行了2058次核試爆,其中美國至少進行了1032次地下核試驗之外的測試。核試驗不僅次數多,美國的核試驗還有許多令外界根本就無法想像。美國海軍,曾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進行了一次讓很多人都嗔目結舌的核試驗。
  • 放射性塵埃厚達一釐米,70多年後,馬紹爾群島島民仍在輻射中等待
    自美軍決定在比基尼島進行核試驗之時,這個太平洋環礁註定走進世界人民的目光,也終將無數次出現在圖集影像中。一座島,十二年,二十三次核試驗,不僅讓比基尼島成為美國的功勳之地,與此同時,也帶來了持續幾十年的核輻射,深深影響生活在附近島嶼上的人民。
  • 12年時間,美國在此國進行了高達67次的核試驗,差點毀了一個國家
    馬紹爾群島之所以有這些主張,是因為它在上世紀的12年內,遭受了多達67次的美國核試驗。1937年2月,德國法西斯開始執行「鈾計劃」。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加入二戰,與德國宣戰。於是,一些美國科學家提出要在德國之前,製造出原子彈。1942年6月,美國軍部開始實行「曼哈頓」計劃。該計劃規模很大,在此之前,任何一次武器試驗都無法與之比擬。
  • 上世紀美國「核試驗」爆炸當量估計錯誤,波及3000日本漁民
    自從1945年8月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後,核武器就成了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武器,核威懾由此而來。大國爭相研究核武器,在廣島和長崎被夷為平地4年後,蘇聯的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蘇聯核爆成功的消息傳到美國後,引起了美國的震驚和不安。
  • 美軍孤島進行67次核試驗,居民被迫離開家園,要求索賠至今無果
    二戰結束後,美國和蘇聯引發的軍備競賽從而宣告冷戰的到來。在瘋狂的軍備競賽中,「核競賽」是主旋律。據悉,美國在整個20世紀總共實施了上千次核試驗。其中,遠離美國本土的太平洋馬紹爾群島成為美國核試驗的主要試驗場。
  • 這個被美國核爆了67次的國家,如今陷入絕地!
    △美國於1952年11月1日在馬紹爾群島測試第一枚氫彈時,天空中升起蘑菇雲。圖片來源:美國空軍那就是馬紹爾群島,美國在這裡進行了67次核試驗。其實在二戰結束前馬紹爾群島還是日本的領土,但二戰末期美國從日本手裡搶了過來,並將其作為太平洋上重要的軍事據點。直到1947年馬紹爾群島被聯合國交給美國託管後,該島的噩夢就來了。
  • 被美國坑害最苦的國家,全境遭受嚴重核汙染,50年內或將走向滅亡
    然而,馬紹爾群島並非適合人類居住的國家,在美景如畫的背後,卻隱藏著致命的核汙染危險,而這一切,全是拜美國所賜。原來,在冷戰期間,美國鑑於馬紹爾群島西北部的比基尼環礁、埃尼威託克環礁地勢開闊平坦,居民數量很少,遂將它們選定為核試驗場,在1946-1958年間,共在這裡進行過67次核爆試驗。
  • 這個國家被美國核爆了67次,後果延續至今,美國卻拒絕買單!
    在世界上,有一個比車諾比的核輻射還要強10倍的地方,那就是馬紹爾群島。△美國於1952年11月1日在馬紹爾群島測試第一枚氫彈時,天空中升起蘑菇雲。圖片來源:美國空軍美國在馬紹爾群島進行了67次核實驗馬紹爾群島位於太平洋中部,由1200多個大小島礁組成,分布在200多萬平方公裡的海域上。
  • 神秘幽靈船現身馬紹爾群島,警方登船後大驚失色,立即下令銷毀
    【南方+12月16日訊】據美國媒體報導,載有649公斤古柯鹼的幽靈船驚現馬紹爾群島,馬紹爾群島警方已於12月15日焚化銷毀649公斤古柯鹼。上周馬紹爾群島出現了一艘廢棄船隻,官方猜測,此船應是一兩年前在某偏遠的環礁上被衝走,然後就一直在公海漂流,近日隨著水流流向才漂流到馬紹爾群島。本以為這只是一艘普通的廢棄船隻,豈料卻內有乾坤。司法部長理察·希克森(Richard Hickson)表示,這艘5.5米長的玻璃纖維船甲板下的一個船艙裡藏有649公斤古柯鹼,共有649袋。這是馬紹爾群島有史以來,最大的毒品走私案件。
  • 被美核爆67次的太平洋島國,全部國土被汙染,卻只得到1.5億賠償
    美蘇冷戰期間,美國在太平洋一島國進行了67次核試驗,如今怎麼樣了呢?二戰末期,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了兩顆原子彈,這給人類留下了很大的陰影,對核武器非常懼怕。隨著二戰的結束,美蘇兩國進入冷戰時期,美國為了壓制蘇聯,在核武器的研究上下了很大功夫,進行了幾十次核試驗,但由於核輻射的影響很大,美國並沒有在本土進行試驗,而是選擇了馬紹爾群島。
  • 並非日本,近百次核爆,魚長出兩隻頭
    到了二戰時期,馬紹爾群島成為了日本在太平洋對美作戰的重要基地,1944年才被美軍佔領。因為此地之前一直歸日本所有,所以1947年聯合國決定將馬紹爾群島交給美國託管,年限為40年。1953年,蘇聯第一枚氫彈試爆成功,得知此消息的美國,不甘落後,也開始研製核武器。當然,這核試驗不能在自己國家領土上進行,美國挑中了自己的托管國,也就是馬紹爾群島。
  • 輻射含量已超福島核洩露 美國「坑了」島國幾十年
    人民網北京1月7日電 近日,數十年前美國大搞核試驗,給太平洋中部的馬紹爾群島帶來無窮禍患的報導引發國際輿論關注。據美國媒體《洛杉磯時報》披露,1946年至1958年間,美國在馬紹爾群島進行大量核試驗且隱瞞關鍵輻射信息。隨著氣候變化,當年填埋核廢料的「石棺」已出現裂縫,核殘留物洩露風險上升。
  • 今天進行核試驗的地方變成了什麼?
    它發生在美國的Alamogordo測試現場。美國成為第一個核國家,但時間不長。測試也在蘇聯開始。炮彈在1949年落入Semipalatinsk測試場 美國和蘇聯核武開始競賽的原因。後來,其他國家也加入了它:英國,法國,中國。
  • 美國核彈炸過最多的地方,國人喜歡去旅遊,恐成下一個車諾比
    正經受核彈的馬紹爾島嶼美國核試驗的天堂馬紹爾群島之所以成為美國的核試驗天堂,跟他的歷史有一定的關聯。在過去的幾百年裡,該地先後被西班牙、德國、日軍和美國佔領,二戰後長時間都是美國在直接管理當地,1986年才實現獨立。二戰期間,美國率先擁有了核武器,戰後美國也一直致力於各種類型的核武器研發工作。但是擺在美國面前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核試驗的輻射汙染,以及過多爆破對地表的破壞。美國並不希望這些實驗在本土進行,於是選擇了距離夏威夷群島尚有幾千公裡的馬紹爾群島作為實驗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