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作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打著「世界警察」的幌子,到處推行霸權主義,插手地區事務,不少國家深受其害,如今的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等國人民依然生活在戰亂之中,這都是美國的「傑作」。
太平洋中有一個小國,也曾被美國害慘過,這個小國就是馬紹爾群島。
馬紹爾群島位於太平洋中部,屬於大洋洲國家,它由1225個島礁構成,國土面積僅為182.3平方公裡,人口為5.4萬人,首都是馬朱羅。馬紹爾群島是密克羅尼西亞人的聚居地,但在大航海時代到來後,它先後被西班牙、德國、日本佔領,並被迫成為了它們的殖民地,飽受列強欺壓。
二戰後,日本敗給了美國,馬紹爾群島落入了美國之手。二戰結束後,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紛紛獨立,但馬紹爾群島才到1986年10月21日獨立。馬紹爾群島人民不是不想獨立,而是他們國家非常貧困,脫離美國後他們的生活會難以維持,他們還需要美國的援助,所以一直沒有獨立。
在冷戰時期,由於美蘇兩國的軍備競賽,它們競相研究核武器。美國為了研製出更好的核武器,進行了數千次的核試爆,其中有67次核試爆,是在馬紹爾群島西北部的比基尼環礁、埃尼威託克環礁上進行的。
核試爆過程中,有時也會出現意外,1954年3月1日,美國在比基尼環礁秘密試爆了代號為「喝彩城堡」的一顆氫彈,這顆氫彈的威力是「小男孩」的一切多倍,但是美國軍方在試爆前,並沒有準確的估計到它的威力,以至它的威力超過了安全範圍,造成了大面積的核汙染。
由於沒有提前接到預警,所以很多馬紹爾群島人,以及附近海域作業的人,在不知不覺間遭受到了核汙染,在之後的幾年中,有數十人因為這場核汙染事件,先後患白血病、癌症等病症而亡。
核試爆後,馬紹爾群島人因為恐懼,紛紛逃離了家園,美國也因為這次核試爆,遭到了國際社會的指責。為了彌補過失,美國停止了馬紹爾群島的核試爆。1968年,美國派人上島去,處理掉了島上遭受核汙染的植被和土層。1977-1980年間,美國又派4000名士兵,清理了核試驗場。同時,還將核廢料傾倒進了核爆造成的深坑中,並將其用混凝土密封了起來(穹頂)。
隨後美國向世界宣布,馬紹爾群島核汙染已經消除了。在美國的保證下,馬紹爾群島人逐漸返回了家園,但美國欺騙了他們,馬紹爾群島的核汙染沒有消除,他們居住的環境依然很糟糕,不但會出現珊瑚褪色、魚類死亡等反常現象,馬紹爾群島上還多次爆發登革熱等重大流行疾病。
同時,由於近年來的地殼運動、海平面上升等,已經影響到了穹頂,穹頂開始出現裂縫和缺口。這也意味著密封在深坑中的核廢料,可能會再次出現洩露,這會威脅馬紹爾群島人的安全,所以馬紹爾群島人義憤填膺,獨立後,他們就開始起訴美國,要求美國道歉並向他們賠償損失。
由於美國的從中作梗,官司一波三折,直到1988年才宣判下來,法院判決美國賠償馬紹爾群島人23億美金,並負責穹頂維護。但美國拒絕執行,同時還宣稱美國沒有義務替馬紹爾群島維護穹頂。
到目前為止,美國只是打著「人道主義」旗幟,象徵性地給了馬紹爾群島400萬美元,這與23億美金相差甚遠。馬紹爾群島實力太弱,面對美國無賴行經,它沒有辦法,以至馬紹爾群島女總統海因氣憤地罵道:「我們不想要它(穹頂),我們沒有建造它,裡面的垃圾不是我們的,是他們(美國)的!」
馬紹爾群島是一個很落後的國家,沒有美國的幫助,他們沒有能力維修穹頂,但是美國不肯承擔它的責任,導致馬紹爾群島的生態環境持續惡化。
《洛杉磯時報》和哥倫比亞大學聯合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馬紹爾群島的生態環境再不改善,可能半個世紀後,馬紹爾群島就不適合人類生存了,這對馬紹爾群島人來說是一個災難,他們的國家很可能在半個世紀後,將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