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時期,中國當時的經濟總量位列全球第一。而也由於當時繁榮的經濟貿易,直接促進了中國當時造船技術的升級,讓中國有了初步的遠航航海能力,部分沿海地區的人民,開始向南洋地區遷徙生活,而在南宋滅亡後,這種遷徙更是變得尤為頻繁,這些漂泊海外的中國人,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在這些陌生的地方努力打拼,有的甚至還建立了國家。
14世紀,位於如今蘇門答臘島的三佛齊國,已經難以延續長達700多年的統治,外敵的入侵,內部的混亂,國土的不斷蠶食,讓三佛齊國都變得岌岌可危,在經過了1770年最後的一輪衝突後,三佛齊國的王子逃離了三佛齊國,抵達了如今的新加坡島,建立了馬六甲王朝,給三佛齊留下一個爛攤子。
在這種情況下,生活在當地的大量中國人,終於不再沉默。因為戰亂,打破了他們平靜的生活,既然依靠外部力量不行,那就自立為王。因此在1397年,1000多名生活在三佛齊當地的中國人,宣布擁護梁道民為國王,建立新三佛齊國,率領軍民抵抗外敵的入侵,成為了首個在南半球建立的華人領導國家,其領土比如今的新加坡都還要大。
而在新三佛齊國建立以後,在短短的十幾年裡,就有大量的中國人漂洋過海來到新三佛齊,建設新三佛齊國。而這種情況,也引發了當時明朝皇帝朱棣的關注,畢竟在任何時期,人口都對國家有很大的重要性。
考慮到新三佛齊國遠在海外,明朝派出官員,向新三佛齊提出招安。而最終新三佛齊國,也接受了明朝的招安,梁道明主動進京朝貢,享受官爵,榮華富貴。而新三佛齊也被其副手施進卿接管。
頗為有趣的是,朱棣封施進卿為舊港宣慰使,其實本質上,已經將新三佛齊國,變成了中國明朝的海外領土。也正是因為明朝的默許和支持,再加上當時鄭和下西洋,給南洋地區帶來的強大震懾,讓新三佛齊能夠在華人統治下,變得少有戰亂。
然而興因為明朝,衰也因為明朝,隨著後來朱棣的主意改變了,以及鄭和下西洋行動的結束,明朝的海禁政策得到進一步加強,而這導致的後果就是,新三佛齊國少了明朝的庇護,變得十分單薄。而嚴格的海禁政策,導致中國沿海地區的人,無法再像以前一樣,抵達新三佛齊國。勢單力薄的新三佛齊,都難以避免走向衰落的局面。
在筆者看來,從深層次上看,明朝之所以加強海禁,除了抵禦海盜騷擾外,可能還有避免人口大量向三佛齊國流失的情況出現。儘管明朝當時依然是三佛齊國的宗主國,甚至於明朝都將新三佛齊視為明朝的海外領土,但是在明朝當局看來,這種遠在南半球的海外國家,存在著太多的不可控性。
而失去了明朝支持後的新三佛齊國,果然也逐步走向了衰落。1470年,新三佛齊正式走向了滅亡。一個建立了73年的華人國家,因明朝支持而興,也因明朝海禁而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