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人知的古羅馬帝國是怎樣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2020-12-03 點史城器

在人類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個赫赫有名的帝國——羅馬帝國。公元前十世紀初,從義大利半島中部興起了古羅馬文明,隨後古羅馬不斷發展,一共經歷了兩個時代,分別為羅馬王政時代和羅馬共和國時代。在一世紀前後,古羅馬開疆闢土,用戰鬥力超強的軍隊和高超的政治手腕,建立起以地中海為中心,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古羅馬帝國。

古羅馬從誕生到覆滅,歷經了千餘年之久,當時古羅馬之強悍,是常人難以想像的。為了擴大自己的統治,古羅馬西奪地中海海上霸權,東徵之希臘馬其頓王國、埃及等地區,周圍國家無可與之抗衡。在安頓尼王朝時期,古羅馬進入全盛時代,當時古羅馬的疆域擴大到極點,基本整個西方世界都被納入了古羅馬的統治範圍。

然而,再強盛的帝國也擺脫不了盛極必衰的命運,自從三世紀起,古羅馬帝國,就開始走向分裂,內有人民起義,外有蠻族入侵,在內憂外患之下,昔日空前強大的帝國一步步走向衰落。

接下來本文將對羅馬衰落的原因進行探討。

蠻族部落的入侵

從歷史的記載上看,導致羅馬帝國滅亡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蠻族的入侵。在公元前四世紀後期,羅馬帝國延續了500多年的世界霸主地位就已經土崩瓦解。當時西羅馬帝國在對抗外部勢力時,就遭受了一連串的軍事失敗,而這也導致了西羅馬帝國對國家的掌控不斷衰弱。在幾個世紀之間,羅馬帝國一直在與日耳曼部落爭鬥,雖然沒有佔太大便宜,但也從來不吃虧。而到了公元四世紀,除了日耳曼部落外,哥德族這類野蠻人也開始侵擾羅馬帝國的邊境。在410年的時候,羅馬城被西哥特人國王阿拉列所佔領,此後的幾十年,帝國一直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公元前476年,西羅馬帝國的皇帝羅幕洛所領導的軍隊在與日耳曼僱傭軍的戰鬥中,被日耳曼僱傭軍大敗,這也是羅馬帝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場戰爭。因為羅馬帝國最後的倚仗也被蠻族剿滅,這位末代皇帝自然也沒有什麼好下場,直接被敵方的首領奧多亞克廢黜,至此,羅馬帝國徹底滅亡。因為羅馬帝國最後一任皇帝是在476年被罷免的,所以很多人都將476年當作是西羅馬帝國土崩瓦解的年份。

階級矛盾的日益激化

在羅馬帝國早期,奴隸制度是最重要的經濟制度,因為當時羅馬帝國長期對外進行戰爭擴張,所以捕獲了大量的奴隸,這些奴隸都被投放到農業、商業與手工業之中,而勞動力的大量補充也促進了帝國的繁榮,為羅馬帝國的強盛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因此,也有人說"沒有奴隸制就沒有羅馬帝國。"但凡事都有兩面性,古羅馬帝國可以說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羅馬帝國最終的覆滅,離不開奴隸的反撲。

在奴隸主眼裡,奴隸從來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是可以被無限壓榨欺辱的物品。因此,奴隸經常會受到奴隸主的殘酷迫害,導致奴隸與奴隸主之間的矛盾一直在升級激化。因為奴隸主手中都有大量的奴隸,所以他們也非常依賴奴隸的勞動生產,根本不願花心思和時間去革新生產技術,這導致了在對外擴張戰爭結束之後,當奴隸的數量開始銳減,供應不上奴隸主的需求時,國內的生產力就不斷衰退,導致社會經濟基礎幾乎陷入崩潰。

在古羅馬帝國中,奴隸的地位是非常低的,而且為了讓羅馬貴族能維持其腐化奢靡的生活,奴隸們經常被無限壓迫,很多都是被活活累死的。而且在勞動時候,奴隸們也只能帶著沉重的腳鐐。一旦逃跑被發現,更會被奴隸主用燒紅的鐵塊烙上逃徒字樣。對於起義想反抗奴隸主的奴隸來說,其所遭受的待遇更加殘忍,被俘虜的奴隸會被釘在十字架上,活活折磨至死。

在奴隸主眼裡,奴隸是比畜牲還要不如的存在。當奴隸生病或者衰老,就會被遣送至無人島,任其自生自滅。而一些較為強壯的奴隸,則會被當作角鬥士,將其困在鬥獸場讓奴隸與野獸廝殺,供奴隸主取樂。

正是因為奴隸主對奴隸毫無人性的所作所為,讓奴隸主與奴隸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化,奴隸逃亡起義的事件在羅馬帝國內不斷發生。可以說正是有了奴隸的起義,奴隸主貴族的統治才會受到嚴重的打擊,而這也加快了羅馬帝國滅亡的速度,未滿足入侵羅馬帝國創造了有利的內部條件。

統治階層的腐敗

奴隸起義雖然對帝國造成了沉重的打擊,但並不是造成羅馬帝國覆滅的根本原因,而蠻族的入侵其實也只是給了西羅馬帝國最後一擊而已,帝國滅亡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統治階層的腐敗。

在第三次布匿戰爭勝利之後,羅馬帝國進入了最為和平的時期,這時候已經沒有了外患,而且帝國的領土也得到了空前的拓張,作為這場戰爭的勝利者,有無數的財富和奴隸被運送到羅馬。從經濟上看,當時的國家社會富裕,經濟異常繁榮,在奢靡享樂的氛圍下,羅馬人的貪婪心和佔有欲飛快膨脹起來。

原本那些遵守紀律,致力為國效忠的理想漸漸從人們的腦海裡消失,只有享樂和財富才是最為神聖的目標。當時整個羅馬帝國都瀰漫著及時行樂和追求財富的奢靡風氣。雖然財富能夠使人奮進、讓國家強大、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生產,但同時也能腐蝕國家文明和人民的精神。正是因為統治者不能發揮財富的積極作用,而是讓民眾被財富所帶來的享樂所腐蝕,才讓整個帝國的傳統道德喪失殆盡。

早年的羅馬帝國之所以能夠強盛,是因為他們不僅健康高尚,而且富有愛國主義和民族榮譽感。他們從小就尚武力,所以國家的軍事力量非常強悍,古羅馬的軍隊在戰場上基本都是所向披靡,難逢敵手。但當他們進入了太平盛世之後,這種美好的品德卻逐漸淪失,反而是腐敗的現象隨處可見,尤其是貴族階層和統治階層更是崇尚奢華,每天過著揮金如土的生活。

長此下去,經濟開始陷入癱瘓,而統治階層的凝聚力也不斷削弱,到後期的時候,統治階層對羅馬帝國的統治已經大大削減,很難再達到以前的狀態。羅馬帝國這個長期擁有優越生命力的民族,就這樣一步步被財富所帶來的貪婪和放縱損壞蠶食。

精神的墮落和文化的分裂

除了經濟上和政治上的因素之外,文化上的變化也在極大程度上促使了帝國的衰亡。曾經就有人評論,如果為數眾多的羅馬人能夠做出巨大的努力和奉獻,可能羅馬帝國最終能夠獲救。但那個時候,願意為公益事業努力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在共和國和帝國早期時,羅馬的公民是非常富有愛國心和榮譽感的,他們具有強烈的民族精神,當時羅馬共和國的宗旨就是美的和榮譽,也正是因為這種文化,讓羅馬人都願意真心為國效力,而他們的這種精神也幫助羅馬度過了非常多嚴峻的考驗。而隨著羅馬帝國的建立,太平盛世開始到來,一味追求享受的羅馬公民,再也沒有早期公民擁有的那種高度發達的公共精神。世風日下,到處可見的是反腐敗墮落而不是美德榮譽。

這種精神和道德上的墮落瀰漫了整個社會階層,上到達官顯貴下到普通百姓,每個人追求的都是尋歡作樂,而羅馬貴族也將當時伊壁鳩魯派的倫理學說進行曲解,為自己的行為進行粉飾,認為倫理學本來就是教導人們要崇尚奢華,狂歡縱慾。

在這種崇尚享受的氛圍中,原本勤勉樸實的羅馬公民不見了,即使是中小生產者的羅馬公民,也非常鄙視勞動,認為勞動是一種低級的行為,是一種民族的恥辱,是國家落後的象徵。所以他們不再願意通過勞動去積攢財富,而是追求享樂和安逸,其中不少原本小有家財的人變成了無產者和流氓,他們每天遊手好閒,到處掠奪,只能靠國家和社會的施捨度日,並成為危害社會安定的毒瘤。這股奢靡之風不僅腐蝕了羅馬人的傳統道德,也扼殺了羅馬人原有的進取心和創造力。

除了受到奢靡風氣的影響之外,羅馬帝國文化的沒落也與帝國疆域的不斷擴大有關,因為隨著領土的不斷擴張,越來越多的外來民族被納入了帝國的統治範圍之內,而這些外來的種族也被授予了公民權,和羅馬人平等生活在一起。不同種族的文化是有非常大差別的,在這種血統混雜,民族交錯的地方,羅馬公民開始失去原本穩定的精神和道德標準,他們不再以先前的眼光看待羅馬,也不再像以前那般熱愛自己的祖國,在他們失去了對羅馬的依賴之情之後,就不再擁有那種具有凝結力的共和精神和愛國精神。而這種文化上的分裂,也使羅馬高尚團結的人民日益減少。

羅馬是一個崇尚武力的民族,他們一直以來的形象就是農民-戰士相結合,他們的農民和士兵關係非常緊密,是相互扶持的。正因為帝國有著尚武的精神,所以在這種精神的引導下,他們熱衷於到處徵戰,這才成就了囊括整個地中海的龐大帝國。而羅馬軍事力量的強大,在當時世界上是難以有國家能與之匹敵的,這種強大也與早期羅馬人尚武的精神分不開。

當時的羅馬軍隊分為兩部分,一是以平民士兵為主要戰鬥力,二是以自耕農集團為軍隊後備,戰爭往往能給自耕農帶來極大的經濟利益,也能讓他們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在羅馬帝國鼎盛時期,羅馬人的愛國心、尚武精神和民族榮譽感都很強,再加上經濟上和政治地位上的誘惑,才造就了羅馬軍隊無往不利的強大戰鬥力。

但是當周圍的敵人都已經屈服,沒有國家可以徵討,到處都充滿了繁榮之時,羅馬強大的軍事力量就不再被用於國家,而是被用於個人目的的滿足。特別是在帝國後期,帝王對軍隊過度倚重和放縱,而這種過分的信賴又加劇了官兵的腐敗,使羅馬軍隊的戰鬥力被大大消蝕。而且統治者一味放縱軍隊所帶來的後果,不是讓軍隊更加終於君主,而是使得當時軍隊坐大,甚至到了能主宰政權的地位,當軍隊的領導者與統治者出現矛盾時,往往容易發生譁變或者篡殺的事件。

除此之外,在帝國晚期羅馬公民的兵源不斷減少,為了保證原有的軍隊人數,帝國不得不從周邊的蠻族中招募士兵,或是將被掠來的奴隸放入軍隊,這些外來士兵本身就不是羅馬公民,所以對羅馬帝國的忠誠度是非常低的,在作戰的時候往往不能竭盡全力,甚至會臨陣倒戈,導致帝國在滅亡前打了許許多多的敗仗。

結論

古羅馬帝國在經歷了近千年的繁榮和晚期的衰亡之後,最終在公元476年被一個看似弱小的日耳曼族所消滅,此後西歐進入了落後的中世紀。從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其實蠻族的入侵只是壓倒羅馬帝國的最後一根稻草。究其根本原因,主要還是羅馬帝國內部已經徹底腐朽崩塌,當時的羅馬帝國經濟基礎已經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再加上政治和軍事上的全面崩潰,導致帝國內部混亂不堪,軍隊的戰鬥力也極其低下,而且人民缺乏最基本的團結和愛國精神。這樣危機四伏的帝國,就算沒有外來民族的侵入,最終也是無法維持下去的。

相關焦點

  • 羅馬帝國衰亡史:回顧羅馬帝國怎麼滅亡?
    羅馬確實給人類文明帶來很多的借鑑和思考,但是羅馬帝國的衰落問題,卻依舊是一個謎團。是個謎團,並非因為原因不可探尋,而是原因太過複雜。似乎我們也無法真正知道羅馬到底是因為什麼而衰落的。原因不止一個,而是由多種誘發因素集中爆發造成的。在大部分人看來,最普遍的是羅馬因腐敗而導致的滅亡。但是羅馬自始至終也並非清清白白,腐敗在羅馬社會當中一直存在。
  • 羅馬帝國是怎麼滅亡的?日耳曼人是他的終結者嗎?
    羅馬帝國是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帝國之一。極盛時期的羅馬帝國疆域西起西班牙、高盧與不列顛,東到幼發拉底河上遊,南至非洲北部,北達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整個地中海都被羅馬帝國所環繞,成為了帝國的內海。然而,世事總是盛極必衰。
  • 對金屬鉛的喜愛,最終種下滅亡的禍根
    對於古羅馬帝國來說,金屬曾經在他們的生活裡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就在一些專家對古羅馬歷史進行研究後發現,其最終消亡的原因,很有可能就來自於這種曾經被他們所喜愛的金屬鉛。那麼,對於古羅馬人來說,金屬鉛究竟有怎樣的惡劣影響呢?
  • 羅馬不再是羅馬,羅馬不再有信仰——重新思考羅馬帝國的滅亡之說
    其中對於羅馬帝國如何衰落的問題,一直是經久不衰的熱門話題。很多人在政治、經濟、法律、社會以及外族入侵,政府的貪汙腐敗等各個方面論述了羅馬衰落並滅亡的原因。我們可以知曉羅馬的衰敗、墮落、滅亡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它的原因不止一個。而是很多種誘因集中爆發而造成的客觀事實。但是這麼多種原因內是否有幾個共性特徵?
  • 曾經強大的羅馬帝國究竟是如何滅亡的?專家們終於給出了結論
    曾經強大的羅馬帝國究竟是如何滅亡的?專家們終於給出了結論一說到歐洲歷史,就離不開一個非常強大的帝國——羅馬帝國,其是一個以地中海為中心,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超級帝國,存在時間長達一千多年,羅馬帝國不僅僅是軍事力量強大,其他方面諸如藝術、建築等方面也是非常的優秀,可以說是一個全面發展的國家。
  • 羅馬帝國隕落的原因
    羅馬帝國的事跡可謂是十分勵志。當時羅馬帝國的綜合國力僅次於漢代中國,為世界的一極。但由於帕提亞帝國(安息)和貴霜帝國的阻礙,兩位大佬一直沒機會扳一下手腕。然而再龐大的帝國也終究擺脫不了自然規律。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以君士坦丁堡為都城的東羅馬帝國和以羅馬為都城的西羅馬帝國,實力大損。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在人民起義和蠻族入侵中走向了滅亡。
  • 羅馬鬥獸場,不僅僅只是一座遺蹟,更是龐大強盛的羅馬帝國
    因此,相對於希臘以休閒、放鬆和美感為主要特色的體育活動,古羅馬的角鬥運動已經相當變味,是羅馬帝國暴力的象徵,古羅馬角鬥場則是這種暴力的直接宣洩地。 3、古羅馬的繁榮造就了時人奢侈的生活 前文已經說道,在經過長期徵戰後,羅馬帝國最終成為了一個地跨歐亞非、疆域最廣有約
  • 世界史:天災人禍交替出現,大羅馬帝國走向崩裂
    ——《世界史:羅馬帝國的滅亡》愷撒死後,一個嶄新的「三頭政治」聯盟又宣告成立,這就是由他的義子屋大維、部將安東尼和雷必達三人組建的政治同盟。於是,羅馬共和國的外殼不復存在,直接跨越為「羅馬帝國」。隨著皇帝權勢的不斷擴張和元老院的漸趨邊緣化,羅馬後期的皇帝也不再寬容,在不斷濫用權力的同時,也變得更加荒淫,尼祿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位。尼祿,17歲就做了羅馬皇帝。談及家族,是十分「混亂」的:他的前任皇帝娶妻無數,曾經先後三次立儲,然而三位儲君要麼英年早逝,要麼被其他皇位垂涎者謀害。
  • 恰恰相反,事實證明其實一步步走向毀滅
    比如力拔山兮的楚霸王項羽;雙錘重八百斤的李元霸;通曉陰陽的諸葛亮;算無遺策的劉伯溫,而隨著歷史變遷,這類人物漸漸不見,很顯然,人類的能力在一步步趨弱。再結合當今的地球環境和不斷發生的災變,事實證明人類其實正在一步步走向滅亡。所以,小哥得出這樣的結論:人類是在進化嗎?
  • 當年入侵中國的八國,一個已滅亡,5個走向衰敗,它則面臨解體
    百多年來,昔日的聯軍中一國滅亡、一國被肢解、五國衰落、一國正走向衰落。 一、八國聯軍中滅亡的國家 八國聯軍中,已經滅亡的是俄羅斯帝國(俄文: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俗稱「沙俄」、「帝俄」、「第三羅馬」等。
  • 從黃金時代走向危機,羅馬帝國三世紀的經濟、政治可謂險象環生
    羅馬帝國時代的歷史(公元前30年至公元476年)可分為前期羅馬帝國(公元前30年至公元283年)和後期羅馬帝國(公元284年至公元476年)兩個時期。前期羅馬帝國時代,是羅馬奴隸制社會的全盛時期,政治上出現了安定的局面,經濟上有著繁榮的景象,尤其是安敦尼王朝統治時期(96年至192年)。安敦尼王朝歷經六帝,是帝國皇權最穩固的時期,被稱為帝國的「黃金時代」。
  • 科學家:要麼走向滅亡,要麼走向宇宙
    科學家們預測,人類未來的結局只有兩種,要麼走向滅亡,要麼走向宇宙,開啟「星際移民」。地球曾經經歷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主要跟地球環境變化因素有關係。在地球過去的數十億年的時間裡,不管是地球大陸的分裂,或者是地球氧含量的變化,又或者是太陽活動改變了地球溫度,都會讓地球環境發生惡化。地球為什麼會出現生命?
  • 科學家:要麼走向滅亡,要麼走向宇宙
    科學家們預測,人類未來的結局只有兩種,要麼走向滅亡,要麼走向宇宙,開啟「星際移民」。雖然小範圍的氣候變化不會直接造成人類的滅亡,但是氣候變化導致的農作物減產,就會引發人類的糧食危機。如果這種情況持續發生,全球至少數億人會因為飢餓導致死亡。除了地球本身的環境變化,宇宙中也存在著很多威脅地球安全的因素,其中就包括了隕石和小行星。宇宙中除了有固定軌道的衛星和行星以外,還有大量的「流浪天體」,它們有些會「流浪」到地球附近,這樣就可能因為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而撞擊地球。
  • 從誕生到統治歐洲,他們用了1400年,神聖羅馬帝國只是他們的傀儡
    再加上,又受到饑荒、瘟疫以及內亂的衝擊,西羅馬帝國終於在476年走向滅亡。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他的領土陷入無主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天主教在羅馬的教會把義大利半島上的天主教徒組織起來,以羅馬為中心,抵禦外敵入侵,加強對當地的管理。
  • 奢侈之風是如何一步步毀滅強大的古羅馬的?
    如果我們回顧那段歷史,會發現導致古羅馬滅亡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有一個原因卻格外值得注意:古羅馬後期奢靡腐爛的社會風氣。正是由於社會風氣的衰敗,古羅馬人徹底喪失了活力,變得不堪一擊。在此情勢下,任何風吹草動都可以摧毀已腐朽的羅馬人、毀滅已飄搖的古羅馬。
  • 中世紀:羅馬帝國的和平時期簡述
    中世紀:羅馬帝國的和平時期簡述鼎盛時期的羅馬帝國,是人類史上最龐大的國家之一。它的版圖不僅囊括了整個地中海盆地,而且還包括了今天法國、英格蘭的一部分地區。古羅馬遺址內部本篇開始,我們會逐步介紹羅馬帝國,那麼為了使這幾篇文章的主旨更加明晰,我們就以歷史的時間線作為基礎
  • 第二章惡性通貨膨脹毀了古羅馬帝國和現代政府
    當時的羅馬帝國統一了歐洲,侵佔了亞洲,控制了非洲,與尚無正面接觸的秦始皇統一下的遠東中國成為兩個最大的文明社會。有趣的是,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古羅馬帝國被稱為「大秦」, 《後漢書?西域傳》中描繪「大秦國一名廣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國。地方數千裡,有四百餘城。小國役屬者數十。以石為城郭。列置郵亭,皆堊塈之。有松柏諸木百草」。可見,羅馬帝國紅極一時,即使是遙遠的中國也對其有所了解。
  • 英語是怎樣產生,乃至一步步成為世界通用語言的?
    那麼英語是怎樣產生,乃至如何一步步走向巔峰的呢?英語真正的歷史應該能追溯到公元五世紀,而當時的英國本地居民都是說凱爾特語,在羅馬人的庇護下抵抗著蠻族入侵,直到後來羅馬衰落撤出不列顛島。隨後,一共有四個日耳曼的部落隨即入侵英國,他們分別是:盎格魯人、撒克遜人、朱特人與弗裡斯蘭人,他們從今天德國的北部和丹麥出發,然後橫渡北海,在這片土地上建立了眾多的小國家。
  • 教會歷史丨受到古羅馬帝國的殘酷迫害,教會處於艱難時期(下)
    士每拿教會時期是肢體大受逼迫、苦難和試煉的歷史階段,他們受的患難主要來自個方面:一方面來自羅馬帝國皇帝當權者逼迫和打擊教會,另一方面教會內部遭受假弟兄的危險!古代士每拿城有一條最華麗且最昭著的街被譽為「黃金大道「,起點是著名的宙斯廟,橫經柏哥斯山腳,終點以希波利廟。亞波羅、尼米雪、亞富羅迪特和亞克裡比阿等神廟都坐落於了。
  • 蠻族滅亡西羅馬帝國後 羅馬法在中世紀歐洲是怎樣延續的
    羅馬法是指古羅馬國家從形成到滅亡整個歷史時期全部法律的總稱。它既包括自公元前8世紀羅馬國家產生至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這個時期的法律,又包括查士丁尼時期拜佔庭(即東羅馬帝國)的法律。首先,日耳曼人粗陋的習慣法不具備羅馬法的普遍性,它只適用於本部族的人群,因此,在羅馬帝國原來的核心地區,如北義大利、西班牙和法國南部,長期保持著「羅馬人」遵行羅馬法、蠻族人群遵行日耳曼法的「屬人主義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