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吳玉章曾詩曰:「莫謂東方皆落後,亞洲崛起有黃人。」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美、日、英、德、法、沙俄和奧匈帝國以幫助清朝鎮壓義和拳運動為藉口,悍然發動令人不齒的侵華戰爭。
期間,八國調動兵力愈5萬人,最多時達到12萬人,在裝備精良的情況下,幾乎將清朝的主力部隊打光。
為保存實力,慈禧不得不帶著光緒帝一路西頭,直到1901年6月14日籤訂令後人感到恥辱的《辛丑條約》、聯軍陸續撤出北京和直隸地區後,慈禧才帶著殘破的班子回歸,而昔日標誌大清及中國文明的圓明園被毀,皇城也變得滿目瘡痍。
這一場戰爭本可以不發生,但未達到瓜分中國和明目張胆地進行搶劫,列強總有發動戰爭的結果。李克回答魏文侯時曾說:「好戰必亡!」接連對中國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發動戰爭,八國最終得到了應有的報應。百多年來,昔日的聯軍中一國滅亡、一國被肢解、五國衰落、一國正走向衰落。
一、八國聯軍中滅亡的國家
八國聯軍中,已經滅亡的是俄羅斯帝國(俄文: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俗稱「沙俄」、「帝俄」、「第三羅馬」等。
如今的俄國雖然繼續使用「Российская」(英文為「Russian 」)作為國名,在中文的翻譯中為「俄羅斯」,但與俄羅斯帝國時期的「沙俄」和「俄羅斯」有本質上的區別。
俄羅斯帝國是一個君主制、實行農奴制的國家,目前的俄羅斯則為聯邦制,屬於資本主義民主國家。普遍認為,俄羅斯帝國起始於1721年,1917年滅亡。
彼得大帝因引領俄羅斯公國不斷地取得一些戰爭的勝利,被影響深遠的俄羅斯的元老院在1721年封以「皇帝」稱號,帝國由此建立。「俄羅斯的沙皇」亦被稱為「凱撒」,因而「沙皇俄國」又被稱為「第三羅馬」。
1905年,發生在我國東北的日俄戰爭中,俄國被擊敗,國家內部矛盾逐漸變得激烈。1914年,沙皇又帶著俄國捲入第1次世界大戰,讓本就經濟困難和內部矛盾激烈的俄國更陷於水深火熱中,革命之火一觸即發。
1917年3月(俄歷2月),已具備一定實力,且對封建勢力已經忍無可忍的俄國資產階級發動2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無奈退位,帝國滅亡。
同年11月(俄歷10月),列寧領導的無產階級革命爆發,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將俄國帶入新的歷史階段,俄羅斯帝國徹底變成歷史。
二、解體的國家
八國聯軍中,被肢解的國家是奧匈帝國(德語: sterreich-Ungarn)。與其他的帝制國家不同,奧匈帝國實行的是具備現代性質的聯邦制,因此又稱之為「雙元帝國」,即「聯合帝國」或「雙元首制帝國」。
19~20世紀,奧匈帝國已經發展為歐洲傳統中的五大強國之一和世界列強之一,國家被哈布斯堡王朝統治,其國土面積排在歐洲第二,位於俄羅斯帝國之後。
奧匈帝國的來源很曲折,主體為尚未形成的奧地利和匈牙利。中法蘭克被東法蘭克兼併後,於公元962年改稱為「羅馬帝國」,宣布繼承「西羅馬帝國」,史書稱之為「神聖羅馬帝國」。
建國之初,帝國的本質是非常前衛的聯邦制,皇帝擁有實權,而皇帝由選舉而來,對後來產生的奧匈帝國有直接影響。帝國的邦屬很多,包括如今的德國、盧森堡、義大利、荷蘭、奧地利、捷克、比利時、丹麥南部等諸多國家和廣大地區。
1156年,在位的腓特烈一世逐漸對統治內的行政區進行行政和權力的「拆解」,給部分地區以小特權,奧地利(奧匈帝國的核心成員)地區在這一時期提升為公國,國家正式建立。
1282年後,奧地利公國開始被哈布斯堡王朝統治,哈布斯堡王朝則在此後不久成為皇帝。被統治的兩百年中,公國逐漸將蒂羅爾、斯提裡亞等各大小公國消滅和吞併,國土面積增加為原來的三倍,是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最大邦國之一。
1859年,義大利的獨立戰爭讓奧地利的國力大幅被削弱,非奧地利的歷史領土都被分割給義大利。在1866年的普奧戰爭中,奧地利又被排除於德意志聯邦之外,同時境內的匈牙利和維也納也矛盾不斷,讓奧地利走到日落西山的境地。如果發生於1848年的匈牙利革命沒有得到沙俄的幫助,奧地利極有可能都滅國。
為不被消滅,奧地利傳統貴族最終接受匈牙利貴族的存在,建立起具有日耳曼人和匈牙利人主導的二元帝國,奧匈帝國由此成立。
1918年夏,戰爭對同盟國越來越不利,奧匈帝國對多民族聯合體的維繫越來越難。奧地利和匈牙利驅逐哈布斯堡王朝並建立共和制後,帝國也由此終止。
諷刺的是,奧匈帝國亡於昔日聯合入侵中國的盟友的手中。
三、五個已衰落和一個正在衰落的國家
「好戰必亡」終將在美、日、英、德、法和義大利的身上應驗,雖然它們沒有亡國,但卻因為好戰而走向衰落。其中,除美國外,其他的國家均在二戰後迅速衰落。
英國衰落最快。第1次世界大戰前,憑藉著對全世界的殖民,英國成為了世界上第2個「日不落帝國」。但由於第三世界國家不斷獨立,戰爭中又損耗過大,同時還成為希特勒領導下的德意志帝國的攻擊對象,國家很快就被拖垮。
一戰之後,由於是戰勝國,所以法國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倒是國力增加不小,但俄國崛起之後,法國很快就被吞併,國家也由此走上衰落。法國和德國向來就不合,但也是聯合入侵中國的盟友,而好戰的它們終將在互相消耗的過程中走向窮途末路。
一戰和二戰期間,德國和義大利曾經是非常要好的盟友,而隨著戰局不斷而變化,義大利兩次都選擇背叛德國。有人就認為,因為義大利的背叛,才讓第一和第2次世界大戰完美結束。兩個國家因為戰爭而走到一起,但也因為戰爭而走向衰落。
二戰結束前,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而不斷地增強國力,最終成為亞洲最強國家之一。不過,日本還是在自己發動的法西斯戰爭中走向衰落。
美國不一樣,如今它依然是超級大國,是目前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二戰前,美國的發展還沒有德國好,但憑藉著漁翁得利的高超手法,最終將自己發展為世界上最強的國家。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也逐漸地走向衰落,且誰也無法遏制這一發展趨勢。有專家就指出,這與美國自身的好戰有關?
那麼,接下來哪一個國家會接替美國呢?
結語
縱觀西方列強的發展史,無不充斥著黑暗、暴力和戰爭,如果沒有這些因素,它們連發達國家都不如。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工業文明一直在西方國家中流行,讓它們擺脫落後的農業文明和開啟新的時代。
不過,在新時代的發展過程中,資本主義的掠奪性被展露無遺,「適者生存」是其社會發展的本質和宗旨。因此,西方國家才在不斷的戰爭中得到發展。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發展方式不再適合它們,只有以和平為主題的世界發展才是目前發展的主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