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強大的羅馬帝國究竟是如何滅亡的?專家們終於給出了結論

2020-12-03 風雨滄桑幾千年

曾經強大的羅馬帝國究竟是如何滅亡的?專家們終於給出了結論

一說到歐洲歷史,就離不開一個非常強大的帝國——羅馬帝國,其是一個以地中海為中心,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超級帝國,存在時間長達一千多年,羅馬帝國不僅僅是軍事力量強大,其他方面諸如藝術、建築等方面也是非常的優秀,可以說是一個全面發展的國家。

正如中國歷史上的很多朝代一樣,即便如此強大的羅馬帝國,也難以避免最終滅亡的命運,而有關羅馬帝國究竟是如何滅亡的問題,一直以來也是眾說紛紜,不過,如今專家們在經過研究後,終於給出了一個結論。

專家們認為,極端的天氣可能在羅馬帝國的覆滅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維京人擴大其勢力範圍,專家們通過研究遙遠的蘇格蘭石灰巖洞 穴的石筍,繪製了一段獨特的長達三千年的歐洲氣候記錄。

這個研究顯示,當羅馬帝國崩潰、維京人擴大其控制範圍時,地中海地區正在經歷一段很長的乾旱期,只不過,專家們現在還無法確定,還有哪些歷史事件與氣候因素相關並受其影響,這些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專家們先是在位於蘇格蘭西北部的Uamh-an-Tartair洞 穴中研究了五個石筍,這個淺淺的洞 穴被一層有著四千年歷史的泥炭覆蓋著,而這些石筍一圈圈的年輪能夠顯示何時泥炭中水分較多,以及何時泥炭中水分較少,因為在降水充足的時候石筍增長的速度會更慢一些。

在測定五個石筍每個年輪的厚度後,專家們建立了從公元前一千年到公元兩千年的氣候記錄,他們表示,年輪的變化受歐洲氣候影響巨大,而這已經證明了從一零八零年到一四三零年之間異常長的中世紀暖期使蘇格蘭降雨豐沛,而使西地中海地區異常乾燥。 

此外,專家們認為,這個研究還揭示了另一段有著相似氣候的歷史時期——從公元二九零年到公元五五零年的黑暗時期,當時羅馬帝國正處於衰弱時期,而維京人便是在此時遷往南歐的,這段遷徙也被稱為「野蠻入侵」。

此後,隨著在西歐的領土落到了入侵者或者原住民的手中,從而導致了羅馬帝國的正式崩潰,而在這之後的六百年到九百年間,西北歐乾燥溫暖的氣候也正適合維京人向西擴張,儘管這個精確時間還存在著一些爭議,但不少專家都認可這個說法。

最後,專家們認為,他們的研究為歐洲史上一些大的人類遷徙事件提供了氣候背景,從而讓人們開始思考構建氣候變化對社會變革的影響,比如長期的潮 溼多風氣候或是長期的寒冷多雪氣候,都會導致社會與文明的長期崩潰。

不過,也有人對此結論不太認同,他們認為,氣候條件確實會對羅馬帝國的滅亡產生一定的推動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其滅亡的最根本原因,還是奴 隸主的窮兇極欲導致奴 隸起 義不斷爆發造成的,那麼,大家更認可誰的說法呢?

相關焦點

  • 不為人知的古羅馬帝國是怎樣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在人類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個赫赫有名的帝國——羅馬帝國。在公元前十世紀初,從義大利半島中部興起了古羅馬文明,隨後古羅馬不斷發展,一共經歷了兩個時代,分別為羅馬王政時代和羅馬共和國時代。在一世紀前後,古羅馬開疆闢土,用戰鬥力超強的軍隊和高超的政治手腕,建立起以地中海為中心,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古羅馬帝國。
  • 古羅馬帝國的如何衰落的?對金屬鉛的喜愛,最終種下滅亡的禍根
    在古代社會發展過程中,隨著人類對世界認知範圍的不斷擴展,許多曾經沒有被應用的物質也開始出現在了人類日常生活中。對於古羅馬帝國來說,金屬曾經在他們的生活裡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就在一些專家對古羅馬歷史進行研究後發現,其最終消亡的原因,很有可能就來自於這種曾經被他們所喜愛的金屬鉛。
  • 羅馬帝國衰亡史:回顧羅馬帝國怎麼滅亡?
    羅馬的衰亡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麼?羅馬作為當今西方世界引以為傲的輝煌歷史,甚至將其作為自己法制社會建立的源頭。羅馬確實給人類文明帶來很多的借鑑和思考,但是羅馬帝國的衰落問題,卻依舊是一個謎團。是個謎團,並非因為原因不可探尋,而是原因太過複雜。
  • 羅馬帝國是怎麼滅亡的?日耳曼人是他的終結者嗎?
    羅馬帝國是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帝國之一。極盛時期的羅馬帝國疆域西起西班牙、高盧與不列顛,東到幼發拉底河上遊,南至非洲北部,北達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整個地中海都被羅馬帝國所環繞,成為了帝國的內海。然而,世事總是盛極必衰。
  • 羅馬不再是羅馬,羅馬不再有信仰——重新思考羅馬帝國的滅亡之說
    其中對於羅馬帝國如何衰落的問題,一直是經久不衰的熱門話題。很多人在政治、經濟、法律、社會以及外族入侵,政府的貪汙腐敗等各個方面論述了羅馬衰落並滅亡的原因。我們可以知曉羅馬的衰敗、墮落、滅亡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它的原因不止一個。而是很多種誘因集中爆發而造成的客觀事實。但是這麼多種原因內是否有幾個共性特徵?
  • 羅馬帝國隕落的原因
    羅馬帝國的事跡可謂是十分勵志。當時羅馬帝國的綜合國力僅次於漢代中國,為世界的一極。但由於帕提亞帝國(安息)和貴霜帝國的阻礙,兩位大佬一直沒機會扳一下手腕。然而再龐大的帝國也終究擺脫不了自然規律。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以君士坦丁堡為都城的東羅馬帝國和以羅馬為都城的西羅馬帝國,實力大損。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在人民起義和蠻族入侵中走向了滅亡。
  • 羅馬鬥獸場,不僅僅只是一座遺蹟,更是龐大強盛的羅馬帝國
    最重要的,在一次同外敵發生的戰爭當中,羅馬平民們由於在平日裡備受壓迫,因此拒絕拿起武器作戰。這迫使羅馬貴族們開展一系列改革以保障平民的權力,並在之後發布了著名的《十二銅表法》作為國家治理的根據。 經過這次改革,羅馬內部的階級矛盾得到了極大緩解,並得以積聚起全國的力量開始對外徵伐。
  • 帝國的餘灰:格陵蘭冰蓋下藏著另一部羅馬帝國衰亡史
    羅馬文明的經濟盛衰終於有跡可循——曾經龐大的鑄幣業的廢氣揮之不去,在格陵蘭的冰蓋之下封存了幾十個世紀,直至重見天日。很久很久以前,某年的3月15日,幾十名身強力壯的政客——正式當選、並宣稱效忠於共和國的元老——向他們的終身獨裁官、正走向元老院的裘力斯·凱撒拔出了匕首。毫無防備的凱撒被刺23刀,倒在了血泊中。
  • 巴高達運動:促成羅馬帝國滅亡的基層社會變革
    作為奴隸制時代的集大成者,羅馬帝國在公元3世紀也終於顯露疲態。包括公民奴隸主們的產業基地,以及很難在歷史記錄中留下筆墨的巴高達樂園。
  • 095型核潛艇的性能究竟有強大?美國人分析得出這樣的結論
    圖為095型核潛艇意想圖一個國家的海軍力量強大與否,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看這個國家的軍工技術究竟達到了什麼樣的程度,尤其是在航母、核潛艇和驅逐艦這種關鍵的戰略武器裝備上。有和沒有,差距相當大。近日據環球時報4月18日報導,美國媒體近日發表專家文章,對中國未來的095型核潛艇的性能進行了猜測。文章認為儘管很難絕對確定中國潛艇的能力,但潛艇的靜默趨勢很明顯,它們的噪聲不會變得更大。這個進步可謂是翻天覆地的變化,直接將中國核潛艇的水平拉入了世界前列。為什麼這麼說呢?潛水艇在水下行動時會儘量保持隱藏。
  • 從誕生到統治歐洲,他們用了1400年,神聖羅馬帝國只是他們的傀儡
    要知道,羅馬帝國人口最多的時期也只有不到5000萬,可見基督教的影響力有多大,發展有多麼的迅猛,甚至連羅馬帝國皇帝戴克里先的妻子也信奉基督教,成了基督教徒。 迅猛的發展速度和強大的影響力使基督教逐漸在羅馬帝國盛行起來,也在不斷地改變羅馬帝國統治階層對這個宗教的觀念與看法。
  •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是如何進入到日耳曼文明之中的?
    西羅馬在公元五世紀基本上就名存實亡了,只是到了476年,日耳曼人才把名存實亡的羅馬皇帝正式罷黜,至此整個西歐可以說進入到了一種徹底的無秩序狀態,由此各個部落的日耳曼人之間以及原羅馬帝國地方政權也開始了相互的角逐,而在這其中戰到了最後的正是克洛維一世。
  • 曾經比美國更強大,絕對權力的代名詞,任何威脅他的人都必被清除
    美國國徽上描繪著一隻展翅上騰的白頭鷹,它一隻腳抓著橄欖枝,另一隻腳抓著箭,象徵著和平與強大武力。歷史上的羅馬帝國美國頗有相似之處,羅馬軍跟隨鷹徽前進,羅馬執政官攜帶著鷹權杖,他們建立了以地中海為中心,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他們的「永恆統治」經歷了從王政、共和國到帝國整整1083年,被稱為「徵服了世界」的民族。
  • 從羅馬帝國衰亡到羅馬世界轉型 :晚期羅馬史研究範式的轉變
    《羅馬帝國衰亡史》,愛德華·吉本著,席代嶽譯,吉林出版集團2014年版 新的「羅馬世界轉型」範式如何興起,如何長期影響晚期羅馬史研究,它與「羅馬帝國衰亡」範式的關係如何?國內學術界業已注意到這種新的學術動態,或者從新舊更替的角度進行學術史梳理,或者介紹了轉型模式下的諸多新成果;有學者甚至借鑑轉型範式來考察羅馬帝國文化的轉型。
  • 五大地球曾經滅亡的文明,是遠古遺留還是外星產物?
    瑪雅預言揭示過:地球的每一段文明,都會在一個」太陽紀「之後滅亡。飢餓、災難或者是自相殘殺等原因。讓這些文明都不能延續下去,地球幾十億年,誕生過多少文明?沒人知道。但是目前從人類發現的那些滅亡的文明來看,我們現代人類的結局貌似不太美好!
  • 奢侈之風是如何一步步毀滅強大的古羅馬的?
    究竟是什麼原因使一個橫跨亞非歐的帝國轟然倒塌了呢?如果我們回顧那段歷史,會發現導致古羅馬滅亡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有一個原因卻格外值得注意:古羅馬後期奢靡腐爛的社會風氣。正是由於社會風氣的衰敗,古羅馬人徹底喪失了活力,變得不堪一擊。在此情勢下,任何風吹草動都可以摧毀已腐朽的羅馬人、毀滅已飄搖的古羅馬。
  • 在遼國滅亡之後,曾經建立它的契丹人,去了哪裡?
    在這篇文章,筆者要給大家帶來的話題是——在遼國滅亡之後,曾經建立它的契丹人,去了哪裡? 在中國這個經歷了幾千年風風雨雨才發展至今的國家中,民族數目多達五十六個之多,而在這些民族當中數漢族人口最多,且遠超於其他的少數民族。
  • 中世紀:羅馬帝國的和平時期簡述
    在帝國初期的兩個世紀,即奧古斯都大帝至馬可·奧勒留大帝統治期間,羅馬帝國從今天伊拉克的幼發拉底河畔擴張到大西洋海岸,從北非的撒哈拉沙漠,擴張到歐洲中部的多瑙河(Danube)和萊茵河(Rhein)以及英格蘭的舍維山(Cheviot Hills)。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羅馬帝國的統治非常穩固,並不壓迫。羅馬的統治靠的是軍隊的強大、城市的合理管理和地方上層人士的忠誠。
  • 亞特蘭蒂斯帝國為何「突然消失」,這個文明存在時究竟有多強大
    ,但是確實是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這個強大的文明究竟在何處,究竟在歷史上是否真的存在過,因為這個文明雖然有所記載,但是確突然之間就消失殆盡。,這個文明當中曾經有著一個可以吸收太陽來作為能源的物體,而這種物體還可以使人類「返老還童」,可以說是非常強大了。
  • 世界史:天災人禍交替出現,大羅馬帝國走向崩裂
    ——《世界史:羅馬帝國的滅亡》愷撒死後,一個嶄新的「三頭政治」聯盟又宣告成立,這就是由他的義子屋大維、部將安東尼和雷必達三人組建的政治同盟。於是,羅馬共和國的外殼不復存在,直接跨越為「羅馬帝國」。隨著皇帝權勢的不斷擴張和元老院的漸趨邊緣化,羅馬後期的皇帝也不再寬容,在不斷濫用權力的同時,也變得更加荒淫,尼祿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位。尼祿,17歲就做了羅馬皇帝。談及家族,是十分「混亂」的:他的前任皇帝娶妻無數,曾經先後三次立儲,然而三位儲君要麼英年早逝,要麼被其他皇位垂涎者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