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遼國滅亡之後,曾經建立它的契丹人,去了哪裡?

2020-12-06 騰訊網

在這篇文章,筆者要給大家帶來的話題是——在遼國滅亡之後,曾經建立它的契丹人,去了哪裡?

在中國這個經歷了幾千年風風雨雨才發展至今的國家中,民族數目多達五十六個之多,而在這些民族當中數漢族人口最多,且遠超於其他的少數民族。這些民族在如今相互融合,共同建設著我們的祖國,而在距離我們當今年代久遠的封建社會時期,這些民族之間並不是像現在一樣和睦相處,更是經常發生戰爭。

而人們最熟悉的其中之一要數活躍於宋朝時期的契丹人,他們在歷史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甚至連宋朝都對其忌憚不已,而他們僅僅活躍了很短的時間就悄無聲息地退出了歷史舞臺,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呢?我們從以下的史實便可以看出:

一、源於鮮卑,於五代時期逐漸壯大

契丹族起源於東胡的鮮卑族,與以蒙古語為母語的種族是同族異種。這一民族早在唐朝時期就已經存在,只不過當時的唐朝實力強大,因此當時的契丹人都歸於唐朝統治。

隨著唐朝由盛轉衰,到了五代時期,多個政權在中原地區建立,其中便包括由歷史上稱為遼太祖的耶律阿保機在當時所建立的契丹國,他通過自己的實力將契丹族中的各部統一起來,本人稱王。

遼太祖能夠統一各部建立起一個新的政權,可想而知他並不是一個沒有謀略的人。在他在位期間,他收留了因河北戰亂而流離失所的人民,為這些難民建造了居住地,他也因為如此行為被人們稱為明君,國力也因此繁榮昌盛。

他的這一舉措令本國的文化與中華文明開始逐漸融匯,在之後他們實力越發強大,曾多次與中原王朝發生過衝突,宋朝更是在他們手上受過重創,這也是為何他們能夠被載入史冊。

二、後期滅亡,大部分人歸順別國

令人惋惜的是,在遼太祖逝世之後的遼國後期,國力開始由盛轉衰,統治者的昏庸無道,大肆浪費錢財,遼國的士兵在經過了多年的安定生活之後,戰鬥力早就已經削弱。他們的對手金國則趁此機會一舉將遼國吞併。而在國家滅亡之後,大部分的人民無法抵抗強大的金國只能夠選擇歸順,並受到來自金國的嚴格管制。

金國的女真人將遼國吞併之後,並沒有對留下的百姓十分友好,相反對於契丹人十分忌憚,害怕他們推翻金國的政權。於是女真人為了永除後患,將契丹文所寫的書籍全部焚毀,禁止本國的契丹人學習契丹文。

當然契丹人也不是輕易就範的,在這期間曾經爆發過多次起義,但無一不被金國的統治者通過武力鎮壓。而留下的契丹人面對如此現實只能夠被迫去接受,而這些人在經歷過這樣的一段時間之後開始逐漸融入金國的原住民之中。

但這也只是大部分人,而還有一小部分的契丹人最終投靠了周邊的南宋和西夏,隨著時間逐漸融入漢族和党項人之中。

三、蒙古帝國建立,開始跟隨蒙古人作戰

在那之後,蒙古國建立,原本金國的契丹人開始跟隨著蒙古人四處徵戰,更是在中原建立起了元朝政權。隨著元朝被推翻,契丹人中的一部分選擇跟隨蒙古人向北遷移,回歸他們最開始的遊牧民族生活,隨著歷史變遷成為了當今少數民族當中的達斡爾族。而另外一部分沒有北遷的契丹人,則開始融入到中國各地區的當地民族之中。

而這些契丹人為了能夠更好去融入當地生活,將原本自己的姓氏進行了當地化。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將耶律姓氏改成了漢族的劉姓,而留在雲南地區的契丹族人則大多將姓氏改成阿、莽、蔣等姓氏,也有人改為了蕭姓和石姓。現在在元朝便已落籍雲南的契丹族後裔大約有十五萬人,大多分布在雲南的保山地區和臨滄地區。

對於此種說法,現存的史實中曾有詳細的記載。例如《阿公碑文原序》中曾記載道:「公原籍乃遼東人氏,宋末(南宋末)時公之先祖(阿)保機」。諸如此類大量的證據都證實了這些人是古代契丹人的後裔。

四、少部分人遠去,融入伊斯蘭文化

在遼國滅亡之後,有一小部分人契丹人跟隨著耶律大石向西離開中原,到了當今的中亞地區建立了西遼政權,隨著之後在中亞當地的時間越來越長,最終他們接受了當地的伊斯蘭文化,開始逐漸融入到中亞的本土民族當中。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遼國滅亡後,契丹人去了哪裡?為什麼現在56個民族沒有契丹族?
    這個曾經盛極一時的族群,在遼國滅亡後似乎從歷史記錄中消失了,如今中國的五十六個民族中,也沒有契丹族這個民族,他們究竟去了哪裡呢?通過這種雙管齊下的方式,契丹八部逐漸成長成了一個龐然大物。 之後的故事就相對熟悉了,從耶律阿保機開始,契丹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大契丹國」,即我們所說的遼國,並在之後的上百年裡成為中原人的頭等大敵。 但就像所有的勢力一樣,遼國在到達了它輝煌的巔峰時刻後,也迅速走向衰敗。
  • 由遊牧民族建立的遼國,為何會被曾經的臣屬金人滅亡?
    遼國是一個由遊牧民族建立起來的強大政權,它曾縱橫於五代,即便是北宋建立以後,乘著開國的兵鋒,也不是契丹人的對手。北宋面對遼國,只能屈辱求和,以歲幣的方式來換取和平。這時契丹人的強大是不容置疑的,然而這份強大卻沒有保持多久。
  • 遼國曾鼎盛一時,為何滅亡後不見契丹蹤跡,很可能從東北到了雲南
    古代歷史上,契丹人所建立的遼國也是很有存在感的一個民族,契丹發源於東北,雖也統稱被為北方遊牧民族一類,但是生活上又並非傳統遊牧民族的漁獵,農耕也是其主要生活方式之一。至於二者結合體的說法,則是因為魏晉時期的民族大融合,而契丹又正好同時具備匈奴和鮮卑人的特性。發展說完契丹的起源,再說契丹一族的發展與興盛,唐朝之前契丹只是一個個分散的小部落,直到五代時期中原內亂之際,耶律阿保機的出現才終於統一契丹各部,並建立契丹國,稱為遼太祖。
  • 遼國被滅後契丹人去哪了?時隔800多年後,專家從DNA中找到答案
    這五十六個民族有些民族在歷史上建立過自己民族的政權國家,在中國的古代王朝歷史中,少數民族政權是威脅中原王朝的主要力量之一。 雖然現在少數民族很多的保留了下來,但是也有一些古代勢力龐大的少數民族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其中我們追熟悉的一個民族就是契丹族。當時的契丹族建立了遼國的強大政權,只是在之後遼國滅亡了契丹人也不知所蹤,可是他們去哪了呢?
  • 遼國滅亡後,契丹人哪裡去了,為何今天56民族沒有契丹族?
    1000多年前,在中國的北方活躍著一個強大的民族——契丹。這個族群幾乎個個驍勇彪悍,打起仗似乎不要命一般。五代時,中華大地正處於分裂狀態,而契丹英雄耶律阿保機則憑藉過人的本領統一了契丹各部,並開始向外擴張。
  • 遼國敗亡後,契丹族或許並沒有消失,近代DNA檢測終於揭開謎底
    《射鵰英雄傳》中,耶律齊是契丹丞相耶律楚材的兒子,《天龍八部》丐幫幫主蕭峰身負契丹血統,被封為「南院大王」。歷史中契丹族也是威震赫赫,還建立了遼國政權。可是契丹族猶如耀眼的流星,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那麼遼國敗亡之後,這個全民皆兵的遊牧部族到底去了哪裡?或許近現代一次意外的DNA檢測揭開了這個謎底。
  • 遼朝滅亡後,曾盛極一時的契丹族去了哪,他們後代現今過得如何?
    不過在這20餘個朝代中,卻有一個「另類」,因為它的存在似乎總不被承認,但卻又是實實在在存在過的,這個政權就是遼,或者稱其為契丹,如果把遼和契丹做個區別,那就是國號與民族的卻別,不過契丹也做過國號。耶律德光也是一位有能耐的君主,遼朝的正式建立,就是在此人的領導下,他趁著中原石敬瑭自稱為帝請求協助的時候,遼國取得了燕雲十六州,而這塊地方也成為了遼朝南下的根據地。
  • 古希臘稱中國賽裡斯,俄羅斯稱契丹,阿拉伯人如何稱呼中國
    絲綢之美,讓希臘人愛不釋手,以至對生產絲綢的國度,充滿了美好想像,出身高貴之人皆以身穿絲綢為榮。公元5世紀,希臘人記載生產絲綢的賽裡斯人「身體高大近20英尺,過於常人,紅髮碧眼,聲音洪亮,壽命超過200歲」,將中國定位於萬裡之遙的「北風以外」。
  • 天龍八部中,強大的遼國為何會滅亡?其實與喬峰脫不了干係
    就拿喬峰這個人物角色來說,在血海深仇、民族大義中苦苦掙扎,最終為了避免遼國和北宋之間開戰,而選擇在兩軍陣前自盡而亡。喬峰死後,其結拜大哥遼國皇帝耶律洪基也遵守誓言,率領遼國大軍撤離雁門關,有生之年再也不沒有入侵北宋,宋遼兩國又開始重修舊好。不過,此後沒過多久,宋遼兩國就被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的女真人相繼消滅,宋遼對峙的局面就此終結。
  • 歷史上的遼國為什麼會滅亡?
    對於女真部完顏阿骨打的崛起,遼朝上下完全沒有充分地重視,「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遼貴族對「海東青」無盡的貪念,對女真長期的殘酷欺壓,點燃了女真族對遼國的仇恨,助長了完顏阿骨打的野心,使他成為大遼的掘墓人。
  • 中國皇帝之遼,為什麼遼國被女真滅了,還能滿血復活?
    宋朝沒能完成最終統一的主要障礙就是這個遼國。遼國是遊牧民族契丹建立的政權,可汗耶律阿保機在公元916年稱帝,國號契丹。後來,契丹南下,滅了不聽話的兒皇帝後晉。改國號為遼,擺出了一副準備入主中原的架勢。
  • 古代少數民族建立的正統王朝,遼國和金國究竟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在不少人看來,遼國和金國這些國家在中國古代就像是匈奴族這些一樣,是北方的異民族建立起來的國家,但是實際上卻並非如此,南宋的正統地位其實並不穩固,因為南宋當時佔據的只是半壁江山,遼國與金國,特別是金國,說他們是北方的政權更合適。
  • 歷史上遼朝是怎麼滅亡的?有何原因?
    歷史上遼朝初期是很強大的,擊敗了宋朝,迫使宋朝籤訂了《澶淵之盟》,在經過聖宗、興宗(1031~1055年)的盛世之後,遼國開始走向衰亡。而居住西北的契丹人則接受北方草原各部的影響,仍以畜牧狩獵為主。契丹人遼朝形成五京制度。
  • 遼國的滅亡:宋朝用「商戰」拖垮了遼國
    說到遼國,估計現在大家還記得金庸劇《天龍八部》喬峰這個契丹人,在金庸劇中喬峰這個由漢人養大的遼人孩子,特別希望遼國與大宋世代友好。好吧金庸大大替喬峰完成了心願,我們看到了一位殺身成仁的英雄。但是其實遼國的滅亡就是因為和宋朝的友好開始的,這又要說到「楊門女將」的故事楊家七郎齊上陣,只有六郎回,最後冒出了個楊八妹。結果是宋朝皇帝貪生怕死籤訂了一個「澶淵之盟」籤訂了二個條約,第一條遼國和宋國互為兄弟國,兩國君主誰年紀大誰為兄長,第二條宋朝每年向遼國繳納十萬兩白銀,上供絹布二十萬匹,雙方邊境互通貿易。
  • 一隻猛禽,卻最終成了金滅遼國的導火索,細看海東青的亡遼之路
    另外,從野外狩獵方面來看,當時中原王朝對打獵並不專業,對於天上飛的禽類,大家第一反應往往是用弓箭這種遠程武器進行攻擊,因此便有了一箭雙鵰之類的成語故事傳下,大家玩得沒有遼代契丹人這麼潮,會專門用訓練有素的海東青去搏殺天上的禽鳥,加之中原王朝的宮廷娛樂更多偏向於鬥雞、鬥蟋蟀之類觀賞性較高的活動,因此也沒有引進海東青這類猛禽的需求。
  • 武俠中最悲情的一個男人,蕭峰迴到遼國當大官,這在遼國可能嗎?
    在喬峰身份尚未明確的時候,他是武林丐幫之主,在查清自己的契丹身份後,改名「蕭峰」,並且,遠赴遼國幫助好友耶律洪基平定叛亂,被封為南院大王。後來,為了兩國戰爭止息付出生命,犧牲自己,對大宋和大遼都有了交待,是金庸小說中的「俠之大者」。
  • 「萬鷹之神」海東青,十萬隻鷹才出一隻極品,龐大遼國曾為其覆滅
    甚至曾經還有一個龐大的遼國,因為其覆滅。遼國兩百多年的國祚,最盛時期擁兵六十萬,一度打得北宋抬不起頭。但它的滅亡,和海東青有著直接關係。契丹國主對海東青的傳說早有耳聞而"五國(即黑龍江流域的五個部落)之東接大海出名鷹"。 而這周邊生活的都是女真部落,他們臣服於契丹人的統治。
  • 蠻荒金朝最初只有2000多人!如何消滅遼國100萬軍隊!滅遼滅宋
    完顏阿骨打完顏阿骨打這個人我們怎麼評價,很多人說他是一代豪傑,其實我覺得他有點愣頭青!為什麼這麼說呢?當年的女真族是遼國的附屬,每年都要向遼國納貢,而且女真分為熟女真和生女真,熟女真就是受到遼國統治的部分。
  • 他曾屢戰屢敗,出走後卻建立強大帝國,讓瀕臨滅絕的民族起死回生
    他屢敗屢戰,出走後卻建立一個強大帝國,讓瀕臨滅絕的民族起死回生文/郭利公元1124年初的一天,趁著茫茫夜色,一支只有200人的契丹小隊人馬從夾山(今內蒙古土默特左旗西北)悄然出走。逃脫敵營後,他投奔遼國皇帝天祚帝,因為反對天祚帝冒險出擊的想法,便被懷疑監視起來。他不能眼看著族滅國亡,再搭上自己的性命。幾經徘徊權衡,他終於痛下決心,背叛了他矢志效忠的君主,殺掉了監視他的人,率領自己的親信出走。在他們的身後,國家即將淪亡,契丹民族岌岌可危,他們再也沒有退路,前途更是渺茫,這個名叫耶律大石的敗軍之將要把他們帶往何處去?
  • 宋遼被金所滅,大宋認輸遼國卻重生成世界大國,區別關鍵僅一點
    在東北亞大地上,曾經有一段三國爭霸時期。不是魏蜀吳三國爭霸,而是北宋、遼國、西夏三國爭霸!歌舞昇平中,這兩個王朝不約而同的選擇了詩詞歌賦,曾經強悍的遼國人,在漢文化薰陶下,一個個成了標準文人武力值銳減,北宋則外甥打燈籠照舊。最後一個野蠻人突圍而出。女真的崛起,讓遼國和北宋都深受其害,成歷史雲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