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國滅亡後,契丹人哪裡去了,為何今天56民族沒有契丹族?

2020-12-05 海派思維

1000多年前,在中國的北方活躍著一個強大的民族——契丹。這個族群幾乎個個驍勇彪悍,打起仗似乎不要命一般。五代時,中華大地正處於分裂狀態,而契丹英雄耶律阿保機則憑藉過人的本領統一了契丹各部,並開始向外擴張。也就在這個特殊時期,石敬瑭送上了北方16州重地給契丹,後來遼以此為基業經常南下騷擾中原王朝。

遼人不但勇悍蠻橫,而且貪得無厭。趙匡胤統一中原後,宋王朝得以建立。然而宋在遼面前基本上就像羊面對狼一樣,雙方差距很大。即使楊家將上陣也不過僅僅與遼人勉強打個平手而已。蕭太后時期的遼一度達到了巔峰狀態,而宋在他們面前就只有挨打受氣的份兒。然而有盛就有衰,遼人後來也遇到了自己的掘墓人——女真人。這女真族也就是後來清的前身,這些人在長白山一帶居住,比起契丹人來說更加勇猛。

如果打個比方的話,宋是羊,遼就是狼,那麼金可以稱得上虎了。公元1125年,宋聯合金一起攻打遼國,並趕跑了遼天祚帝,北方的遼國滅亡。不過契丹人不會那麼輕易認輸,皇族耶律大石領著200來遼人一路向西狂奔,結果在西域可敦找到了當年留守當地的2萬契丹精兵,於是西遼國得以建立。這個時候,宋金正打得不亦樂乎,都無暇跑到西域去揍耶律大石,所以西遼還持續了不少的年頭。

然而好景不長,金國得意了沒多久,讓世界為之顫抖的蒙古人又崛起了。宋蒙合作,一口氣把女真金國又給滅了。成吉思汗沒有放過西域的遼國,於是把西遼給滅了。而兩次充當打手的宋朝也沒有好下場,隨後不久就被蒙古給滅了。再後來忽必烈就建立了大元。然而今天中國的56個民族卻沒有契丹族了,那麼遼滅了以後,契丹人都去哪兒了呢?難道已經不存在嗎?看完這些就明白了。

據史料所記,遼滅後,契丹人散居到了不同的地方,其中一部分則選擇居住在我國的南部雲貴地方。而在今天,雲南很多的居民還過著如契丹人一樣的生活,並且在很多習慣上都與古遼人非常相似。因此,專家們推測:他們就是契丹後裔。2004年,專家來到了雲南,並對莽、阿、蔣3大疑似契丹後人進行DNA檢測。後來大家驚喜地發現:這些契丹後代與達斡爾族之間的基因十分接近。所以專家們進一步確定:今天的達斡爾人就是昔日的契丹人。

我們56個民族是一家,應該守望相助,互相尊敬,互相愛護。就如《天龍八部》裡的契丹英雄蕭峰對待中原好漢那樣,大家互相扶持,和平相處,一起共同發展才對。

相關焦點

  • 遼國滅亡後,契丹人去了哪裡?為什麼現在56個民族沒有契丹族?
    這個曾經盛極一時的族群,在遼國滅亡後似乎從歷史記錄中消失了,如今中國的五十六個民族中,也沒有契丹族這個民族,他們究竟去了哪裡呢?替代它的,是崛起於白山黑水中的女真人,契丹族之後的曲折故事,從這時起才真正開始。 遼國雖然滅亡,但部分心向故國的遼國人,卻並未放棄重現大遼榮光的可能。耶律阿保機的八世孫耶律大石以青牛、白馬祭祀天地、祖宗後,率領200部下和不甘受女真人奴役的契丹人向西挺進。
  • 在遼國滅亡之後,曾經建立它的契丹人,去了哪裡?
    在這篇文章,筆者要給大家帶來的話題是——在遼國滅亡之後,曾經建立它的契丹人,去了哪裡? 在中國這個經歷了幾千年風風雨雨才發展至今的國家中,民族數目多達五十六個之多,而在這些民族當中數漢族人口最多,且遠超於其他的少數民族。
  • 遼國敗亡後,契丹族或許並沒有消失,近代DNA檢測終於揭開謎底
    契丹族並沒有消失,也沒有被金國徹底斷根,如今他們繁衍新的族群 對於喜歡武俠小說的朋友來說,「契丹族」應該是如雷貫耳。《射鵰英雄傳》中,耶律齊是契丹丞相耶律楚材的兒子,《天龍八部》丐幫幫主蕭峰身負契丹血統,被封為「南院大王」。歷史中契丹族也是威震赫赫,還建立了遼國政權。
  • 遼朝滅亡後,曾盛極一時的契丹族去了哪,他們後代現今過得如何?
    宋朝使臣出使契丹那麼遼朝滅亡後,曾盛極一時的契丹族去了哪,難道真的消失了嗎,如果沒有消失遼朝滅亡後,契丹族似乎在突然消失了,難道是被金朝滅了族?哪有那麼簡單,契丹族的人數也不少,想要滅族又談何容易,那麼他們究竟去哪了呢?
  • 遼國被滅後契丹人去哪了?時隔800多年後,專家從DNA中找到答案
    雖然現在少數民族很多的保留了下來,但是也有一些古代勢力龐大的少數民族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其中我們追熟悉的一個民族就是契丹族。當時的契丹族建立了遼國的強大政權,只是在之後遼國滅亡了契丹人也不知所蹤,可是他們去哪了呢?
  • 由遊牧民族建立的遼國,為何會被曾經的臣屬金人滅亡?
    遼國是一個由遊牧民族建立起來的強大政權,它曾縱橫於五代,即便是北宋建立以後,乘著開國的兵鋒,也不是契丹人的對手。北宋面對遼國,只能屈辱求和,以歲幣的方式來換取和平。這時契丹人的強大是不容置疑的,然而這份強大卻沒有保持多久。
  • 遼國曾鼎盛一時,為何滅亡後不見契丹蹤跡,很可能從東北到了雲南
    古代歷史上,契丹人所建立的遼國也是很有存在感的一個民族,契丹發源於東北,雖也統稱被為北方遊牧民族一類,但是生活上又並非傳統遊牧民族的漁獵,農耕也是其主要生活方式之一。沒錯,當時就是叫做契丹國,不過到了遼太宗耶律德光後,才將國號改為「遼」。遼國最鼎盛之時,其疆域範圍從東到庫頁島、南到天津海河和陝西雁門關一帶與宋交界、西到阿爾泰山、北至蒙古的色楞格河。遼國從石敬瑭手裡獲得燕雲十六州後,又開始以此為基礎不斷南侵。
  • 天龍八部中,強大的遼國為何會滅亡?其實與喬峰脫不了干係
    就拿喬峰這個人物角色來說,在血海深仇、民族大義中苦苦掙扎,最終為了避免遼國和北宋之間開戰,而選擇在兩軍陣前自盡而亡。喬峰死後,其結拜大哥遼國皇帝耶律洪基也遵守誓言,率領遼國大軍撤離雁門關,有生之年再也不沒有入侵北宋,宋遼兩國又開始重修舊好。不過,此後沒過多久,宋遼兩國就被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的女真人相繼消滅,宋遼對峙的局面就此終結。
  • 遼國的滅亡:宋朝用「商戰」拖垮了遼國
    說到遼國,估計現在大家還記得金庸劇《天龍八部》喬峰這個契丹人,在金庸劇中喬峰這個由漢人養大的遼人孩子,特別希望遼國與大宋世代友好。好吧金庸大大替喬峰完成了心願,我們看到了一位殺身成仁的英雄。但是其實遼國的滅亡就是因為和宋朝的友好開始的,這又要說到「楊門女將」的故事楊家七郎齊上陣,只有六郎回,最後冒出了個楊八妹。結果是宋朝皇帝貪生怕死籤訂了一個「澶淵之盟」籤訂了二個條約,第一條遼國和宋國互為兄弟國,兩國君主誰年紀大誰為兄長,第二條宋朝每年向遼國繳納十萬兩白銀,上供絹布二十萬匹,雙方邊境互通貿易。
  • 如何消滅遼國100萬軍隊!滅遼滅宋
    了解宋史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北宋是被北方興起的金國滅亡的,中華大地當時經歷了靖康之恥!自我們漢人統治中原以來,就沒有如此恥辱!不了解金國歷史的人可能不知道,當時的亞歐大陸格局是:北方的遼國(契丹人)應該算是亞洲甚至亞歐大陸第一強國,有雄兵百萬;宋朝自趙匡胤建國以來,經濟繁榮算是當時世界第一富庶國;而金朝,那個時候女真族還沒有國家,不能稱之為金朝,他們還是沒有開化的部落,是我們漢族和契丹族眼中的蠻族,而且極其不統一,分裂徵伐嚴重,沒有像樣的武器準備,為什麼就這樣的一個民族
  • 錫林郭勒草原對北方民族有多重要?在這兒找到答案
    錫林浩特是錫林郭勒盟盟府的所在地,來到錫林浩特最想去博物館看看,龐大盟區的珍貴文物在這裡集中展現。錫林郭勒大草原為何那麼美?我想在這兒找找答案。錫林郭勒大草原歷史上出現的幾個強大的國家似乎都沒有記錄歷史的習慣,他們不會像漢家王室那樣死後還要建一個地下宮殿,也沒有一座山來讓他們鑿石窟,把輝煌描在石壁。遊牧生活遠比農耕艱苦,除了殘酷大自然,部落之間劫掠時常發生。
  • 古代少數民族建立的正統王朝,遼國和金國究竟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在不少人看來,遼國和金國這些國家在中國古代就像是匈奴族這些一樣,是北方的異民族建立起來的國家,但是實際上卻並非如此,南宋的正統地位其實並不穩固,因為南宋當時佔據的只是半壁江山,遼國與金國,特別是金國,說他們是北方的政權更合適。
  • 武俠中最悲情的一個男人,蕭峰迴到遼國當大官,這在遼國可能嗎?
    在喬峰身份尚未明確的時候,他是武林丐幫之主,在查清自己的契丹身份後,改名「蕭峰」,並且,遠赴遼國幫助好友耶律洪基平定叛亂,被封為南院大王。後來,為了兩國戰爭止息付出生命,犧牲自己,對大宋和大遼都有了交待,是金庸小說中的「俠之大者」。
  • 從「貴族玩寵」到「飛來禽禍」——契丹人與海東青
    契丹人統治中國北方時期,曾經將海東青大量引入今天的內蒙古地區。大家玩得沒有遼代契丹人這麼潮,會專門用訓練有素的海東青去搏殺天上的禽鳥,加之中原王朝的宮廷娛樂更多偏向於鬥雞、鬥蟋蟀之類觀賞性較高的活動,因此也沒有引進海東青這類猛禽的需求。
  • 歷史上遼朝是怎麼滅亡的?有何原因?
    契丹族契丹族轉徙不定、車馬為家的特性,決定了皇帝的巡狩制。契丹族在治理上,橫徵暴斂,尤其是末代皇帝天祚帝繼位後,信用蕭奉先、蕭德裡底等佞臣,一味遊獵,生活荒淫奢侈,不理國政後來遼國祈禱合議,可是金遼議和沒成功,金軍轉入大舉進攻,遼國還沒部署就緒,金軍就攻入外城,遼國上京留守(官職名)撻不野率兵投降了。
  • 歷史上的遼國為什麼會滅亡?
    對於女真部完顏阿骨打的崛起,遼朝上下完全沒有充分地重視,「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遼貴族對「惡例一出上下譁然,從此可想而知遼國士兵的鬥志會是怎樣,往往和女真對峙一觸即潰。
  • 遼國和女真作戰總是失敗,遼國是怎麼滅亡的?因為他們的夾擊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關於歷史人文的百家號,今天小編來給大家講一講歷史上的故事。遼國在與女真的戰爭中總是失敗。遼的最後一任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聽說女真建國後,非常憤怒,所以他率領70萬軍隊為女真而戰。當然,這70萬也是虛的。
  • 一隻猛禽,卻最終成了金滅遼國的導火索,細看海東青的亡遼之路
    另外,從野外狩獵方面來看,當時中原王朝對打獵並不專業,對於天上飛的禽類,大家第一反應往往是用弓箭這種遠程武器進行攻擊,因此便有了一箭雙鵰之類的成語故事傳下,大家玩得沒有遼代契丹人這麼潮,會專門用訓練有素的海東青去搏殺天上的禽鳥,加之中原王朝的宮廷娛樂更多偏向於鬥雞、鬥蟋蟀之類觀賞性較高的活動,因此也沒有引進海東青這類猛禽的需求。
  • 契丹人酷愛海東青,專設五品鷹坊衙門,哈爾濱依蘭五國城的故事
    五國頭城是依蘭最值得去的景點之一,上文已經簡單介紹的景區概況,今天接著說說神奇的海東青。五國頭城景區是國家AA級景區,坐落於依蘭縣五國頭城遺址處,佔地面積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景區門票20元,門票很值,景區裡的幾個主題展覽非常精彩。在我眼中,這是一個比較有內涵的景區,我在景區裡停留了兩個小時,大有意猶未盡之感。站在城樓上俯瞰五國頭城。
  • 中國歷史上的三次民族大融合:從華夏族到漢族,再到中華民族
    西周建立後,周人自認為是夏朝的繼承者,於是稱呼自己為「夏人」,「華夏」,分封到了中原的諸侯國統稱為「諸夏」。實際上,周人也是來源於羌,是羌族中最先進的一支,周人也是姬姓和姜姓長期通婚產生的民族。周人建立了周朝後,就將分布在四周的民族叫做「東夷」、「北狄」、「西戎」、「南蠻」,統稱為「四夷」。華夷之辨的民族關係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