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上,契丹人所建立的遼國也是很有存在感的一個民族,契丹發源於東北,雖也統稱被為北方遊牧民族一類,但是生活上又並非傳統遊牧民族的漁獵,農耕也是其主要生活方式之一。
起源
關於契丹的起源,有一個「青牛白馬」的傳說,說的是一位坐著青牛車的天女和一位騎著白馬的仙人在凡間相愛結合,後來又生了八個兒子成為八個部落,這才有了後來的契丹人。
關於契丹最早的文字記載是《魏書》,但是關於其起源主要有三種說法,有說是匈奴後裔,鮮卑後裔或者匈奴和鮮卑的結合體。
說是起源於匈奴主要是因為兩者的服飾比較相近,不過這是宋朝時期的說法。說是鮮卑後裔則是因為,契丹中傳說人死後要魂歸黑山,而黑山正是鮮卑人的所在地,比如《遼史》還有《契丹國志》等書就是這麼記載的。至於二者結合體的說法,則是因為魏晉時期的民族大融合,而契丹又正好同時具備匈奴和鮮卑人的特性。
發展
說完契丹的起源,再說契丹一族的發展與興盛,唐朝之前契丹只是一個個分散的小部落,直到五代時期中原內亂之際,耶律阿保機的出現才終於統一契丹各部,並建立契丹國,稱為遼太祖。沒錯,當時就是叫做契丹國,不過到了遼太宗耶律德光後,才將國號改為「遼」。
遼國最鼎盛之時,其疆域範圍從東到庫頁島、南到天津海河和陝西雁門關一帶與宋交界、西到阿爾泰山、北至蒙古的色楞格河。遼國從石敬瑭手裡獲得燕雲十六州後,又開始以此為基礎不斷南侵。
遼國到了遼景宗這一代時,皇帝對於政事勤勉,遼國也在逐漸興盛。景宗去世後,遼聖宗即位,不過此時的遼聖宗僅有12歲,所以由歷史著名的女強人之一蕭太后攝政。蕭太后本人精明強幹,其攝政伊始政治上重用耶律斜軫和韓德讓二人,軍事重用耶律休哥,同時又削弱諸王兵權。待自身統治地位得到穩固後,又開始在經濟上重農桑、修水利、減賦稅,遼國也由此進入了全盛階段。
遼聖宗在位時曾兩次伐高麗,後來又在南徵北宋時,與宋真宗籤訂了澶淵之盟,此後的宋遼之間百年無戰事,而且邊境貿易極為繁榮。
衰敗
從聖宗去世後,遼國就已經開始出現衰落趨勢,道宗年間還發生了一場臣子謀反的「灤河之亂」。道宗之後,耶律延禧繼位稱為天祚帝,而此時被遼國統治的女真部落又出了一位著名人物——完顏阿骨打。
公元1125年,耶律延禧被俘獲,遼國正式滅亡。
遼國雖亡,為何後世不再看到契丹人的蹤跡
契丹的消失和起源一樣,都是三種說法。
首先是全軍覆沒的說法:耶律延禧時,一邊是內亂,另一邊又被金人打的抱頭鼠竄,所以有種說法就是契丹人大部分都戰死了,剩餘的一部分則被金國填充入軍隊,分散到了各個角落。
融合:還有就是說契丹人亡國後,其族人繼續生活在傳統活動區域,但是因為受到金國的各種壓迫,也使得他們不得不放棄自己的習俗和文化,後來也就在和別的民族的融合中被漸漸同化了。
逃亡:遼國滅亡後,契丹王室貴族又集結起殘餘勢力建立了西遼和東遼,西遼被蒙古滅亡後又遷到了現在的伊朗一帶,從此再未與中原有過關聯。東遼也是被蒙古收服,並被融入蒙古人之中。
上面雖然是三種結局,不過最後都是以被融合作為結果,而契丹的消失也是因為習俗和文化的丟失。
不過,現在的達斡爾族還有雲南的本人或者叫做蒲滿人,也都是當年的契丹後裔。說是達斡爾族大家還能比較認同,畢竟生活區域大致相同,那麼說是雲南的本人又有何依據呢?根據一次完成於1996年的雲南本人和早期契丹人古屍的DNA對比,最後確實證明二者有很高的同源度,不過為何會從東北去到遙遠的西南,歷史上並無相關的詳細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