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遼國,估計現在大家還記得金庸劇《天龍八部》喬峰這個契丹人,在金庸劇中喬峰這個由漢人養大的遼人孩子,特別希望遼國與大宋世代友好。好吧金庸大大替喬峰完成了心願,我們看到了一位殺身成仁的英雄。
但是其實遼國的滅亡就是因為和宋朝的友好開始的,這又要說到「楊門女將」的故事楊家七郎齊上陣,只有六郎回,最後冒出了個楊八妹。
結果是宋朝皇帝貪生怕死籤訂了一個「澶淵之盟」籤訂了二個條約,第一條遼國和宋國互為兄弟國,兩國君主誰年紀大誰為兄長,第二條宋朝每年向遼國繳納十萬兩白銀,上供絹布二十萬匹,雙方邊境互通貿易。
大家之所以罵這「澶淵之盟」是因為第二條繳納白銀和上供絹布,畢竟是泱泱中華天朝上邦嗎,怎麼能向那些草原蠻族上供,那你說怎麼辦,自從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後宋朝本來就是「重文輕武」了,戰爭無非就是打與和,打不贏當然得說和了,何況大家也太小瞧宋代的文官了,武將用刀劍殺人算什麼,他們用筆殺人,殺的更多更快更狠。
看看這第二條的「自由貿易」,大家想想遼國的百姓以什麼為生,是畜牧業吧,那些遼國人還能賣什麼東西給我們,而我們宋朝的鹽鐵茶布匹都是他們需要的,遼國在這種單一的貿易基礎下是不斷進口的,隨著遼國百姓的生活需求越來越大,後來這些百姓都開始賣戰馬了後來遼國的蕭太后發現宋國的騎兵越來越多,才下令遼國上下百姓不準賣馬匹給宋國人,敢犯者誅殺全家。
殺人就能阻止那些貪婪的人心嗎?最致命的是雙方購買貨物的錢幣是宋國的錢幣,雖然每年宋朝要上供十萬兩白銀的錢幣,可是隨著遼國的進出口貿易差,這遼國乾脆就用宋國的錢幣遼國也不發行錢幣了,因為發行了最後也被倒騰到宋國這邊了,這樣一百年以後,遼國的財政可以說是日漸衰弱,一個沒有錢的國家還能打仗嗎,不滅亡就見鬼了。
所以說宋朝的時候我們就是用「商戰」的手段拖垮了遼國,包括後來的大金國,也是被貨幣戰給整殘了,大家只看到北宋滅亡後,南宋幾乎是俯首稱臣歲歲上供,可大家也不想想南宋那時候開通的沿海經貿,北宋的時候全國年稅收入就有一億兩白銀,到了南宋更是翻倍呀大海的財富才是無窮的。
雖然大家可能都覺得南宋挺窩囊的,可其實百姓的生活還算不錯,只是南宋的皇帝或許是真的不怎麼樣,沒想著勵精圖治,只想逍遙過日子,反正打不過就賠錢嗎,就像打發叫花子要知道他們國家的錢都是我宋國印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