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康路 發自紐約 編輯|張慶寧
拉加德今年63歲,她這一生都在衝破社會對女性政治家的固有印象,向國際金融更高的權力之巔繼續進發。
她的下一站是歐洲央行行長,而且是首位登頂歐洲金融業之巔的女性。
2019年9月12日,拉加德宣布正式卸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簡稱「IMF」)總裁,作別8年華盛頓生涯。
當天下午,她通過社交媒體表示,「今天,是我擔任基金組織總裁職務的最後一天……正如我曾經說過的,基金組織是大腦、錢包及心臟的集合。8年來,我們齊心協力,加強了基金組織為成員國服務的承諾。這是一段我將永遠珍惜的經歷。」
所謂「大腦、錢包和心臟的集合」,指的是IMF不僅提供貸款,也提供政策建議和技術援助,同時關注社會中最脆弱的人群。
「我覺得,我們幫助世界避免了第二次經濟蕭條。」拉加德在總結語中表示。
在IMF總裁生涯中,拉加德擔當過歐債危機的救火隊長,推進IMF份額和治理改革,平衡著歐美和新興國家之間的微妙關係,也積極推動女性平權、氣候變化等IMF不曾涉及到的宏觀政治問題。
她的總裁生涯在無休止的會議、出差、談判中度過,但她沒有犧牲生活愛好。她的香奈兒套裝、愛馬仕絲巾搭配,證明女性可以既時尚又有能力。當然,她時常面臨外界對她在經濟緊縮時依舊不知節制的質疑。
她似乎並不在意。
《超級金融樞紐》一書的作者納薇蒂(Sandra Navidi)對《稜鏡》表示,「在攀爬職業高峰之際,許多女性選擇收斂自己的個性,融入男性主導的世界,但拉加德始終保持著女性魅力,這需要更大的自信和勇氣。」
當拉加德結束IMF的旅程,即將掌管歐洲央行之際,質疑聲再度傳來——這位並非經濟學科班出身的法國女人能否領導歐元區的貨幣政策?
與默克爾的鬥爭與配合
「歐央行行長的職責是圍繞歐洲的財政政策塑造貨幣政策,以點燃需求、實現增長,並保持穩定。」全球市場諮詢集團高級市場策略師肯尼(Peter Kenny)對《稜鏡》表示,「很多人認為,如果真的有人能夠實現這一目標,那就是拉加德了。」
拉加德並非歐洲政壇的陌生人。
拉加德出生於巴黎,曾在49歲時出任法國政府的部長級高官,也是八國集團歷史上第一位掌管經濟事務的女部長。
2011年,前任總裁卡恩因性醜聞被迫離職,拉加德初登IMF總裁之位,她首先面臨的棘手難題,就是處理卡恩尚未完成的歐債危機解救計劃——如何在希臘、葡萄牙、愛爾蘭、賽普勒斯等相繼爆發銀行業危機,幾近脫歐之際,維持歐洲經濟穩定,並防止危機蔓延。
IMF前副總裁朱民曾對《稜鏡》表示,歐債危機對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個巨大的挑戰。
「此前IMF只能對單個國家進行救援,但從法律框架來看,歐元區的貨幣、貿易政策並不由單一國家決定,而是整體的區域性政策,這讓解決歐債危機本身變得高度的外交化和政治化。」朱民解釋稱,當時處理危機的秘訣,在於尋找各方的利益交叉點。
作為救火隊長,拉加德和歐洲政壇鐵娘子、德國總理默克爾在「鬥爭中」建立互信。
默克爾認為,不加約束的財政揮霍,是南歐國家陷入困境的原因,應當嚴格執行緊縮政策,德國納稅人沒有義務為陷入困境的國家買單。
拉加德更靈活,認為歐元區核心國家應該共同擴大金融防火牆,以擊退投機者,並對南歐國家的緊縮政策採取更加務實的標準。
在政見相左之際,拉加德的外交技巧和個人魅力,讓她總能搭建互信的人脈網絡。
外媒曾透露,即使在「鬥爭期」,拉加德也曾贈送默克爾一些法國制的香薰蠟燭以及愛馬仕飾品。默克爾也回贈柏林愛樂樂團的貝多芬專輯。因而,外界猜測,拉加德和默克爾之間的「不和」並沒有公開表現得那樣激烈,更多服務於各自的政治目的,在旗幟鮮明表明觀點後,再尋找「利益交叉點」。
最終,在拉加德等人的斡旋之下,各方共同注資紓困,讓歐元區免於分崩離析。
類似這樣的鬥爭與配合,或許會在拉加德繼任歐央行行長後,繼續上演。
與美國博弈時的獨立性
在大國博弈中保持相對的平衡和獨立,這是拉加德的另一個重要品質。
作為IMF曾經的大管家,拉加德曾經在歐美強國和新興市場之間艱難地尋求平衡,並在第一個任期結束之際,推進了IMF份額改革。
這是拉加德上任伊始對新興市場的承諾。
2015年12月,美國國會終於通過IMF份額改革方案。新興市場在IMF的話語權隨後獲得大幅提升,例如中國以6.394%的份額成為IMF第三大份額國,僅次於美國和日本。
在份額改革之外,拉加德也常面臨IMF大股東美國的壓力。
美國是唯一一個在IMF和世界銀行組織擁有重大決策一票否決權的國家,也是兩個國際機構最大的股東。隨著新總統川普的上任,美國不僅常繞開國際組織擅自行動,而且公然挑釁國際組織的權威。
2017年2月,美國財長姆努欽公開喊話,稱IMF應該對各成員國的匯率進行「坦誠而公正的分析」,暗示或將藉助國際組織的評估和仲裁,對美國的貿易夥伴進行施壓。
拉加德並未直接回應美國的要求。
當媒體問及IMF是否考慮更頻繁地公布《對外部門報告》 (ESR)時,拉加德直白表示,不會。她給出的理由是,該報告基於大量的調研、數據集納和分析,不具備頻繁公布的操作性。
《對外部門報告》涵蓋對全球29個主要經濟體的經常帳戶結餘、實際匯率、對外貿易資產負債表、資本流和國際儲備的調查分析。美國的主要貿易夥伴都是該報告的分析對象,包括中國、德國和日本。
知情人士對《稜鏡》表示,雖然拉加德本身缺乏經濟學學歷背景,但知人善任,包括在歐債危機處理中信任朱民等具有金融一線管理經驗的IMF內部官員,同時善於建立專家機制,在面對各方壓力時,保持IMF的程序獨立性。
面對意見分歧,拉加德並不擔心在公開場合進行討論。
2017年4月,在IMF春季年會上,拉加德邀請美國財長姆努欽進行一對一公開對話。
當拉加德問道,對於IMF未來的發展,大股東美國有什麼建議時,翹著二郎腿的姆努欽的回答是「執行(execution)」。拉加德停頓數秒,隨後委婉表示,執行往往落實在各國政府層面,IMF主要負責提出建議。
拉加德面對高壓的習慣,來自於曾經的花樣遊泳訓練——咬緊牙關,保持微笑。
準備評估負利率政策
拉加德正在面臨一個充滿變化的時代:新興市場崛起、全球金融高度關聯、新技術變革來襲,以及各國日益凸顯的貧富差距。
面對新變化,作為IMF總裁拉加德的態度是積極擁抱變化,並樂於和企業家、專家學者、年輕人交流。
在拉加德任期內,IMF於2017年組建了金融科技高級顧問領導小組,研究包括區塊鏈在內的新技術發展和相關投資行為對金融市場的影響。該領導小組邀請多名企業高管加入,其中包括來自中國的螞蟻金服首席戰略官陳龍。
這一次,拉加德將再次接手一個「看似不可能」的職位——歐洲央行行長。
現任歐央行行長德拉吉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畢業。拉加德既不是科班出身的經濟學家,也不是貨幣政策專家,她的繼任之路,伴隨著質疑聲。
不過,拉加德的職業生涯伴隨著許多「第一次」。
她曾經是全球最大的律師事務所Baker&McKenzie的首個女性主席,即使自己在初入行時曾被告知,這輩子都不可能成為合伙人,因為她是女性。
此後,她被法國政府邀請重新回到家鄉,擔任法國貿易部長、農業部長、財長等高官職位。
「IMF的經歷證明,她是個專業的管理人才。」洛克菲勒公司首席投資策略師張致銘對《稜鏡》表示,她已經準備評估(歐洲央行的)負利率政策效果,並因其政治手腕被給予厚望。
2016年接受《稜鏡》專訪時,拉加德曾經評價過負利率,「負利率是日本央行和歐央行實驗的一個新的調節工具。我認為在特定時間內,它是必要,也是有效的。IMF正在推敲負利率的總體效果是否正面。」
在負利率政策進入死胡同之際,外界推測,在IMF積累的管理和外交經驗,可以幫助拉加德在歐洲內部更有效地建立共識。
張致銘認為,拉加德或藉助人脈網絡,在北歐高官中斡旋,以推動赤字較低的成員國釋放財政政策「禮包」,「拉加德和德國總理默克爾曾在歐債危機處理中建立起高效的合作關係,不僅讓她在成為歐央行行長路上獲得支持,也可能後續推動更多政策配合。」
拉加德過去的職業生涯也並非毫無瑕疵。
她曾經被稱為「失言部長」,也曾捲入貪腐案受到調查。在她離開IMF之際,其任期內向阿根廷發放的500多億美元貸款或將面臨違約。
63歲的拉加德正在迎接一場新的戰役。
從時間點來看,歐洲復甦的發動機德國正在面臨變局。
今年第二季度,德國GDP收縮0.1%,創下六年來最差,如果連續兩個季度經濟萎縮,則陷入「技術性衰退」。有消息稱,德國正在考慮創建一項「影子預算」,使該國在不受債務限制的情況下增加公共投資。
而在正式卸任IMF總裁的同一天,歐洲央行宣布下調存款利率10個基點至-0.5%,並將在11月再度重啟量化寬鬆,顯示經濟下行的風險持續存在。歐洲央行試圖通過負利率刺激銀行放貸,但效果並不如意,反而一再擠壓銀行業利潤。
2019年11月起,拉加德將正式接替德拉吉,出任歐洲央行行長,任期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