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低產出、貨幣低通脹、低利率,再加上宏觀環境高度不確定性,歐洲經濟度過了艱難的2019年,雖然歐盟地區生產總值(GDP)有望連續第7年保持正增長,但預計僅略高於1%的實際增長率,可能創下2014年以來最低水平。
「前路充滿挑戰。」歐盟委員會2019年11月發布的經濟預測報告認為,歐洲經濟似乎正步入長期增長乏力、通脹疲軟的時期。雖然勞動力市場保持強勁、失業率繼續下降,但外部環境對歐洲經濟的支持程度大大降低,不確定性越來越高。
根據歐盟委員會最新預測,2020年歐盟經濟預計增長1.4%。歐洲央行預測2020年歐元區經濟增長1.1%。相比之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相對樂觀,預期隨著全球貿易回暖,2020年歐洲經濟增速有望反彈至1.8%。分析人士認為,不確定性仍是2020年歐洲經濟下行壓力的主要來源,包括延宕已久的英國「脫歐」、美歐之間的貿易摩擦等。
隨著保守黨在2019年12月英國議會選舉中大勝,新議會隨後通過「脫歐」協議相關法案,英國2020年1月底與歐盟正式「分手」的概率增加,相應的不確定性降低。然而,名義「脫歐」之後的經貿關係談判可能引發新一輪曠日持久的博弈,如果英國與歐盟無法在2020年底完成經貿關係談判,且不延長「脫歐」過渡期,那麼實質上的無序「脫歐」將顯著衝擊歐洲經濟。
慕尼黑伊福經濟研究所所長克萊門斯·菲斯特認為,解除英國「脫歐」警報為時尚早,歐盟與英國很難在過渡期內達成自貿協議,更何況大選後英國內部問題依然存在,包括可能出現的第二次蘇格蘭獨立公投,都會引發人們對不確定性的擔憂。
另有分析指出,如果歐盟與英國無法在關稅稅率、監管標準等關鍵問題上達成一致,英國「脫歐」可能在2020年底再度告急,影響新投資以及企業和消費者信心。
同時,與國際貿易相關的不確定性持續籠罩歐洲。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指出,2018年以來,世界貿易增速已經減半,持續的貿易緊張局勢和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令世界貿易增長進一步放緩。
「事實證明,這些不確定性較預期的持續更久,顯然正在影響歐元區。」拉加德說。
作為歐盟最大的貿易夥伴和出口市場,美國的保護主義直接作用於歐洲,涉及範圍從鋼鋁產品到汽車及其零部件,再到航空業補貼爭端,還有由法國徵收數字稅引發的新一輪緊張。
IMF警告說,在高度不確定性下,歐洲外貿和製造業疲軟的情況可能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程度蔓延至其他部門,尤其是服務業。
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實現可持續增長?歐洲一方面依賴超寬鬆貨幣政策,另一方面企圖從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中挖掘內部增長動力,從而降低外需依賴,提高增長韌性。
2019年9月,歐洲央行決定進一步下調歐元區隔夜存款利率,並重啟購債計劃。儘管2020年歐元區利率水平預計將保持歷史最低,量化寬鬆持續刺激流動性,但超寬鬆貨幣政策的邊際效益正在遞減,副作用不斷上升,特別是負利率。
歐洲央行認為,依賴低利率的資產估值未來可能面臨調整。中長期看,影響歐元區金融穩定的主要風險點包括一些金融資產錯誤定價,一些成員國公共和私人部門債務沉重,銀行業盈利前景黯淡,以及非銀行金融部門為追求高收益而加大風險偏好。
「如果其他政策與貨幣政策一起支持增長,那麼貨幣政策能更快實現其目標,且副作用更少。」
拉加德強調,財政政策是關鍵因素之一。她呼籲歐元區各成員國擴大生產性投資。拉加德說,投資對應付當前的挑戰尤其重要,不僅能在短期刺激需求,還能使歐元區在長期的全球性挑戰中保持競爭力。
來源:經濟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