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高度關注經濟政策不確定性?

2021-01-10 騰訊網

民營企業最大的風險是政策風險!——沈文榮(沙鋼集團董事長)

【引子】

2016年,我們團隊發布了《中國殭屍企業研究報告》,產生了廣泛影響,得到了高層領導多次批示。之後,我們多次到地方調研殭屍企業。2017年我們到北方一個殭屍企業,它是生產建築材料的。老闆說,前幾年市場行情很好,於是他果斷建廠,2015年建成時環保標準達到了當時的先進水平。然而,很快就颳起了環保風暴,環保標準不斷升級。建材行業屬於敏感行業,地方政府不願冒險,企業建成就開始停產,每年損失幾百萬元。更沒想到的是,當時老闆完全用自有資金建廠,都沒想到去貸款。現在自有資金沒了,貸款也貸不到。因此老闆後悔連連,都怪這種政策變動的不確定性。

調研回來之後,我就下決心一定要研究不確定性,因為它幾乎決定了企業的生死存亡。如果生產者沒法形成穩定的預期,談何利潤最大化?如果消費者沒法形成穩定的預期,談何效用最大化?因此,當我的博士生阮睿說想以不確定性作為博士論文的主題時,我欣然同意。事實上,我在2018年1月還準備去上海做一次關於企業應對不確定性的演講,只是因為時間衝突放棄了。

知易行難。相信誰都不會否認不確定性的重要性,問題是如何度量呢?目前主流的方法是史丹福大學教授Bloom等人開發的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EPU)。按照他們的方法,中國所有企業每月或者每年都只有一個相同的不確定性指數,從而無法區分不同企業對不確定性的主觀感知。

在這篇剛剛發表於《世界經濟》雜誌第6期的文章裡,我們主要的創新就是提出了一種測算企業不確定性感知的新指標。我們根據每個上市公司的年報,計算其中表達不確定性的詞語(例如「不尋常」、「十分複雜」)佔年報詞語總數的比例。這個比例越高,就表示企業高管感受到的不確定性越高。這樣,我們就可以計算每個企業感受到的不確定性程度,這是一個企業級指標。當然,有人可能會質疑:如果企業明知前景悲觀,仍然在年報中鼓吹前途光明呢?我們認為這種行為不太可能是常態。畢竟,投資者如果多次發現市場行情很好,而企業仍然不賺錢的話,企業高管就有被解僱的風險。因此,在有效市場假設下,我們相信上市公司的年報所透露的不確定性,就是高管感知到的不確定性。2018年,合作者之一瀋吉在人民大學的一個小型國際會議上報告了我們這篇論文,當時Bloom教授就在會場,他表示很有意思。

使用2007-2018年中國A股上市公司數據,本文的主要結果是:第一,感知到政策不確定性升高的企業會減少實業投資並增加持有金融資產。就是經濟形勢越不明朗,企業越是可能「脫實向虛」,或者秉持「現金為王」的理念。原因是,不確定性很高時,投資可能打了水漂,不如等待以後的機會;而持有金融資產上升,是因為金融資產更容易變現,企業可以隨時保住必要的現金流。第二,不確定性主要對民營企業有影響,對國企沒有影響。第二點耐人尋味,我們留待下一步研究。

需要說明的是,本文初稿完成於2018年,那時海晏河清、天下太平。文章發表的當下,江山依舊,而風月不再,世界面臨新冠肺炎和貿易衝突帶來的高度不確定性。研究不確定性的本文以一種不確定性的概率碰上了更大的不確定性。但是,我們研究不確定性的目的,是希望世界減少不確定性,早日回歸「和平與發展」。

以下是本文的摘要和導論,如果非經濟類讀者不願意看,那麼你只要看我上面的「引子」就夠了。專業學者可能很想知道,我們究竟是如何構造每個上市公司的不確定性感知指數的,別急,等我們再發一篇論文,就會公開每個上市公司感知到的不確定性指數。

——聶輝華 2020年6月24日

《企業不確定性感知、投資決策和金融資產配置》

聶輝華 阮睿 瀋吉

內容提要現有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研究將不確定性視為外生衝擊,並沒有測度和區分不同企業的政策不確定性感受差異。本文使用文本挖掘方法,從2007-2018年中國A股上市公司年報中提取信息,構建衡量企業對政策不確定性感知程度的指標,並研究政策不確定性對企業投資決策和金融資產配置的影響。實證分析表明,在控制宏觀因素後,感知到政策不確定性升高的企業會減少投資並增加持有金融資產,且上述結果主要受民營企業樣本驅動。渠道分析表明,政策不確定性感知會通過提高財務成本以及抑制管理層激勵降低投資支出;同時,對於金融投資相對實業投資收益-風險比(即Sharpe-ratio)更高的企業,金融資產配置數量隨不確定性感知指標升高而增加更多。本文的研究表明,企業不確定性感知對當前穩投資、穩預期工作具有重要的政策意義。

關鍵詞企業不確定性感知 企業投資 金融資產配置

本文發表於《世界經濟》,2020年第6期。

一 引言

企業作為一個理性的經濟主體,需要根據未來期望成本和收益進行決策。政府的經濟政策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企業的預期成本和收益,因此政策會對企業經營決策產生重要影響。如果經濟政策頻繁變化,就會給企業帶來很大困擾。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文獻關注加總的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企業行為的影響(Julio和Yook,2012;Wang等,2014;Gulen和Ion,2015;Crowley等,2018)。

第一類文獻使用股票市場的隱含波動率(VIX)來衡量宏觀的經濟不確定性(Bloom,2009)。但是金融市場的波動和實體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有很大差異。例如槓桿率變動會引起VIX變動,而經濟不確定性卻可能沒有變化(Ozturk和Sheng,2018)。第二類文獻利用外生事件,並結合企業對這些外生變量的依賴程度衡量企業面臨的總體不確定性。這些外生事件包括:選舉或國際峰會召開等政治事件(Julio和Yook,2012;Kelly等,2016)、能源價格和貨幣匯率波動(Stein和Stone,2013)、貿易協定籤訂(Handley和Limao,2015)等。但是這些事件都只能捕捉到不確定性來源的某一方面,而非全局的經濟不確定性。即使是與經濟政策相關的政治事件,也只能捕捉到一部分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第三類文獻使用基於新聞文本的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例如Baker等(2016)開發的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EPU),其中包括中國分指數。類似地,Sheng等(2019)、Huang和Luk(2020)分別使用中國內地報紙文本構建了中國整體的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其中Baker等(2016)開發的EPU指數為學界普遍接受,並得到廣泛應用(例如Wang等,2014;饒品貴等,2017;張成思和劉貫春,2018)。

Baker等(2016)的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標(EPU)推動了不確定性對企業行為影響的研究進程,但該指標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EPU指數是國家層面的,在同一個時間點上對所有企業有且僅有一個觀測值,從而無法區分企業個體面臨的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差異。由於EPU指數是時間序列,在研究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中國企業的影響時,無法在面板數據回歸模型裡加入時間固定效應,因此也就難以完全排除其他宏觀經濟因素對企業的影響。第二,當使用EPU指數時,我們假設所有企業對不確定性的感知都是同質的。但現實中,同一國家內部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經濟政策各不相同,處於這些地區和行業的企業面臨的經濟政策不確定性也勢必會有所差異;而且個體預期的形成方式多種多樣,即使面對完全相同的政策環境,企業的不確定性感知也很難整齊劃一。基於以上兩點考慮,我們認為有必要開發一種衡量中國企業個體對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異質性感受的指標。

構造企業個體對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感受指標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價值。首先,在奈特(Knight,1921)看來,不同企業對宏觀形勢不確定性的感受有所差異,這正是企業家精神的表現,也是企業經營業績差異的重要來源。其次,凱恩斯指出,不確定性是現代經濟社會的根本屬性之一(Keynes,1936);個體根據其掌握的有限信息和有限的信息處理能力對未來狀態形成主觀預期並做出決策;個體間信心的異質性和互動關係,以及由此造成的群體信心波動是經濟起伏的根本心理原因。再次,Bloom(2014)也承認,不確定性是微觀主體的主觀感受,不同微觀主體感受到的不確定性是不一樣的,它們也必定彼此不同。

然而,目前幾乎沒有關於企業個體面臨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感知指標。本文嘗試使用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報文本,提取指標衡量企業個體面臨的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理由如下。首先,從上市公司年報、盈利報告等文本中提取公司經營狀況相關信息的做法已經被廣泛應用。較早的研究通過衡量這些文本的可讀性(Li,2008;Loughran和McDonald,2014)、語調(Feldman等,2010;Loughran和McDonald,2011;Davis等,2015)等來獲取企業實際經營的信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重點關注從上市公司相關文本中提取特定內容,比如企業的競爭策略(Hoberg和Phillips,2010)、經營前景(Li,2010)和融資約束(Loughran和McDonald,2014)等。其次,Hassan等(2019)使用美國上市公司業績電話會議文本提煉企業面臨的政治風險指標,業績電話會議和年報都出自公司經營者對當前客觀經營狀況的表達。最後,證監會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中要求上市公司在年報中披露公司經營面臨的不確定性,並對年報行文的規範性、嚴謹性均作出了嚴格要求。基於以上文獻和法規,本文從上市公司年報文本中提煉指標用于衡量企業感知到的政策不確定性的做法具有可行性。

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使用文本挖掘方法分析中國上市公司年報文本,提煉出衡量每個上市公司每年對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感知指標(Firm-EPU,此後簡稱FEPU),並分析企業對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感受如何影響企業投資和金融資產配置決策。我們發現,企業面臨的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增加會導致企業減少投資並增加持有金融資產的。異質性分析表明,經濟政策不確定性上升會顯著抑制民營企業的投資並提高其金融資產配置,但對國有企業投資行為和金融資產配置的影響並不顯著。這一結果背後可能的原因是國有企業受到逆周期經濟調控政策影響更多,所以無法採取措施應對面臨的經濟政策不確定性。進一步的渠道分析表明,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會通過提高企業財務成本,以及減弱管理層激勵的方式,使企業的投資支出受到抑制。同時我們還發現,即使我們控制了企業進行金融投資的收益-風險比(Sharpe-ratio)與實業投資的相對比例,企業的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感知仍然會顯著提高企業持有金融資產的數量,這說明在控制外在因素之後,企業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感知指標仍能對企業的投資決策產生影響。

除此之外,本文還把企業不確定性感知指標分解為國家(整體經濟)層面、行業層面和企業個體層面三個來源,比較了三種不同來源的不確定性對企業投資行為和持有金融資產的影響。我們發現國家層面的不確定性只貢獻了對企業投資行為影響的解釋力的11.34%。也就是說,宏觀經濟不確定性的衝擊並不足以解釋企業投資行為在剔除了個體固定效應和時間固定效應以後的變動。在控制宏觀環境變動後,行業層面和企業個體對整體不確定性衝擊的異質性感知依然會抑制企業的投資行為。這一結果從側面支持了構建企業層面不確定性指標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同時我們還發現我們的企業不確定性感知指標擁有很好的外推能力,說明這一指標造成過擬合問題的可能性較低。

與既有文獻相比,本文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我們構建了企業層面的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感受指標,這是一個衡量不確定性的新指標。既有研究中,外生事件和EPU均僅能表示宏觀上的不確定性高低,無法衡量微觀主體對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感受。我們通過挖掘上市公司年報文本,獲取每個企業的政策不確定性感知,從而彌補了這一空白;為後續開展跨地區、跨行業或跨所有制企業的不確定性比較研究提供了一個微觀基礎,從而有利於推進當前關於政策不確定性的深入研究。第二,本文揭示了不確定性對企業行為影響的新機制。關於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投資支出的抑制作用,現有文獻大部分關注實物期權機制和融資約束,而本文發現經濟政策不確定性通過經理人風險厭惡機制導致投資支出下降。第三,我們證實了即使考慮到可能影響企業投資決策的外在因素,企業對不確定性的感知仍然會對投資決策產生顯著影響,這豐富了我們關於宏觀不確定性衝擊對實體經濟造成影響的微觀作用機制的理解。

本文餘下部分的結構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介紹指數構建方法,第三部分為研究設計,第四部分為回歸結果分析,第五部分為穩健性檢驗,第六部分是進一步討論,第七部分將EPU與FEPU進行比較,最後是結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關焦點

  • 抗擊疫情的宏觀經濟政策要關注微觀層面的「獲得感」
    可以說,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作為宏觀經濟政策第一層面的戰略部署,擴張態勢初顯。  運用宏觀經濟政策抗擊疫情,一定要關注微觀層面的「獲得感」。就像過去兩年累計超過3.6萬億的減稅降費,還有不低於GDP增速的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前者的意義在於為企業和個人減輕負擔,後者的作用是為企業和個人提供資金周轉。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關注經濟增長中的不確定性
    到6.8%問題不大,面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新情況,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構性去槓桿的基本方向,政策上要有底線思維。  關注經濟增長中的不確定性和新情況  王一鳴認為,中國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和潛在風險應引起高度關注。  從目前來看,外部環境的最大的不確定性來自美國。今年以來,全球經濟復甦態勢強勁,但是也呈現出分化的態勢。
  • 標普:疫情存高度不確定性 全球經濟增長將趨近於零
    來源:金融界網站標準普爾全球評級的最新分析預測,隨著冠狀病毒危機造成的全球經濟動蕩,以及主要市場在全國範圍內強制實施的封鎖政策,全球經濟增長將被推向零。高度不確定性標普報告指出,新興市場的資本正在以比以往任何一次全球危機都快的速度消失。標準普爾500指數以創紀錄的速度——在22個交易日內下跌了30%,波動率指數(VIX Volatility Index),也被稱為華爾街的「恐慌指數」則觸及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點。
  • 對政策的信心是降低不確定性的關鍵
    走出不確定性迷霧目前經濟形勢的特點,如果用一個詞概括,那就是不確定性。我們對未來經濟前景的預測從未像現在這般困難。亞伯拉罕·林肯說過:「預測未來的最好方法就是創造未來。」這也是我希望通過今天演講所要表達的主題。很明顯,對於目前經濟中的未知因素我們仍然感到雲霧茫茫、無能為力。比如,是否會有第二波新冠疫情襲擊?什麼時候新冠疫苗能夠研製成功?
  • 歐洲經濟在不確定性中謀求穩定增長
    工業低產出、貨幣低通脹、低利率,再加上宏觀環境高度不確定性,歐洲經濟度過了艱難的2019年,雖然歐盟地區生產總值(GDP)有望連續第7年保持正增長,但預計僅略高於1%的實際增長率,可能創下2014年以來最低水平。「前路充滿挑戰。」
  • 全球經濟在不確定性中艱難跋涉
    對於全球經濟而言,雖然充滿波折的2019年即將結束,但更大挑戰卻已經在2020年等待。至少有三重不確定性將繼續籠罩在全球經濟上方,全球經濟能否在明年「撥開雲霧見青天」猶未可知。首先,最顯而易見的第一重不確定性當屬全球貿易保護主義。而這重不確定性大概率將延續至明年,繼續對全球貿易產生衝擊。
  • 2020新議題: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全球化轉型與國際合作治理
    經濟不確定性往往導致政府經濟政策中含有無法預知的成分,其中既有不確定的政策預期和效應,也有不確定的政策調整或變化的可能性。經濟不確定性影響並改變著宏觀經濟政策部門和微觀市場主體行為,對宏觀經濟運行具有負向效應,對生產、消費和投資等經濟決策具有顯著制約。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一般被視為21世紀最早出現的典型的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事件。
  • 應高度重視明年宏觀經濟面臨的挑戰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是否能夠完全常態化依然具有不確定性,戰略轉換帶來的科技創新自立自強的布局、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性布局、國內大循環的暢通與短板的補足、擴大內需戰略層面的啟動等舉措將引發2021年經濟預期的改變,綜合研判,明年宏觀經濟運行面臨七大風險挑戰。
  • 彭文生:巨大不確定性面前,什麼樣的政策組合副作用更小?
    隔離的物理限制降低了貨幣的作用,在貨幣經濟不適用的薩伊定律反而有合理性了,也就是供給創造需求,以刺激需求為導向的宏觀政策會帶來滯脹的風險。經濟預測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政策應沿著副作用更小的方向走。就疫情而言,中國面臨「內防反彈、外防輸入」的壓力。形勢的高度不確定給政策制定和執行帶來很大的挑戰,甚至可以說無論採取什麼樣的應對措施都難以避免副作用,我們只能追求採取副作用更小的政策組合。。
  •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 | 王霞:如何測度宏觀經濟不確定性?
    這不僅在微觀層面上影響居民的資產配置和家庭決策、公司投資率和資產分配,而且在宏觀層面上使得產出和消費顯著下降、弱化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控效果。因此,研究經濟狀況的不確定性,對於優化家庭資產配置、理解宏觀經濟波動行為、制定合理的宏觀調控政策以及提前預警經濟金融運行風險等,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 怎樣理解明年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
    明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怎樣全面、深入地理解這一精神?請看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汪同三的解讀——  穩定政策,含義有三  ●宏觀調控,「雙穩健」政策,適時適度微調  「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大致有三層含義」,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汪同三微笑著娓娓道來:  其一,就是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
  • 發達經濟體非傳統貨幣政策的退出
    基於此,針對政府、企業和家庭的資產購買和直接貸款,就成為非傳統貨幣政策的核心,中央銀行通過非傳統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直接向經濟提供流動性,而不再只依賴商業銀行作為流動性中介。這時,非傳統貨幣政策要發揮經濟刺激作用,關鍵在於,在資金約束放鬆後,企業要願意增加投資、家庭要願意增加消費以及政府要願意增加支出。這是非傳統貨幣政策影響產出的第二個前提條件,也是該政策傳導機制的核心。
  • 巫永平:蔡英文需謹防走「緩獨」路線 兩岸未來仍具高度不確定性
    這些問題有些是長期結構性問題,有些是經濟全球化的結果。總體來說,蔡英文這份就職演說的主要目的在於給臺灣民眾提供信心。而她自己也用了四個字去概括這份講稿的核心,那就是要「解決問題」。而除了聲稱要解決臺灣內部的經濟、社會安全網、司法以及環境等種種問題之外,巫永平也認為,蔡英文在演講中對於區域聯繫以及臺灣地區參與國際組織的態度上展現出與國民黨當局不同的一面,在有關的論述中更加突出臺灣的「主體性」。至於在備受外界關注的兩岸問題上,巫永平則指出,蔡英文仍然在迴避「九二共識」,迴避兩岸的定位問題。
  • 中央部署意味深長,四大關鍵詞看懂下半年宏觀經濟政策!
    &nbsp&nbsp&nbsp&nbsp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我國加大宏觀政策應對力度,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值得關注的是,財政、貨幣等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配合取得明顯成效。
  • 鄂永健:2021全球經濟金融周期、格局與政策外溢
    其三,疫情期間,氣候變化對環境、經濟與社會的負面影響集中展現在世人面前,引發全球範圍內對於經濟增長模式,以及其與氣候和環境的關係進行重新評估和思考,氣候和環境變化相關議題引起了全球不同經濟體和各階層人士的普遍關注,社會環保意識提升,一些國家開始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其經濟發展,相繼推出強調綠色發展的經濟復甦方案。
  • 理解李彥宏的智能經濟說,為什麼要先讀懂3I模型和經濟三要素?
    對於人工智慧、智能經濟,李彥宏曾經做出過非常前沿的底層判斷,他認為:如今數字經濟正在進化到以人工智慧為核心驅動力的智能經濟新階段,而智能經濟將會在人機互動模式、基礎設施打造、產業智能化三大方面帶來深刻變革。一時間,引發了業界廣泛關注與討論。
  • 博鰲亞洲論壇「世界經濟展望2019:確定性與不確定性」電視論壇舉行
    當日,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世界經濟展望2019:確定性與不確定性」電視論壇在海南博鰲舉行。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3月26日,義大利經濟發展部副部長米凱萊·傑拉奇在電視論壇上發言。當日,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世界經濟展望2019:確定性與不確定性」電視論壇在海南博鰲舉行。
  • ...Oh表示,受到韓國政治不確定性的影響,政策懸而不決的情況可能...
    渣打經濟學家Kathleen Oh表示,受到韓國政治不確定性的影響,政策懸而不決的情況可能拖延下去,意味著第四季經濟料為今年最艱困的時期國會受醜聞打擊而分裂,恐耽擱通過法案財政政策支持經濟的力道下半年已經消退第四季GDP可能增長2%,不及第三季的2.7%,第二季的3.3%
  • 摩根史坦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明年的不確定性主要是來源於...
    在四個季度之後,到明年一季度,全球經濟可以恢復到疫情前的產出水平。發達國家這一次是八個季度,2008年是將近16個季度,V型反彈的幅度比較高,2008年是典型的外部衝擊。這一次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同步協同出臺.2008年市場在討論要不要救當時的美國華爾街的投行,如果救的話會不會有道德風險。
  • 【央行:貨幣政策需要有更大確定性來應對各種不確定性 保持三個不...
    2020-08-25 11:31:30來源:FX168 【央行:貨幣政策需要有更大確定性來應對各種不確定性保持三個不變】25日在國新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表示,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增加,貨幣政策需要有更大確定性來應對各種不確定性,那就是三個不變:穩健貨幣政策取向不變,保持靈活適度的操作要求不變,堅持正常貨幣政策的決心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