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李彥宏的智能經濟說,為什麼要先讀懂3I模型和經濟三要素?

2021-01-11 土妖

「如果說過去十年,我們中國經濟有一個非常亮眼的標籤的話,我覺得這個標籤可能應該叫做『網際網路經濟』。未來十年,如果我們現在預先給它貼一個標籤的話,中國的經濟應該叫什麼經濟?我覺得應該叫『智能經濟』。」12月20日, 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2019崇禮論壇上,再次對智能經濟進行了布道。

李彥宏稱,智能經濟時代會對客服、銀行、教育、醫療、交通等各行各業帶去重大變革,甚至還認為,人工智慧可以讓人獲得永生。「當每一個人的思維邏輯都可以被學習的時候,當我們把他生前所有這些資料都數位化的時候,這個人是不是某種意義上講也就獲得了永生了呢?」

對於人工智慧、智能經濟,李彥宏曾經做出過非常前沿的底層判斷,他認為:如今數字經濟正在進化到以人工智慧為核心驅動力的智能經濟新階段,而智能經濟將會在人機互動模式、基礎設施打造、產業智能化三大方面帶來深刻變革。一時間,引發了業界廣泛關注與討論。

其實,李彥宏的「智能經濟說」並不是第一次對外闡述,但是外界只是了解智能經濟能夠帶來的巨大變革,至於智能經濟是怎麼從傳統經濟、數字經濟進化而來;智能經濟和經濟三要素之間有著何種邏輯支撐和演化關係;智能經濟時代,為什麼中國可以提供「範本」……對於這些,業界並不能完全理解。這或許是李彥宏沒有過多時間去闡述,也或許是商業語境下的「說一半留一半」。

實際上,要想真正理解李彥宏的「智能經濟說」,光知道「三大變革」還遠遠不夠,更為重要的前提是:要讀懂經濟學的價值三要素,同時還要看懂「智能經濟說」背後的「3I模型」。

經濟學價值三要素,在人工智慧時代如何演化?

西方經濟學的價值三要素,是勞動,資本,土地;而馬克思政治主義經濟學的價值三要素,是勞動,生產資料,土地。雖然這兩大經濟學陣營對價值三要素的劃分並不一樣,但是如果把其對應到移動網際網路、智能時代的話,映射的就是李彥宏口中智能經濟會帶來三大變革的「變革對象」——用戶、基礎設施和產業。

換句話說,在經濟學中最重要的價值三要素:勞動、資本/生產資料、土地,在「智能經濟說」中,演化升級成了用戶、基礎設施和產業。非常湊巧的是,用戶側的人機互動、新基礎設施打造、產業智能化等,其英文對應的核心詞分別是:Interactive、Infrastructure、Industry,而這3個「I」字母開頭的單詞,以金字塔形狀形成的圖形,並在內部構成了緊密連接的關係,就是筆者前面說到的「3I模型」。

雖然每一次演講,李彥宏都只是用最樸實、直白的話語解釋智能經濟,但是對於受眾來說,如果只是「聽什麼就是什麼」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做到「聽話聽音」。唯有如此,才能曉得為什麼李彥宏會認為,智能經濟改變的最核心三個點是:人機互動、基礎設施打造和產業智能化。因為這三點或者說「3I模型」背後,體現的是人工智慧、智能時代三個全新的趨勢。

第一,是「人即入口」。

近年來,有人說移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領域的「入口」沒那麼重要了,實際上,這些領域一直都還存在「入口為王」的現象。只不過入口從以前的門戶、搜索,進化到了後來的各大殺手級APP而已,在這一過程中百度一直都是中國網際網路最重要的入口把持者之一。現如今,「人即入口」成為了一大趨勢。人在哪,需求就在哪,需求在哪,滿足需求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就在哪,典型的例子就是百度最新發布的小度在家智能屏X8,而未來則包括了更多擁有傳感器的智能設備。這也是為什麼此次崇禮大會上,在大家都成為低頭族的當下,李彥宏卻敢於斷言:未來我們對手機依賴的程度會逐步地降低的重要原因。

第二,是「基礎設施即服務」。

相比投資於生產資料的資本也好,以及生產資料本身也罷,在人工智慧、智能經濟時代,演化而成的基礎設施,與前兩者有所不同。前兩者側重的是「生產商品」,而李彥宏口中的新時代的基礎設施,側重的則是「輸出服務」、「提升效率」。無論是各種應用開發平臺和深度學習框架,還是通用人工智慧技術、AI計算晶片等軟硬體,均是如此。

第三,是「產業即經濟」。

這一點其實並不難理解,只有各行各業、各大產業發展了,經濟才能發展;只有產業實現智能化了,經濟才能實現智能化發展,才能形成智能經濟;再進一步,只有智能經濟時代真正來臨了,才能保證和推動中國像李彥宏預測和希望的那樣——在全球爭得領先位置。

3I模型有機統一,存在三個高度連接的關係

實際上,對於究竟什麼是智能經濟,現在業界並沒有一個嚴格的定義。但是普遍觀點都認為,智能經濟是由數據、算力和算法驅動和形成的:數據解決物理世界比特化的問題;算力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問題,而算法則致力於複雜問題的簡單化、不確定性問題的確定化,由此三管齊下,推動智能經濟的形成,讓經濟智能化地高效發展。

而如果把智能經濟微觀化到李彥宏提到的最核心的人機互動、基礎設施打造以及產業智能化這三大價值元素,並重新審視由這三者構成的呈金字塔結構的「3I模型」之後,會發現這三者存在著三個重要的關係。

首先,是層層遞進的關係。

在這個層面,用戶的角色不同於傳統經濟學等中的「勞動者」、「生產者」的角色,而是更加偏向於「需求者」這種角色,而「需求」,在人工智慧、智能經濟時代,往往比「生產」有著更大的驅動力。

不僅如此,用戶的「人機互動更加自然」的需求,還會對下一層的基礎設施進行推進,因為無論是應用開發平臺和深度學習框架,還是通用人工智慧技術、AI計算晶片等軟硬體,這些新基礎設施雖然主要是賦能B端廠商的,但是最終也還是通過B端廠商滿足C端用戶的需求,在B2B2C、B2C模式的驅動下「C端需求」的改變勢必帶動和影響「B端生產」的變革。

而C端用戶的人機互動模式等各方面的需求、基礎設施的革新、以及B端廠商的效率提升,所有這些,又會直接、間接的催生出很多新的業態,同時,像李彥宏說的,讓客服、銀行、教育、醫療、交通等各行各業,不斷實現智能化。

其次,是良性循環的關係。

所謂的循環關係,主要就是指:「3I模型」不只是從上到下的逐步遞進、正面影響的連接,也包含了「從下到上」逐步遞進、正面影響的連接。由此,「3I模型」就形成了一個良性運轉、正向循環的關係了。

從上到下的遞進,前面已經闡述了。這裡主要講一下,從下到上是怎麼層層影響的。這方面,先是新的業態和產業智能化對打造新的基礎設施的推動,是很明顯的。舉個簡答的例子,這就好比「路修得越來越寬、越來越好,自然會使得在路上跑的車越來越多」。

接著是產業智能化、新基礎設施的打造,勢必會通過2C、2B2C的方式,影響到更多的用戶、影響到用戶更多的方方面面。這裡以李彥宏說的人機互動的情況去說,一開始智能終端可能是手機,後來延展到智能音箱和可穿戴設備,再之後可能電視、冰箱、空調、洗衣機……幾乎所有的設備都會因為智能傳感器變成智能終端。這不僅證明了從下到上的正面影響,也再一次解釋了,為什麼前面說「人即入口」會是一個新趨勢。

再次,是兩兩耦合的關係。

兩兩耦合,想強調兩大點。其一,是一方面智能經濟會帶來三大方面的變革,而三大方面的變革,也會推動智能經濟進一步發展,這其實也是前面第二點循環關係的循環內容之一;其二,是人機互動、新基礎設施打造、產業智能化這三者中,兩兩隨意匹配,其實都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這些耦合關係,在第一、第二點也多有闡述。

說白了,就是李彥宏說智能經濟會帶來三大方面的變革,你不能僅僅只記得這三點內容,更不能片面、孤立、靜止的去看待這三點,要不就陷入「形上學」的泥潭了;相反要把「智能經濟」看成是一個有機整體,把其中最重要的經濟價值三元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係和機制給洞察清楚,如此才能真正理解,為什麼李彥宏會認為,未來十年中國經濟的一個標籤會是「智能經濟」。

智能經濟時代,李彥宏看到了五張「中國底牌」

李彥宏對在智能經濟時代,中國會改變世界充滿信心,前面說的洞察到了經濟價值三元素及其彼此間的關係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則在於李彥宏看到了五張「中國底牌」。

第一張底牌,中國的人口紅利。

這裡面說的人口紅利,有兩個層面上的意義。一方面,是常規的人口數量紅利,人口數量紅利在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領域已經基本見頂了,但是在人工智慧、智能經濟領域,紅利還處於釋放期;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中國龐大人口背後的用戶行為、習慣、偏好等等大數據資源優勢,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比擬的。

第二張底牌,是中國的市場紅利。

前不久,德勤就發布了《全球人工智慧發展白皮書》,白皮書稱,到2025年世界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將超過6萬億美元,從2017年到2025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30%。無獨有偶,此前Gartner發布的報告也顯示,2018年全球人工智慧市場規模高達1.2萬億美元,較2017年增長70%之多,而到2022年,全球人工智慧驅動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9萬億美元。而無論是德勤還是Gartner都判斷,中國是全球範圍內,潛力最大、最具想像空間的市場之一。

第三張底牌,是中國的場景紅利。

場景其實對人工智慧、智能經濟而言,有兩大方面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個是驅動需求的作用,另外一個是驗證產品的作用。中國場景的豐富度、場景紅利,是和中國的人口、民族、地理、文化等高度相關的。

以自動駕駛為例,無論是Waymo還是Cruise,其測試場景都相對單一,基本以零星城市的高速公路為主。而百度Apollo的汽車則跑在了北京亦莊開發區、雄安新區、上海汽車城、重慶兩江新區、長沙、蕪湖、保定等各級別城市和區域的路上,測試的道路也涵蓋了封閉園區、封閉道路、半開放道路、開放道路、普通城市道路、高速公路等等不同的場景,這些豐富的場景對自動駕駛廠商而言,在產品實際測試和迭代升級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四張底牌,是中國的技術紅利。

這方面,已經毋庸置疑。如今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創新實力已經受到全球矚目:人工智慧的論文數量佔到全球25%,在所有國家當中排名第一;人工智慧的投融資在全球佔比超過60%,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人工智慧創新主戰場;根據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12月剛剛發布的報告,截至2019年,中國人工智慧專利申請量累計超過44萬件,排名世界第一。其中,百度的申請數量5712件,國內排名第一。

第五張底牌,是政策紅利。

政策紅利以往常常會被產業所忽視,但是其對人工智慧、智能經濟的保駕護航作用,卻是巨大的。

和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在人工智慧產業的起步雖然不算早,但是發展速度飛快、未來潛力巨大,各種戰略規劃、利好政策也是接二連三的出臺。在2016年的時候,中國接連發布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網際網路」+人工智慧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等多個戰略規劃;2017年,又推出《促進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到了2018年,人工智慧進一步走進了高校,《高等學校人工智慧創新行動計劃》等也隨之出臺;而到了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不僅連續三年都提到了人工智慧,更是與時俱進地提出了智能+……

所有這些,都讓人工智慧、智能經濟,在國家戰略、政府政策層面,獲得了史無前例的支持。而中國這種「先行先試」的戰略和政策支持,無疑是人工智慧時代最有利的發展環境。

寫在最後:

從2016年最早喊出,「網際網路的下一幕是人工智慧」,開啟整個行業的啟蒙;到作為最早提出人工智慧建議的全國人大代表,連續多年進行切實可行的人工智慧提案,推動利好行業的政策出臺;到看到人工智慧行業的「浮華」後,及時糾偏,指出人工智慧不能講究酷炫,而是要紮實推進落地;再到在此次大會上,再次強調「智能經濟」的重要性,並明確指出智能經濟對各行各業會帶來的深刻變革……

可以說,作為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的AI明星企業家,李彥宏對整個人工智慧行業的思考、理解和信心,都遠遠走在了整個行業的前列。充分理解李彥宏過往對人工智慧的看法,以及此次對「智能經濟」的分享後,我們或許就會發現,人工智慧、智能經濟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而是「今天」,是「當下」。

回顧中國TMT行業,傳統IT時代,中國一直在落後;網際網路時代,中國經常去Copy;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中國開始平起平坐;而到了人工智慧、智能經濟時代,中國則極有希望開始領跑,並最終用中國的創新和力量,為世界打造標杆和樣本。

相關焦點

  • 羅輯思維羅振宇:玩轉社群經濟的3要素
    羅振宇:玩轉社群經濟的3要素關於社群經濟,《羅輯思維》應該是最早的定義者和實踐者,尤其是在四個月內兩次招募付費會員,入帳會員費近千萬的故事,讓人對社群商業的力量驚嘆不已克萊·舍基在《無組織的組織》中講得很明白:1、共同的目標,或者是綱領,通俗說叫調性、逼格,人群通過綱領、調性已經做了有效的區隔,基本上能做到讓對的人在一起。2、高效率的協同工具。這也是為什麼在PC時代社群比較難以建立的原因,微信、微博這些實時工具,使得協同變得非常容易;3、一致行動。因為前面兩個原因,一致行動變得比較容易,而這個一致行動也反過來促進了社群的穩固。
  • 智能經濟有望實現我國數字經濟「從0到1」的突破
    2019年3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關於促進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強調構建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經濟形態。至此,國家將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升級為「智能+」「智能經濟」發展戰略。阿里、騰訊和百度等網際網路平臺也對智能經濟進行了表述,闡述了自己的理解,布局相關產業。
  • 智能經濟有望實現我國數字經濟更多「從0到1」的突破
    2019年3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關於促進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強調構建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經濟形態。至此,國家將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升級為「智能+」「智能經濟」發展戰略。阿里、騰訊和百度等網際網路平臺也對智能經濟進行了表述,闡述了自己的理解,布局相關產業。
  • 異曲同工:艾略特的波段理論,李彥宏的AI三階段
    7月9日,在主題為「智聯世界,共同家園」的第三屆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李彥宏發表了主題演講,其表示,「AI的發展將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技術智能化階段,第二階段是經濟智能化階段,第三階段是社會智能化,其中第二階段又可以分為兩個子階段。」李彥宏判斷,「目前我們正處於從經濟智能化的前半段向後半段過渡的時期。」現如今,很多人喜歡稱呼李彥宏為「AI先生」。
  • 影譜科技發布智能影像技術引擎MAGC2.0,成為數字經濟的要素技術
    在具體應用上,數字孿生是一個知識圖譜、AI視覺的高度合成,是當前數字文教的主要競爭點之一,正逐步以參與人的身份進入數字經濟生態。對此,智能影像生成引擎MAGC2.0 引入了一個新的針對 VR 優化的前向著色的高清渲染器(HDRP)及移動渲染功能,實現場景顏色和深度讀取,從而在視頻中實現清晰的多採樣抗鋸齒。
  • 數字經濟時代的全要素生產率及增長動力
    這些新經濟、新模式湧現出來後首先帶來的就是效率的提升,這相當於是給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供了一個新的途徑。數字經濟這一個新的經濟形態,可以說給我們的宏觀經濟增長提供了新的動力源泉。  數字經濟(數位技術或ICT)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背後的作用機制是什麼呢?這需要從數位技術/ICT的技術-經濟特性來進行分析。ICT具有三個重要的技術-經濟特性。
  • 異曲同工: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李彥宏的人工智慧「樂高模式」
    這種方式,被百度創始人兼CEO李彥宏洞察和概括為了「樂高模式」。10月12日,在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李彥宏做了主題為「從潮起東南到百川追海」的精彩演講。「AI先生」李彥宏這次的演講仍然聚焦於人工智慧。李彥宏表示,「從整個智能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需要有一個好的基礎設施。基礎設施的智能化要通過技術的開源和開放來實現。
  • 中國特色開放宏觀經濟理論模型
    現代市場經濟國家學術界和政府,應用西方經濟學的開放宏觀經濟理論,分析宏觀經濟總量、制定宏觀經濟政策,國內經濟學界也將其視為分析中國宏觀經濟運行和制定宏觀經濟政策的通用理論。如,國內眾所周知的經濟增長「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的說法,就是源於西方開放宏觀經濟理論。
  • AP宏觀經濟學複習提綱整理(三)
    第三講 國民收入核算   一、國民經濟循環流動模型   (一)兩部門(私人部門)經濟的循環流動模型   兩部門經濟是由居民戶部門和廠商部門構成的經濟(假設沒有政府和對外貿易部門)。居民戶部門與廠商部門通過產品市場、要素市場和金融市場發生聯繫。
  • 李彥宏:百度的人工智慧技術都能用在哪裡?
    自此以後,不斷的有人來問我,尤其是今年人工智慧突然火起來了之後,很多人來問我說,你們這個百度大腦現在相當於多少歲人的智力水平了。要回答這個問題其實還蠻難的,我也不知道它現在是多少歲了,因為畢竟人腦和電腦它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百度大腦雖然是一個人工智慧的大腦,但是它和人正常的發育的過程還是很不一樣的。百度大腦到底由什麼構成的呢?它基本上是由三個大的部分組成的。
  • 北京經濟為什麼要走向高精尖?
    北京經濟為什麼要走向高精尖?   作者 楊松(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鄧麗姝(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今年北京的政府工作報告將「科技創新」放在了突出位置。報告提出,要全力推進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加快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編制完成「三城一區」規劃,促進協同聯動發展,充分發揮中關村示範區引領支撐作用,對標國際一流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  對標國際一流,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向高精尖轉型升級,是推動首都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步驟和開啟首都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重要引擎。
  • 為什麼說米塞斯和哈耶克的經濟理論本質上是一致的?
    討論過這個問題,奧地利學派傳統最重要的獨特之處不是它的經濟周期理論,不是先驗主義的方法論,不是邊際效用理論,甚至也不是擁護自由市場,而是對整個市場過程的主觀主義理解。這種理解正是奧地利學派的奠基人門格爾所開創的,是他為經濟思想發展做出的革命性貢獻。之後又得到了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尤其是米塞斯和哈耶克的大力發展。
  • 未來10年技術發展方向 李彥宏給了這樣的預判
    正如比爾·蓋茨所說:「新冠疫情將會帶來一個全新的格局。」疫情無法阻擋科技的進步,反而放大了科技與生活的關聯程度。在今年這個特殊時期,如何確保高質量經濟復甦和重建是一個問題。於中國而言,如果說過去四十多年經濟的高速成長,主要得益於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所釋放出來的紅利;那麼未來很多年,中國經濟的中高速成長,將主要依靠科技創新所帶來的效率提升。
  • 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是怎樣一種關鍵要素?
    最近中央政治局就「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進行了集體學習,更是明確提出「要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這一論述首次明確了數據是一種生產要素,並肯定了其在發展數字經濟過程中所起的關鍵作用。  數據已成為新的生產要素  所謂生產要素,是一個經濟學的範疇,它指的是生產經營中所需要的各種社會資源。
  • 計量模型好壞的評價標準,經濟研究如是說
    前文認為普通的回歸分析本質上是一種相關推斷,那為什麼實驗框架下的回歸分析卻可以進行因果推斷呢? 關鍵的差別就在於上述的隨機分配思想。問題是,現實中的實驗和準實驗,都與理想的隨機化控制實驗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目前國內應用該建模思路的研究存在大量錯誤,根源就在於對這些方法的適用範圍和隱含假定缺少認識。
  • 為什麼是李彥宏代表中國人工智慧登上《時代》封面
    不過載譽歸來的李彥宏在21日參加2018極客公園創新大會時接受主持人採訪時卻說自己從來沒有說過「All in AI」,表示這是百度現任總裁陸奇的觀點。他說「(大家可能認為)百度所有的資源都去做無人車、度秘了,其實不是的,我們大多數的資源可能還是在百度搜索、百度的信息流」怎麼看待《時代》的讚美和李彥宏表態的反差呢?李彥宏為何能率先作為經濟人物登上《時代》封面呢?
  • 羅貞禮丨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三個基本屬性
    數字經濟通過聚焦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和全產業鏈布局,以實現產業全要素、全流程、全生命周期數位化轉型與融合創新,從而構建數字驅動、智能主導的數字經濟高融合生產體系。三是政策體系的高融合。數字經濟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藉助「網際網路+」和政府大數據決策平臺,圍繞轉方式、優結構、換動力等視角,全力打造能實現高質量與高融合推進的多維政策體系,為實現政府政策制定科學化提供重要支撐。
  • 李彥宏兩萬字發言:移動市場飽和 突破點在人工智慧
    以下是李彥宏發言全文:網際網路的下一幕是人工智慧去年在聯盟峰會上我講了網際網路的第一幕和第二幕,我們先回顧一下。從1994年開始的PC網際網路,一直持續到了大約2012年,應該說是改變了整個世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這算是網際網路的第一幕;我覺得第二幕應該算是從2012年開始,每個人都切實地感受到了移動網際網路的大潮對於我們生活的改變。
  • 百度大腦、Apollo、小度…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百度秀出智能經濟...
    當下,AI、雲計算、大數據、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的數字經濟、智能經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本次峰會也成為中國向全世界展示數位化、智能化建設傲人成就的重要舞臺。作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平臺型企業,百度第三次赴約榕城、亮相峰會,帶來自身建設AI新型基礎設施、推動產業智能化及智能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成果。
  • 中國電子「i+」大賽重慶站完美收官 重慶數字經濟發展再獲強援
    作為2020線上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的主題論壇之一,重慶站決賽由重慶市人民政府、中國電子指導,重慶高新區管委會、中國系統主辦。重慶市於2020年4月26日與中國電子籤署戰略合作協議,約定雙方將聚焦數字經濟和現代數字城市建設,推動重慶新基建「硬」設施和「軟」實力建設。「i+」大賽重慶站是雙方戰略合作的進一步落地舉措,吸引了近百個項目報名,20個項目最終入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