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兩萬字發言:移動市場飽和 突破點在人工智慧

2021-01-09 雷鋒網

今年8月,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將在深圳舉辦一場盛況空前,且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創新大會。屆時雷鋒網(搜索「雷鋒網」公眾號關注)將發布「人工智慧&機器人Top25創新企業榜」榜單。目前,我們正在拜訪人工智慧、機器人領域的相關公司,從中篩選最終入選榜單的公司名單。如果你也想加入我們的榜單之中,請聯繫:2020@leiphone.com。

2016年百度聯盟峰會在6月8日在雲南大理召開。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現場藉助幻燈片提出,網際網路發展第一幕PC網際網路走了18年的路,第二幕移動網際網路僅僅走了4年,當前移動網際網路面臨人口紅利趨薄、市場規模趨於飽和等問題,讓很多人都感受到了其中成長的壓力,李彥宏表示網際網路的下一幕是人工智慧,人工智慧才是未來。

李彥宏提出,期待在網際網路的下一幕中,「真正讓人工智慧迅速滲透到各個行業,改變我們的社會」,讓人工智慧技術解放全人類。以下是李彥宏發言全文:

網際網路的下一幕是人工智慧

去年在聯盟峰會上我講了網際網路的第一幕和第二幕,我們先回顧一下。從1994年開始的PC網際網路,一直持續到了大約2012年,應該說是改變了整個世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這算是網際網路的第一幕;我覺得第二幕應該算是從2012年開始,每個人都切實地感受到了移動網際網路的大潮對於我們生活的改變。所以我去年就留了一個疑問:移動網際網路之後是什麼?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這樣一個主題。

從2012年到現在,其實只有短短四年的時間,移動網際網路的成長非常迅速,同時我們每一個人可能也感受到了其中的壓力。這個壓力是什麼?中國網際網路的滲透率現在已經到了50%左右,如果把老人、小孩這些都去掉,其實能上網的人大多數都已經上網了。現在,人口的紅利快要沒有了,該用智慧型手機的人都已經用上了智慧型手機,市場的規模也逐步趨於飽和。現在大家都說市場很大、很繁榮,各種各樣的機會不斷的出來。可是當我們再往前看一下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整個網際網路面臨著巨大的挑戰。PC網際網路走了18年左右的路,移動網際網路走了僅僅四年,很多人就已經感覺到這當中成長的壓力。

過去的PC網際網路時代,比如說百度成立的時候,中國只有不到1000萬網民,現在這個數字是7億,這裡一直有人口紅利的迅速增長。移動網際網路僅僅發展了四年時間,就基本上已經處於一個普及的狀態了。在這種情況下,未來會是什麼樣子?

其實現在從國家政策的角度來講,非常提倡所謂的「網際網路+」行動計劃,這是因為國家的經濟進入了新常態,從國家政策的角度來講,我理解新的增長動力就是希望靠「網際網路+」,讓網際網路和每一個行業結合來提升運營的效率,從而推動經濟持續地、高速地增長。但是國家靠網際網路推動經濟的增長,而移動網際網路本身的增長我們現在已經看到瓶頸了。所以我們必須要思考網際網路靠什麼來保持它持續地、高速地增長。最近幾年其實這兩個詞都是非常熱的,一個是大數據,一個是雲計算。所以網際網路大的下一幕是不是大數據,是不是雲計算?我的答案:不是。那是什麼?是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的發展歷程

1950年圖靈提出圖靈測試,就是當你對面有一個屏幕和你交流的時候,你說一句話它回答一句話,看看回答這個話背後的究竟是一臺機器還是一個人,如果你能夠區別出來是機器還是人,就說明計算機還不具有智能,如果你區分不出來它是一個機器還是一個人,我們就可以說計算機具備了智能。

到1956年的夏天,MIT(麻省理工學院)一群科學家首次提出了「人工智慧」這個詞,Artificial intelligence。當時他們聚在一起的時候,六七個人打算用一夏天的時間,用他們這些聰明的頭腦就可以解決人工智慧的問題。沒有想到不僅僅是一夏天解決不了,之後的半個世紀都沒有能夠解決人工智慧的問題。我們看到70年代、80年代,一直到90年代初期,90年代是我在美國讀計算機的時期,我們有人工智慧的課程,我非常喜歡,但是學完了之後非常失望的發現人工智慧其實沒有實際的應用,在當時任何一個領域我們都看不到有價值的人工智慧的應用,所以當時非常depress(失望)。

90年代以後,數據量越來越大,計算的能力也越來越強,機器學習逐漸興起;到2006年一個叫做深度學習的模式首次能夠證明它比過去所有的算法例如圖像識別等都更加有效,而且是遠遠地超出過去圖像識別的能力。深度學習其實也不是2006年提出來的,是很早就提出來了。但是2006年為什麼出現了這樣一個拐點,為什麼大家突然覺得這個東西行了、work(起作用)了,是因為數據量越來越大,計算能力越來越強,而且越來越便宜,所以過去那些不實用的算法,到2006年以後逐步進入到了實用階段。

這裡還有一個2013年,在2013年年初,百度對外宣布成立IDL(深度學習研究院),開始大規模進入深度學習的領域。以上大致就是人工智慧發展60年時間的回顧。

百度的語音識別準確率超過了97%

現在人工智慧已經能夠在多個領域顯現出來它的威力,第一領域是語音的識別。當前百度的語音識別準確率超過了97%。目前語音識別日請求的量到了1億以上。97%是什麼概念?它比正常人的聽力都要好一些了。

【展示語音識別技術:播放方言或發音不清晰的語音,請現場嘉賓判斷內容。在觀眾表示很難聽清的情況下,機器則能夠準確的進行判斷】

李彥宏:深度學習這樣的計算機能力在語音識別上已經相當精準,所以我有時候向朋友推薦用百度語音搜索,很多人第一反應是百度有語音搜索嗎?第二反應是它能夠識別我的話嗎?我的話不是很標準,其實大家看到了剛剛這些不是很標準的語言都可以被很不錯地識別出來了。不僅是語音方面的進展,我們可以看到在語音合成上也能做很多事情。剛才是識別,你說了它能夠知道你說什麼,接下來它能夠學你說話,說出來跟你說話幾乎是一模一樣的。我給大家演示一下,模仿麥兜動畫片裡面的配音演員對百度聯盟峰會說一段話。

【展示語音合成技術:通過人工合成用麥兜的聲音說出一段話】

這個配音演員其實從來沒有說過這些話,但是我們根據過去他說的很多很多話就可以人工合成出來一段他「講」的話,並且聽起來還是很像的,合成的準確度也會逐步地提高。

李彥宏:這是語音的合成,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想像圖像也可以合成,圖像合成有什麼實際用處呢?昨天晚上吃飯的時候大家聊,如果一旦實現了圖像的合成,以後演員、大腕們演電影也將會被改變,只要他們同意演這個電影,不用實際去演,我們可以把他所有的動作和語言合成出來。過去一個大腕一年拍兩部戲、三部戲,以後可以拍2000部戲、3000部戲,只要他同意我們就可以合成出來各種各樣的動作和聲音。所以這些技術一旦應用到各個領域,就能夠產生出來無窮無盡的可能性。

人工智慧第二領域:圖像識別

【展示2015年圖像識別技術:對既有圖片進行提問】

大家看到這個圖片是在表達什麼樣的東西,計算機是能夠明白的。不僅如此,它還能夠懂得你問話的意思,它能夠理解你的自然語言。這是2015年我們已經實現的,那接下來我們看一下2016年和2015年有什麼不一樣?

【展示2016年圖像識別技術:對現場拍照得到的圖片進行提問】

2016年和2015年有什麼不一樣?2015年我們用了一張靜態高質量的圖片,2016年我們就用手機隨便拍一張很自然圖片,在質量不是很高的情況下機器仍然理解的比較到位,畫面裡是什麼樣的東西,我們的提問是什麼意思。所以對圖像和對自然語言理解的相關技術也在迅速的提升。

其實我們人工智慧的技術不僅僅在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方面有非常大的推動作用,另外一個很大的推動作用實際上是百度從去年開始對外宣傳的無人車。我一直在說,從本質上來講無人車是帶著輪子的電腦,這臺電腦就可以像人一樣,識別障礙物、識別交通燈、遵守交通規則、帶著乘客到任何他想要去的地方。這裡我也想給大家放一個短片,演示一下我們的無人車實際在路上跑的情況。

【播放「無人車」上路測試視頻】

李彥宏:大家可以看到,視頻中無人駕駛車路測的整個過程是沒有人進行任何幹預的。當然,無人車離使用還有一段時間。現在我們能做到的是在路況不是特別複雜、非上下班高峰期的時候,無人車不需要人工幹預就可以上上下下、做各種動作,但如果路況特別複雜的話,現在我們技術還達不到。但是我們相信,三五年之內,無人駕駛一定可以成為現實。

我們認為人工智慧再往下發展,其最主要的作用是會取代簡單的腦力勞動。我剛才舉的幾個例子,比如無人車,一般人用幾個月都可以學會駕車,而自動駕駛就是能夠模仿人類的這種簡單腦力勞動。還有一些在餐館裡的點餐員,他做的事情也是相對比較簡單的,我們的人工智慧也能夠替代這樣的功能,我們來看一下點餐的狀況。

【播放「度秘」入駐上海肯德基餐廳為顧客點餐視頻】

李彥宏: 這是在上海的一個肯德基概念店,我們用度秘實現了點餐的功能。其實我們可以想像,未來很多這種簡單、重複性的勞動都可以通過人工智慧的方式來實現,代替人的作用。

人工智慧在金融領域的應用

當然,人工智慧在很多領域都有應用,比如金融領域。依據大數據,依據我們對一個人的理解和分析,這其實也是一種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的技術,能夠實現很多過去不那麼方便實現的東西。比如徵信,現在百度的教育貸款,基本上就是以秒為單位就可以決定是否要給一個人貸款,而在過去恐怕是要以天為單位去計時的。

在很多領域,人工智慧都能夠對傳統產業產生改變。我覺得不需要我做更多的解釋,大家只要想一想剛才展示的這些技術,無論是語音識別也好,自然語言的理解也好,還是圖像識別也好,這些技術一旦應用到各種各樣的產業中,都會對每一個產業產生巨大的改變。我們講了很多年網際網路對於製造業的影響,講了很多年的物聯網,我可以下這樣的結論,如果沒有人工智慧的能力,物聯網也好,網際網路也好,對於製造業——大家知道中國是一個製造業大國——是不會有本質性影響的;但是有了人工智慧,它對於製造業幾乎每一個領域都可以產生巨大的影響。原來大家覺得一個死的東西,將來就變活了,它就會具有人類的智能。

人工智慧不會毀滅人類

那麼問題來了,這可能是很多人比較喜歡談論的一個話題:人工智慧到底是會解放人類,還是會毀滅人類?業界其實有很多大咖都傾向於後者,他們都很擔心人工智慧會毀滅人類,我是屬於比較樂觀的那一類,我認為人工智慧會做的是解放人類,至少在我有生之年,它毀滅不了人類。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大家想想,能夠毀滅人類的東西早就出現了,比如說原子彈。現在人類擁有的原子彈可以毀滅人類很多次,但是為什麼至今還沒有能夠毀滅人類呢?這是因為我們還擁有最終的控制權,誰能去push那個launch button(發射按鈕),這個方面還是有很好的機制能夠管理的。所以人工智慧會越來越智能、越來越接近人類的能力,能夠解放人類很多繁瑣的工作,也能夠激發無限的可能性。過去我們覺得不能做的事情,未來可能通過人和機器的結合,就越來越能做了,但是我不覺得人工智慧會毀滅人類,因為我們有能力去控制,我們也有能力去制定相應的規則。

講了很多技術,我想說的是,這些技術不僅僅是屬於百度的,我們會無償把它開放出來,供我們聯盟的夥伴使用。不管你想做什麼行業,不管你想進入哪一個領域,百度這些技術完全都是開放的,讓大家自由地使用,甚至我們很快也會把我們深度學習的原始碼開放出來,讓大家看到底這些東西是怎麼實現的,大家甚至可以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相應的改進。這樣的話確實能夠使得人工智慧迅速地滲透到各個行業,從而改變我們的社會。

所以,我所說的下一幕就是人工智慧。這是繼移動網際網路之後一個更加激動人心、更加能夠給我們帶來各種各樣想像、各種各樣可能性的新時代。我們希望每一個在座的人都能夠在下一幕、在新的時代中,綻放自己的能力和風採,謝謝!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是李彥宏代表中國人工智慧登上《時代》封面
    去年一年中,看到關於人工智慧的演講,就很少不見到百度董事長李彥宏。見到李彥宏,就很難不聽到他關於人工智慧的見解。無論是其在首屆世界智能大會上的演講還是在第四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發言都清晰的表現出「All in AI」的意味。更可貴的是百度在人工智慧上的努力近期得到了《時代》周刊的烘託。
  • 李彥宏:人工智慧就是「百度大腦」
    (原標題:李彥宏:人工智慧就是「百度大腦」)
  • 異曲同工: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李彥宏的人工智慧「樂高模式」
    這種方式,被百度創始人兼CEO李彥宏洞察和概括為了「樂高模式」。10月12日,在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李彥宏做了主題為「從潮起東南到百川追海」的精彩演講。「AI先生」李彥宏這次的演講仍然聚焦於人工智慧。李彥宏表示,「從整個智能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需要有一個好的基礎設施。基礎設施的智能化要通過技術的開源和開放來實現。
  • 李彥宏解讀人工智慧:「披著狼皮的羊」
    李彥宏解讀人工智慧:「披著狼皮的羊」 2019年06月11日 15:56作者:網絡編輯:王動 為了能夠讓人們更好地了解人工智慧,在2016 IT領袖峰會上,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表示:人工智慧是「披著狼皮的羊」。
  • 一萬還是兩萬,移動電源是否容量越大越好
    鑑於兩個完全不同的需求,筆者最終幫好友選購了兩款不同容量的移動電源,分別是紫米20000mAh和紫米10000mAh移動電源(以下簡稱「一萬版」和「兩萬版」),兩萬版容量足以滿足兩天的外出需求,而一萬版容量則足夠應對短時間外出。
  • 異曲同工:艾略特的波段理論,李彥宏的AI三階段
    實際上,李彥宏之所以被稱為「AI先生」,「最早」只是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其在AI發展的三個關鍵節點,也即行業面臨的觀望期、迷茫期、悲觀期這三個時點,都給出了顛覆性的思考、洞見乃至行動,而這些思考、洞見和行動,也極大地推動了AI在中國乃至全世界波浪式的發展。
  • 李彥宏雙創周講話中提到的幾組「N」是什麼意思?
    日前,2017全國雙創活動周在上海拉開帷幕,百度創始人李彥宏作為「雙創」領袖代表在啟動儀式上致辭。在發言中,「人工智慧忠實粉絲」的他除了介紹了AI技術對於創新創業的推動作用外,還提到了一些神秘字符——技術在人工智慧時代起到的作用非常大,而且技術進步的速度也很快……過去幾年,深度學習從DNN,到RNN,到CNN,再到GAN,不停地在升級換代,觸發新的創新。掐指一算,這段話裡一共出現了7個N。人工智慧技術雖然現在已經不是新概念,但這些N究竟是怎麼意思?
  • 理解李彥宏的智能經濟說,為什麼要先讀懂3I模型和經濟三要素?
    雖然每一次演講,李彥宏都只是用最樸實、直白的話語解釋智能經濟,但是對於受眾來說,如果只是「聽什麼就是什麼」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做到「聽話聽音」。唯有如此,才能曉得為什麼李彥宏會認為,智能經濟改變的最核心三個點是:人機互動、基礎設施打造和產業智能化。因為這三點或者說「3I模型」背後,體現的是人工智慧、智能時代三個全新的趨勢。第一,是「人即入口」。
  • 百度重生之戰:李彥宏的矩陣革命
    同年,百度在中國搜尋引擎市場一騎絕塵,谷歌退出。隨後這三年間,中國網際網路成百上千億的資金都在燒向「新模式」。千團大戰如火如荼,電商和視頻輪番洗牌,社交被移動網際網路重新定義。手握重金的百度,也在輿論的挾持下迎風應戰,分兵出擊各大站場。此刻的王海峰並不在聚光燈下,完全是以科研者的身份加入百度。
  • 百度李彥宏登《時代周刊》封面:幫中國贏得21世紀
    據報導,李彥宏登上了新一期《時代周刊》亞洲版封面。這也是中國網際網路公司企業家首次在《時代周刊》上封。「The Innovator (創新者)」,《時代周刊》如此稱呼李彥宏。在文章裡是這樣描述李彥宏和百度的:在2000年,李彥宏成立了百度,如今它已是僅次於谷歌的第二大搜尋引擎;百度20%的市場位於中國,這也使它成為全球第四大受歡迎的網站;這家公司的名字,來源於13世紀的中國詩詞;百度已經發展成了一家市值600多億美元的網際網路巨頭,在中國僅次於騰訊(社交媒體集團)與阿里(線上購物帝國)。
  • 李彥宏:我們是實用主義者,而不是理想主義者
    - 專訪李彥宏 -A:AlphaGo是一個人盡皆知的人工智慧產品,那麼百度是否也會跟隨這股浪潮做出類似的產品?百度的人工智慧的定位和谷歌等其餘企業有什麼不同嗎?李彥宏:我們是實用主義者,而不是理想主義者,所以百度不會去做一個會下圍棋的AlphaGo,而更傾向於把最主要的資源應該放到那些更加有市場前景的方向上。
  • 如果百度的人工智慧失敗了, 那麼百度將何去何從?
    百度期望通過此時的all-in人工智慧策略,壓中下一波的技術變革,一洗當下移動網際網路浪潮中的被動局面。這種投入是有風險的。人工智慧的分支方向不少,沒有人能預測下一波浪潮的突破點在哪個領域優先爆發。在百度內部,人工智慧的投入也分布在不同的組織架構之下。究其自身發展,百度在海外業務的發力不夠,非常容易被獵豹等企業超車。百度國際事業部負責人提到,要將百度AI技術尋找海外落地場景,企圖利用AI技術提升、優化現有產品的體驗,從而鞏固百度在海外的市場。
  • 未來10年技術發展方向 李彥宏給了這樣的預判
    下面就讓我們看看,李彥宏預判的未來10年八大技術發展方向:一、自動駕駛市場調研機構Million insights的報告顯示,到2030年底,全球自動駕駛汽車市場需求預計將達到420萬輛,而Research and Markets的報告也顯示,到2030年,全球自動駕駛汽車市場估計將達到20449億美元。長期來看,自動駕駛的想像空間巨大。
  • 李彥宏:百度的人工智慧技術都能用在哪裡?
    第二個階段是在最近四五年,我們把它叫做移動網際網路的階段。對於中國市場來說,隨著上網人數越來越多,上網人口的滲透率越來越高,現在已經達到了七億多,就是說已經超過了50%的滲透率,同時,每一個上網的人現在也基本都用上了智慧型手機。這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未來網際網路的增長不能再靠人口紅利來驅動了,也就是說,移動網際網路的時代其實正在離開我們。這可能是很多人覺得難以接受的。
  • 李彥宏親自站臺,百度雲手裡有什麼底牌?
    僅僅百度二字,就為它進軍雲計算市場增添了不少勝算。但是,「百度」這兩個字的光環背後,卻又充滿了潛臺詞:作為 BAT 的一員,公眾有著天然的高要求。中國最早的網際網路巨頭百度,如果只在雲計算領域拿到六十分,在公眾眼裡都是一種失敗。今天的發布會如同高考鈴聲,百度的答題時間正式開始了。
  • 李彥宏:百度大腦「智商」已相當於兩三歲小孩
    昨日,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表示。  「人們會習慣忽視量變,但質變的時候會被打得措手不及。」李彥宏說。他的一番表態從某種程度上,更像是對近來外界批評百度在巨頭之爭中「掉隊」的回應。對於網際網路的未來,李彥宏這樣預測。  百度方面數據顯示,百度大腦是百度人工智慧的產品,融合了深度學習算法、數據建模、大規模GPU並行化平臺等技術,實現了實時學習和成長,它擁有200億個參數,構成了一套巨大的深度神經網絡。  事實上,百度對深度學習的布局一年有餘。
  • 都別嗶嗶人工智慧毀滅論了,李彥宏說AI永遠不可能達到人腦水平
    「網際網路是開胃菜,真正的主菜是人工智慧,人工智慧堪比工業革命 。」「人和物的對話變成一種自然語言的對話,這是未來幾十年可能代表人工智慧發展的最大方向。」2017中國IT領袖峰會今天在深圳舉行,今年的主題是「邁進智能新時代」。在上午的高端對話環節,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和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神州數碼董事局主席郭為、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就人工智慧的主題展開了熱烈的探討。
  • 李彥宏:人工智慧已將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組二級結構預測從55分鐘縮短...
    2020年7月9日,第三屆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在上海正式開幕,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提出了這個問題。他也表示,現實情況是,我們沒有能夠在武漢封城的時候,派遣大批的無人駕駛車輛為百姓提供日常服務,我們沒有能夠通過生物計算快速找到新冠疫苗,我們也沒有儲備了足夠多的技術來應對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逆全球化風險。所以很多人對技術,尤其是AI技術產生了悲觀情緒。
  • 終極進化,下一場革命:深度起底人工智慧,兩萬字重磅分析
    人工智慧60年的發展,道路雖然起伏曲折,但進展也可謂碩果纍纍。無論是基礎理論創新,關鍵技術突破,還是規模產業應用,都是精彩紛呈,使我們每一天無不享受著這門學科帶來的便利。人工智慧因其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對一個國家的重大戰略意義,近年來日益得到政府部門、學術界的高度關注。
  • 百度第四象限自我救贖:這一次,或許連李彥宏也不知道該怎麼做
    「李明遠走之後,東寶(原百度地圖事業部總經理李東旻)地位很尷尬,地圖一直在服務人工智慧和智能駕駛,獨立性弱了很多,他有很多想做的事都做不了」,與李東旻相熟的百度內部人士向《中國企業家》透露,百度地圖在近兩年時間裡搖擺過好幾次,先是跟O2O走得近,高德做出行,百度就做生活;後來又轉回去「打地基」,百度地圖底層留存著不少「坑」,比如「很多POI點跑出來的tag是不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