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經濟為什麼要走向高精尖?

2020-11-26 中國新聞網

  北京經濟為什麼要走向高精尖?

  作者 楊松(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鄧麗姝(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今年北京的政府工作報告將「科技創新」放在了突出位置。報告提出,要全力推進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加快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編制完成「三城一區」規劃,促進協同聯動發展,充分發揮中關村示範區引領支撐作用,對標國際一流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

  對標國際一流,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向高精尖轉型升級,是推動首都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步驟和開啟首都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重要引擎。北京經濟走向高精尖,是市場機製作用下經濟結構自然演進的過程,是推動和實現北京經濟更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首都城市更新發展的現實需要。

  向高精尖升級是經濟結構自然演進過程

  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北京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一直沒有停止過。在當時的經濟社會發展條件下,工業產品向「高精尖」升級、通過「退二進三」大力發展服務業等是產業結構調整的基本方向。進入21世紀,現代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成為產業高級化發展的方向。然而,隨著經濟體量和產業規模的擴大,北京面臨的資源、環境約束日益突出。北京本身是一個缺水、缺地、資源短缺、環境容量有限的城市,傳統產業過多會佔用寶貴的資源,資源和環境的矛盾會越來越突出。在北京發展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高資源能源消耗的產業已經不可持續。因此,北京迫切需要加快經濟結構尤其是產業結構的升級,為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升夯實基礎。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條件下,新技術、新業態、新產品、新模式不斷湧現,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新動能。產業技術含量和創新水平普遍提高,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能力已經成為決定國家和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知識、技術和人力資本密集型的高精尖產品、業態、價值鏈環節已成為產業高端發展的方向。

  北京作為我國科技創新中心,創新資源高度集聚,在知識技術資本和人力資本等高端創新資源方面具有我國其他地區不可比擬的優勢,為高精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在北京發展創新驅動型的高精尖產業,能夠降低創新資源的獲得成本和使用成本,具有比較優勢。因此,在市場機製作用下,經濟可持續發展需求與技術經濟演進趨勢形成交匯,北京經濟和產業發展必然要向高精尖方向升級換代。

  整治工業大院和一般性製造業是為了更高質量發展

  在戰略上選擇和明確了經濟產業發展的高精尖方向之後,首要任務便是進行疏解整治,為高精尖經濟發展騰出發展空間和資源。清理騰退工業大院、疏解一般性製造業成為疏解整治的重中之重。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在北京農村集體土地上發展起來的工業大院,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曾經帶動了鄉鎮企業和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但工業大院多聚集了建材、服裝等一般製造業、低端產業甚至「散亂汙」企業,總體上不但經濟效益低下,而且造成了環境汙染和安全隱患等社會不良影響,與首都功能定位不匹配。在疏功能、調結構、促轉型的大趨勢下,工業大院退出歷史舞臺成為歷史必然。疏解退出不符合首都資源要素比較優勢和功能定位的一般性製造業,成為工業保持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

  清理工業大院、疏解一般性製造業將騰出大量寶貴的土地資源,為高精尖產業發展提供增量空間。騰退後的工業大院將向現代服務業產業園區、高科技產業園區轉型升級,集聚發展現代金融、創新創業服務、文化創意、電商、信息等服務業和高科技產業,帶動產業發展由一般製造業的生產加工環節向產業鏈高端的研發設計、創意、品牌、營銷、融資等服務環節升級,由低附加值製造業向生物醫藥等高精尖領域和智能製造高端業態升級。通過騰退和疏解,用地空間佔用得少了、一般勞動力需求少了,但產業分工地位提高了,產業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了,生態環境質量也將得到極大提升。

  治理開牆打洞和整頓沿街商業是城市更新發展的需要

  歷史上,為了解決老百姓「買菜難」、「理髮難」、「早餐難」等生活困難,北京市曾經發展了一批沿街小店,解決了當時老百姓日常生活問題。但是,「開牆打洞」和佔道經營的「六小門店」等沿街商業也對社會安全、居民生活及城市環境等造成了一定負面影響,並且隨著首都經濟社會的發展,這種影響日益嚴重。「開牆打洞」自身暴露出來的問題與首都城市形象和風貌形成嚴重反差,有悖於首都城市定位和「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建設的目標。沿街商業等傳統商業業態必須要進行更新、升級。

  不過,在治理整頓基礎上,要進一步提升生活服務業品質,積極發展與現代化大都市配套的生活服務業。方便快捷、完善的生活服務業是吸引高級人才的重要基礎條件之一,生活服務業承載了城市服務功能,成為向高精尖經濟結構調整升級的基礎保障。同時,作為服務業重要門類,生活服務業本身需要實現發展模式、業態結構、技術手段的調整優化。在治理整頓「開牆打洞」沿街商店基礎上,北京「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提出「規範升級中心城區老街區沿街房屋商業經營」。這將進一步促進臨街商鋪規範發展,為本地居民和外地遊客提供便捷服務,更新城市面貌,增添城市文化底蘊。同時,在「疏解整治促提升」過程中,北京加快發展連鎖超市等生活服務業態,引導連鎖化、品牌化的生活性服務業企業擴大輻射服務範圍,帶動首都商業服務創新升級和效率提升。

  實施產業升級和空間布局要發揮政府和市場兩隻手作用

  非首都功能疏解、產業空間布局調整優化、產業高精尖升級,本身是政府在認識和把握經濟發展客觀規律基礎上,順勢而為做出的戰略選擇。在這一過程中,政府應注重因勢利導發揮市場作用,培育市場機制而不是直接作用於資源再分配。

  政府在規劃、投資、產業布局等方面要不斷建立完善相應引導機制。例如,北京以清單方式連續發布《新增產業禁止和限制目錄》,涉及產業佔全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的比例達到55%,有效規範了市場準入;建立了完整的區域差別化價格體系,先後在非居民用氣、用熱、用水、用電等領域實行城六區和其他區域差別化價格政策,打造中心城疏解高地,引導資源有效配置。

  在實施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政府應當堅持「有所為」和「有所不為」。「有所為」主要是指政府要做好公共服務和政府投資,注重發揮政府資金的放大作用,吸引社會資本尤其民間資本投資重點領域,增加重點領域供給總量,補齊短板;政府「有所不為」是指要給企業以更大自主權,優化行政審批制度,減少企業投資項目核准事項,建立以備案為主、核准為輔的企業投資管理制度。

  當然,政府在疏解整治過程中,也要積極發揮市場機制的決定性作用。目前,在北京通過市場和企業促進高精尖經濟發展和空間布局的條件已經日益成熟,加快高精尖產業市場化集聚發展的進程已經啟動。高端創新資源通過市場配置到相應高精尖產業領域,企業在市場機製作用下實現空間集聚和布局。「看不見的手」正在逐步引導經濟發展資源、要素在空間和產業中實現自由流動和合理配置。(中新經緯APP)

  【專家簡介】楊松,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兼任首環辦專家團成員、北京城市副中心專家團成員、北京市西城區委區人民政府顧問。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相關焦點

  • 北京高精尖論壇聚焦材料基因工程—新聞—科學網
    ﹒第一屆青年材料科學家論壇現場 11月23日,北京高精尖論壇﹒第一屆青年材料科學家論壇在北京舉行。 北京科技大學校長楊仁樹表示,新材料是國家經濟建設的物質基礎。近年來,我國在新材料領域厚積薄發,部分領域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北京科技大學積極進軍材料基因工程研究領域,2017年獲批建設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為把握轉型發展的歷史機遇、努力推動材料科學技術的新革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北京高端製造業基地:支撐高精尖項目快速落地
    原標題:北京高端製造業基地:支撐高精尖項目快速落地中關村新興產業前沿技術研究院全面投入運營、中關村(房山)高端製造前沿技術創新中心啟用、中關村智能應急裝備產業園揭牌……10月30日,位於北京市房山區的北京高端製造業基地傳來一連串好消息,以此為起點,這個北京唯一以「製造業」為名的園區,正式按下高端製造業發展的「加速鍵」。
  • 北京亦莊:集成電路國產設備走向「前臺」
    截至今年11月,中芯國際北京廠使用國產設備加工的12英寸正式產品晶圓加工突破1000萬片次。這標誌著國產設備技術和市場競爭力邁上了一個新臺階,也意味著在以精密、嚴苛著稱的集成電路生產領域,國產設備正通過進口替代,穩步走向「前臺」。
  • 北京:攻克核心技術 中關村從「裂變」走向「聚變」
    北京:攻克核心技術 中關村從「裂變」走向「聚變」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8年06月01日 21:29 A-A+ 他指出:「要突破自身發展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就在於創新,關鍵要靠科技力量。」北京市在建設全國科創中心過程中,以中關村為主陣地,依託清華、北大、中科院等400多所高校院所,主動服務國家戰略需求,一手抓原創,持續攻克關鍵核心技術;一手抓科技成果轉化及市場推廣應用,初步形成產學研結合、上下遊銜接、大中小企業協同的高質量發展格局。
  • 《北京市高精尖產業登記指導目錄(2018版)》公開徵求意見 聚焦產業...
    上證報訊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11月27日消息,根據《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加快科技創新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系列文件的通知》(京發〔2017〕27號)的要求,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方便高精尖企業登記註冊,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與市科委、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研究制定了《北京市高精尖產業登記指導目錄(2018版
  • 去年北京高技術產業增加值6976億 近百種新藥明年進入臨床研究
    本屆北京科技周的主場活動,也充分展示了北京高精尖產業集中發力的成績單,共展出了51項高精尖產業發展成果,涉及人工智慧、醫藥健康、智能裝備、新能源智能汽車等產業。   熱點   醫藥健康、人工智慧、智能網聯汽車、大數據、5G……高精尖產業加速發展態勢明顯,成為北京經濟發展新引擎。
  • 2020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醫學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招聘4人公告
    根據工作需要,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醫學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現公開招聘4名項目聘用人員(合同制),具體事項如下:一、招聘崗位及人數:新聞中心國際期刊編輯2人生物製造工程研究所行政助理2人二、崗位職責:(一)國際期刊編輯2人1、協助官方國際英文期刊的日常管理、維護工作;2、
  • 2019中國工業經濟年會來了
    當下,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在源源不斷的科技創新驅動下,中國經濟走向了全面轉型升級的道路,新的工業經濟格局日漸明朗。值此承前啟後的關鍵時期,由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指導,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主辦,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中國工業經濟研究中心、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全球產業研究中心、北京經開投資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中工經聯文化公司承辦的——2019中國工業經濟年會,即將隆重召開,一場高瞻遠矚的年度思想盛宴震撼來襲!
  • 北京市陸續出臺政策鼓勵夜間經濟發展
    北京市日前啟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活動,北京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林克慶介紹,北京市按照新版城市總體規劃,努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北京樣板,今年一季度有望實現「開門紅」。近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將出臺推動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初步形成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具有北京特點的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和工作措施,將形成6個方面35項具體指標。
  • 北京工業大學科技創新服務能力建設-高精尖學科建設-光學工程(已...
    北京中教儀國際招標代理有限公司受北京工業大學的委託,就科技創新服務能力建設-高精尖學科建設-光學工程(已納入政府採購預算)(項目編號:PXM2019_014204_000082-JH001-XM001)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成交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 項目編號:PXM2019_014204_000082-
  • 「共享經濟」走向冰火兩重天 原因何在?
    共享經濟平臺最核心的工作是聚攏供需與匹配供需,所以我們看到共享經濟的巨頭們都在吸金補貼,瘋狂擴張但每個產品的使用頻次和人群又不同,這就決定了一個共享經濟產品的體量,低頻次與人群的小眾、分散是讓一部分產品提前退出市場的第一要因。  在目前共享經濟的形態中,可歸兩類,一類有型共享,一種無形共享。有型即以物品或技能共享為主,一些項目還有時間,俗稱力氣活兒;無形則以認識盈餘分享為主,再加上時間,俗稱腦力活兒。
  • 「文化雙橋」亮相新成果 E9區創新工場走向全國
    截至2019年5月20日,人民網,新華每日電訊,求是網,光明日報,解放軍報,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政府網、學習強國APP等重要媒體,以及包括北京、四川、湖北、海南、福建等在內的全國百餘省市共162家媒體通過報紙、電視、網站、APP、自媒體等全媒體形式對園區進行報導。
  • ECMO、P3移動實驗室等高精尖設備匯集戰「疫」一線
    (抗擊新冠肺炎)ECMO、P3移動實驗室等高精尖設備匯集戰「疫」一線中新社北京3月4日電 (記者 李亞南)記者從4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獲悉,呼吸機、體外膜肺氧合機(ECMO)、P3移動實驗室、移動的CT等高精尖設備,在此次新冠肺炎的臨床救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2020北京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分論壇成功舉辦
    11月27日,由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主辦、北京軟體和信息服務業協會承辦的2020通明湖信息技術應用創新論壇之「2020北京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分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辦。本次論壇由賽智產業研究院院長趙剛主持,多位來自數字經濟領域的政府部門領導、企業代表和專家學者,以「打造數字生態優勢 激發信創發展活力」為主題,共議數字經濟發展的新技術、新場景、新要素和新業態。
  • 【點讚】恭賀儀課通項目課程入選高精尖產業技能提升在線培訓項目
    為做好我市高精尖產業技能提升培訓,推動落實《北京市高精尖產業技能提升培訓補貼實施辦法》,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組織了新一代高精尖產業的線上培訓平臺和培訓項目徵集工作,經過專家評審、材料覆核與綜合評定,北京信立方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在線學習平臺儀課通「科學儀器與檢測行業培訓項目
  • 北大500位全球校友齊聚漢,武漢「校友經濟」走向新高度
    作為北大校友、武漢鄉親,屠光紹講到百忙之中一定要來武漢的原因。11月30日,首屆北京大學全球校友論壇在武漢舉行,這是國內名校首度將校友大會設在武漢,由此,以「校友經濟」聞名全國的武漢,走向新高度。再次擦亮「校友經濟」名片北大校友在漢籤署投資協議校友紛紛投資「第二故鄉」,武漢「校友經濟」走在全國前列劉萌介紹,此次活動期間,北大校友將籤署一系列在漢投資協議。以「校友經濟」聞名全國的武漢,又一次擦亮這張響亮名片。「早聽說武漢校友經濟搞得不錯,沒想到這麼好,真走在了全國前列。」
  • 南京會展助推城市經濟走向國際
    南京會展助推城市經濟走向國際 2015-01-16 11:36:04 來源:南京日報    《中國會展行業發展報告2014》顯示,南京的中國城市展覽業發展綜合指數評分為
  • 北京「十三五」時期科技創新目標全面完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漸...
    一系列項目的穩步推進,正在加快完善科技創新生態和新型城市形態,為北京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建好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培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不斷添磚加瓦。  「十三五」期間,北京市進入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全面加速期,882項支撐科創中心建設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項目和任務先後落地,高新技術產業逐步形成新體系、新布局、新高度、新亮點。
  • 中美關係走向成為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最熱議題
    中美關係走向成為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最熱議題來源:中國軍網作者:王雨思、王昕娟責任編輯:李晶2020-12-02 22:24
  • 建設項目 促高精尖科技助力城市建設
    新華社北京6月19日電(記者 蓋博銘)人工智慧醫學影像分析平臺、「海綿」城市建設、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19日,在全國雙創周期間,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發布10項應用場景建設項目,各創新主體將「聯動攻關」,助力高科技應用落地服務城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