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陸續出臺政策鼓勵夜間經濟發展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北京市日前啟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活動,北京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林克慶介紹,北京市按照新版城市總體規劃,努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北京樣板,今年一季度有望實現「開門紅」。近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將出臺推動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初步形成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具有北京特點的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和工作措施,將形成6個方面35項具體指標。此外,本市正在著手組建市區兩級高精尖產業落地工作推進專班,還將於近期陸續發布實施鼓勵發展夜經濟、鼓勵網絡零售健康發展等若干項政策措施。

  林克慶介紹,北京市精準把握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市委書記蔡奇多次強調,推動北京高質量發展要抓住五個關鍵: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減量發展是特徵、綠色發展是基礎、創新發展是唯一出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是根本落腳點。市長陳吉寧提出,高質量發展要緊抓四大機遇,著重抓好推動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舉措落地、搶先布局新一輪科技革命關鍵領域、多措並舉引領新一輪消費升級、積極探索城市更新的新模式新路徑等方面工作,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

  林克慶提到,近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將出臺推動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初步形成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具有北京特點的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和工作措施,推動實現經濟發展高質量、城市治理高水平、生態治理高標準、人民生活高品質。指標體系方面,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和減量發展特徵,形成6個方面35項具體指標。要求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開展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績效評價,並鼓勵探索創新。

  亮點

  正組建市區兩級高精尖產業落地推進專班

  建設科創中心是北京市「四個中心」任務之一,建設「三城一區」也成為本市高質量發展的抓手,北京市科委介紹,中關村科學城湧現出馬約拉納任意子等重大標誌性原創成果,懷柔科學城綜合極端條件實驗等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未來科學城著力引進開放性科研平臺和雙創平臺,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一批重大產業項目落地見效。2018年,全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5萬家、增長25%,平均每天新設創新型企業199家。

  市經信局介紹,高精尖產業方面,本市實施新一代信息技術等10個高精尖產業發展指導意見,制定5G、人工智慧、醫藥健康、智能網聯汽車、工業網際網路等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和方案。落實財政、土地、人才支持政策,為2300多名人才辦理引進落戶手續。新經濟實現增加值突破萬億元,佔201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33.2%。人工智慧企業數量約400家,專利達8000多件,均居全國第一。

  據介紹,本市正在著手組建市區兩級高精尖產業落地工作推進專班,建立全市統一項目庫,結合各區實際制定項目劃定標準,通過建立「科—技—產—業」接力機制,實現科學發現、技術開發、產業化轉化和規模化應用生產的有效銜接和接續發展。

  177項試點任務配套7大領域行動計劃

  北京市商務局介紹,北京市作為全國唯一的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城市,形成了68項全國首創或效果最優的開放創新舉措,一批試點經驗在全國複製推廣。創立外籍人才「直通車」模式,政策實施以來,北京市共受理外籍人才綠卡申請1900多人。

  今年,國務院批覆同意北京市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方案,推出177項試點任務,北京市將配套實施7大領域行動計劃,在跨境貿易、人才出入境、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方面,探索「產業開放+園區開放」模式。此外,本市今年發布了「9+N」系列政策2.0版,進一步解決營商環境痛點難點問題。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方面,今年將頂格制定本市減免政策,惠及全市100餘萬戶納稅人。

  發展夜經濟等若干促進消費措施將出臺

  市商務局介紹,2018年,本市實現服務消費13658.2億元,同比增長11.8%,本市在全國率先步入服務消費主導時代,網上零售成為全市社零額的主要拉動力量,新消費模式不斷湧現。

  消費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本市目前已出臺鼓勵發展商業品牌首店、鼓勵跨境電商發展、促進便民早餐網點發展、提高鄉村流通現代化水平的促消費政策措施,近期將陸續發布實施鼓勵發展夜經濟、鼓勵網絡零售健康發展、鼓勵傳統商業促消費、商圈改造提升、發展連鎖經營促消費等若干項政策措施。

  此外,本市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家政、教育、信息等服務消費行業主管部門將陸續出臺政策措施,形成促進服務消費的「一攬子」政策集成。目前,《北京市促進養老領域消費工作方案》和《促進家政行業服務消費增長的若干措施》都已出臺,其他行業服務消費政策措施正在研究完善中。

  中關村已有高精尖獨角獸企業近80家

  記者從中關村管委會了解到,中關村示範區去年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2萬家,總收入超5.8萬億。去年末,有獨角獸企業80家,絕大多數是高精尖企業。

  中關村已形成三大特色產業集群,人工智慧產業方面,目前中關村擁有全國一半以上的人工智慧骨幹科研單位和10餘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相關企業超過400家,佔全國的1/4。醫藥健康企業超過1800家,醫藥健康產業利潤率在全國主要醫藥發達省市中排名第一。工業網際網路領域,在基礎設施、通信、數據感知、網絡安全、智腦平臺、分析決策、場景應用等方面都成長起一批頭部公司。為了推動高精尖產業高質量發展,中關村管委會在已出臺人工智慧、大數據、集成電路、虛擬實境、智慧機器人、生物醫藥等產業政策基礎上,馬上將出臺工業網際網路、藥品醫療器械方面的支持政策,更加細化和精準地支持高精尖產業發展。

相關焦點

  • 政府出臺差異化政策 促進區域經濟協同發展
    除了「二帶一路」之外,國家近期出臺的宏觀調控政策也將對西部地區經濟產生顯著的推升作用。進入二季度以來,中央出臺了一系列以投資為主導的穩增長政策。4月2日,國務院部署進一步發揮開發性金融對棚戶區改造的支持作用,確定深化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鐵路建設的政策措施;4月23日,國務院決定在基礎設施等領域推出一批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的項目;5月21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首批80個鼓勵民資投資項目,國務院部署加快推進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設。
  • 北京出臺政策,進一步支持推廣光伏發電應用!
    北京出臺政策,進一步支持推廣光伏發電應用!近日,市發展改革委與市財政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委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支持光伏發電系統推廣應用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加強北京市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政策支持,持續優化能源結構,引領能源轉型,推動綠色發展。
  • 深圳出臺補貼政策,鼓勵動力電池回收
    深圳明確出臺政策補貼,鼓勵動力電池回收關鍵詞:   深圳
  • 北京發展夜經濟,不止解決晚上交通難問題,更要形成北京夜文化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傳統農業社會的「日出、日落和氣息」的生活方式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城市人民逐漸形成了白天上班、夜晚休閒娛樂的生活常態,派生了夜間經濟和夜間文化,近年來,夜間經濟的發展受到中央和北京市政府的重視, 2018年5月,北京市商務局發布了《支持深夜食堂特色的飲食發展項目申報指南
  • 青島「夜經濟」 摘下「兩顆星」 位列「2020中國夜間經濟二十強」
    「2020中國夜間經濟論壇」相關獎項的評測機構為「中國旅遊研究院」,是文化和旅遊部直屬專業研究機構,有著國家部委背書,其主要承擔著旅遊業政策和理論研究、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研究以及文化、旅遊的統計和數據分析職責。自2008年建院以來,連續出版中國旅遊經濟藍皮書,以及入境旅遊、出境旅遊、國內旅遊、國民休閒、旅遊集團、旅遊住宿業、旅遊景區、旅行服務等9部年度發展報告。
  • 夜間經濟,你了解多少?你認為哪三個詞最能總結並形容夜間經濟?
    夜間經濟:一般是指城市夜間經濟,主要是以時間段為主要的劃分方式,即當天下午6點到次日凌晨6點這12個小時之間,在城市中所發生的以服務業為主的城市經濟。夜間經濟的主要業態:購物、餐飲、旅遊、娛樂、學習、影視、休閒等。
  • 北京市出臺優化營商環境措施 形成「9+N」政策體系
    北京市出臺優化營商環境措施 形成「9+N」政策體系 原標題:   營商環境大優化 百姓滿滿獲得感  本報訊(記者 林豔)為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北京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昨天本市再出臺「9+N」營商優化政策,9項主要政策及N項配套措施「禮包」,市發改委聯合市財政局、市規劃國土委、市城市管理委、市商務委、市工商局、市金融局等多個部門
  • 豐臺「夜經濟」擬推十餘措施
    豐臺區商務局相關負責人透露,豐臺區的「夜經濟」政策已經制定完畢並報會,審議通過後將於近期出臺。  萬豐餐飲街變身「深夜食堂」   8月12日發布的「豐臺區2019年上半年經濟執行情況的報告」明確提出,「出臺促進夜間消費增長的具體措施和相關政策,鼓勵延時經營,推動夜間消費商圈、深夜食堂建設。」
  • 人民日報海外版:夜間中國亮起來
    7月9日,北京商務局正式印發《北京市關於進一步繁榮夜間經濟促進消費增長的措施》,推出13項措施「點亮夜京城」。此前,上海、成都、天津等城市加快推進夜間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多地煙火聚集,讓夜間的中國亮了起來。
  • 新餘市出臺政策加快促進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
    為加快推進新餘市高新區、經開區、工業園區(以下統稱「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新餘市結合實際出臺《關於促進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按照 「工業強市、區域小市、山水美市」和「主攻工業、決戰園區」發展戰略,圍繞「規劃科學、產業集聚、創新驅動、產城融合、管理高效」的總體要求,努力把開發區建設成為改革開放的先行區和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融合發展的引領區
  • 政策丨北京出臺史上「最強」光伏補貼政策,3-4毛/度(5年)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日前北京市發改委、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聯合下發《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關於進一步支持光伏發電系統推廣應用的通知》。在補貼額度上,適用一般工商業電價、大工業電價或農業生產電價的項目補貼標準為每千瓦時0.3元(含稅)。
  • 安徽出臺政策扶持發展農村沼氣
    日前省農業農村廳出臺意見,要求大力發展沼氣工程,探索建立沼氣全產業鏈支持保障政策體系,推動我省農村沼氣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沼氣是可再生清潔能源,可淨化提純為生物天然氣。發展規模化沼氣及生物天然氣是農村沼氣的主要方向。
  • 宏觀經濟政策也具有「J曲線效應」
    不過,將這一原理運用到我國的宏觀經濟政策上,道理也一樣,即經濟政策的不斷推出對我國經濟所產生的影響也具有「J曲線效應」。  為避免全球經濟危機對我國經濟造成影響,我國從今年第三季度末就開始相繼推出一系列刺激經濟穩定較快發展的政策,最近4個月的時間內,出臺經濟政策之多、力度之大,史無前例。
  • 多項經濟指標數據回暖 夜間燈光透露經濟復甦跡象
    隨著我國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穩步恢復。反映經濟運行態勢的一系列相關指標表明,儘管疫情給經濟社會運行帶來了擾動,但隨著復工復產推進,工業製造、交通物流等行業復工復產加快,經濟運行正加速向正常水平回歸。
  • 文旅+夜間經濟紅火;景觀照明OLED行業大有可為
    從蓬勃期轉向平穩期,景觀照明將朝向專業化、智能化和藝術化方向發展近幾年來,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各項政策,大力支持發展美麗中國、綠色照明、智慧城市建設、城鎮化建設及特色小鎮建設等,極大地刺激了景觀照明的市場需求。
  • 2019年照明界四大爆熱領域及相關政策&標準
    其中頗有意思的是,發展催生了相關政策與標準,反過來,他們對行業發展起到推動或規範作用,同時也發出了積極的信號。 今年,Mini/Micro LED等新型顯示領域保持熱度,且關注度和投資力度只增不減。而智慧燈杆、教育照明、景觀亮化及夜間經濟則著實火了一把。據觀察,這四大領域皆有相關政策或標準出臺,LEDinside對此作簡單梳理,以便進一步了解相關領域的發展現狀與可能的發展趨勢。
  • 完善「十四五」時期文化經濟政策促進文化要素市場化配置
    1987年2月,為了彌補文化事業建設資金來源不足,文化部、財政部、國家工商局出臺《文化事業單位開展有償服務和經營活動的暫行辦法》,承認文化事業單位開展有償服務和經營活動的合法性,但規定有償服務所獲得的資金仍需用於事業發展。這一做法發揮了市場機制的作用,緩解了財政壓力。上述政策成為改革開放以後文化經濟政策的重要起點。
  • 北京市體育局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於印發《北京市「十三五...
    編制好北京市「十三五」時期體育發展規劃,對於明確新時期各項體育發展與改革任務,促進北京體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更好發揮體育在北京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以及經濟社會發展轉型中的獨特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 後疫情時代我國經濟發展若干政策建議
    2008年歐巴馬政府為應對危機,出臺了7870億美元的救助計劃,同時制定了5年出口翻番計劃,提出了「再工業化」和「製造業回歸」戰略,並談判建立了跨太平洋貿易和投資協定,甚至要建立跨大西洋的貿易和投資協定,同時允許開採近海石油。這些措施帶來了美國實體經濟的發展,一方面是美國經濟增長,另一方面是美國貨物貿易出口增加。
  • 國家發改委:年底前出臺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
    國家發改委將會同有關方面,抓緊在年底前出臺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進一步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的範圍。 數據顯示,1—9月,我國實際利用外資以美元計為1032.6億美元,同比增長2.5%,今年首次實現以美元計利用外資累計正增長。多個重大外資項目有序推進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