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從嚴格意義上來講的話,一立方釐米這樣小的黑洞是不可能存在的,當然如果你執意要假設這樣一個黑洞的存在,那麼很有可能發生的情況就是地球被吞噬。
事實上,無論黑洞的體積有多大,只要它能接近地球,它就可以將地球吞噬,黑洞吞噬物體不是看物體的個頭有多大,只要是體積不比它大的黑洞,它都可以照吃不誤,地球可以被它吞掉,就連是太陽系都可以被吞噬。一立方釐米的黑洞,其史瓦西半徑只有0.6cm,而如果把地球這麼大質量的一個物體縮成黑洞的話,那麼它的史瓦西半徑只有不過0.9cm。
一立方釐米的黑洞,其質量比地球稍微小一點,但是別看它雖然比地球質量要小,但是如果把它放在地球上的話,它就會迅速吸收地球上的物質,地球也會很快變成它的吸積盤,要不了多久,整個地球都會被吞噬。其實用體積來描述黑洞並不準確,嚴格意義上來講黑洞並沒有體積,黑洞的質心是一個奇點,沒有體積沒有大小。
但是科學家們為了形象地描述黑洞,就用了黑洞的史瓦西半徑來定義黑洞的邊界,在這個臨界視界以內的物體,無論如何都會被黑洞吞噬,哪怕是光也逃不出來。我們這裡假設一立方釐米是黑洞的視界體積,那麼可以算出黑洞的史瓦西半徑大約是0.6cm,如果這個黑洞可以來到太陽系的話,那麼它最終有可能接近地球,它會不斷吞噬地球上的物質,最終整個地球完全被吞噬,而這個時候黑洞的史瓦西半徑也不會超過2cm。
說雖然這麼說,但是這種體積很小的黑洞一般上來講是不可能存在的。
當然我們並不是因為它的體積小而看不起它,而是因為這樣的黑洞,即使能夠形成,也不可能存在太久的時間。
在實際情況下,黑洞的質量一般都非常大,質量最小的都在太陽質量的好幾倍,在理論上,黑洞是可以無限大,但是不可以無限小。
目前已知的黑洞有三種形成方式,一種是大質量恆星生命末期經引力塌縮形成的黑洞,這種黑洞最常見,另外一種是質量很大的黑洞,它是一般質量的黑洞通過不斷吞噬其它天體導致質量增加之後形成的,一般存在於星系的中心,但是還有一種黑洞,稱為太初黑洞,科學家認為它在宇宙大爆炸的時候誕生,但是它的質量很小,只不過這也只是猜想而已。這樣小質量的黑洞,還沒有被發現過,實際上它們很有可能在我們可以發現它們之前就死亡了,因為小質量的黑洞吸收物質的速度抵不上霍金輻射釋放出的物質的速度,所以目前也不能斷定有太初黑洞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