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生物進化史的理論,我們人類是從古猿進化而來的,那麼,古猿的祖先又是什麼樣呢?
這個問題一直是人類渴求解開自身生命秘密的難題,吸引著一代代古生物學家們孜孜不倦地探索。
20世紀60年代初,研究人員在埃及首都開羅附近的法尤姆地區發現了一批3500萬年的高等靈長類動物化石,從而形成了人猿起源於非洲的假說。
但30年後在我國發現的「中華曙猿」卻大大動搖了「人類起源地最有可能在非洲」的觀點。中華曙猿生活於距今4500萬年前的中始新世中期,比法尤姆的高等靈長類動物早了將近1000萬年,是已知的高級靈長類動物中最早的一種Q中華曙猿的化石是20世紀80年代在江蘇溧陽上黃鎮一個名叫水母山的山中發現的。
經過發掘,考古研究人員在這裡發現了距今大約4500萬年的哺乳動物化石上萬塊。經清理,這些化石屬於12個目、38科的63種哺乳動物。其中,一些小巧的牙齒特別引人注意,因為它們在某些方面很像靈長類動物的牙齒,但卻保留了許多非常原始、甚至有些像食蟲類動物的特徵。
這一發現引起了美國同行的注意,從1992年開始,中美兩國組成了聯合研究小組,對上黃地區及相關地區開展了進一步的野外考察,對富含靈長類的上黃動物群及相關動物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隨後的工作發現了至少4個品種的高等靈長類動物,其中一種被命名為「中華曙猿」。
中美兩國專家共同研究認定,中華曙猿的體重在50克到150克之間,是一種高等靈長類動物。之所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是因為低等靈長類動物,像狐猴等善於跳躍而不用四肢攀爬,但曙猿四肢的骨骼表明它已習慣於用四肢在樹枝間攀緣,而這正是高等靈長類的明顯特徵。
1994年,中國、美國、加拿大三國科學家聯合提出了「人類起源在中國」的論斷,得到不少世界知名科學家的認同。但是,不少學者在當時就指出,中華曙猿的出現只是孤證,而且是低等靈長類動物,因為中華曙猿相比較非洲的那些早期高等靈長類動物表現出了許多的原始特徵,對此,這些學者認為高級靈長類動物不可能由中華曙猿進化而來,自然也就談不上中華曙猿是人類的祖先。但是不久,中華曙猿作為迄今所知的最早高等靈長類動物的地位就被其最近的承繼者——世紀曙猿的發現進一步證明了。
1996年,在山西垣曲小浪底工程熱火朝天進行的時候,一支中美科考團在搶救性挖掘現場發現了世紀曙猿,世紀曙猿比中華曙猿略大,生活在距今大約4000萬年前的中始新世最晚期。在一系列性狀上,它都顯示出屬於高等靈長類動物的特徵,顯示了與古老的始鏡猴類的相似性,從而為高等靈長類始鏡猴起源論提供了一定的證據,因此它被命名為世紀曙猿。
1999年,一個由法國科學家為主組成的研究小組在緬甸發現了中始新世晚期的新屬種邦塘巴黑尼亞猿。邦塘巴黑尼亞猿年代與世紀曙猿年代相當,晚於中華曙猿。作為進化史上最早的高等靈長類家族,曙猿發現的這三種化石記錄及其年代顯示,中華曙猿不僅是目前所知道的類人猿亞目的最早代表,而且在它出現後不久,曙猿科就可能發生了在東亞地區的散布,以及從東亞向東南亞地區的散布。
2000年,中美科學家在具有世界權威的英國《自然》雜誌聯合發表論文,認為曙猿化石在江蘇溧陽和山西垣曲相繼發現,包括人類及其近親——猿和猴子在內的高級靈長類的起源,應確定在4500萬年前左右的東亞。至此,由中華曙猿的發現引發的對高等靈長類非洲起源論的挑戰,似乎已經有了明確的結論,但由於最終缺乏化石來證明非洲猿是從中國遷移過去的,所以,「人類起源在中國」學說只能與「人類起源在非洲」相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