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覺感知設計在自然領域健康景觀中的應用研究

2021-02-15 健康景觀

參考文獻:

[1]彭昕玥.基於五感體驗的殘障患者康復景觀設計——以某市殘疾人託養中心景觀設計為例[J].現代園藝,2020,43(05):119-121.

[2]奚露,邱爾發,張致義,張昶,曹麗雯.國內外五感景觀研究現狀及趨勢分析[J/OL].世界林業研究:1-6[2020-04-05].https://doi.org/10.13348/j.cnki.sjlyyj.2019.124.y.

[3]. The Importance of Healing Gardens in Terms of Palliative Care Center[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 and Science,2019,14(3).

[4]Patrick Chukwuemeke Uwajeh,Timothy Onosahwo Iyendo,Mukaddes Polay. Therapeutic gardens as a design approach for optimising the healing environment of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and other dementias: A narrative review[J]. Elsevier Inc.,2019,15(5).

[5]Kelsey Timler,Helen Brown,Colleen Varcoe. Growing connection beyond prison walls: How a prison garden fosters rehabilitation and healing for incarcerated men[J]. Routledge,2019,58(5).

[6]郝峻峰,安運華.基於五感設計的盲人公園景觀設計探究[J].現代園藝,2019(06):97-100.

[7]鄭若楠.五感設計在景觀設計中的互動應用——以開封北大資源城帶狀休閒公園景觀設計為例[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7(05):54-55.

[8]段藝凡,張延龍.康復景觀視野下的五感體驗園林景觀營造[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7,32(03):284-288.

[9]程學峰. 五感景觀在成都市綜合性醫院環境中的應用研究[D].四川農業大學,2016.

[10]張全,聶慶娟,馬欣欣,劉茜.唐山南湖國家城市溼地公園五感景觀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15,30(03):301-304.

[11]萬文其.試論五感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大眾文藝,2015(15):110.

[12]張全. 唐山南湖國家城市溼地公園五感景觀應用研究[D].河北農業大學,2015.

[13]姜婷婷. 基於感官體驗的景觀設計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4.

[14]李明洋.五感體驗式景觀設計[J].科技信息,2011(05):348.

[15]周夢佳,蔡平.「五感」設計在景觀中的研究與應用[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1(01):83-86.

[16]孫崟崟,樸永吉,朱文倩.景觀的五感設計研究[J].農業科技與信息(現代園林),2010(12):37-40.

相關焦點

  • 海綿城市景觀設計應用技術研究
    結合相關的工程方案,將海綿城市系統應用在綠道景觀設計中,通過植草溝,下凹式綠地等技術手段實現道路徑流控制和局部雨洪管理。使海綿城市和綠道景觀共生。關鍵詞:海綿城市;景觀設計;應用技術〇、引言所謂海綿城市,就是充分發揮原始地形地貌對降雨的積存作用,充分發揮自然下墊面和生態本底對雨水的滲透作用,充分發揮植被、土壤、溼地等對水質的自然淨化作用,使城市像「海綿」一樣,對雨水具有吸收和釋放功能,能夠彈性地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
  • MIT新研究:機器人可以通過視覺和觸覺感知物體
    6月18日消息,日前,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CSAIL)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預測性人工智慧,它可以通過視覺和觸覺來感知物體。該團隊的系統可以從視覺輸入創建逼真的觸覺信號,並從這些觸覺輸入中預測哪些物體和哪些部分被觸摸。
  • 松果體機器人:從感知到操控,挖掘機器觸覺多層面的商業價值
    機器視覺、聽覺等系統已經發展的較為成熟,並有了相當規模的市場應用,但相較於處於第一梯隊感知通道的視覺、聽覺,第二梯隊感知通道的觸覺成為了近年來科技公司重點突破的領域。由於底層技術還不夠成熟,因此要實現具有良好效能的機器觸覺產品具有相當的難度,這樣造就了機器觸覺的藍海市場。
  • 新型電子皮膚:讓機器人與義肢擁有卓越的觸覺!
    為機器人與義肢帶來觸覺的電子皮膚(圖片來源:史丹福大學)電子皮膚使機器手臂能感知冷熱(圖片來源: 休斯頓大學)創新近日,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人工神經系統,也稱為「異步編碼電子皮膚(ACES)」。
  • 通過觸手感知味覺?章魚化學觸覺的分子基礎
    海洋環境中,由於許多信號分子難溶於水無法在水環境中擴散,海洋生物感知這些信息則需要通過不同形式的以接觸為基礎的化學感知方式來實現,章魚(Octopus)就是一個典型的通過接觸性依賴的化學感知方式實現環境感知的例子。章魚(Octopus)隸屬於軟體動物門、頭足綱、八腕目、章魚科,其神經系統複雜且2/3神經元分布在八條靈活的觸手中。
  • 能夠感知疼痛的電子皮膚,給整容、醫療領域帶來福音
    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了一種電子人造皮膚的原型,它可以像人類皮膚一樣感知疼痛並對疼痛做出反應。這種裝置模仿人體近乎即時的反饋反應,它能以與神經信號傳輸到大腦相同的速度對疼痛的感覺作出反應。
  • 平面構成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
    其重點研究形在二維虛擬空間上的組織方式及其視覺效果,運用點、線、面和律動組成結構嚴謹,富有極強的抽象性和形式感的一種構圖;其構成形式主要有重複、近似、漸變、變異、對比、集結、發射、特異、肌理等,按構成的技巧和表現方法加以組織,進行形式美的創造。平面構成作為基礎理論可以作為設計的方法,也可以直接應用到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平面布置和界面設計中。
  • 機器人與觸覺傳感技術的碰撞,一文初探人類與機器人的觸覺傳感
    HRI 的應用範圍廣泛,包括穿上衣服、移交物品、與協作機器人的安全交互等。在這些任務中,機器人需要確保相互作用的力是安全的,並且其發出的力量能夠適應人體。最新的 HRI 研究進展是探索從觸覺感知的反饋中推斷人類的潛在狀態和意圖。例如,在移交過程中,機器人可以利用視覺和觸覺反饋來確定人類何時有合適的抓地力並準備好接受對象。
  • 通過觸手感知味覺?章魚化學觸覺的分子基礎|Cell Press述評
    陸生動物通常利用眼睛、鼻子、耳朵和嘴巴等傳統感覺器官捕捉外界環境中分子信息並作出相應的生理行為反應。 海洋環境中,由於許多信號分子難溶於水無法在水環境中擴散,海洋生物感知這些信息則需要通過不同形式的以接觸為基礎的化學感知方式來實現,章魚(Octopus)就是一個典型的通過接觸性依賴的化學感知方式實現環境感知的例子。
  • 景觀材料應用精選案例
    「 因材料的可視性與可觸性,使得環境中的材料直接與使用者相關,因而,材料的選取及應用方式成為景觀設計中的重要維度[1]。設計師根據不同材料的特徵屬性來展現場所精神,並表達自身的設計內涵。此外,隨著多學科融合思想的介入,景觀設計中的材料應用也在不斷更新探索。
  • 西北工業大學群智感知前沿領域研究位居世界第一
    城市中某一地區的消費者是否更偏愛某些特定的產品?……這些與我們衣食住行息息相關的問題,都可以通過「群智感知」技術來有效解決。那麼,我們要如何「感知」一座城市呢?就像人需要通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來感知周邊環境一樣,城市管理者也需要通過各種工具或終端,來感知城市安全、交通、環境等的變化,這樣才能更好地維護城市安全,開展城市管理。
  • 仿生學在兒童醫療產品情感化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在醫療產品設計領域,仿生學的運用也往往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治療效果,同時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對孕婦老人兒童這些特殊群體的產品設計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些弱勢群體迫切地希望能夠使用到更為人性化的、適合自己的產品,而通過仿生學的嘗試能得到更為新鮮、充滿活力的創新方法,這也使仿生學成為了一種設計創作中追求人性、回歸自然的可行方法,在兒童醫療產品研發過程中形成新亮點。
  • 以微流體技術打造觸覺手套,HaptX Gloves可模擬亞毫米級別觸覺
    如果是拾起物體這種基本任務,它們還能勝任,但還感覺有點不自然。即使是Manus這樣的虛擬實境手套,也只給我們這些佩戴的用戶提供振動的反饋。它讓我們能察覺自己碰到了什麼東西,卻不了解那樣東西究竟是什麼。一家新生代初創公司以改變這種現狀為己任,剛剛推出了一副虛擬實境應用手套。該公司承諾,戴上這副手套,我們在虛擬世界的雙手就能像現實世界的手那樣感知物體。不過,這款觸覺手套戴上去感覺略顯笨重。
  • 新自然主義生態種植設計理念下的草本植物景觀的發展與應用
    新自然主義生態種植設計理念下的草本植物景觀的發展與應用 杭燁 女/博士/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景觀學院博士後研究員、助教/研究方向為生態景觀種植設計 摘要: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之下,新自然主義生態種植以其可持續且低維護的特性,
  • 機械臂也有觸覺!康奈爾造了一雙「傳感手套」
    康奈爾大學研究者在《Science》上發表《可拉伸分布式光纖傳感器(Stretchable 『skin』 sensor gives robots human sensation)》,旨在通過將低成本LED與染料結合,創造可拉伸的光纖傳感器,以檢測壓力、彎曲和應變等,實現運動康復、虛擬實境、機器人感知等領域的應用
  • 中山大學衣芳教授團隊在觸覺電子皮膚檢測和區分信號研究取得進展
    觸覺電子皮膚因其在醫療、假肢和機器人等領域的重要應用而受到廣泛關注和深入研究。致力於重塑皮膚的觸覺感覺功能,觸覺電子皮膚需要的不僅僅是感知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夠同時檢測並且區分多種刺激的能力。在觸覺感受中,溫度和壓力是最常見的兩種刺激,然而單個器件同時檢測並且區分多個刺激卻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 景觀草的類型與價值、城市綠化中的應用
    3.2 城市片置或叢植中的應用景觀草在片置或叢植中的應用指的是利用景觀草為設計者提供廣泛的想像空間,在對城市綠化進行設計過程中,選取合適於片植或叢植的觀賞草,從而營造出新穎別致、造型獨特的種植效果,帶給人們一種視覺上的衝擊和心理上的滿足 。
  • 人工智慧的六大應用領域
    這幾年來中國在人工智慧發展研究上的熱度一直高漲。人工智慧也越來越貼近我們的生活。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你知道人工智慧的應用都用在了哪些領域呢?什麼是人工智慧呢?其中的研究領域主要包括: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智慧機器人、自動程序設計、數據挖掘等方面。
  • 微軟演示觸覺反饋控制器PIVOT,VR中摘蘋果更逼真
    利用所述原型,你可以感知虛擬蘋果皮,擠壓虛擬水果,並且用手把玩移動。但為了在虛擬環境中實現與虛擬蘋果的完全交互,我們必須同時考慮對象的空間動態。現在,微軟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控制器Haptic PIVOT,把力的物理性質帶到虛擬實境控制器。PIVOT屬於腕戴設備,是一種包含觸覺手柄的可攜式組件,可根據需要在手上來回移動。
  • 無拘無束的建築:以親生物設計連接城市兒童早教中心與自然
    兒童能夠接觸到大自然的重要性為很多基於發展心理學和「最佳實踐」遊戲空間設計的研究所支持,它們證實了戶外環境比室內更健康、更刺激、更有趣[1-3]。全球範圍內戶外教育的增長亦是一種佐證(圖1)。不過,儘管戶外教育的現象增多,在城市中,並不總能夠接觸到自然的戶外環境。許多兒童在幼年時期大多待在城市的日託中心,並未真正接觸到自然[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