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果體機器人:從感知到操控,挖掘機器觸覺多層面的商業價值

2021-01-08 創業邦

如果沒有觸覺,人類就沒有靈魂和肉體的關聯、本體和外界的關聯。而當今的機器人就處於這樣的狀況。就目前來說,機器觸覺或許是機器感官中最難實現的一種。

機器視覺、聽覺等系統已經發展的較為成熟,並有了相當規模的市場應用,但相較於處於第一梯隊感知通道的視覺、聽覺,第二梯隊感知通道的觸覺成為了近年來科技公司重點突破的領域。由於底層技術還不夠成熟,因此要實現具有良好效能的機器觸覺產品具有相當的難度,這樣造就了機器觸覺的藍海市場。

一個普遍的觀點是機器視覺會優先用於機器人產品中,但深圳市松果體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松果體機器人)的創始人苑維然並不這樣認為。

苑維然表示,機器觸覺是一種底層技術,它有極其廣泛的商業價值,不僅限於機器人,一旦觸覺的傳感器做到像視覺一樣高解析度、可量產,並且可以良好的適配到各種場景中,那麼由機器觸覺算法驅動的商業應用就可以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正是由於這種理念,苑維然創建了松果體機器人。

松果體機器人成立於2020年7月,是一家致力於研發新一代的觸覺交互系統的科技創新型企業。目前松果體機器人已經打造了多款擁有超高解析度的、可量產的機器觸覺產品,並切入了多個細分市場。

創始人&CEO苑維然擁有北京大學力學系博士學位,同時也是INRIA專家工程師、格靈深瞳首席架構師,經歷了計算機視覺爆發的整個過程,苑博士選擇更適合自己技術背景的機器觸覺重新上路,希望點燃機器觸覺商業價值的星星之火;聯合創始人王茂林是深圳金大智能董事長,是市場上多款明星機器人產品的生產者,擁有豐富的智能硬體量產經驗。

和視覺一樣,機器人觸覺底層技術的應用也會經歷「感知層-操控層-交互層」的路徑,就現階段而言,機器觸覺的感知層和操控層具有很強的實際應用價值。苑維然告訴創業邦:「機器觸覺的感知層應用是最直接的,也是目前最能被大規模商業化的應用,此後的所有的操控、交互功能的應用都是基於強大的觸覺感知發展起來的。」

強大的觸覺感知就要求機器能夠像查看一張圖片一樣,在採集範圍內儘可能多地識別高密度觸覺信息,而不只是識別一個單點壓力,這也是機器觸覺的最大難點。

只有超高解析度,才有好的觸覺感知算法。因此,松果體機器人採用了視觸融合的方案,不僅實現了超高解析度,更以此為根本,最大化地挖掘現階段機器觸覺感知層的商業價值。

松果體機器人的機器觸覺傳感器與物理界面接觸之後,可以將物理界面上的變形、紋理等物理信息直接映射到傳感器中,並利用後方的光學捕捉技術對界面變形完成捕捉,最後利用算法重建表面精確的觸覺信息。

在這種技術手段上,松果體機器人推出了三款標準化的觸覺終端產品,分別是Palm Sensor(掌形終端)、Roller Sensor(滾筒形終端)以及Pad Sensor(板形終端)。

據苑維然介紹,掌形終端主要用於零散的、小面積的物理界面觸覺信息捕捉;滾筒形終端主要用於連貫區域的連續檢測;板形終端則可用於固定的大面積表面檢測以及人體表面檢測。這些觸覺終端有機結合,可以解決垂直行業中遇到的眾多觸覺感知問題。當前方案已經在飛機、建材、醫療檢測等多個行業探索,產生商業價值。

松果體機器人觸覺產品檢測到的飛機表面缺陷

以航空工業領域為例,松果體機器人可以提供高精度的飛機表面缺陷解決方案。

以往的飛機表面檢測通常採用機器視覺或超聲波檢測等方法,但機器視覺對光照環境有十分苛刻的要求,一般不允許在檢測過程中出現光照變化,同時對被檢測物體的尺寸也有著一定的規定。此外在面對一些透明/半透明材料時,視覺檢測的效果通常會大打折扣,甚至無法完成,因此會導致整個檢測過程十分低效。

利用松果體機器人的掌形終端和滾筒形終端觸覺傳感器,用戶可以靈活地對飛機機翼、尾翼、機頭雷達罩等部位進行高精度的檢測,以確定被測表面是否存在細小的凹凸、裂紋。苑維然表示:「利用松果體機器人的機器觸覺檢測終端對飛機表面進行檢測,其精度遠高於傳統的視覺檢測和超聲波檢測,而且具有較低的成本。」

目前松果體機器人通過垂直行業解決方案交付的方式與B端客戶進行合作。在航空工業領域,松果體機器人已經完成了包含手持設備和系統算法的解決方案的落地。

松果體機器人觸覺產品檢測到的建材表面缺陷

經過幾個月的市場探索以及產品研發,松果體機器人形成了短、長期結合的產品矩陣。比如,松果體機器人密切關注了家具建材行業,並已經和多家業內企業進行了方案洽談。苑維然告訴創業邦:「目前家具建材行業的自動化缺陷檢測方案還存在一定的市場空白,而我們的機器觸覺檢測方案可以有效滿足這個行業的需求。」

此外,在機器觸覺操控層面,松果體機器人也開始了布局,並將在2021年推出相關產品,用來解決當前機械臂和自動化設備無法完成的工作。苑維然表示:「目前工業自動化領域存在大量的長尾應用場景,這些場景既需要人手的靈活操作、又需要機器的力量和精準,我們研發標準化方案來滿足此需求。」

通過觸覺驅動的精細機器操控,將為社會生產力帶來變革性的進步。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合格的操作工人招聘越來越難,企業對用工缺口逐年增大,而既需要精細操控、又需要具備相當力量的工人招聘更是難上加難。松果體機器人的這項操控層產品,必定會給傳統工業企業帶來一股新的活力。

松果體機器人目前擁有員工十餘人,苑維然表示,松果體機器人將會隨著自身發展有序進行人員擴張和融資,當前主要任務是核心算法的場景適配。

本文文章圖片來源於松果體機器人,經授權使用。本文為創業邦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創業邦將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如需轉載或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

相關焦點

  • 新型電子皮膚:讓機器人與義肢擁有卓越的觸覺!
    為機器人與義肢帶來觸覺的電子皮膚(圖片來源:史丹福大學)電子皮膚使機器手臂能感知冷熱(圖片來源: 休斯頓大學)創新近日,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人工神經系統,也稱為「異步編碼電子皮膚(ACES)」。
  • 機器人與觸覺傳感技術的碰撞,一文初探人類與機器人的觸覺傳感
    (a) 無毛皮膚切片,顯示各種機械感受器的物理位置和分類;(b) 從指尖到大腦體感區的觸覺信號傳遞;(c) 觸覺信號從接觸點傳遞到大腦過程中的功能事件,為了簡單起見,信號流是單向的從皮膚受到刺激的那一刻起直到產生感知,會發生各種複雜的機械、感知和認知現象。圖 1 給出了一個事件序列示例。
  • 機器人有「觸覺」了!上交&MIT發明一款機器人,拿起筆就能甩
    來源:[1]王少雄告訴 DeepTech,「這個觸覺傳感器其實是一個非常新的處理系統,目前還處於研究階段,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以整張圖像的形式輸入,而其它的傳感器可能只有十幾個電極,這就極大的豐富了觸覺的感知能力。」王辰補充道,「GelSight 觸覺傳感器的一大優點是成本更低,而且能夠返回高密度的光學信息,能夠更好的獲得觸覺端對物體的感知情況。」
  • 機器人有 「觸覺」 了!上交&MIT發明一款機器人,自己拿起筆就能甩|...
    來源:[1]  王少雄告訴 DeepTech,「這個觸覺傳感器其實是一個非常新的處理系統,目前還處於研究階段,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以整張圖像的形式輸入,而其它的傳感器可能只有十幾個電極,這就極大的豐富了觸覺的感知能力。」  王辰補充道,「GelSight 觸覺傳感器的一大優點是成本更低,而且能夠返回高密度的光學信息,能夠更好的獲得觸覺端對物體的感知情況。」
  • 這種帶有傳感器的皮膚,可以讓機器人擁有像人類一樣靈敏的觸覺
    我們知道機器人可以在倉庫裡自動搬運,藉助人工智慧還可以戰勝西洋棋大師,可以駕駛汽車,在眾多方面都趕超了人類。但是觸覺是一種極為細膩的感覺,機器人在這方面做得並不理想。比如,一個機器人要去拆解路邊的炸彈,或者在給你做煎蛋的時候怎麼小心地處理一個雞蛋,這個時候,它就需要能準確地感應到,什麼時候物體正在脫離它的控制。
  • MIT新研究:機器人可以通過視覺和觸覺感知物體
    6月18日消息,日前,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CSAIL)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預測性人工智慧,它可以通過視覺和觸覺來感知物體。該團隊的系統可以從視覺輸入創建逼真的觸覺信號,並從這些觸覺輸入中預測哪些物體和哪些部分被觸摸。
  • 人造感覺神經:以類似於生物神經的方式發揮作用,實現「機器觸覺...
    > 一直以來,人類都在努力將自身具備的全部感官「複製」到機器人身上,但是,對於機器而言,能實現一項感官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因此,迄今為止,機器仍然缺乏一些極其關鍵的能力,其中就包括人類精密而完善的觸覺。
  • 人工智慧(58)–多層感知器
    人工智慧之機器學習主要有三大類:1)分類;2)回歸;3)聚類。今天我們重點探討一下多層感知器MLP。感知器(Perceptron)是ANN人工神經網絡(請參見人工智慧(25))的一個概念,由Frank Rosenblatt於1950s第一次引入。
  • 大眾科普_機器也有「感知」嗎?什麼是機器的感知?
    所謂感知,包括感覺和知覺兩層含義。感覺是人腦對作用於人體感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直接反應;知覺是人腦對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屬性的認識或解釋。知覺是在感覺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在人的實踐活動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對於直接作用於感官的刺激的認識,二者密不可分,合稱為感知。
  • 工業機器人智能作業系統開發商庫柏特獲近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
    與諸多企業不同,庫柏特從軟體切入市場,專注於機器人作業系統而非機器本體的研發,賦予機器人視覺和觸覺雙重感知能力,庫柏特創新推出了植入機器人學習算法模型的手-眼-腦協同智能作業系統CobotSys,讓它真正像人一樣具有判斷感知能力,從而提高機器人的易用性與智能性。
  • 神經擬態晶片可讓機器人擁有觸感,感知比人類快1000倍
    他們的研究發表在新近一期的《機器人技術:科學與系統》雜誌上。人類擁有觸覺,可以感知粗糙、柔軟等不同表面之間的細微差異。但對於大多數機器人來說,它們的機械手是冷冰冰的,沒有觸覺感受,僅能基於視覺處理進行操作。為機器人提供一種類似人的觸感可以大大改善其功能,可以擴展其使用範圍。例如,在工廠中,配備有人造皮膚的機械臂可以觸摸產品,並根據產品的不同施加適當的壓力,抓取不熟悉的物體。
  • 人類的第三隻眼松果體,擁有著非凡能力,神秘莫測等待著探索挖掘
    其實,拋開這些玄之又玄的神話故事,科學家在動物身上也發現了第三隻眼存在過的痕跡,只是大多已經退化消失了,比如青蛙、蠑螈,蜥蜴等等,只是這些動物身上的第三隻眼並沒有什麼視力,更談不上什麼特別的能力了,它們的第三隻眼,退化到現在大多就只是一個很不起眼的點而已,或許再經歷漫長的歲月變遷,第三隻眼睛會完全退化消失也說不定。
  • 康奈爾大學造出「傳感手套」,機器也可以擁有觸覺
    大家在科幻電影中都看過這樣的畫面,主人公在身體受到傷害之後進行了再生,從而擁有了非常酷炫的機械肢體,如果機械肢體是冷冰冰的,那就沒有任何意義,除非它可以擁有"觸覺"。康奈爾"傳感手套"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3D列印的方式,創造了一雙"傳感手套",它可以讓機械臂擁有"觸覺"。該套手套的亮點就是每個手指上的SLIMS傳感器,主要研發人員之一Hedan Bai曾表示SLIMS的靈感來自於二氧化矽材料的分布式光纖傳感器。
  • 多層感知器的機器學習之討論
    多層感知器機器的學習過程是用反向傳播誤差算法(backpropagation),來迭代調整網絡參數,這個算法由最小二乘法導出,使得輸入樣本的標記與對應的輸出節點類別判斷的平均誤差最小。通過多次迭代的實驗,準確率可以達到預期的精度。
  • 全能右腦 | 揭秘神奇的松果體(右腦開發)
    大腦中間腦部位,有一個叫做松果體的結構,它雖然不是像眼睛一樣用來觀察周圍環境,但它是一個感光器官,具有感知特殊的電磁波的功能,可以捕捉到可見光,不用通過視覺神經傳導也可以直接看到光。這個松果體由於其感光的特性,又被科學家稱為「第三隻眼睛」,只不過在大腦裡面。松果體在孩子三歲之前功能非常強,很多人說三歲前的小孩能看到大人看不到的東西,它對於潛能開發來說起著重要的作用。那松果體是如何接收信息的呢?
  • 由「機器人」到「人機器」人工智慧發展史
    ,它由不同的領域組成,如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等所,是一門包括十分廣泛的科學,今天我們就來著重聊聊它其中一個重要分支,人工智慧機器人。這個定義影響到以後30年智慧機器人的研究方向。    ◆50年代早期人們才注意到人類智能與機器之間的聯繫    人工智慧學科誕生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當時由於計算機的產生與發展,人們開始了具有真正意義的人工智慧的研究。
  • 視頻|機器人博覽會「新物種」:「網紅」機器仿生狗原來這麼萌!
    在今(3)日拉開帷幕的佛山國際智慧機器人博覽會上,你可以找到「答案」。 記者探營獲悉,不僅有機器人「佛山板塊」的驚豔亮相,還有來自國內各城市機器人「頭部企業」攜技術領先的產品在博覽會上展示。 能擬態、能畫肖像,還能做冰淇淋,現場的人機協作展現了機器人對我們未來生活帶來的可能。另外,各類搭載人工智慧的機器手臂、智能生產線模塊等,向觀眾展示了未來「智造」的新圖景。
  • 神經擬態晶片可讓機器人擁有觸感,感知比人類快1000倍,智能時代
    原標題:神經擬態晶片可讓機器人擁有觸感,感知比人類快1000倍澎湃新聞記者 王心馨 實習生 何青怡機器人如果也能像人一樣能用皮膚去觸摸世界,並能通過晶片給出計算和反應,會是什麼樣?但對於大多數機器人來說,它們的機械手是冷冰冰的,沒有觸覺感受,僅能基於視覺處理進行操作。為機器人提供一種類似人的觸感可以大大改善其功能,可以擴展其使用範圍。例如,在工廠中,配備有人造皮膚的機械臂可以觸摸產品,並根據產品的不同施加適當的壓力,抓取不熟悉的物體。這種能夠感知周圍環境的能力,還可以讓人與機器人的互動更緊密、更安全。
  • 機器視覺人臉識別技術在智能商業中的應用
    技術在智能商業領域應用的價值和實踐經驗,以下是根據宋晨的演講內容提煉出的核心內容:  什麼是人工智慧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32892.htm  在曠視科技(Face++)宋晨看來,人工智慧應該是一種能夠通過數據、技術、產品三者不斷循環完成的滾雪球式閉環。
  • 新的電子皮膚創新賦予機器人和假肢一種特殊的觸覺
    由於異步編碼電子皮膚(ACES)是一種人工神經系統,機器人和假肢裝置可能很快就會擁有相當於或優於人類皮膚的觸覺。由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的一組研究人員開發的電子皮膚系統已經實現了超高的響應性和對損傷的穩健性,並可以與任何類型的傳感器皮膚層配對,以作為電子皮膚的有效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