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視覺人臉識別技術在智能商業中的應用

2020-12-08 電子產品世界

現任曠視科技(Face++)智能商業產品線資深總監的宋晨在第17期RobotXDay上與聽眾分享了人工智慧機器視覺領域中的人臉識別技術在智能商業領域應用的價值和實踐經驗,以下是根據宋晨的演講內容提煉出的核心內容:

  什麼是人工智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32892.htm

  在曠視科技(Face++)宋晨看來,人工智慧應該是一種能夠通過數據、技術、產品三者不斷循環完成的滾雪球式閉環。以Google為例,它是通過數據來產生了搜索的技術,從而形成的一種產品,通過點擊的轉換最終又產生了數據,通過這種數據再次去學習並優化結果,而相比掃地機器人也許算不上人工智慧產品,因為它並不能夠通過數據和掃地的經驗行為來優化自身算法而提升效率。

  人工智慧領域主要分布在機器學習(通用)、機器學習(應用)、計算機視覺(通用)、智慧機器人、虛擬個人助理、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通用)、實時語音翻譯、情境感知計算、手勢控制、推薦引擎及協同過濾、視頻內容自動識別等。如今機器視覺已成為人工智慧領域中一項核心關鍵技術,並成功應用到多個重要行業中,虛擬實境、自動駕駛汽車、機器人、智能城市和物聯網等應用領域也隨之加速發展。曠視科技(Face++)在計算機視覺通用平臺中以人臉識別技術為突破點,為企業用戶和開發者們提供技術支持。

  機器視覺是賦予機器一雙眼睛

  我們知道機器視覺領域可分為人臉識別、物體識別以及行為、動作識別等,曠視科技是在人臉識別方面做的比較早的。而在人臉識別技術應用中,我們同樣會發現在數據、產品、技術這幾個維度形成一個整體閉環。通過標註出來的有包括人像,物體的信息的圖像數據,和核心算法、深度學習技術行成自己的產品,比如人臉識別的閘機、人臉識別機器人等,然後再通過產品本身來服務用戶,在用戶使用的過程當中自主去學習從而產生用戶行為數據,接而再反哺並促使產品和技術不斷優化、自我學習。

  從2011年成立以來,曠視科技(Face++)致力於成為「讓機器看懂世界」的人工智慧公司,賦予機器一雙慧眼。讓它像人一樣去「觀察」、去「思考」,這樣它就能夠產生更多的功能,從它看的、想的一些數據裡面繼而形成一個整體的數據分析,而我們可以運用這些數據去做判斷、檢測、識別還有測量等,這樣以往可能需要人工或半人工做的事情,隨著機器視覺技術的變革都可以通過機器提升效率。

  1:1和1:N

  人臉識別有兩個比較重要的概念,即1:1和1:N。

  1:1的應用於證明自己是自己的場景,你可以想像當你去機場過安檢的時候,總有一個人拿著你的身份證對比,身份證裡面是不是你本人。這種場景就是1:1的場景。人的肉眼識別精準度是在95%左右,而人的眼睛是有疲勞度的,所以機場安檢人員需要在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之內換班一次。換崗的目的就是為了保持比較平均的識別的準確率。但是,在這種場景下,機器可以達到97%甚至是更高的準確率而且機器沒有疲勞度的問題。

  1:N的特點是動態和非配合,這是對於1:N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兩個點,所謂的動態也就是識別的不是照片,不是圖片,而是一個動態的視頻流;非配合是指識別對象不用感知到攝像頭的位置並配合完成識別工作,而地點,陰暗,光線,玻璃都會影響識別的準確性,所以1:N相對根據挑戰性。

  在行業應用中,1:1更多是應用在金融、核身、信息安全領域,特點是精準安全。而1:N主要應用的方向是在商業、安防等。比如一個女士去商場買包包,店員不知道她是否是會員。如果引用機器視覺技術,不管店員換沒換,當顧客進門的時候她的信息就被推送給店員完成精準的推薦,這就是機器視覺在商業領域VIP客戶識別的典型應用。在安防方面的應用比如公共場所動態監控、緝拿逃犯、人員布控等。

  而無論是1:1還是1:N的場景中,都涉及幾個比較重要的關鍵環節——人臉檢測、質量判斷、識別比對。不管是照片還是視頻流,靜態還是動態都要在畫面中判斷出人臉的位置,這便是人臉檢測;第二點質量判斷也就是讓機器去判斷是不是一張正面有效的照片,1:N的動態場景中更難一些,在動態過程中,抬頭,低頭,側臉都是非配合的狀態。因此質量判斷的好壞直接影響最後的結果。根據每秒輸出的25-30幀畫面,機器就會思考哪些會達到機器識別的及格線,其中有一張達到了的時候就吐出來交由後臺比對資料庫以完成最後一步識別比對的工作。

  人臉識別到了大規模應用階段?

  在現實生活中,大家應用的可能還不是很多,一個新技術推出時,大家還是很期待的。在6、7年前的支付環境下,大家對用手機綁定銀行卡都有著各種疑慮,但是現在,經過技術分發展和市場的培養,現在每個人的手機都會綁定一個帳號,線下的支付場景非常非常多,人們都很少帶現金出門。大家對新技術的出現都會抱有一種懷疑或者一種有可能出現漏洞的態度來看。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習慣會潛移默化地發生改變。

  人臉識別技術也是一樣,實際上人臉識別的技術已經到了一個成熟期,但是由於大眾對這個技術陌生,所以大家對它還有一種保守以及懷疑的態度——這個是一定會存在的問題,所以目前還沒有大規模的在現實生活中應用。

  在人臉識別技術開始普及的這幾年,巨頭公司將會對這種技術進行大幅度的預熱及積累,比如現在很多應用平臺需要手持身份證拍照的實名驗證、還有現在顏值的評分,都是在通過不同的方式測試人臉識別這種技術。隨著初級的測試不斷完善,新一代的技術如刷臉去積分、刷臉支付、刷臉籤到等將會得到更普遍的應用。當這些場景真正的進入到大眾生活一段時間後後,很多事情就是水到渠成了。

  從技術角度看,人臉識別的識別率早已經超過了人眼的水平,目前在金融、安防等領域正在擬定相關的行業標準。相比其他生物識別方式而言,人臉識別更為便捷不易盜取,人臉識別技術水平不能單一地用競賽結果排名來衡量,畢竟現實生活場景中的環境因素和實驗室裡有限的數據集相比更為複雜也更具挑戰性,這也是催熟人臉識別走出實驗室實現產業化的重要動力。曠視科技(Face++)正在做的就是推動人臉識別走向規模化應用,推出行業智能解決方案,建立集中的生態。

  人工智慧視覺分析能做些什麼

  從企業樓宇到園區,人臉識別智能系統可以與很多人的權限掛鈎,從人員的考勤到OA系統打通,訪客的管理和註冊,隨之而來的就是更加智能的管理人群和流向,比如機器可以通過對訪客的人臉進行標註,告訴他到底那個入口能進,哪個區域你沒權限進入,也能夠為受訪企業標記訪客來訪時間和停留位置,這些所有的東西都是圍繞企業的智能化來展開的。

  在零售領域,隨著網際網路摧枯拉朽般地變革,線下零售業正遭受著前所未有的衝擊。而人工智慧視覺可以幫助線下零售商家更了解他們的客戶,將線下人群信息向線上轉化。通過前端的圖像獲取硬體和機器視覺技術分析客群,提供精準的客流分析如顧客年齡、性別、穿衣風格等,甚至停留時長、熱力圖、行為分析等多維數據。

  除此之外,人工智慧視覺分析還能夠賦予傳統場景、傳統產品新的使命。比如結合企業的需要可以用於考勤、OA管理,在消費場景可以幫助經營者進行精準營銷,而在生活領域,可以讓業主獲得更好的居住體驗。因此,不管是社區的刷臉門禁、VIP通道、酒店的人證合一終端機、展會的刷臉籤到還是智慧機器人的眼睛,都是人工智慧機器視覺技術在我們生產和生活中的運用,只是在不同平臺和場景發揮著不同的價值。曠視科技(Face++)要做的就是通過對基礎數據的管理、分析,以及智能識別結構化處理,同時與合作夥伴一起推動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和業務增長,使傳統的產品更具競爭力。


相關焦點

  • 人臉識別的商業應用
    儘管您可能沒有過多考慮大腦如何將一張臉與另一張臉區分開,但幕後過程令人著迷,並且是現代人臉識別應用程式的基礎。儘管仍被認為是一種新興技術,但是人臉識別已經在從社交媒體到安全性的許多應用中使用。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考慮將此技術應用於自己的組織,計算機視覺諮詢變得至關重要,因為採用該技術的 障礙很多。
  • 3D人臉識別智能鎖成新風口 3D結構光、TOF、雙目立體視覺三種技術...
    近年來,智能鎖行業發生了許多變化,從全自動到一握即開、視頻鎖,再到如今火得一塌糊塗的3D人臉識別智能鎖。德施曼、凱迪仕、智家人、優點、櫻花、KFZ、科裕、曼亞等已紛紛推出了智3D人臉識別能鎖產品。 在人們的印象中,2D人臉識別技術雖然發展比較早,算法也比較多,穩定性也比較好。
  • 機器視覺和智能圖像處理技術之間的關係
    一般認為機器視覺「是通過光學裝置和非接觸傳感器自動地接受和處理一個真實場景的圖像,通過分析圖像獲得所需信息或用於控制機器運動的裝置」,可以看出智能圖像處理技術在機器視覺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 智能圖像處理是指一類基於計算機的自適應於各種應用場合的圖像處理和分析技術,本身是一個獨立的理論和技術領域,但同時又是機器視覺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技術支撐。
  • 人臉識別行業分析
    其他主要應用包括廣告、網際網路、雲服務、手機等。2.3 行業場景與應用最近三年,視覺人工智慧技術不僅帶來了生產效率的提升,而且還催生了眾多新產業、新商業模式與新應用場景,推動了多行業產業鏈的重構。隨著視覺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發展,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及行業應用解決方案的建立和完善,視覺人工智慧行業的應用場景將進一步滲透,助力各應用行業解決痛點,實現行業轉型和升級,需求前景廣闊。最近幾年機器視覺行業實現快速發展的背景是: 2015 年基於深度學習的計算機視覺算法在ImageNet 資料庫上的識別準確率首次超過人類, 同年 Google 在開源自己的深度學習算法。
  • 深度學習技術和卷積神經網絡(CNN)讓機器視覺識別更智能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深度學習技術(DL)和卷積神經網絡技術(CNN)領域的人工智慧(AI)被引入到機器視覺圖像處理系統的應用中來,從而幫助機器學習和機器檢測缺陷更加高效,使機器視覺識別的過程更加精確。也讓使用這些技術的企業可以從智能化中獲得更高的生產經營效益。
  • 智能圖像處理 讓機器視覺及其應用更智能高效
    一般認為機器視覺「是通過光學裝置和非接觸傳感器自動地接受和處理一個真實場景的圖像,通過分析圖像獲得所需信息或用於控制機器運動的裝置」,可以看出智能圖像處理技術在機器視覺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6/381668.htm  智能圖像處理是指一類基於計算機的自適應於各種應用場合的圖像處理和分析技術,本身是一個獨立的理論和技術領域,但同時又是機器視覺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技術支撐。
  • 機器視覺應用大盤點:哪一個領域能率先「上車」?
    其利用相機、鏡頭、光源和光源控制系統採集目標物體 數據,藉助視覺控制系統、智能視覺軟體和數據算法庫進行圖形分析和處理,軟 硬系統相輔相成,為下遊自動化、智能化製造行業賦予視覺能力。隨著深度學習、3D視覺技術、高精度成像技術和機器視覺互聯互通技術的發展,機器視覺性能優勢進一步提升,應用領域也向多個維度延伸。國內機器視覺起步晚,目前處於快速成長期。
  • 機器視覺系統與機器視覺檢測最常見的技術應用分析
    這些關鍵字的熱度,從機器視覺論壇上就可以窺見一斑,在機器視覺論壇上,經常有很多專業人士會探討機器視覺算法與應用,以及與機器視覺相關的機器視覺光源方面的技術以及知識。鑑於機器視覺的專業性,很多機器視覺公司,主要從事機器視覺系統和機器視覺軟體的研究,售賣,這些也是機器視覺算法與應用研究的最終目的,也就是將知識轉化為商業價值。關於機器視覺的應用,我們可以從一些機器視覺應用實例中,去學習和借鑑。
  • 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廣泛不代表是安全最好?
    如今,在安防設備如視頻、門禁、梯控,在支付場景如手機刷臉支付等,在我們生活當中大部分人都使用過人臉識別技術,人臉識別的智能便捷讓我們的生活距離未來智能更進一步了,但人臉識別背後所帶來和引發的安全問題也一直存在也毋容置疑,當然,人臉識別技術作為生物識別技術其中一種,也不僅僅是人臉識別,包括指紋識別
  • 隱私問題與安全爭議未休,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邊界該如何圈點?
    根據億歐智庫《2019計算機視覺人臉識別市場研究報告》,2018年中國計算機視覺人臉識別市場規模為151.7億元,預計2021年將達530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53%,市場規模增長迅速。近年來,隨著智能門鎖行業的快速發展,生物識別技術在其中也大放異彩。
  • 人臉識別技術理論
    人臉識別,是基於人的臉部特徵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用攝像機或攝像頭採集含有人臉的圖像或視頻流,並自動在圖像中檢測和跟蹤人臉,進而對檢測到的人臉進行臉部識別的一系列相關技術,通常也叫做人像識別、面部識別。
  • 基於深度學習的人臉識別技術全解
    自20世紀下半葉,計算機視覺技術逐漸地發展壯大。同時,伴隨著數字圖像相關的軟硬體技術在人們生活中的廣泛使用,數字圖像已經成為當代社會信息來源的重要構成因素,各種圖像處理與分析的需求和應用也不斷促使該技術的革新。計算機視覺技術的應用十分廣泛。數字圖像檢索管理、醫學影像分析、智能安檢、人機互動等領域都有計算機視覺技術的涉足。
  • Linkface人臉識別技術攜手神州信息打造智慧樓宇解決方案
    北京2018年1月9日電 /美通社/ -- 近日,Linkface與神州信息達成合作,在辦公樓宇門禁、考勤及訪客管理等方面使用人臉識別技術,實現樓宇的智能監控和管理。通過神州信息IT團隊認真的評估,Linkface的方案具有先進的人臉識別算法並且可以很靈活地部署。 Linkface近來一直在「修煉內功」,技術上得到持續完善。在金融領域,Linkface的人臉識別技術已廣泛的服務於金融領域的多家知名企業。在不斷探索人工智慧在金融領域創新落地應用的同時,人臉識別核心算法也接受了安全等級要求很高的金融行業用戶的考驗和洗禮,得到了不斷的打磨和優化。
  • 從百度「臉優」看人臉識別技術 或將開啟中國技術驅動
    先從百度人臉識別說起可以說,臉優是百度在人工智慧技術上的一個嘗試性應用,這個應用的推出讓手機APP從「模式時代」突破到「術時代」。因為該應用連接的不只是用戶與未來的商業模式,更多的是連接了百度的人工智慧以及人臉識別等技術,有著足夠高的技術門檻。
  • 人臉識別技術獨角獸商湯科技最新估值113億美金,憑什麼?
    商湯基於自主研發的深度學習平臺,輸出全套人工智慧視覺技術,包括成像處理、感知、識別,服務於金融、平安城市、機器人、無人駕駛等多個行業。也許很多人沒聽過商湯科技,但一定聽過創始人湯曉鷗的名字,一位人工智慧領域的「大牛」,特別是在人臉識別技術方面,在全球範圍都是無敵的存在,被行業內稱為人臉識別技術的「開拓者「和」探路者」。
  • 人臉識別技術與應用沙龍暨「航天天宮平臺發布會」圓滿落幕
    ,其落地最快的應用當屬人臉識別。海清視訊通過在安防視頻監控行業20多年的技術積累,擁有自研RGB IR雙光鏡頭、自研ISP人臉追蹤曝光算法(已取得專利)、自研人臉跟蹤和識別算法(已取得專利)、自研存儲文件管理系統(徹底解決存儲元件反覆擦寫的壽命問題,並已取得專利)等人臉識別一體機核心技術。
  • 三維視覺將成為機器標配的眼睛
    不僅如此,隨著行業對精度和自動化需求的提高,三維機器視覺越來越受歡迎。 「三維視覺將成為機器標配的眼睛」 的盧深視是在人工智慧第二波浪潮中脫穎而出的公司,創始人戶磊是三維視覺方面的專家,預見三維視覺在5年內能打開一片市場,而創立了的盧深視。並在離客戶更近的深圳設立營銷中心,由公司COO楊斌常駐。
  • 人臉識別技術風險的法律防範
    當前隨著信息化的迅猛發展,生物識別技術在警務實戰及個人財產保護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作為生物識別技術的一種,人臉識別技術以其獨特的優勢,利用人的個體面部特徵的區別,廣泛用於政府、軍隊、銀行、電子商務、安全防務等多重領域。
  • 科普:機器視覺技術原理解析及應用領域
    在一些不適合於人工作業的危險工作環境或人工視覺難以滿足要求的場合,常用機器視覺來替代人工視覺;同時在大批量工業生產過程中,用人工視覺檢查產品質量效率低且精度不高,用機器視覺檢測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和生產的自動化程度。而且機器視覺易於實現信息集成,是實現計算機集成製造的基礎技術。
  • CMOS圖像傳感器推動機器視覺技術系統軟體的發展
    答案是要有機器視覺技術的技術支持。根據機器視覺技術的技術性,無人機不僅可以識別障礙物,還可以知道自身與障礙物的距離,從而準確避開障礙物,避開障礙物。機器視覺技術的定義源於智慧機器人行業,美國機器人行業協會將其定義為:「根據光電設備和非接觸式傳感器,自動接收並求解真實物體的圖像,從而獲得 所需的信息內容或用於控制智慧機器人健身運動的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