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安澤正在與紐約北部的一個名為「哈德遜之火」的社區中心合作,計劃在未來五年內每月向20名低收入哈德遜居民每人發放500美元。這項合作被稱為HudsonUP。
美國華裔楊安澤將全民基本收入作為其總統競選的中心議題,希望每個18歲以上的美國人每月從美國政府那裡得到1000美元。雖然退出了競選,但楊安澤正在「實驗」這個新項目來踐行他的這一政治理想。
地球人都知道美國是一個福利非常好的國家,很多人不遠萬裡跑到美國生孩子就是為了這個。哪怕是非法的也擋不住他們進軍美國的腳步,因為小到水電費到奶粉,大到汽車,住房,醫療等都有補貼,對美國政府來說。這是一筆龐大的開支,要是政府宣布削減福利還帳,那美國人不得炸了鍋,分分鐘爆發遊行示威,因此美國政府不可能從這裡削減開支。
西方政府之所以大多債臺高築,是因民眾希望高福利+低稅收模式,左派(主張大政府,高稅收高福利)右派(主張自由競爭,低福利低稅收)為討好民眾,在政策執行中往往只能執行對民眾有利的一半。
這樣的「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模式按說並不可以持續,在冷戰前也是不可想像的。但因全球化在最近20年來,尤其是中國等加入後,無論是在深度還是廣度上都大大加深。這使得美國等西方國家可以通過全球支(製造外貿逆差、發行國債、資本市場融資等方式)來繼續討好民眾,債臺高築下也不致於政府破產、制度坍塌。
而這一切的前提是因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的接盤,這是因為國目前仍屬於高稅收+低福利的狀況,國內消費能力自然不足,出現產能過剩,嚴重依賴外需尤其是美國需要的中國在這種情況下其實是「甘願被透支」。這樣,中美兩國形成了全球化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