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 (記者 宋寧華)要發展中國的硬核產業,需要產業工程師的「尖刀團隊」。昨天,作為2019上海市加快科創中心建設立功競賽、浦東十大品牌項目的代表活動之一,2019「張江·康橋杯」集成電路技能大賽落幕。本次大賽由上海市總工會、上海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辦公室指導,浦東新區總工會、新區發改委等主辦。
圖說:2019「張江·康橋杯」集成電路技能大賽落幕 浦東工會供圖(下同)
為國產晶片製造再添「尖刀」
大賽自啟動以來,歷經了5個多月,20餘家企業的35隻代表隊各展身手,表現了中國最尖端的產業工程師風採。
晶片應用創新賽以「小改進」「酷應用」「炫內核」為參賽主題,通過「腦洞大開」的設計,改造原有結構,並將看不見摸不著的集成電路可視化,充分展示參賽作品的創新性和實用性。華虹宏力代表隊改進了半導體矽片生產流程中的清洗步驟,自主發明了矽片角度自動調節系統來更高效更充分的清洗矽片表面的顆粒物殘留,提升良率,節約資源;多工位射頻電子標籤的設計和應用實現了無源RFID標籤測量的高效時間控制、低成本的硬體投入以及晶片性能的可靠保障。上海微電子裝備有限公司在半導體、泛半導體裝備、高端智能裝備的開發、設計、製造等方面的先進技術為國產晶片製造再添一把「尖刀」。現場還展示了兆芯的3D遊戲虛擬化控制、車載360視頻系統等兼具科技性和實用性的參賽作品。
講述「IC人那些事」
創新成果展示賽以「微視頻」的形式講述了「IC人那些事」。晶片行業的工作是寂寞的,往往要經過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才能取得一點點進展。其專業性強、門檻高、培養周期長的特點讓許多人望而卻步,也有人無奈轉行。但擁有自己的晶片生產製造技術、實現全產業鏈的「中國製造」、「當好主人翁、建功新時代」是中國全體晶片人的歷史使命,正是這樣的榮譽感使得一批一批的產業工程師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實現一點一滴的成就。本次比賽挖掘出了一大批優秀的行業工作者,他們既能在最前沿的陣地上默默耕耘,也能在激烈的科創賽場上綻放光芒。
圖說:活動現場設置了「未來之星」集成電路小能手比賽
比賽邀請了來自高校的產業資深專家擔任評委,觀看現場演示,傾聽作品介紹,並進行打分。科普知識競賽以微信答題闖關贏獎品的形式鼓勵全員參與,普及IC知識,在行業中形成了一股「闖關熱」。活動現場也設置了「未來之星」集成電路小能手比賽。3D列印筆、DIY音樂頻譜電子鐘、開源硬體發明等集趣味性和科學性為一體的競賽活動讓孩子們真正認識了「IC世界」的奇妙。組委會還安排了科普講座,邀請到上海集成電路研發中心有限公司總裁、上海市領軍人才陳壽麵博士做了「中國芯的發展歷史、現狀與未來」的專題講座。他講述了第一代IC人的篳路藍縷以及當下中國IC產業面臨的困境和機遇。
本次大賽集中展示了3大特點:強強聯手,比賽品牌影響較大。本次大賽得到了上海集成電路協會、上海集成電路研發中心等專業部門的大力支持,賽事設計上覆蓋了集成電路全產業鏈,集聚了產業鏈各環節企業,吸引了數萬人次關注,較好地推動了全產業鏈企業和職工間的交流。形式新穎,平臺綜合效應較強。本次競賽將學、訓、展、賽融為一體,設置了多種形式的賽事活動,受眾群體從職工拓展到了學生,活動突出趣味性、科普性、創新性、專業性,掀起了全民IC科普熱潮。德技並重,勞動精神傳承較好。
本次大賽以匠「芯」傳承、築夢未來為主題,獎項中專門設置了工匠精神獎,在比賽同時進一步引導職工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產業營造 「尊重勞動、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