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記者 王韶卿 通訊員 李霞)2月19日14時,鄭州市交警五大隊民警陳鵬和同事巡邏至經三路晨旭路交叉口北100米處時,發現路邊圍了不少群眾,大家還在七嘴八舌地說著些什麼。職業的敏感性讓他們意識到這裡可能發生了什麼突發事情,兩人馬上走上前去。
兩人走近一看,人群中,一名大概二十來歲的女子躺在地上,頭上都是血,傷的不輕,見此狀況陳鵬和同事一邊馬上打120安排將傷者送往醫院搶救,一邊上前去詢問倒地的女子事情的經過。但是女子因為是頭部著地受傷,意識模糊,民警詢問其情況完全答不上來,只記得似乎是和什麼發生了碰撞,也記不清對方的任何情況。陳鵬又詢問了周圍聚集的群眾,但是大家都說看到時女子已經摔倒,沒見到之前發生的事情。那麼,究竟這名女子發生了什麼?這到底是一起交通事故還是其他案件呢?
受傷女子很快被120急救車拉去救治,陳鵬和同事由於在現場沒有搜集到線索,便向大隊做了匯報,事故中隊馬上接手處理。事故中隊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弄清楚受傷女子究竟是怎麼摔倒的,是否還有另一方肇事者?受傷女子說不清,現場又沒有任何線索的的情況下,事故中隊民警只得調取周圍監控,來還原當時情況。
事發現場是經三路與晨旭路交叉的十字路口,民警首先先要確定受傷女子的行進路線,他們兵分四路,分別朝著四個方向往外擴展,記錄下沿途20多處監控的詳細位置。有了這些具體的位置,民警根據出事的時間段又一處一處的仔細察看,最後在經三路的某一段發現了受傷女子的身影,沿著監控視頻一路追蹤,民警發現,原來真的有另一方肇事者。
從調取的監控畫面上看到,一男子駕駛電動車載著另一名男子行至事故地點,突然停下似乎是在找尋什麼,車把向右方拐了一下與同樣騎電動車的受傷女子相撞。儘管監控拍攝到了交通事故發生的過程,但是由於監控不是特別清晰,再加上肇事嫌疑人帶著口罩、帽子、耳暖,看不清面貌,根本無從查起,案件似乎不得不就此擱置起來。
細心的事故中隊民警想起,不久前鄭州市要求電動車統一上牌,也許肇事電動車就是其中之一,那麼,從牌照上可以找到線索,他們反覆調看監控,發現肇事電動車上有車牌,儘管看不清具體號碼,但這無疑是一個寶貴的線索。他們沿著這輛肇事電動車行進的軌跡,又調取周邊路段大量監控,根據肇事電動車人車特徵對監控畫面進行比對,雖然出現了一段時間的空擋,但最終還是看清楚了肇事嫌疑人的大致輪廓,而且鎖定了車牌信息,民警立即到非機動車管理所,很順利就查到了肇事嫌疑人的身份信息。盧某,信陽人,46歲,現家住鄭州市金水區。
2月27日14時許,民警通過電動車GPS鎖定嫌疑人位置,發現他在民航路與金水路附近活動,民警遂即驅車趕至該地點,經多方查找,終於找到嫌疑人的車輛,隨後守株待兔抓住嫌疑人盧某,盧某當時還存有僥倖心理,當民警將視頻資料播放給盧看時,盧某再也不說一句話了,該逃逸案破獲。目前該交通肇事駕駛人盧某被行政拘留,案件在進一步處理中。
據了解,盧某當天騎電動車載著朋友孫某行經事故地點,當時因為自己走錯路了,在該地點猶豫不決時車把向右方拐了一下準備向北行駛時與受傷女子發生交通事故。事故發生後,肇事嫌疑人還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在近處窺視情況。等民警勘查完現場後,群眾也散去,盧某才駕駛肇事的電動車離去。
鄭州市交警五大隊事故中隊民警表示,電動車肇事逃逸案件之所以順利告破,得益於前段時間鄭州市為電動車上牌這項惠民工程,以往發生類似的電動車肇事逃逸案件,由於電動車沒有牌照,往往很難找到肇事嫌疑人,案件偵破難度較大。使得大量案件只得擱置,現在有了電動車統一車牌,通過「GPS」快速定位系統,能及時確定肇事車輛的位置,找到肇事駕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