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創] 臨安初雨(周深演唱水滸Q傳手遊主題曲)
月吟詩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人生漫漫,有些人來了又去,有些人去而復返;有些人近在咫尺,有些遠在天邊;有些人跟我們擦肩而過,有些人與我們一路同行。未來,或許是在某兩條交叉路的盡頭相遇,又或許是結伴同行了一段路程,又在下一個分岔路口道別。無論如何,終是免不了曲終人散的傷感。驀然回首間,種種過往遠不如第一次的初相遇,來得動人心弦,來得讓人如痴如醉。
人生,最美不過初相遇~
《野有蔓草》
先秦·佚名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春晨的郊野,春草葳蕤,枝葉蔓延,綠成一片;嫩綠的春草,綴滿露珠,在初日的照耀下,明澈晶瑩。在這清麗、幽靜的春晨郊野,有一位美麗的姑娘含情不語,飄然而至,那露水般晶瑩的美目,秋波一轉,顧盼流轉,嫵媚動人。
「清揚婉兮」的點睛之筆,表現出了姑娘驚人的美麗,小夥子見到這一切,愛悅之情怎能不噴湧而出!這裡,有對姑娘的驚嘆,有對不期而遇的驚喜,更有對愛神突然降臨的幸福感和滿足感。
蘇東坡稱讚其:「詩中有畫,畫中有人」。
《思帝鄉·春日遊》
唐·韋莊
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一位也漫步在原野小徑上的少年公子進入畫面,雖然少女並不認識他,但他那翩翩的風度,飛揚的神採,卻吸引了少女的注目,引起了少女的愛慕。「足風流」是少女眼中少年公子的形象,也是少女對少年的評價,少女對少年的愛慕之情全由這一「足」字完全傳出。
在那個典型的青年男女被剝奪了自由戀愛權利的封建社會裡,「一見鍾情」有著特別的意義。但這種一見鍾情的愛情,由於缺乏共同的思想基礎,縱使剎那間可以爆發出耀眼的火花,若所遇非人也會轉眼歸於毀滅,以致產生不可設想的悲劇,這是封建社會婦女的不幸處境所造成的。
《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
宋·晏幾道
鬥草階前初見,穿針樓上曾逢。羅裙香露玉釵風。靚妝眉沁綠,羞臉粉生紅。
據《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四民並踏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而柳永《木蘭花慢》清明詞雲「盈盈,鬥草踏青」,則春日亦有此遊戲。
有一天,女子同別的姑娘階前鬥草的時候,詞人第一次看見了她。只見她在階前和別的姑娘鬥草,裙子上沾滿露水,玉釵在頭上迎風微顫,那活潑唯美的情態給詞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從詩詞的言語間,我們便足以得知,這位美麗的女子是有多麼地令人心動不已!
《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
宋·晏幾道
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憶往事歲月愁,可那初次相遇的情景仍舊曆歷在目,不能忘懷。
深夜夢回樓臺朱門緊鎖,酒意消退但見簾幕重重低垂。去年的春恨湧上心頭時,人在落花紛揚中幽幽獨立,燕子在微風細雨中雙雙翱飛。記得與小蘋初次相見,身著兩重心字香燻過的羅衣。琵琶輕彈委委訴說相思滋味。當時明月如今猶在,曾照著她彩雲般的身影回歸。
《長安古意(節選)》
唐·盧照鄰
樓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詎相識。借問吹簫向紫煙,曾經學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比目鴛鴦真可羨,雙去雙來君不見。
有一種相遇叫「相望不相知」,希望有一個人會懂自己,即使自己什麼都沒說。
樓閣上的仕女與別人相對望而不知對方是誰,路上相逢又會知曉對方?問她們可曾吹簫,她們答說曾經學習舞蹈度過花樣年華。這裡有人一見鍾情,打聽得那仙子弄玉般美貌的女子是貴家舞女,引起他的熱戀。
那舞女也是心領神會:只要能和心愛的人廝守在一起,就是死了也心甘情願;只要能和心愛的人廝守在一起,甘願做凡人也不羨慕神仙。
是否,你還記得與他/她初次遇見的場景,那一場突然加快的心跳,那一次嬌羞微醺的紅臉?
——期待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