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iodic Audio/元素之音 Be 入耳式耳機 體驗測評報告

2021-01-11 趣聽耳機評測

樣機來源:經銷商送測

樣機類型:市售量產版

Periodic Audio/元素之音是一個來自於美國的小眾耳機廠牌,這個產品國內也只有一家代理商進行經銷,看起來有些名不見經傳。不過這個廠商的產品最大的特點就是型號以振膜使用的材料元素來命名,並且令之能撐地起門面的產品,應該要數「Be」這款產品了。

我們收到了來自Periodic Audio經銷商發來的一款試聽產品,正是旗下最高端的一款型號為Be的產品,這款耳機目前在國內的市場價2580元,算不上便宜。而能讓它如此價格之高的一個原因就在於它搭載了一枚10mm的純鈹金屬振膜單元,可以說大部分的成本都應該是在這枚單元上了。

對於小眾品牌耳機來說,除非能在聲音上有著格外的突破,不然如此之高的售價只會帶來壞處。鈹金屬振膜耳機最著名的應該還是Focal ELEGIA系列的耳機,高達兩萬多元的售價瞬間抬高了鈹金屬振膜耳機在發燒友心中遙不可及的地位,也讓這種耳機蒙上了神秘的面紗,我們也比較期待這款耳機到底有著怎樣的表現。

Periodic Audio/元素之音 Be 入耳式耳

01.包裝與配件

Be的包裝盒設計看起來有著非常濃厚的工科色彩氣息,純白色的包裝盒配色正面印有耳機的爆炸結構圖,左下角則是這款耳機的型號,仔細一看的確是有種元素周期表符號的感覺,右上角則是耳機品牌的LOGO。包裝盒正面採用了一個翻蓋的設計,打開這個翻蓋其實是看不到耳機本體的,但是給出了相關的參數和頻響曲線。

包裝盒的背部則是密密麻麻地印刷了耳機的相關使用說明,所以包裝盒的內部也就沒有附帶額外的說明書。Be的包裝盒用料其實是比較一般的,普通的硬卡紙盒外套,內部放置了翻蓋紙盒的內襯,可以說目前國內很少有廠商會這樣設計耳機的包裝盒了,對於這個美國廠商來說,如此設計也不足為奇。

包裝盒正面

包裝盒的內部就是放置耳機本體的盒子,一個純白色的翻蓋紙盒。可以說Be的包裝盒不論是在設計上還是結構上都沒什麼新意,看起來給人一種草草了事的感覺,包裝上並沒有查到產地信息和代理商標籤。當然如果你領略過其它美系HiFi耳機廠商的包裝盒設計的話,Be這樣的做法也並不是不能接受,只是我們覺得這樣的包裝盒並不應該出現在一條售價2000多元的產品身上。

配件方面其實Be並不算少,只是並沒有像其他廠商那樣在包裝盒中單獨設計。一共附帶了三副海綿套、三副雙解套以及三副常規矽膠套,絕對夠用。此外還附帶了一枚航空轉換頭和一隻6.35mm轉換頭,耳機收納盒是一個金屬材質的旋蓋盒,上面有浮雕LOGO設計。

配件全家福

02.外觀與做工

耳機本體

其實就Be的外觀設計來說還是比較常規的,傳統的直筒型腔體,設計成了前後一體式的主腔體,通過背部的金色面蓋封裝。腔體主體採用了塑料材質打造,並且沒有額外進行漆面處理,背部的金屬飾片看起來質感不錯,略微呈現出古銅色的感覺。

直筒型腔體是一種比較穩重而且翻車機率較小的腔體造型,裝配難度和外殼生產成本也並不算高,對於Be來說更是如此。這款耳機的外觀設計方面其實真是沒有太多好說的,但值得吐槽的地方卻有不少,當然我們先來說說它的一些優點。

耳機外觀設計

Be的腔體其實並不算小,因此採用直入式設計的話,更長的導管會非常有助於提高佩戴的舒適度。但是Be的導管口徑與我們常見的直入式耳機相比是略微粗一些的, 好在官方已經搭配了較多的耳塞套,並不需要再為這個考慮太多。此外由於採用了塑料材質腔體的外殼,Be整機重量只有13g左右。

但是值得吐槽的地方也同樣存在,首先Be並沒有在耳機腔體或者線柄部分提供左右聲道的識別字母或者盲點,而是通過顏色不同的內部濾網來區分左右,紅色的濾網代表右聲道,黑色濾網代表左聲道,這種看起來略帶神秘感的設計好像感覺很高端,實際很蠢,當你在無光環境下使用想區分左右聲道時是一件非常糟心的事情,使用體驗成倍下降。

紅色濾網代表右聲道

雖然整體外觀設計看起來沒有太多讓人感到驚豔的地方,但在腔體上方的氣孔部分仍然設計了一個金色的小環進行點綴,讓這條耳機看起來不會顯得那麼單調和死板,但終歸這款產品從頭到腳都有著一股理工科審美的感覺。

Be的整機做工水平只能說是馬馬虎虎,算不上特別好,畢竟現在很多百元價位的耳機都可以在做工和質感方面超越Be,當然我們也測評過不少的美系耳機產品,的確發現做工方面好像並不是他們所關心的事情。好在Be的做工還保持在一個相對合理的狀態,接縫部分處理的尚可,整機只有一條裸露的合模線。

耳機做工細節

線材方面需要特別吐槽一下,Be搭配了一條並不怎麼樣的線材,整體線徑相比Earpods都要細,當你拿在手中會感覺到這條耳機線格外的脆弱,並且Be是不支持更換線材的。分線卡部分採用了橡膠材質,但是並沒有提供你分線卡,好在這條耳機的聽診器效應還並不至於到折磨你的地步。

Be的這條耳機線平直度尚可,自卷繞情況不太嚴重,彈性較高。但是插頭部分也凸顯出了格外的廉價感,現在已經在中高端耳機上很少見有使用橡膠一體成型插頭的設計了,實踐證明組合式插頭要比這種一體式插頭有著更好的耐久度和美觀度。

橡膠一體成型耳機插頭

3.聲音表現(耳機的聲音表現結論較為主觀,以下內容僅代表趣聽觀點。如有可能,我們建議結合其它媒體發布的內容一同進行參考。)

其實外觀設計或者做工方面Be都沒有什麼太多的過人之處,更何況這是一條售價2000多元的產品,那麼如此高的售價是否真的需要靠聲音表現來撐起,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對這款耳機或多或少都在保持著一種猜疑的態度的原因。

耳機單元是Be最核心的賣點,搭載了一枚10mm尺寸的動圈單元,這枚單元振膜使用了純鈹金屬製成的振膜,這並不多見,因為大多數動圈式耳機的振膜會在塑料基材上進行金屬鍍層,而純金屬揚聲器則是在音箱的高頻單元上最為常見。Be的頻響範圍為12Hz-45KHz,靈敏度100dB/mW,阻抗只有32Ω,參數方面看起來頗為常規。

本次測評主要使用手機和便攜播放器做為前端。對比參考飛利浦S2、水月雨KPE、威索尼可GR09、興戈EN700Pro、NF Audio NF2u。耳機已進行50小時例行煲機,試聽曲目參考《趣聽耳機評測試音集》。

飛傲M9便攜音樂播放器

聽感與風格印象:在說Be的聲音風格之前我們需要來說明一下這款耳機存在的一個問題,由於我們收到的這款產品並不是全新樣機,因此左右聲道的腔體氣密性並不是完全一致的,這很有可能是之前使用的用戶所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單元裝配時的品控問題,好在並沒有嚴重影響到對聲音表現的判斷,頻響曲線上左右聲道低頻部分出現的較大聲道差也是因此引起。

Be是一條非常非常典型的美式暖聲調音的產品,整體聲音走向偏重中下盤,實話說這個價位上的產品很少在能見到像Be這樣調音的產品,所以Be也就和所謂的三頻均衡沒有什麼關係了。Be有著較為濃厚的低頻風格以及密度不錯的中高頻表現,實際的聲音解析力是略遜於KPE和EN700Pro的。

但你如果喜歡這種偏重中下盤風格的耳塞,那麼Be的調音其實是沒有什麼太大問題的,並且並不是所有低頻量感過大的耳機就需要一棒子打死,實際上Be的低頻是有著非常不錯的聲音素質的,這個我們放在下文仔細解答。就實際聲音素質而言,Be並不算特別出彩的產品,但好在聽感較好,對於歐美流行、搖滾、電音舞曲等風格的音樂有著相當不錯的適應性,但是對於器樂、大編制以及女聲來說,就不是特別的擅長了,它的風格仍然是一個典型的搖滾流行塞。

Be的聲場表現只能說中規中矩,不過難能可貴的是縱向和橫向聲場的把控在一個較為均衡的狀態,Be的縱向聲場有著一定的縱深感,並不是一個相對扁平化的聲場表現,但是要說寬闊程度和器樂的定位擺放方面,Be相比起KPE、EN700Pro來說還是有著一定差距的,這方面和飛利浦S2就已經沒有什麼可比性了。

對比飛利浦S2

高頻:Be的高頻聽感柔和,有著較好的高頻延展性,對比KPE、NF2u的高頻表現都不算差,只是風格不同。Be保留著一定的高頻部分的解析力,高頻器樂的細節表現雖然談不上多麼優秀,但在一款主打中低頻的耳機上面可以說是很優秀的,因為很多類似風格的產品都在高頻部分有或多或少的缺失。

實際上Be的高頻風格從聽感上講有些類似飛利浦S2,略微帶有一定的顆粒感,並且Be的高頻其實不算特別鬆弛的,仍然保留了一定的高頻密度,好在高頻部分的風格還是把控在一個較為合理的範圍內,遵循了整體暖聲的調音風格,沒有顯得特別突兀。

但是實際上講,如果再對比興戈EK3、NF2u這樣的動鐵耳機的高頻表現的話,Be的高頻素質並沒有什麼勝算,我們也沒有從Be身上看到金屬鈹振膜帶來的高頻優勢,當然並不否認金屬振膜單元的確能對高頻部分有著一定的幫助,但仍然要結合產品本身的調音來看。

對比水月雨KPE

中頻:Be的中頻略微暗淡一些,但不至於讓耳機聽起來有著明顯「兩頭翹」趨勢的情況。Be的中頻稍顯鬆弛,風格上和飛利浦S2略微相似。在頻響曲線上可以看得出來Be的中頻部分是比較凹陷的,相比起高頻和低頻部分就沒有那麼的突出。

所以Be實際的中頻聽感是偏厚實的,但中頻純淨度相比起KPE、飛利浦S2來說就沒有那麼乾淨了,聽起來是有些悶的,缺少一定的通透感。不過Be的中頻風格還是比較圓潤的,相比起GR09來說,沒有後者那麼扁平,這對於很多入門級發燒友來說是比較友好的,但又有幾個入門級發燒友會選擇這個價位的這款產品呢?

Be的中頻器樂結像感一般,比如吉他獨奏的細節表現和泛音就會明顯要比飛利浦S2和KPE少一些,但是這也帶來了聽感比較柔和的人聲表現。Be的人聲定位還是比較靠前的,但不貼耳,人聲的密度保持了暖聲耳機的一些特點,所以算不上特別高。總的來說Be的中頻素質中規中矩,相比起我們本次對比的其它幾款耳機來說沒有特別突出的優勢。

對比威索尼可GR09

低頻:低頻部分是Be最令人著迷和稱讚的地方,我們還要再重申一下,主打低頻的耳機並不一定是差勁的,這個觀點在Be上絕對可以得到體現。通過頻響曲線可以看得出來,Be的低頻部分的增益甚至是要高過高頻部分的,但Be的低頻表現也是很多主打重低音風格耳機的比較理想的狀態。

Be的低頻聽感柔和,但有著僅次於動鐵單元的低頻密度,可以說Be的低頻密度表現在動圈式入耳式耳機當中你說比較少見的,不過Be的低頻下潛表現相對於飛利浦S2、EN700Pro來說都要遜色一些。Be的低頻風格是那種保持了略大的的量感,但有著較好的密度,並且還能呈現出良好的低頻彈性的表現。

所以說你如果想感受一下什麼材質帶有彈性的低頻,那麼Be就再合適不過了,Be的低頻實際素質在千元價位的動圈耳機當中是較為優秀的水準。當然如果你並不喜歡量感偏大的低頻風格的話,素質再好也無濟於事。實際上Be的低頻瞬態表現是不比KPE、S2、GR09這些產品差的。

Be 左右聲道頻響曲線

總結:實話實說,我們並沒有在Be身上看到鈹金屬振膜帶來的那些優勢,2580元的售價仍然顯得有些虛高。並且一個偏向於中下盤調音風格的耳機或許很難打動國內的燒友為之買單,但優秀的低頻素質也或許能證明這種材料的單元本身是可以做出好聲音的,只不過是廠商的調音風格仍然局限在討好大眾口味的狀態上。

在我們看來,Be還不能成為一款表現優秀的兩千元價位的入耳式耳機,或許說對於國內市場而言,Be還是會有些水土不服的。當然如果說鈹金屬振膜本身有著更好的性能優勢的話,或許下一款Be或者更高端的鈹金屬振膜耳機可能會帶來耳目一新的試聽感受。

選購建議:暫不提供。

優點:整體聽感較好,聲音素質尚可,容易驅動,低頻素質優秀。

缺點:做工一般,不支持MIC線控,線材較細。

相關焦點

  • 金玉其中:TinHiFi/天天動聽T1Plus入耳式耳機測評
    ,前兩款產品都表現非常不錯,但這一次測評的型號為T1Plus的產品,其實我起初是不太情願的。TinHiFi/天天動聽 T1Plus 入耳式耳機01.包裝與配件此前天天動聽的產品包裝都做的比較本次測評主要使用便攜播放器作為前端。對比參考飛利浦S2、水月雨 SSR、海梵聲 心鏡,漫步者H297。耳塞套參考標配小口徑矽膠套,耳機已進行50小時例行煲機,試聽曲目參考《趣聽耳機評測試音集》。
  • 教你如何正確佩戴入耳式耳機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美國《連線》雜誌11月9日報導,入耳式耳機能排除外在噪音幹擾,音質既飽滿又清晰,輕巧易攜帶。但常聽人抱怨說耳機太小、低音部分不足,經常掉出來。實際上,這並不是耳機的問題,而是大部分人不知道如何正確使用這種耳機,下面為大家支幾招,以供參考。
  • 創新CREATIVE OUTLIER AIR 藍牙真無線入耳式測評報告 [Soomal]
    創新 CREATIVE OUTLIER AIR 藍牙真無線入耳式耳機 "> ,內部可能是類似薄膜鍵盤的橡膠軟墊觸發薄膜觸點的工作原理,但是這個橡膠按鈕實在是太硬了,可以想像一個入耳式耳機塞在耳朵裡,你還要用很大的力氣用力按下按鍵,來實現單擊、長按的操作,耳孔的體驗實在很差。
  • 自由的嚮往,金士頓HyperX Cloud Earbuds雲雀入耳式耳機開箱體驗
    隨著吃雞手遊的火熱,很多外設品牌都把目光投向了入耳式耳機,HyperX 也趁勢推出了一款中文名叫「雲雀」的入耳式耳機。雖然我算不上HyperX的死忠粉,但也還有幸體驗過他家不少頭戴式遊戲耳機,很好奇HyperX在入耳式耳機的表現上會不會如同頭戴式耳機那般優秀。在雲雀上市半個多月後,終於有機會體驗了一番。
  • 半入耳式藍牙耳機有哪些比較好用?半入耳無線耳機排行榜
    半入耳式藍牙耳機一定會成為近期的數碼新寵,因為現在大多數耳機還是那種耳塞式的,也就是入耳式,很多人反映戴時間久了會有不適感,現在很多手機都取消了3.5耳機接口,平價的有線半入耳式耳塞使用非常不方便。那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推薦幾個好用的半入耳式藍牙耳機,讓你舒適地享受美好音樂與聆聽體驗!
  • 生於現場:Cella Audio/塞拉 Spartan/Spartan Pro入耳式耳機測評
    而曾經唯一的一個NOZA作為民用耳機投放市場也並沒有引起太大的關注,這一次由該品牌給我送來了兩款在監聽耳返技術下放的產品:Spartan和Spartan Pro。這兩款產品的售價相同,均為459元,而定位不同,也並無高低之分。
  • 70款耳機報告:森海塞爾IE60、索尼MDR-1A受青睞
    17款平價耳機中,入耳式的華為AM116和頭戴式的羅技 H340獲得好評。華為AM116以出色的外觀、音質評價奪得入耳式耳機頭籌,另外這款耳機是華為榮耀手機的原裝耳機,按鈕配合手機使用可實現接聽電話、播放音樂、暫停、上下切歌等功能。缺點是佩戴舒適性稍差。華為AM116而頭戴式耳機在這個價位偏少,其中羅技 H340以音質脫穎而出。
  • 舒適佩戴/盒裝防偽,華為 AM116原裝半入耳式耳機28元
    舒適佩戴/盒裝防偽,華為 AM116原裝半入耳式耳機報價48元,限時限量20元券,實付28元包郵,。京東售價109元。領券併購買HIFI音質,三鍵線控,旗艦智能機通用,與iPhone 6耳機設計原理相近,佩戴舒適,不易脫落。華為AM115原裝半入耳式耳機,有顏有型有內在。
  • 女王大人的舒適新寵,體驗JEET ONE降噪藍牙耳機
    媳婦每天乘坐地鐵上下班,耳機是標準的每次必備。一直以來她都是每天帶著有線耳機,經常因為頭髮、衣服掛住耳機線,長久以來積怨已久。又看到我每天帶著無線耳機各種方便,添置需求瞬間提升到剛需層面。二手耳機怎可給女王大人享用?我被責令選擇一個合適的耳機。入耳式和半入耳耳機女王大人試戴過,發現入耳式經常會聽不清周圍聲音,總會錯失外界信息,所以半入耳就成為確定的方向。
  • 入耳式會比普通耳機更傷害耳朵嗎?-耳機,入耳式,耳塞式,損傷,聽力...
    聽耳機造成的損害就屬於前者。噪聲對聽力損害的嚴重程度主要由噪聲強度和暴露時間決定,強度越大、暴露時間越長,越嚴重。所以理論上說,耳塞對聽力的傷害主要與聽音樂的音量和佩戴耳機的時間有關,與佩戴方式無關。一個每天聽音樂3小時音量開至70分貝的入耳式耳塞用戶,與一個每天聽音樂5小時音量開至100分貝的普通耳塞用戶相比,後者損傷聽力的可能性更大。而在同等使用時間同等音量的前提下,應無明顯差別。根據國家在勞動保護方面的規定,8小時工作噪聲容許標準為85分貝,但不得超過90分貝。
  • 隔音耳機什麼牌子比較好,降噪效果好的入耳式耳機推薦
    隔音耳機什麼牌子比較好,降噪效果好的入耳式耳機推薦 這裡我比較推薦入耳式耳機,入耳式的隔音效果最好。 特別是降噪耳機,降低外界噪音對音樂的幹擾。 提供的一個封閉的環境,大大減少了漏音。 從實用角度來說即--在嘈雜的環境下;可以用比較低的音量不受影響的欣賞音樂。 加大低頻的質感和量感。
  • 入耳即聽,喜馬拉雅首款AI聽書耳機評測
    、「洗漱的時候,習慣把手機放在邊上聽新聞」、「上下班路上,聽好玩的段子不無聊了」、「夜深了,有主播甜美的聲音伴我入眠」…… 喜馬拉雅作為知名音頻分享平臺,以「用聲音分享人類智慧」為使命,數億用戶通過喜馬拉雅APP收聽各種各樣的音節目。今天我們就來介紹喜馬拉雅首款AI聽書真無線藍牙耳機!
  • 舒適度最高的半入耳式藍牙耳機:JEET ONE全面評測!
    由於我的耳朵比較嬌小,嘗試了很多迷你式真無線藍牙耳機後,幾乎都會掉落,最後無果,只能投入半入耳式耳機的懷抱。蘋果AirPods雖然好用,不過在我的國產手機上優勢瞬無,個人覺得價格不值。
  • 傑偉世HA-FXT100耳麥 (入耳式 動圈 HIFI) 天貓469元
    JVC公司最近新推出一款入耳式音樂耳機--JVCHA-FXT100,日前該耳機正在天貓 jvc傑偉世音冠專賣店火熱銷售中,價格僅為469元,有需要的朋友歡迎關注。本文屬於原創文章,如若轉載,請註明來源:傑偉世HA-FXT100耳麥 (入耳式 動圈 HIFI) 天貓469元http://sound.zol.com.cn/677/6775398.html http://sound.zol.com.cn/677/6775398.html sound.zol.com.cn true 中關村在線
  • 小米雙單元半入耳式耳機發布:陶瓷喇叭單元
    小米雙單元半入耳式耳機發布:陶瓷喇叭單元 2018年03月23日 10:21作者:馬景東編輯:馬景東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今天上午10點,小米雙單元半入耳式耳機正式發布,同時全渠道開售,售價69元。
  • 99元三單元動圈高音質 入耳式耳機波耳BO-T1鑑賞
    對於每個人的耳朵而言,好耳機不看價格,之談個人聽感。這款bboooll/波耳六動圈耳機,就是那種讓人一聽,便眼前的一亮的耳機。在測評開始前。我們先對耳機如何工作的。從音樂到數位訊號,再到模擬信號,然後通過音頻接口通過各種設備,被人耳聽到。在這個過程中,最後的「被人聽到」是最重要的環節,也就意味著,「聲音」好不好直接讓人主觀的去評價你所使用的設備----耳機。
  • 靜電味兒:TRI StarLight 七單元靜電圈鐵混合入耳式耳機測評報告
    樣機來源:廠商送測樣機類型:市售量產版作者:Gou主編圖片:Gou主編隨著聲揚的微型靜電單元的推出,把靜電單元做到封閉式入耳式耳機當中已經不是什麼問題,靜電單元在高頻的解析力和素質上都有著非常明顯的優勢,所以很多高端產品以及開始嘗試使用。
  • 耳鼻咽喉科名醫李勇保護聽力秘訣 不戴入耳式耳機·都市快報
    對於噪聲性耳聾,最典型的就是4000Hz的聲音聽不到了,醫學上把這種現象叫高頻音段聽力損失。 高頻音段聽力損失的病人,特別是青少年病人,有個特點,它的語言聽力頻率沒有受損。人說話時聲波的頻率在500-2000赫茲,所以他與人交談一點問題都沒有,但像以前BB機的叫聲、電熱水壺燒開時的吱吱聲、知了的叫聲,他可能就聽不到了。
  • 2020藍牙耳機排行榜:五大熱銷爆款深度體驗報告!
    綜合以上實際體驗,我認為在這個價位中,最值得推薦的就是這款藍牙耳機了。耳機採用的是入耳式的佩戴方式,比半入耳式擁有更好的被動降噪效果,聲音也可以更為深入的傳遞至耳中。磁吸式開合,可單手開蓋,倒立搖晃不會誤開,倒立用力甩動有概率打開蓋子,但耳機被磁吸在盒子內,不會掉出。續航上,單次可以使用三個小時以上,充電盒充10分鐘還可以聽歌半小時,我認為日常上班是足夠用的了。
  • 小眾品牌,完美音腺——七赫茲 i77 Pro入耳式耳機體驗
    前段時間手癢,因為冬季用的sonyXM2, 總想夏天換個耳機。又想著要換個耳機,於是讓朋友給我推薦一些牌子,自己去選一選。於是就有了今天的7HZ i77 pro,朋友說是展會上認識的老闆,覺得老闆人不錯,我當然不會管老闆人好不好,我只會管評價好不好,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