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科名醫李勇保護聽力秘訣 不戴入耳式耳機·都市快報

2020-11-22 杭州日報

孩子英語聽力分數高不高,和聽力好不好很有關係

記者 張姝 通訊員 張穎穎

本報訊 今天是全國第18個愛耳日,今年的主題是「防聾治聾,精準服務」。昨天,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李勇說起最近收治的12歲男孩打籃球外傷引起的失聰病例,提醒大家要好好保護聽力。

打球時與隊員撞了一下,雙耳失聰了 頭上被扇一個巴掌,也可致耳聾

正上小學五年級的小顧,前不久,打籃球時,不小心與隊員頭和頭撞在了一起,當時覺得頭暈,耳朵像被東西蒙住了一樣,完全聽不到了。可小顧到第二天才去醫院,檢查確診為「前庭導水管擴大」。

前庭導水管是內耳的一個重要的功能通道,它異常擴大或發育不全,是造成部分先天性耳聾或內耳眩暈症的直接原因。

小顧找到市一醫院耳鼻咽喉科李勇主任治療,聽力慢慢恢復到了原來的水平。

讓李勇記憶深刻的還有32歲的王先生。

他跟別人發生口角後,大打出手,頭上挨了對方一個巴掌後,他的雙耳開始聽不到。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一巴掌致聾」——外傷引起的耳聾。

還有所謂的「一針致聾」。李主任說,有個5歲的孩子因上呼吸道感染,注射了慶大黴素,之後雙耳失聰。

「其實,這些外傷、藥物都是外因,真正的內因是他們的線粒體DNA存在問題,這是屬於母系遺傳的一種疾病。有些耳聾患兒父母完全是正常的,往上推三代也都正常,但是這樣的隱性基因卻傳給了孩子。」

「新生兒42天聽力篩查沒通過的,3個月的時候建議做耳聾基因檢測。」

李主任說,由於遲發性耳聾具有隱蔽性,傳統的聽力篩查方法難免會有遺漏。而耳聾基因檢測則可明確遺傳病因,從而預防和減少遲發性耳聾的發生,或保護殘留聽力,避免聽力損傷加重。

患兒根據檢測出來結果的不同,可選擇人工耳蝸手術、佩戴助聽器、用藥等手段。當然,這樣的治療也需儘早,儘量在3周歲之前,否則會錯過最佳語言的發育期。最令人惋惜的是,部分內耳畸形的患兒因無法安裝人工耳蝸而終生失聰。

人的聽力好壞是怎麼判斷的?

聽力的強度是按照分貝來計算的:

0分貝是指人聽到微弱的聲音;一般人聽到25分貝以下聲音為正常聽力;26-40分貝指的是相當於「喃喃細語」的聲音,如果聽不到就是輕度耳聾;41-55分貝相當於正常交談的聲音,如果聽不到或是困難就是中度耳聾;56-70分貝指的是大聲說話或吵鬧的聲音,如果聽不到就是重度耳聾;71-90分貝指的是很吵,相當於噪音,如果聽不到就是極重度耳聾,甚至全聾,這個分貝以上的聲音,如果長時間聽的話,會導致耳神經損傷。

例如,待在120分貝的環境中超過1分鐘就會導致暫時性失聰。如果在150分貝的環境中,哪怕再短的時間,人的耳膜都會破裂出血,失去聽力。

聽力受損,學英語聽力較吃力

隨著年齡增長,聽覺器官老化,及受環境因素、精神壓力等影響,聽力開始下降,有些頻段的聲音聽不到了。對於噪聲性耳聾,最典型的就是4000Hz的聲音聽不到了,醫學上把這種現象叫高頻音段聽力損失。

高頻音段聽力損失的病人,特別是青少年病人,有個特點,它的語言聽力頻率沒有受損。人說話時聲波的頻率在500-2000赫茲,所以他與人交談一點問題都沒有,但像以前BB機的叫聲、電熱水壺燒開時的吱吱聲、知了的叫聲,他可能就聽不到了。

另外,高頻聽力受損的人,學英語聽力比較吃力,能聽清楚英語裡所有的母音發音,但可能聽不清T、K和S等這些字母的發音。

李勇的保護聽力秘訣:不戴入耳式耳機

很多家長希望孩子的英語聽力成績提高,讓孩子練習好多題目,其實歸根到底把聽力保護好,是基礎。李勇主任說,自己有保護聽力的一些方法,大家有興趣可做參考,也希望家長們幫助孩子養成好的習慣。

近幾年,青少年人群中,聽力減退和耳鳴患者逐漸增多,這樣的病人就是高頻聽力有損失,這主要與戴入耳式耳機及播放大音量的音樂有著密切關係。

我自己也很喜歡聽音樂,但我不戴入耳式耳機。因為入耳式耳機漏聲特別少,導致內耳接收到的聲音強度比較強。建議大家,儘量選擇有降噪功能的頭戴式耳機,一來可以預防你把聲音調得太大。二來,有降噪功能的耳機音質好,不容易出現破音等現象,避免耳朵突然受到劇烈刺激。

聽音樂時,要注意聽音樂的方法:聽音樂的時間不宜長,音量不宜大。一般音量不要超過最大音量的60%,連續聽的時間不超過60分鐘。

此外,公交車上、睡覺時不要聽歌。在公交車上聽歌,為了隔絕外界聲音,會不自覺地調高音量;睡覺時,或許音量調得並不高,但持續的時間會很久。這種長時間的刺激會使毛細胞上的纖毛與上面的蓋膜反覆發生摩擦,導致毛細胞受損。

再有,千萬不要用一隻耳朵聽歌。我們平時聽到的聲音是從雙耳接收到一個平衡的能量聲信號,繼而整合信號分析。若一隻耳朵戴、一隻耳朵不戴,大腦皮層會更加勞累,聽完易產生頭暈、頭痛,甚至耳鳴等症狀。

相關焦點

  • 戴耳機聽音樂1小時,聽力下降20分貝?·都市快報
    記者 葛丹娣 通訊員 方序 魯青 本報訊 今天是第16個全國愛耳日,今年的主題為——安全用耳,保護聽力。 據外媒報導,世界衛生組織發出警告,由於年輕人喜歡戴耳機聽音樂,或者去酒吧夜總會,全球11億年輕人,面臨聽力受損的危險。
  • 聽耳機毀聽力 如何保護聽力不受損
    1、戴耳機要注意保護 晨練、學生、上班族長期地使用耳塞型耳機能導致噪聲性聽力下降。使用耳塞型耳機時間越長,聽力損害越嚴重。據研究,戴耳機連續聽1小時音樂,聽力明顯下降,連聽2小時,真的會對聽力造成不可恢復的傷害。
  • 謠言破解:長時間戴耳機真的影響聽力嗎?
    談一個流傳比較久的「謠言」 —— 父母被常說「長時間戴耳機影響聽力」,是真的嗎?​似乎不少上一輩人會維持這個觀點,其實有一定道理,但過於絕對。周圍的朋友為人父母的越來越多,我不希望各位還維持「一棍子打死」的想法,感覺戴耳機跟犯罪一樣。要知道耳機在一定情況上甚至可以保護聽力。
  • 入耳式會比普通耳機更傷害耳朵嗎?-耳機,入耳式,耳塞式,損傷,聽力...
    聲音對聽力的損害在醫學上叫做噪聲性聾,噪聲性聾又主要分為慢性聲損傷和急性聲損傷。慢性聲損傷。指的是因長期接觸噪聲刺激所引起的緩慢進行的感音神經性聾;近距離爆炸(比如戰爭中炸彈在身邊炸響)造成的稱為:急性聲損傷,是一次高強度脈衝噪聲瞬時暴露引起的。聽耳機造成的損害就屬於前者。
  • 耳鼻咽喉科
    名醫聚洛陽--大河網
    本報訊  7月9日,「2016豫西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高峰論壇」在洛陽東方醫院召開。  本次論壇,邀請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的龔樹生教授、馬有祥教授、劉良發教授、李革臨教授以及河南省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家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婁衛華教授、盧偉教授,河南省人民醫院王廣科教授等,這些權威專家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方面有著深厚學術功底和豐富實踐經驗。洛陽東方醫院耳鼻咽喉科作為洛陽市醫學重點學科,也派出了精幹的專家團隊參與高峰論壇。
  • 是什麼偷走了你的聽力?常坐地鐵戴耳機聽音樂的你,要注意
    研究則表明,入耳式耳機音量控制在最大音量的70%以內時,使用時長應該控制在4-6小時以內;音量控制在最大音量的80%以內時,使用時長應該控制在1-2小時以內。頭戴式耳機調到最大音量的60%時,每天應該控制在1小時內。
  • 初中男生沒事就帶耳機 聽力下降至50分貝
    傷耳案例一 過度戴耳機 聽力下降至50分貝 陳彥飛是交大二附院耳鼻喉科的聽力師,在這裡工作已近10年,近10年間,他遇到形形色色來看耳疾的病人 「有病人因為過度使用耳機而導致聽力下降。」3月2日,陳彥飛說。 據陳彥飛講述,他曾有一位病人(為了保護病人隱私,不提名字),是一位初中男生,聽力下降到了50-60分貝,也就是只能聽到50-60分貝以上的聲音。
  • 常聽耳機損害聽力 青少年成為受害者
    世衛組織還對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國家的研究數據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在12歲至35歲人群中,近50%的人在使用個人音頻設備時,音量大到不安全的程度。青少年面臨聽力危機據央視《每周質量報告》,今年年初,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耳鼻喉科收診的一位18歲的小夥子,被診斷為噪聲性損害引起的聽力下降,讓這個年輕人非常意外。
  • 常戴耳機玩遊戲男子聽力下降 當心噪聲「偷走」聽力
    湖南日報記者 段涵敏 通訊員 梁輝 餘志林  美妙的音樂,可能是潛伏在身邊的「聽力殺手」。  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今年的主題是「安全用耳,保護聽力」。3月2日,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專家認為,現代社會噪聲無處不在,如果保護不當或缺乏保護意識,就會損害我們的聽力,尤其是青少年。
  • 耳機正在奪走聽力 戴耳機音量過大是重要原因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賽說,聽力損失往往是不可逆轉的,在人類擁有足夠保護聽力的技術和知識的情況下,不應讓眾多年輕人僅因為聽音樂而遭受聽力損失。  「這種說法是有理有據的,長期戴耳機聽歌屬於一種不良習慣。」記者採訪了成都市第二、第三人民醫院的耳科專家,在他們看來,高強度的聲音不斷地撞擊耳膜,會造成耳蝸內毛細胞等組織的損傷,尤其影響人對高頻聲音的感知能力。
  • 教你如何正確佩戴入耳式耳機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美國《連線》雜誌11月9日報導,入耳式耳機能排除外在噪音幹擾,音質既飽滿又清晰,輕巧易攜帶。但常聽人抱怨說耳機太小、低音部分不足,經常掉出來。實際上,這並不是耳機的問題,而是大部分人不知道如何正確使用這種耳機,下面為大家支幾招,以供參考。
  • 世界愛耳日|耳機戴多久會損害聽力?
    你有沒有覺得自己經常耳鳴,聽力也大不如從前?有沒有耳機戴一整晚的習慣?是不是把掏耳屎當做特別爽的一件事情?很多生活中細微的小事,可能正在傷害你的聽力。聽力下降真的是耳機的問題嗎?2016年6月,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在對某高校3826名在校大學生調查發現,耳機使用率高達99.8%,已經出現噪聲性聽力損傷的人數超過1000人,佔比接近30%。
  • 戴耳機後你的聽力下降了嗎?這麼做還能拯救一下!
    我國是世界上聽力殘疾人數最多的國家,有聽力殘疾人2780萬。其中有些聽力殘疾源於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習慣。 耳機體積小、便攜、私密性強,受到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的喜愛。然而,使用耳機時,我們必須考慮它可能對聽覺健康造成的傷害,千萬別在不經意間被耳機悄悄地「偷走」了聽力。
  • 實驗:戴耳機聽50分鐘搖滾樂 聽力下降15分貝 
    3月3日國際「愛耳日」,記者來到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通過聽力檢測小實驗和數據告訴你真相。當天下午,兩名記者來到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進行聽力檢測。聽力檢測在密閉靜音的聽力室進行,記者戴上耳機,耳機裡會發出由低頻至高頻(125赫茲至8000赫茲)不同音頻的不同分貝聲音,記者一旦聽到聲音就需要按下電腦按鈕記錄下來,由此形成聽力檢查記錄表。
  • 經常戴耳機聽音樂會導致耳聾嗎?不注意,還真會影響聽力!
    陌生的城市,擁擠的人潮,戴上耳機,盡情享受「一個人的孤獨」。刷著微博,玩著遊戲,聽著音樂,煲著劇這似乎已經是現代年輕人的日常。耳機,已成為居家旅行必備良品。但是你媽媽肯定經常說:整天戴耳機,耳朵遲早要聾!經常戴耳機真的會聾嗎?
  • 博大耳鼻喉名醫團成功開展耳內鏡下中耳手術
    江西首例耳內鏡下中耳手術  填補省內該技術領域空白  這名患者30年前開始反覆流膿、聽力下降的現象,有時還會耳痛、耳鳴。經確診為雙耳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據悉,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其臨床表現為流膿、鼓膜穿孔、聽力下降等,給患者生活及工作帶來諸多不便,需通過手術以達到幹耳、恢復聽力的目的。
  • 小米雙單元半入耳式耳機發布:陶瓷喇叭單元
    今天上午10點,小米雙單元半入耳式耳機正式發布,同時全渠道開售,售價69元。小米雙單元半入耳式耳機提供黑、白兩款配色,採用半入耳式佩戴結構,陶瓷質感機身,佩戴時耳殼基本在耳道外側,可有效保護耳道,入耳佩戴更加舒適。
  • 經常戴耳機會聾嗎?應該怎么正確戴耳機呢?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 如果你在95分貝的音量下 持續聽歌30分鐘 會在兩三年內遭受不可逆的聽力 不要說「我把聲音調小就好」
  • 骨傳導耳機也會損傷聽力 保護內耳毛細胞這些需牢記
    我們都知道,長期在嘈雜環境中使用耳機可能有損聽力。近年來,骨傳導耳機逐漸進入了大眾視野,有說法稱「骨傳導耳機利用骨導原理對聲音進行傳播,不會損傷聽力」。那麼,什麼是骨傳導耳機?它會不會損傷人的聽力呢?
  • 寶寶聽力有損失?山東省耳鼻喉醫院專家:這些情況需植入人工耳蝸
    專家建議有先天性耳聾的患兒一定要在言語發育期之前把聽力解決,這樣不影響孩子的語言發育,能正常說話,所以耳蝸手術的時間要求是越早做效果越好,因為越晚做聽力恢復的越晚,對語言發育的影響越大。山東省耳鼻喉醫院聽覺植入科徐磊主任表示:「先天性耳聾患兒人工耳蝸慈善救助項目啟動11年來,山東省耳鼻喉醫院作為中國殘聯人工耳蝸項目定點手術醫院已為2100餘名貧困兒童進行免費救助,讓這些聾兒第一次聽到外界的聲音,大部分經過科學訓練的孩子已經進入正常的幼兒園、普通學校就讀,回歸正常的社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