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耳機損害聽力 青少年成為受害者

2020-11-22 中國軍網

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數據顯示,全球約有11億青少年因不安全使用智慧型手機及配套耳機等設備,面臨聽力損傷風險。世衛組織還對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國家的研究數據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在12歲至35歲人群中,近50%的人在使用個人音頻設備時,音量大到不安全的程度。

青少年面臨聽力危機

據央視《每周質量報告》,今年年初,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耳鼻喉科收診的一位18歲的小夥子,被診斷為噪聲性損害引起的聽力下降,讓這個年輕人非常意外。在他看來,自己平時也不太可能接觸到「噪音」。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名患者的聽力損傷呢?醫生仔細一問,發現這個小夥子特別喜歡聽音樂,而且是不分場合與地點,即使在嘈雜的地方都戴著耳機。據專家介紹,這種情況並非個案,在使用耳機的人群中非常普遍,特別是在青少年中更為嚴重。

在我國,有關機構曾做過一項抽樣調查,對某高校3826名在校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發現,使用耳機的共有3819人,耳機使用率為99.8%,其中每天使用耳機2個小時以上的,超過了800人,佔比超過20%。而在接受調查的學生中,已經出現了噪聲性聽力損傷的超過了1000人,所佔比例接近30%。

長期音量超89分貝 可能導致聽力喪失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耳機在聽力損傷方面存在較大風險呢?其一與使用環境有關。如果在相對嘈雜環境中使用耳機就會調大聲量,這樣就有可能加大聽力損傷風險;其二,目前我國尚缺乏聽力安全的強制性標準,手機產品基本都沒有添加音量提示功能。有關風險監測結果顯示,目前約有五成左右的耳機類產品最高聲壓級超標,使用不當無疑會帶來不可逆的聽力傷害,耳機及配套產品帶來的安全風險不容低估。

歐盟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戴著耳機聽音樂,耳機聲音超過85分貝,時長超過30分鐘,可能引起暫時性聽力下降。如果每天超過89分貝音量聽音樂,時長達一小時,持續5年就可能永久喪失聽力。為此,為起到提醒和警示作用,歐盟制定了嚴格的耳機聽力安全標準,在手機等移動音頻設備中增加了音量安全限制的提示功能。目前來自歐洲的手機產品基本都添加了音量提示功能,而目前我國並沒有此類規定,國產手機產品基本都沒有進行相關標示。

一項對日常生活中場景噪聲的測量顯示,嘈雜街道上的噪聲一般在70分貝左右,而公交車和地鐵中的噪音則會達到85分貝左右。如果在相對嘈雜的環境中還想聽清楚耳機中的聲音,就需要較大的音量,而此時耳機可能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對使用者的聽力造成了傷害。國內外的研究都證明,長時間、大音量地使用耳機,會對耳朵裡的毛細胞造成嚴重損傷,從而對使用者的聽力帶來不可逆轉的傷害。

保護聽力,青少年戴耳機每天不要超過兩小時

人戴上耳機後,外耳道口即被耳機緊緊堵塞住。高音量的音頻聲壓會直接進入耳內而損傷聽力,造成不可恢復的聽力損害。長期用耳機聽音樂,聽覺就會出現疲勞、損傷,引起聽力減退,人體就會出現煩躁不安、頭暈、失眠、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維反應遲鈍、異常心理障礙等情況,對身體健康十分有害。

專家提醒,經常戴耳機聽音樂的人應掌握「60-60-60」原則,這也是國際上公認的保護聽力的方法。即聽音樂時,音量不要超過最大音量的60%,連續聽的時間不要超過60分鐘,外界聲音最好不要超過60分貝。成人每天用耳機不超過3~4小時,青少年因聽覺器官還未發育成熟,每天不宜超過兩小時,以間歇收聽為宜。並且每次佩戴耳機30~40分鐘後,就要讓耳朵得到充分休息。用耳機聽音樂應注意減小音量,以柔和不刺耳為宜,應該保持在40到60分貝為最佳,應該挑選音量可以靈活自由控制的耳機,遇到聲音突然變大等情況可以及時地調整,保護聽力。

相關連結

如何選購併合理使用耳機?

如今,市面上耳機品種是越來越多,但大體上可分為以下三類,消費者可根據自己的使用習慣合理選擇。

耳塞式: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耳機,包括平板等電子設備的標配耳機配件幾乎都是耳塞式。不過,由於其隔音效果微弱,容易受外界噪音幹擾,這也是大多追求音質的青少年不願意使用耳塞式耳機的一大原因。

入耳式:入耳式耳機乍看之下和耳塞式有一些相似,但實際上卻有著極大的不同。在使用時,入耳式耳機會在耳道形成一個密閉空間,能夠減少外界噪音的影響,也可以更好地減少漏音,能夠較好地呈現聲音的本色,讓使用者有更好的音樂體驗,但因為隔音效果過好,容易存在交通安全方面的風險,長期佩帶也存在導致耳道損傷的風險。

頭戴式:頭戴式耳機因為其佩帶舒適、聲場好、不入耳避免耳道損傷等優點,適合長時間佩帶使用。目前,越來越多的頭戴式耳機重外觀設計,使得頭戴式耳機已經成為時尚人士和音樂發燒友們的首選耳機。

相關焦點

  • 常戴耳機玩遊戲男子聽力下降 當心噪聲「偷走」聽力
    湖南日報記者 段涵敏 通訊員 梁輝 餘志林  美妙的音樂,可能是潛伏在身邊的「聽力殺手」。  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今年的主題是「安全用耳,保護聽力」。3月2日,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專家認為,現代社會噪聲無處不在,如果保護不當或缺乏保護意識,就會損害我們的聽力,尤其是青少年。
  • 聽耳機毀聽力 如何保護聽力不受損
    1、戴耳機要注意保護 晨練、學生、上班族長期地使用耳塞型耳機能導致噪聲性聽力下降。使用耳塞型耳機時間越長,聽力損害越嚴重。據研究,戴耳機連續聽1小時音樂,聽力明顯下降,連聽2小時,真的會對聽力造成不可恢復的傷害。
  • 地鐵裡聽耳機或傷耳朵,專家細數那些損傷聽力壞習慣
    小紅喜歡戴著耳機反覆認真練習英語聽力,而且喜歡把音量調高,這樣更容易讓自己集中精神。但是,近來她覺得自己的耳朵變得對聲音不那麼敏感了,醫生發現小紅聽力已經有了輕度下降。可引起聽力損失的病因很多,最常見的就是噪聲,通常是長時間暴露於強噪聲會引起聽力損失,但是短時間極強的噪聲也會造成永久性的聽力損害。
  • 世界愛耳日|耳機戴多久會損害聽力?
    你有沒有覺得自己經常耳鳴,聽力也大不如從前?有沒有耳機戴一整晚的習慣?是不是把掏耳屎當做特別爽的一件事情?很多生活中細微的小事,可能正在傷害你的聽力。聽力下降真的是耳機的問題嗎?2016年6月,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在對某高校3826名在校大學生調查發現,耳機使用率高達99.8%,已經出現噪聲性聽力損傷的人數超過1000人,佔比接近30%。
  • 世衛組織呼籲 重視娛樂噪音對聽力的損害問題
    原標題:世衛組織呼籲 重視娛樂噪音對聽力的損害問題  新華社日內瓦2月27日電 (記者聶曉陽 施建國)世界衛生組織27日在此間發布的研究報告稱,全球有約11億青少年正在受到個人視聽設備和娛樂場所噪音超標的威脅,由此造成的聽力受損可能會給他們的身心健康、教育和就業帶來不良影響。
  • 半數年輕人用耳機音量超標 聽力損傷多年後顯現
    無論是在街頭,還是在地鐵裡,隨處可見戴著耳機聽音樂的年輕人,他們也許並不知道,「聽力殺手」就隱藏在自己耳邊。昨天是全國「愛耳日」,專家提醒「耳機族」,在外部噪音超過60分貝的環境中,如果長時間使用耳機,聽力將受到傷害。
  • 掏耳朵容易造成聽力損害 科學護耳需重視
    掏耳朵容易造成聽力損害 科學護耳需重視 原標題:   戴耳機要遵守「兩個原則」  現如今,智能產品日益普及,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很多青少年兒童缺乏保護耳朵的意識,經常長時間戴耳機或者將手機等音量調得過高,嚴重影響了聽力健康。  兒童期是聽覺言語發育的關鍵時期,聽力如果突然下降,往往是急症,發現越早,就診恢復的可能性越大。早一天治和晚一天治的效果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 是什麼偷走了你的聽力?常坐地鐵戴耳機聽音樂的你,要注意
    然而,慢慢地,張明覺得自己想要聽清楚別人說話略微有些吃力,特別是不經意的低語,常常就被他忽略了,這給他造成了很大困惱。到新華醫院就診,經純音聽力測試,發現他的聽力已經比常人下降了40分貝。圖片來源於網絡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12-35歲的年輕人中,有約11億人正面臨著不可逆轉的聽力損失風險,而個人音頻設備音量過大,成為了聽力下降的「第一殺手」。截至目前,全世界殘疾性聽力喪失患者約有4.66億,佔全球人口5%以上。預計到2050年,有超過9億人患殘疾性聽力喪失。
  • 耳機正在奪走聽力 戴耳機音量過大是重要原因
    「從青春期開始,每天都要塞著耳機聽歌,至少一兩個小時,現在偶爾會耳鳴,別人叫自己名字也常常聽不到。」小王說。  小王是一名音樂愛好者,尤其喜歡聽節奏激烈的搖滾、金屬音樂,上下班的路上,他總是戴著耳機,用音樂把自己隔絕起來。業餘時間,他還經常出入Livehouse聽現場音樂。
  • 實驗:戴耳機聽50分鐘搖滾樂 聽力下降15分貝 
    醫生介紹,聽力檢查記錄表上會顯示出被檢查者聽到的各音頻的最小分貝數。如果被檢查者能聽到25分貝以內的所有音頻的聲音,則說明聽力正常。戴耳機聽50分鐘搖滾樂,聽力下降15分貝兩名記者第一次聽力檢查,聽力都在25分貝之內,聽力正常。之後在醫院走廊上,兩名記者都戴上手機的耳塞式耳機聽50分鐘音樂。
  • 戴耳機聽音樂1小時,聽力下降20分貝?·都市快報
    其中,將近一半青少年用耳機聽音樂時,音量過高;還有四成青少年在夜總會、酒吧和體育場所聽到的音樂,也音量過高。夜總會的音樂通常是100分貝,這種高音只能聽15分鐘;超過15分鐘,就對聽力造成傷害。聽力受損對人們的身心都有嚴重影響,一旦喪失聽力,將無法恢復。 近日,另一篇關於《戴耳機聽音樂1小時,聽力下降20分貝》的文章,讓不少喜歡在上下班途中或跑步時戴耳機聽歌的年輕人驚了一下。
  • MP3毀孩子聽力 60分貝以下最好
    MP3毀孩子聽力 60分貝以下最好(圖片來源:資料圖)在街頭,時常能看到戴著耳機聽音樂的孩子。殊不知,他們的聽力正因此受到損害。《美國醫學會雜誌》8月18日刊登了一項關於MP3與青少年聽力的最新研究,文章指出,從1988—2006年,美國青少年中聽力喪失病例增加了30%左右,1/5的孩子如今出現了部分聽力喪失。該研究收集了1988—1994年的2928名青少年的相關數據。並與參加2005—2006年同樣調查的1771名青少年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發現,由於MP3的普及,青少年聽力出問題的越來越多。
  • 耳鼻咽喉科名醫李勇保護聽力秘訣 不戴入耳式耳機·都市快報
    小顧找到市一醫院耳鼻咽喉科李勇主任治療,聽力慢慢恢復到了原來的水平。 讓李勇記憶深刻的還有32歲的王先生。 他跟別人發生口角後,大打出手,頭上挨了對方一個巴掌後,他的雙耳開始聽不到。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一巴掌致聾」——外傷引起的耳聾。 還有所謂的「一針致聾」。李主任說,有個5歲的孩子因上呼吸道感染,注射了慶大黴素,之後雙耳失聰。
  • 耳機噪聲危害青年人聽力 專家:長時間戴或早聾20年
    曾在同仁醫院接受治療的蒙古族聽力障礙小朋友額布蘇乙拉和家人專程回到醫院,向主任醫師張華獻上哈達,表示謝意。 本報記者 李繼輝攝   當前,隨著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快速普及,公交、地鐵上隨處可見戴著耳機聽歌、追劇的人,殊不知,人在生活中過分依賴的耳機,已悄然成為聽力「殺手」。
  • 入耳式會比普通耳機更傷害耳朵嗎?-耳機,入耳式,耳塞式,損傷,聽力...
    聲音對聽力的損害在醫學上叫做噪聲性聾,噪聲性聾又主要分為慢性聲損傷和急性聲損傷。慢性聲損傷。指的是因長期接觸噪聲刺激所引起的緩慢進行的感音神經性聾;近距離爆炸(比如戰爭中炸彈在身邊炸響)造成的稱為:急性聲損傷,是一次高強度脈衝噪聲瞬時暴露引起的。聽耳機造成的損害就屬於前者。
  • 耳機音量過大降低聽力?世界衛生組織推新政策
    說到耳機,可以說是現在幾乎人手一個的音頻設備。從有線到無線,從藍牙到降噪,耳機的品牌眾多、形態各異。尤其在年輕人市場中最為受歡迎。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耳機不僅可以帶來隨時隨地的音樂享受,還成為了一種潮流的配飾,舒適、降噪、好看等剛需也成為了主導人們選購耳機的標準。現如今無論是在辦公室、家中還是大街上,隨處可見戴著耳機聽音樂的人們。
  • 初中男生沒事就帶耳機 聽力下降至50分貝
    「有病人因為過度使用耳機而導致聽力下降。」3月2日,陳彥飛說。 據陳彥飛講述,他曾有一位病人(為了保護病人隱私,不提名字),是一位初中男生,聽力下降到了50-60分貝,也就是只能聽到50-60分貝以上的聲音。
  • 謠言破解:長時間戴耳機真的影響聽力嗎?
    談一個流傳比較久的「謠言」 —— 父母被常說「長時間戴耳機影響聽力」,是真的嗎?​似乎不少上一輩人會維持這個觀點,其實有一定道理,但過於絕對。周圍的朋友為人父母的越來越多,我不希望各位還維持「一棍子打死」的想法,感覺戴耳機跟犯罪一樣。要知道耳機在一定情況上甚至可以保護聽力。
  • 骨傳導耳機也會損傷聽力 保護內耳毛細胞這些需牢記
    我們都知道,長期在嘈雜環境中使用耳機可能有損聽力。近年來,骨傳導耳機逐漸進入了大眾視野,有說法稱「骨傳導耳機利用骨導原理對聲音進行傳播,不會損傷聽力」。那麼,什麼是骨傳導耳機?它會不會損傷人的聽力呢?
  • 戴耳機後你的聽力下降了嗎?這麼做還能拯救一下!
    我國是世界上聽力殘疾人數最多的國家,有聽力殘疾人2780萬。其中有些聽力殘疾源於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習慣。 耳機體積小、便攜、私密性強,受到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的喜愛。然而,使用耳機時,我們必須考慮它可能對聽覺健康造成的傷害,千萬別在不經意間被耳機悄悄地「偷走」了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