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機噪聲危害青年人聽力 專家:長時間戴或早聾20年

2020-12-05 新華教育

  昨天是第18個全國愛耳日。曾在同仁醫院接受治療的蒙古族聽力障礙小朋友額布蘇乙拉和家人專程回到醫院,向主任醫師張華獻上哈達,表示謝意。 本報記者 李繼輝攝

  當前,隨著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快速普及,公交、地鐵上隨處可見戴著耳機聽歌、追劇的人,殊不知,人在生活中過分依賴的耳機,已悄然成為聽力「殺手」。昨天是第18個全國愛耳日,記者在北京同仁醫院舉行的宣教活動中獲悉,當前,娛樂性噪聲正在嚴重危害著青年人的聽力,且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人們工作生活過度依賴耳機

  前兩天,同仁醫院耳研所中心防聾辦主任黃麗輝接診了一位20多歲的小夥子,他有一側耳朵出現突發性耳聾,聽力下降到60分貝。經檢查,醫生發現他屬於典型的噪聲性耳聾。詢問之下,他平時經常習慣用耳機聽音樂,而且一聽就是很長時間。不僅如此,聽力測試圖還顯示他另一側耳朵也有問題。當得知即便進行康復治療也不可能完全恢復聽力時,小夥子驚呆了,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突然就這樣加入了聽障人群的行列。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身邊很多人對耳機有很強的依賴。尤其是地鐵、公交裡的低頭族,無論聽歌、追劇還是玩遊戲,都會習慣性戴著耳機。因環境嘈雜,有的人會不自覺地將音量調高。

  「有時候覺得自己就像個接線員,現在已經幾乎離不開耳機了。」在IT公司工作的張先生前幾天就曾出現過連續數日耳鳴,可他仍舊無奈地表示,每天在公司開電話會議都需要用耳機,有時一連就是幾個鐘頭,藍牙耳機甚至在中午需要充電。

  「現在不聽耳機寫不了稿。」一位記者說。採寫稿件時為了準確,經常需要重新聽採訪錄音,這幾乎成了平時工作的一部分。

  噪聲性耳聾基本無法治療

  對於耳朵,很多人都存在誤區,如:現在大家都知道長時間打手機會影響聽力,但以為戴耳機打手機就能保護聽力。其實只要是大的聲音,持續性地對耳朵進行刺激,都會對聽力造成損傷。因此戴耳機並不能保護聽力,反而要控制戴耳機聽聲音的時間,減少對耳朵的長期刺激。

  「娛樂性噪聲性耳聾不易被察覺,且造成的聽力損失不可逆,一旦確診,幾乎不可治癒。」北京同仁醫院主任醫師張華介紹,一般來說,這種因長時間使用耳機造成的噪聲性耳聾往往不容易察覺,等發現時通常都已經是中晚期了,基本上無法治療,只能戴助聽器來輔助治療。不僅如此,一般老年人在65歲左右會開始出現耳聾,但是這種從年輕時就長時間使用耳機的人,很可能比其他同齡人早20年出現耳聾。

  娛樂性噪聲性耳聾早期非常重要的表現就是耳朵發悶,不時「嗡嗡嗡」地響或者聽到像知了叫聲一樣的響聲,耳朵的深部有輕度疼痛,還有個別人會有眩暈、耳鳴的情況,這些都是聽力下降的早期症狀。張華提醒年輕人,當耳朵出現類似症狀時,一定要引起重視。

  使用耳機務必遵循「60」原則

  張華建議大家使用耳機要遵循「60」原則,即聽音樂時音量不要超過60%,每次不要超過60分鐘。在公交車或大街上等噪聲很大的地方不要使用耳機聽音樂,因為為了蓋過噪聲,人們會不自覺地加大音量,更容易對耳朵造成傷害。睡前更不要聽耳機,耳塞夾在枕頭和耳朵之間,會對鼓膜造成傷害,如果聽音樂睡著了,耳朵處於休眠狀態時,所受的傷害會更明顯。

  另外,在選擇耳機方面,張華建議大家可以購買一些帶通氣孔的耳機,這樣一來,聲音進入外耳道後,還能漏出一部分,不至於所有聲音壓力全部通向鼓膜。

  黃麗輝主任則表示,現在市場上流行的入耳式耳機對聽力危害也很大,因為這種耳機的聲音只能往耳道裡走,很少往外發散,同時還能封閉外面的一些雜音,更容易損害耳蝸。然而,無論選擇何種類型的耳機,長期持續使用都會對聽力造成很大損害。

  相關新聞

  本市新生兒耳聾基因檢出率達4.5%

  本報訊(記者 劉歡)北京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昨天表示,目前本市常住人口新生兒都可以自願享受免費耳聾基因篩查的服務。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北京市共檢測新生兒足跟血樣約24萬例,檢測出耳聾基因陽性者10747例,檢出率為4.5%。

  我國每年有3萬左右新生兒罹患重度、極重度聽力損失。這一疾病如果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就會對孩子造成聽力障礙,甚至終身聾啞。中國有句古語叫「貴人語遲」,很多家庭的孩子到兩歲時還不會說話,就會拿這句老話來自我安慰。「大家千萬不要犯這個錯誤。」北京同仁醫院主任醫師張華說,「貴人語遲」的案例是有的,但在全世界都是極其罕見的。正常情況下,如果打雷或者門突然關上,孩子會有驚嚇反應,六七個月大的嬰兒就能辨別聲源。他指出,新生兒出生後三天內可以通過聽力篩查初步檢查有沒有聽力問題,初篩的問題多是由外耳道分泌物導致的,不要緊張,但出生後42天一定要復篩一次。如果復篩不過,則3個月以內必須到專門的聽力診斷中心予以確診。

  記者在採訪中獲悉,如果不是極重度的聽力損失,孩子在兩歲前開始接受康復治療,聽力的恢復還是有希望的,但如果孩子超過三歲仍未及時進行康復治療,將來通過康復來逆轉聽力是很困難的。因此,專家呼籲家長發現孩子聽力異常,一定要儘早治療。(記者 劉歡)

相關焦點

  • 常戴耳機玩遊戲男子聽力下降 當心噪聲「偷走」聽力
    湖南日報記者 段涵敏 通訊員 梁輝 餘志林  美妙的音樂,可能是潛伏在身邊的「聽力殺手」。  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今年的主題是「安全用耳,保護聽力」。3月2日,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專家認為,現代社會噪聲無處不在,如果保護不當或缺乏保護意識,就會損害我們的聽力,尤其是青少年。
  • 南通疾控專家:職業性噪聲聾增多 需及時檢查
    原標題:南通疾控專家:職業性噪聲聾增多 及時檢查提早發現   最近,43歲的市民老王有了煩心事,他在市區一家企業做打磨工20年了,近來感覺自己的聽力逐漸下降,別人日常說話也聽不清。職業病診斷機構根據老王的職業史、症狀,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聽覺損害,最終診斷其為中度職業性噪聲聾,不宜繼續從事此項工作。
  • 入耳式會比普通耳機更傷害耳朵嗎?-耳機,入耳式,耳塞式,損傷,聽力...
    聲音對聽力的損害在醫學上叫做噪聲性聾,噪聲性聾又主要分為慢性聲損傷和急性聲損傷。慢性聲損傷。指的是因長期接觸噪聲刺激所引起的緩慢進行的感音神經性聾;近距離爆炸(比如戰爭中炸彈在身邊炸響)造成的稱為:急性聲損傷,是一次高強度脈衝噪聲瞬時暴露引起的。聽耳機造成的損害就屬於前者。
  • 是什麼偷走了你的聽力?常坐地鐵戴耳機聽音樂的你,要注意
    預計到2050年,有超過9億人患殘疾性聽力喪失。數據引人擔憂,現實更不容樂觀,在大街上、公交車站、地鐵裡、餐廳內,隨處可見戴著耳機調大音量聽音樂的年輕人,他們在聽音樂的同時,卻不知道自己的耳朵正在遭到摧殘。大音量正悄悄偷走你的聽力無論是哪種耳機的長時間、大音量使用都會導致聽力下降。
  • 經常戴耳機聽音樂會聾嗎
    陌生的城市,擁擠的人潮,戴上耳機,盡情享受「一個人的孤獨」。刷著微博,玩著遊戲,聽著音樂,煲著劇這似乎已經是現代年輕人的日常。耳機,已成為居家旅行必備良品。但是你媽媽肯定經常說:整天戴耳機,耳朵遲早要聾!經常戴耳機真的會聾嗎?
  • 經常戴耳機聽音樂,會聾嗎?
    耳機,已成為居家旅行必備良品。但是你媽媽肯定經常說:整天戴耳機,耳朵遲早要聾!經常戴耳機真的會聾嗎?近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數據稱,目前全球有約11億年輕人(12-35歲之間)正面臨無法逆轉的聽力損失風險,個人音頻設備音量過大(例如用手機聽音樂)是造成風險的重要原因。A、聽力為什麼會損失?
  • 整天戴耳機,耳朵遲早要聾!是真的嗎?
    但是你媽媽肯定經常說:整天戴耳機,耳朵遲早要聾!經常戴耳機真的會聾嗎?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數據稱,目前全球有約11億年輕人(12-35歲之間)正面臨無法逆轉的聽力損失風險,個人音頻設備音量過大(例如用手機聽音樂)是造成風險的重要原因。  A  聽力為什麼會損失?  想要知道聽力為什麼會損失,就要知道耳朵聽到聲音的原理。
  • 少兒科普:老戴著耳機聽東西真的會聾?
    少兒科普:老戴著耳機聽東西真的會聾?耳朵瞬間爆炸 而且會產生一些即時症狀 但這都是暫時性的 隨著噪聲水平的減弱 受損的聽力可以在數小時或者數日後 恢復正常 不過
  • 經常戴耳機會聾嗎?應該怎么正確戴耳機呢?
    小明最近被打了 原因是這樣的 那天 小明在家愉快的聽著音樂 突然 小明的母上大人出現了 結果 小明戴耳機沒有聾
  • 世界愛耳日|耳機戴多久會損害聽力?
    據估計,到2050年將有9億多人出現殘疾性聽力損失。你有沒有覺得自己經常耳鳴,聽力也大不如從前?有沒有耳機戴一整晚的習慣?是不是把掏耳屎當做特別爽的一件事情?很多生活中細微的小事,可能正在傷害你的聽力。聽力下降真的是耳機的問題嗎?
  • 20 歲的年齡 70 歲的聽力,「未老先聾」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簡單地說,雖然小軍的年齡只有 20 歲,但聽力卻比部分 70 歲的老人還差。聽力明顯受損。 我無法斷定就是某單一因素造成了小軍的聽力損失,但小軍的父母卻透露出一個非常可疑的跡象。 他們表示,平日裡,不管是吃飯、走路還是睡覺前,只要一有時間,小軍就會戴著耳機聽音樂,而且音量超大,以至於身邊的人都能清楚地聽到耳機裡傳出的聲音。
  • 經常戴耳機聽音樂會導致耳聾嗎?不注意,還真會影響聽力!
    陌生的城市,擁擠的人潮,戴上耳機,盡情享受「一個人的孤獨」。刷著微博,玩著遊戲,聽著音樂,煲著劇這似乎已經是現代年輕人的日常。耳機,已成為居家旅行必備良品。但是你媽媽肯定經常說:整天戴耳機,耳朵遲早要聾!經常戴耳機真的會聾嗎?
  • 男子平時喜歡戴耳機聽音樂追劇 一夜醒來聾了
    今天正是全國第16個「愛耳日」,專家呼籲,保護聽力,樹立遠離噪聲的意識很重要。偷放炮「轟」的一聲聽不見了市民林先生告訴導報記者,在初九拜天公時,他特地買了一串鞭炮,想放下添點熱鬧氣氛,雖然在點燃鞭炮後他很快抽身躲在一旁,但耳朵還是被震了一下。
  • 半數年輕人用耳機音量超標 聽力損傷多年後顯現
    無論是在街頭,還是在地鐵裡,隨處可見戴著耳機聽音樂的年輕人,他們也許並不知道,「聽力殺手」就隱藏在自己耳邊。昨天是全國「愛耳日」,專家提醒「耳機族」,在外部噪音超過60分貝的環境中,如果長時間使用耳機,聽力將受到傷害。
  • 常聽耳機損害聽力 青少年成為受害者
    醫生仔細一問,發現這個小夥子特別喜歡聽音樂,而且是不分場合與地點,即使在嘈雜的地方都戴著耳機。據專家介紹,這種情況並非個案,在使用耳機的人群中非常普遍,特別是在青少年中更為嚴重。在我國,有關機構曾做過一項抽樣調查,對某高校3826名在校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發現,使用耳機的共有3819人,耳機使用率為99.8%,其中每天使用耳機2個小時以上的,超過了800人,佔比超過20%。
  • 問答|長期戴耳機聽音樂會不會耳聾?
    下面我們請浦南醫院聽力門診部段吉茸主任給大夥作一介紹。手機不離身、戴耳機聽音樂似乎成為現在年輕人上下班路上的標配,殊不知我們的耳朵正在因為這些美妙的音樂聲而發生著變化。WHO指出,全世界約有11億年輕人(12至35歲)因長時間戴耳機聽音樂的習慣而面臨聽力衰減的隱患。
  • 地鐵裡聽耳機或傷耳朵,專家細數那些損傷聽力壞習慣
    小紅喜歡戴著耳機反覆認真練習英語聽力,而且喜歡把音量調高,這樣更容易讓自己集中精神。但是,近來她覺得自己的耳朵變得對聲音不那麼敏感了,醫生發現小紅聽力已經有了輕度下降。可引起聽力損失的病因很多,最常見的就是噪聲,通常是長時間暴露於強噪聲會引起聽力損失,但是短時間極強的噪聲也會造成永久性的聽力損害。
  • 開車大聲聽音樂致車主耳聾 壞習慣傷聽力
    專家說,這是個很不好的開車習慣。有位長途車司機就因為長期有這個壞習慣,聽力出現了問題,昨天,他在市中醫院,被醫生診斷為噪聲性耳聾。  今年3月3日「全國愛耳日」主題定為「減少噪聲保護聽力」,每年因環境噪聲汙染導致耳聾的人數逐漸增多,減少噪聲對人體的危害應該儘量遠離噪聲源。
  • 保定民眾耳鼻喉醫院提醒:突聾,離你並不遙遠!
    又叫急性特發性、感音神經性聽力下降,急性指的是發病在72小時以內,特發性指的是病因不明。但是,仍然有很多突聾患者以為自己只是上火,盲目吃上幾天去火藥,貽誤最佳治療時機。因為當內耳缺血缺氧到一定程度後,耳內毛細胞損傷便不可逆,就可能成為永久性耳聾。  為了最大限度地預防突聾,平常應努力舒緩精神壓力,保持情緒穩定,切忌暴怒狂喜;保持規律的作息,切忌長期疲勞過度;儘量減少使用耳機的頻次並降低音量;一旦懷疑突聾,應及時到醫院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