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大聲聽音樂致車主耳聾 壞習慣傷聽力

2021-01-08 搜狐網

  很多人都有這麼個習慣:一上車就喜歡把音樂打開,而且聲音還開得很響。專家說,這是個很不好的開車習慣。有位長途車司機就因為長期有這個壞習慣,聽力出現了問題,昨天,他在市中醫院,被醫生診斷為噪聲性耳聾。

  今年3月3日「全國愛耳日」主題定為「減少噪聲保護聽力」,每年因環境噪聲汙染導致耳聾的人數逐漸增多,減少噪聲對人體的危害應該儘量遠離噪聲源。

  開車不良習慣易傷聽力

  昨日上午,市中醫院耳鼻喉科來了一位中年男子。「醫生,兩隻耳朵最近經常響個不停,聽聲音也不清楚,我擔心會不會年紀這麼輕,變成聾子呀。」

  男子姓劉,今年36歲,是一名長途貨車的駕駛員。常年與車為伴的他,為了解除旅途寂寞,同時防止打瞌睡,只要一上車,就把音響打開,開足音量,這樣已有近兩年。近來,劉先生發現聽力越來越差,有時候家人大聲喊,他都聽不到。

  醫生檢查發現聽力出現問題,診斷為噪聲性耳聾。市中醫院耳鼻喉科的陳志凌副主任說,噪聲性耳聾是由於一次短期強噪聲刺激或長期慢性噪聲刺激所引起的聽力下降。病人常先有耳鳴,慢慢耳聾並逐漸加重,甚至高頻聽力消失,成為全聾。

  陳志凌說,如今有車族越來越多,對駕駛員來說,有幾個開車不良習慣對聽力損傷特別厲害,如開車中經常緊急剎車,不僅會造成頭頸部的損傷,也會因頸椎反射性供血不足,導致耳朵的定向率出現問題,引起耳鳴、聽力下降。還有比如亂按喇叭、在車內大聲聽音樂、開快車時打開窗戶等。

  「大家可能不知道了,開車時開窗戶,開快車時的風噪聲和開慢車時的交通噪音都會損害聽力。」陳主任提示,開快車時風噪聲可能會超過100分貝。這對耳朵聽力損傷也很大。

  聽覺過敏不妨試試「粉紅噪聲」

  有人對食物過敏,有人對花草過敏,有聽說過聲音過敏的嗎?陳志凌副主任說,對聲音過敏的大有人在,臨床上叫聽覺過敏症。

  他最近就接診了一例因為長時間聽耳機導致聽覺過敏的患者,20歲的林小姐,近一年她正積極「備戰」雅思,每天晚上都要聽著耳機,做大量聽力測試題,有時候人太累了,她戴著耳機就會睡著過去。有一天,她突然發現聽力出現了問題,除了嚴重的耳鳴症狀,還開始對一些非常細小的聲音「過敏」,比如遠處的狗叫聲、抽紙巾、翻折報紙的響聲,耳朵疼痛難受,感覺有尖銳的東西往裡面鑽。最後,她只能求助於醫生。

  陳主任診斷,林小姐是聽覺過敏症狀伴有耳鳴,需要住院進行治療,並建議她接受一種專門來針對聽力過敏的叫「粉紅噪聲」的治療。

  「聽覺過敏是一種患者對普通的環境噪聲容忍度下降的臨床症狀。簡單地說,就是對正常人既不會產生威脅也不會覺得不舒服的聲音,聽覺過敏者認為不能適應或者誇大環境聲音的感受。」陳志凌說,臨床上接觸到聽覺過敏的患者還蠻多,但並不是這個才來看病,往往是因為耳鳴,耳聾,忍受不了才來醫院求診的。

  相關資料統計顯示,聽覺過敏在耳鳴患者中的患病率相當高。那麼,聽覺過敏的患者該如何治療呢?陳主任建議應該到醫院及時檢查,明確病因。治療方法很多,比如聽粉紅噪聲等特殊的治療音樂來改善過敏症狀,還有助聽器的使用,情緒治療等方法。

  活動:

  市中免費發放防噪聲耳塞

  今年愛耳日期間,市中醫院耳鼻喉科將於2月28日—3月3日,每天免費發放40隻防噪聲耳塞(總共200隻)送完為止,歡迎有需要的市民來登記領取。2月28日至3月9日(除周日外)特別為聽力損失患者提供聽力諮詢,及各類助聽器優惠活動。

  簡單小細節保護您的耳朵

  避免將自己暴露在非常嘈雜巨響的聲音中

  工作中,操作機器等無法避免的場合,例如環境聲音大於80-90分貝,必須戴上適當的聽力保護裝置,如防噪聲耳塞或耳罩喜歡使用各類播放器的朋友,享受音樂時,記得音量降低至能聽到周圍人的正常談話,時間不宜超過一小時。

相關焦點

  • 問答|長期戴耳機聽音樂會不會耳聾?
    問答|長期戴耳機聽音樂會不會耳聾?澎湃新聞記者 屠俊 2018-01-12 07:22 來源:澎湃新聞 長期戴耳機聽音樂可致噪音性耳聾
  • 地鐵裡聽耳機或傷耳朵,專家細數那些損傷聽力壞習慣
    而很多國家的勞動防護標準是每天的噪聲暴露不超過85分貝連續8小時,也就是說超過這個強度就很可能會造成噪音性耳聾。相同的噪聲暴露量,如91分貝2個小時、106分貝3分鐘等也能造成聽力損害。」李樹峰醫生說。根據波士頓兒童醫院的研究表明,不超過耳機最大音量的60%,連續使用耳機時間少於60分鐘是比較安全的。「同時,在公交車、地鐵及其他嘈雜環境中最好不要佩戴耳機聽音樂。
  • 「耳機狂人」當心突然耳聾
    愛耳日(3月3日)前夕,上海市衛生部門昨天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上海市每年新增萬餘例突發性耳聾患者,其中年輕人長時間打手機、地鐵裡用耳機聽音樂、煲電話粥等致耳聾的患者倍增。據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副院長遲放魯介紹,現在不少年輕人都是「耳機狂人」,不論是走在路上,還是在地鐵車廂內,耳機總是不離耳朵。
  • 全省聽力殘疾人達45.6萬 在各類殘疾中排名第二
    很多年輕人平日喜歡聽音樂、看電影,不管室內室外總是耳機不離身,有時一覺醒來突然聽不見了,來到醫院問診才知道患上了突發性耳聾。「過去,突發性耳聾的患者一年也就10個左右,現在一個禮拜就有10個,甚至更多。」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趙長青介紹,以前突發性耳聾以老年患者居多,因為老年人基礎性疾病多,耳朵的血管容易發生血栓。而現在以25—40歲的年輕人居多。
  • 耳鼻咽喉科名醫李勇保護聽力秘訣 不戴入耳式耳機·都市快報
    打球時與隊員撞了一下,雙耳失聰了 頭上被扇一個巴掌,也可致耳聾 正上小學五年級的小顧,前不久,打籃球時,不小心與隊員頭和頭撞在了一起,當時覺得頭暈,耳朵像被東西蒙住了一樣,完全聽不到了。可小顧到第二天才去醫院,檢查確診為「前庭導水管擴大」。 前庭導水管是內耳的一個重要的功能通道,它異常擴大或發育不全,是造成部分先天性耳聾或內耳眩暈症的直接原因。
  • 是什麼偷走了你的聽力?常坐地鐵戴耳機聽音樂的你,要注意
    預計到2050年,有超過9億人患殘疾性聽力喪失。數據引人擔憂,現實更不容樂觀,在大街上、公交車站、地鐵裡、餐廳內,隨處可見戴著耳機調大音量聽音樂的年輕人,他們在聽音樂的同時,卻不知道自己的耳朵正在遭到摧殘。大音量正悄悄偷走你的聽力無論是哪種耳機的長時間、大音量使用都會導致聽力下降。
  • 國外老人聽音樂太大聲 被判入獄 意外身亡
    近日,一則消息稱英國83歲老人由於耳朵聽力不好,在家中聽音樂時聲音放得很大,被判入獄。老人耳朵聽力力不好,不習慣戴耳機,因為耳機會刺激耳朵。平時,老人聽音樂和廣播都將聲音調得很大,並外放聲音。老人並沒有太在意這項限制令,依舊多次在家中大聲播放音樂。由於多次違反限制令,老人被判入獄。在羈押過程中,老人意外身亡。
  • 戴耳機聽音樂1小時,聽力下降20分貝?·都市快報
    記者 葛丹娣 通訊員 方序 魯青 本報訊 今天是第16個全國愛耳日,今年的主題為——安全用耳,保護聽力。 據外媒報導,世界衛生組織發出警告,由於年輕人喜歡戴耳機聽音樂,或者去酒吧夜總會,全球11億年輕人,面臨聽力受損的危險。
  • 服用這種藥後 帶耳聾基因的寶寶就會喪失聽力!
    在杭婦院產前篩查中心,張豔珍接診了曹女士。就在診室裡詢問病史時,張豔珍發現了曹女士的一點「不對勁」:整個交流過程中,曹女士重聽明顯,一定要一個字一個字特別大聲標準發音她才能聽懂,甚至有些時候要看看身邊丈夫的口型,才知道醫生在問什麼。曹女士向張豔珍解釋,自己患的是重聽,是在幼兒時用過鏈黴素才出現的情況,不是先天性的。
  • 節日娛樂別傷孩子耳朵
    也可能收到家人的一份禮物,比如電動玩具、MP3,或是一款新的掌上遊戲機……也許不經意中孩子的聽力就受到了損傷!小心孩子遭「聽力殺手」  一提到噪聲性耳聾,也許有人認為那是長期在巨大噪聲環境下工作的人才會患上的職業病,與孩子關係並不大,如果你細細留意一下,影響孩子的「聽力殺手」還真不少。
  • 為何一巴掌就會致耳聾?
    打破砂鍋  我們也許會聽到這樣一些事件:小孩被打了一巴掌,耳朵就聾了;出生的時候聽力是正常的,自從發了高燒打了一些抗生素,小孩就聾了。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耳聾「意外」的發生?請關注—  有時候,我們會聽到這樣一些事件:打了一巴掌,小孩就聾了。小孩感冒去醫院打針,後來耳朵就聾了。為何總有這麼多耳聾「意外」的發生?
  • 耳朵聾了怎樣恢復聽力 找出原因解決耳聾情況
    耳朵聾了怎樣恢復聽力 找出原因解決耳聾情況 耳聾是非常嚴重的一種現象,患者會導致聽力障礙,先天性耳聾還可能會導致不會說話的現象,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可以選擇手術治療來改善病情。
  • 聽耳機毀聽力 如何保護聽力不受損
    高音量的音頻聲壓會直接進入耳內而損傷聽力,造成不可恢復的聽力損害。長期用耳機聽音樂,聽覺就會出現疲勞、損傷,引起聽力減退,人體就會出現煩躁不安、頭暈、失眠、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維反應遲鈍、異常心理障礙等情況,對身體健康十分有害。 所以,戴耳機應該要注意: 要挑選音質佳、雜音小的耳機。
  • 耳機噪聲危害青年人聽力 專家:長時間戴或早聾20年
    經檢查,醫生發現他屬於典型的噪聲性耳聾。詢問之下,他平時經常習慣用耳機聽音樂,而且一聽就是很長時間。不僅如此,聽力測試圖還顯示他另一側耳朵也有問題。當得知即便進行康復治療也不可能完全恢復聽力時,小夥子驚呆了,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突然就這樣加入了聽障人群的行列。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身邊很多人對耳機有很強的依賴。尤其是地鐵、公交裡的低頭族,無論聽歌、追劇還是玩遊戲,都會習慣性戴著耳機。
  • 實驗:戴耳機聽50分鐘搖滾樂 聽力下降15分貝 
    記者B戴上手機的耳塞式耳機,音量開到最大(Iphone6PlUS手機音量共16格,記者開至16格),聽搖滾樂50分鐘後,檢查發現其聽力明顯下降,尤其是高頻音域3000至6000赫茲每個域值都下降了15分貝,成為「輕度耳聾」(25-55分貝內)。
  • 濫用4類抗生素致不可逆耳聾 一招教你識別它!
    濫用抗生素(供圖/視覺中國)濫用抗生素的危害傷害聽力——濫用四類藥品可致藥物性耳聾耳朵對抗生素的副作用最為敏感,7歲以下兒童因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聾的數量多達30萬,佔總體聾啞兒童的比例高達30%-40%,一些發達國家這一比例只有0.9%,中國有200多種抗生素,每種抗生素對人體均有不同程度的傷害。
  • 【聽力小講堂】科學認識耳聾和耳鳴
    聽力下降的患者常伴發耳鳴,耳鳴往往是聽力系統出現障礙或者紊亂的一種症狀表現。 03耳聾治療中的偽科學 回顧我國的工作,相對重康復,輕預防,在治療方面,虛假廣告泛濫,遊醫作祟,誤導誤醫嚴重,聾人徒受損害。這些情況不及時糾正,不僅難以達到WHO的目標——在2010年以前減少可預防的聽力損失所造成的負擔,更會嚴重影響我國在該領域的持續發展。
  • 遺傳性耳聾 也能提前預防了
    該項成果「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致病機制及出生缺陷幹預研究與應用」榮獲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目前,由國家科研經費支撐,湘雅醫院耳聾門診可為耳聾家族史人群和孕產婦等人群提供免費檢測服務。  聽力障礙已成為我國第二大出生缺陷疾病。據統計,我國聽力殘疾者高達2780萬,其中300萬重度耳聾患者中,約80萬為7歲以下兒童,每年新增耳聾患兒高達6萬名左右。
  • 掏耳朵容易造成聽力損害 科學護耳需重視
    外傷感染等因素或致耳聾  耳朵是感受外部世界聲音的重要器官,耳朵的結構分為外耳、中耳、內耳三部分。外耳接受外界的聲音,並沿著耳道引起鼓膜震動,中耳鼓膜的震動引起三塊小骨——錘骨、砧骨、鐙骨上下震動,將聲音傳到內耳,內耳可產生神經衝動,衝動沿神經轉為神經能,從那兒,聲音的信息就傳到了大腦。
  • 濫用抗生素致聽力障礙 盤點兒童用藥六宗罪
    本市便發生過因不合理用藥造成兒童藥物性耳聾的事例。使用抗生素半年後患聽力障礙不合理用藥究竟會對兒童造成怎樣的危害呢?記者在採訪殘障人士時曾遇到這樣一個例子,8歲的童童(化名),2006年出生時通過了大連市婦產醫院的聽力篩查。 3歲那年,童童因為感冒發燒使用了氨基糖甙類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