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這種藥後 帶耳聾基因的寶寶就會喪失聽力!

2020-11-29 浙江在線

2016-04-21 10:01

前幾天,在杭州市第一醫院集團杭州市婦產科醫院(後簡稱杭婦院),36歲的曹女士在做產前篩查時,因為特殊的言行舉止引起了產前篩查中心張豔珍副主任醫師的關注。

經過檢查,曹女士不僅自身患有藥物敏感性耳聾,而且她腹中的胎兒也是這項基因的攜帶者。張豔珍建議,夫妻二人準備要寶寶前,最好做一下遺傳性耳聾基因的染色體篩查,如果本身已是攜帶者又已懷孕,可以通過羊水穿刺檢查確定胎兒是否也被遺傳。

藥物導致的重聽根源在基因

曹女士是一名高齡二胎孕婦,這幾年,夫妻倆開了個服裝店,生意不錯,有了車也有了房,還有一個可愛的兒子。現在二胎放開了,夫妻倆也「跟著時代的腳步」又懷上了寶寶。

想著自己已經是高齡孕產婦,曹女士特別重視,預約了產前診斷。在杭婦院產前篩查中心,張豔珍接診了曹女士。就在診室裡詢問病史時,張豔珍發現了曹女士的一點「不對勁」:整個交流過程中,曹女士重聽明顯,一定要一個字一個字特別大聲標準發音她才能聽懂,甚至有些時候要看看身邊丈夫的口型,才知道醫生在問什麼。

曹女士向張豔珍解釋,自己患的是重聽,是在幼兒時用過鏈黴素才出現的情況,不是先天性的。可細心的張豔珍並沒有忽視這個問題,她首先考慮孕婦為藥物敏感性耳聾,並建議胎兒羊水檢查的同時增加耳聾基因的檢測。

報告出來後,果不其然,曹女士和腹中的胎兒均為遺傳性耳聾基因攜帶者。張豔珍告訴曹女士,等胎兒出生後要嚴禁使用的相關藥物,以防出現和母親一樣的狀況,造成終生遺憾。

攜帶藥物敏感性耳聾基因16種藥不能碰

張豔珍副主任醫師說,遺傳和環境因素可以相互作用造成耳聾,而曹女士患的,是藥物敏感性耳聾。
 
「藥物敏感性耳聾主要是母體線粒體基因突變引起的,帶者對氨基糖甙類抗生素有易感性,也就是說,只要攝入正常劑量或微量的藥物,就會造成聽力損失。」張豔珍補充,藥物敏感性耳聾基因的遺傳方式是母系遺傳的,曹女士的兒子其實也是這項基因攜帶者,但幸運的是他並沒有服用過鏈黴素等容易致病的藥物,因此她兒子聽力沒有問題。

「一旦篩查出藥物敏感性耳聾的孕婦,我都會給患者列出避免服用的藥物清單,讓她和胎兒避免攝入這些藥物而導致發病。」張豔珍說,「這些藥物包括鏈黴素、卡那黴素、妥布黴素、大觀黴素、新黴素、慶大黴素、威地黴素、西索米星、小諾黴素、阿斯米星、阿米卡星、奈替米星、核糖黴素、硫酸依替米星、依克沙、小兒利寶。」

孕前檢查和羊水穿刺能篩查耳聾基因

2013年WHO指出,全球共有3.6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聽力障礙,每100個聽力正常人群中,就有6個存在耳聾突變基因攜帶。

隨著技術發展,耳聾基因可檢出率已接近80%,全面開展耳聾基因篩查並實施早期幹預,可以減少一半的新發耳聾患者。然而,幼兒聽力障礙多在2歲以後才被發現,往往錯過了語言快速發育期,延誤了最佳的康復時機。

「約有6%攜帶先天性耳聾基因,有的會終生不發病,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但是,如果夫妻倆都攜帶耳聾基因,後代發生耳聾的機率將大大增加。這種情況下,即使父母都是健全人,孩子仍有25%的可能是聽力殘疾人。」張豔珍強調,孕前遺傳性耳聾基因篩查能夠幫助夫妻排查自己是否為耳聾基因攜帶者,一滴血就能確診。如果攜帶者夫妻已經懷孕,那麼通過孕18-24周羊水穿刺篩查,就能夠早發現胎兒是否也為攜帶者,為早期幹預和康復措施奠定基礎。

據青年時報

1461204108000

相關焦點

  • 導致寶寶先天後天耳聾的原因與預防措施
    如親代帶有的致聾基因是顯性的,則位於常染色體上,只要有一個這樣的基因傳給子代,子代就會表現出與親代相同的疾病,稱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耳聾。理論上講,其後代將有半數耳聾,但實際遺傳性畸形的數字,被轉變基因所修改,即外顯要比理論的數量少。大約1/3遺傳性耳聾合併其它畸形(症候群),顯性遺傳性耳聾伴症候群者,佔遺傳性聾的10%。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聾。
  • 耳聾基因 遠不止一針致聾
    也就是說,除了「一針致聾」,還有許多其他的耳聾基因會通過多種方式引起聽力損失,使一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喪失聽力,而普惠性的耳聾基因檢測並SLC26A4基因又稱PDS基因,其編碼蛋白在耳蝸可運動的外毛細胞中起分子馬達的作用,誘導細胞長度的變化,從而放大聲音水平。若發生突變就會導致大前庭導水管症候群,典型表現為兒童時期的聽力損失,90%的患者為雙側性,聽力損失程度不一,可表現為接近正常或極重度。
  • 有這種遺傳基因的正常夫妻注意,有可能生下耳聾寶寶
    &nbsp&nbsp&nbsp&nbsp濟寧市婦女兒童醫院針對先天性耳聾胎兒,成立耳聾產前診斷門診,開展了耳聾遺傳諮詢。&nbsp&nbsp&nbsp&nbsp「有些聾兒的父母是聽力正常者,一聽孩子存在聽力障礙往往無法理解,更不能接受這個現實。
  • 正常夫婦也會生出失聰寶寶?華大告訴你什麼是遺傳性耳聾基因
    我國是世界上聽力殘疾人數最多的國家,聽力殘疾人數高達2780萬,遺傳因素是導致耳聾發生的主要原因,在正常人中,約5-6%的人至少攜帶一種耳聾基因突變[1-4]。遺傳性耳聾是由於基因突變而導致的聽力障礙。父母攜帶遺傳性耳聾基因突變,並傳給後代,猶如一個"隱性殺手"代代相傳。那麼,正常人會生出聾兒寶寶麼?
  • 預防藥物性耳聾 去做個基因檢測
    相關專家表示,藥物性耳聾之所以發生,主要原因是這些兒童屬於藥物性致聾基因攜帶者。對於已經發生的藥物性耳聾,目前缺乏理想的藥物治療方法,但通過耳聾基因檢測,可避免藥物性耳聾的發生。A 藥物性耳聾源自基因突變在上面提到的公益廣告中,一位5歲小朋友說道,自己因為3年前發高燒用藥不當逐漸喪失聽力。
  • 耳聾的新型基因療法
    近日,來自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TAU)的研究人員在《EMBO分子醫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開發了一種治療耳聾的新方法——將正常版本的遺傳物質遞送到內耳細胞中,「取代」遺傳缺陷,可使毛細胞恢復正常功能,阻止耳聾模型小鼠聽力退化。這種新興的治療方法將來能夠用於治療先天性耳聾的兒童。耳聾是世界上最常見的感覺障礙。
  • 改良CRISPR-Cas9將為耳聾帶來精準基因療法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全世界有4.66億人患殘疾性聽力損失,相當於平均不到20人中就有1人喪失聽力。遺傳造成的聽力損失還是新生兒最常見的殘疾之一。基因編輯技術的問世,為治療基因缺陷引起的遺傳性耳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希望。
  • 為什麼聽力正常的孕婦要檢測耳聾基因
    隨著醫學的昌明,現代人對優生優育越來越重視了,很多人在備孕時開始關注基因篩查了。例如,耳聾基因篩查。 什麼是耳聾基因? 耳聾基因檢測就是通過對人的DNA進行檢測,發現是否存在耳聾基因突變位點。
  • 基因療法治好耳聾
    得益於世界上首次治療耳聾的基因療法試驗,2014年6月,一群深度失聰的人終於聽到了久違了的聲音。這些志願者是因疾病或外傷失去聽力的。他們的耳朵中被注射了一種無害的病毒之後,病毒含有的一個基因使耳內的聽覺感受器重新長了出來。
  • 【聽力小講堂】科學認識耳聾和耳鳴
    聽力下降的患者常伴發耳鳴,耳鳴往往是聽力系統出現障礙或者紊亂的一種症狀表現。 03耳聾治療中的偽科學 回顧我國的工作,相對重康復,輕預防,在治療方面,虛假廣告泛濫,遊醫作祟,誤導誤醫嚴重,聾人徒受損害。這些情況不及時糾正,不僅難以達到WHO的目標——在2010年以前減少可預防的聽力損失所造成的負擔,更會嚴重影響我國在該領域的持續發展。
  • 改良基因魔剪助力精準治療耳聾 我們離徹底攻克遺傳性疾病還有多遠?
    儘管貝多芬聽力喪失的原因未知,但很多案例顯示耳聾實際都和遺傳DNA突變有關,而目前已知的和耳聾相關的基因有近100個。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每1000個新生兒中就有一位患有先天性耳聾,其中60%以上是由遺傳因素引起的,遺傳性聾的群體發病率已超過27/1000,在所有耳聾病人中,遺傳性聾約佔50%。這些數據聽起來讓人毛骨悚然,也吸引了越來越的科學家投身於遺傳性耳聾治療的研究。
  • 科學家開發出了治療先天耳聾的新基因療法
    這種方法基於將遺傳物質輸送到內耳細胞,遺傳物質「取代」遺傳缺陷,使細胞能夠繼續正常運行。 科學家們已能夠防止有耳聾基因突變的小鼠聽力逐漸惡化。他們認為,這種新的療法可能會在治療出生時有各種突變並最終導致耳聾的兒童方面取得突破。
  • 等位基因特異性基因編輯有望治療遺傳性耳聾
    這些被稱為貝多芬小鼠(Beethoven mice)的動物因為具有相同的導致人類進行性聽力喪失(progressive hearing loss)並且最終在20歲左右耳聾的基因突變而接受了這種方法的治療。
  • 安醫舉辦「愛耳日」義診活動 80分貝以上可能會讓寶寶聽力受損
    專家提醒,孕媽媽吃錯藥或是感染、生產時缺氧窒息、新生兒黃疸都可能導致先天性聽力損失,聽障高危人群最好做個基因檢測,隨時「跟蹤」孩子的聽力情況,3歲以前每年做兩次聽力篩查。他們並不知道,平平是個重度聽力障礙患兒,能說會唱對他來說極為不易。平平的父母都是聾啞人,平平出生3個月後被診斷為先天性重度聽力障礙。7個月大時,平平戴上了助聽器,隱約能聽到外界的聲音。為了教孫子說話,爺爺奶奶煞費苦心,平平聽不清,他們就一遍遍地大聲說,抓著他的小手放在自己的喉部感受發音,無論颳風下雨都按時帶他去做康復訓練。
  • 為何一巴掌就會致耳聾?
    其實,這都是由於基因缺陷導致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我國總人口數及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表明,我國有聽力殘疾2054萬人,其中至少有1000多萬人是因為遺傳原因而引發的耳聾。  健康人也有可能生育聾兒  其實,並不是只有耳聾殘疾人才會生育聾兒。臨床數據顯示,90%的聾兒的父母聽力是正常的,但即使聽力正常的夫婦,由於攜帶了耳聾基因,也面臨生育聾兒的風險。數據顯示,100個聽力正常人中,有6個人存在耳聾基因缺陷,如果同一類型的耳聾缺陷者結為夫婦,他們生育聾兒的機率遠遠高於普通人。
  • 你是藥物性耳聾基因攜帶者嗎?
    藥物性耳聾  和人體線粒體基因上的兩個位點突變有關  「唐氏篩查已經在人群中形成了很高的認知度和接受度,但是,對於藥物性耳聾基因篩查知道的卻並不多。」 秦淮區婦幼保健所兒童保健科侯潤馨科長介紹,中國人群藥物性耳聾的基因位點主要是線粒體DNA上的12SrRNA基因的1555A>G和1494C>T這兩種突變。
  • 什麼是神經性耳聾,神經性耳聾能恢復嗎
    #神經性耳聾#神經性耳聾,主要是由於內耳毛細胞、螺旋神經節、聽神經、聽覺中樞器質性病變,所引起的聽力下降或者喪失。主要由遺傳、藥物、噪聲、年齡、外傷等因素引起。小編簡單的給大家說下。GJB2基因突變是最常見的遺傳性致聾原因。
  • 預防寶寶聽力受損,孕期媽媽要做好這些事
    預防寶寶聽力受損,孕期媽媽要做好這些事 1、孕前進行耳聾基因篩查 提倡夫妻在計劃懷孕前都進行耳聾基因篩查。
  • 溫州這家人到了一定歲數就會聽力下降…
    26歲小夥聽力障礙牽出一個家族「魔咒」——到了一定歲數聽力就會下降已有15人中招這是怎麼回事?提及自己的聽力,來自永嘉的26歲小夥小南(化名)顯得很無奈。小南說,他上初三那年發現聽力變弱,身邊人講話都聽不清內容。得知小南聽力變弱,其父親帶他去上海、北京等地大醫院求醫。小南的父親告訴醫生,他們家族有一個「魔咒」——一些家庭成員到了一定歲數,會發現自己的聽力變得越來越差,甚至到最後一點都聽不見。除了他自己,小南的奶奶、姑姑、哥哥、姐姐等15人都已陸續中招。
  • 科學網—新聞專題-愛要讓你聽見——關注耳聾基因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