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有關兒童用藥不當致聾的公益廣告,近日在社交網站刷屏。統計顯示,有類似遭遇的兒童,我國每年約有3萬名之多。相關專家表示,藥物性耳聾之所以發生,主要原因是這些兒童屬於藥物性致聾基因攜帶者。對於已經發生的藥物性耳聾,目前缺乏理想的藥物治療方法,但通過耳聾基因檢測,可避免藥物性耳聾的發生。
一條有關兒童用藥不當致聾的公益廣告,近日在社交網站刷屏。統計顯示,有類似遭遇的兒童,我國每年約有3萬名之多。相關專家表示,藥物性耳聾之所以發生,主要原因是這些兒童屬於藥物性致聾基因攜帶者。對於已經發生的藥物性耳聾,目前缺乏理想的藥物治療方法,但通過耳聾基因檢測,可避免藥物性耳聾的發生。
A 藥物性耳聾源自基因突變
在上面提到的公益廣告中,一位5歲小朋友說道,自己因為3年前發高燒用藥不當逐漸喪失聽力。在以往的新聞報導中,也曾出現過兒童因為治療感冒等常見病用藥不當造成耳聾的案例。
據國家食藥監總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等發布的《2016年兒童用藥安全調查報告白皮書》顯示,我國每年因用藥不當約有3萬名兒童耳聾。
對於因用藥不當致聾的兒童在耳聾患者中的比例,北京電力醫院耳科專業副主任醫師趙亮進行了估算。他舉例說,「1999年,上海對市屬的4所聾啞學校共計275名學生進行調查,明確因藥物導致耳聾的孩子佔71%;其他地區的報導顯示,藥物性耳聾的比例也多在50%上下。我國有聽力殘疾的總人數約2780萬,按照這個比例計算,藥物性耳聾的兒童人群是相當龐大的。」
據介紹,藥物性耳聾之所以發生,主要原因很可能是這些兒童屬於藥物性致聾基因攜帶者,即攜帶線粒體A1555G或C1494T基因突變。對於已經發生的藥物性耳聾,趙亮表示:「目前缺乏理想的藥物治療方法,唯有助聽器和人工耳蝸可以幫助一部分聾兒恢復聽力。」然而,預防兒童藥物性耳聾則是有方法的,可以通過耳聾基因檢測,判斷孩子對耳毒藥物的敏感性,這已成為關乎兒童健康的重要工作。
氨基糖甙類藥物具有耳毒性
兒童用藥應格外謹慎
至於哪些藥物會造成兒童藥物性耳聾,趙亮醫生給出了數據:「目前有18類100多種藥物被證實對聽力有影響,每一類致聾藥物機理不盡相同,有些藥物導致的耳聾在停藥後聽力有可能恢復,而有些藥物導致的耳聾一旦形成,則是永久性損害,不可恢復。」
談到這一問題,資深藥劑師、和睦家醫院藥師門診主任冀連梅表示:「其中主要是氨基糖甙類藥物,比如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這些抗生素類藥物之所以會造成兒童耳聾,「是因為它們具有耳毒性,會對兒童的聽神經系統造成傷害」。
趙亮醫生強調,兒童用藥應格外謹慎,「原則上不使用有明確耳毒性的氨基糖甙類抗生素(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
除了氨基糖甙類藥物之外,冀連梅也指出,對於感染造成的耳部疾病,治療過程中有時也會選擇使用抗生素,如青黴素等,其使用必須要有醫生的指導,以免造成損害。此外,她還提到,一些中藥由於重金屬含量較高,家長如果選擇了這類中藥給兒童服用,同樣會造成兒童耳聾。
基因篩查有助預防藥物性耳聾
有突變者應嚴循「用藥指南」
在趙亮看來,基因檢測對於預防藥物性耳聾作用重大。他介紹說:「一部分藥物性耳聾會和遺傳基因有關,對於經耳聾基因檢測中發現有線粒體基因突變的孩子,其對耳毒性藥物的敏感性要超過普通孩子,更應該嚴格控制用藥。」
對於耳聾基因篩查,冀連梅表示,目前國內已有針對新生兒耳聾基因攜帶者的專業篩查,以確定新生兒是否有氨基糖甙類致聾基因。
據了解,基因篩查後醫生會給新生兒家長一張「用藥指南」,上面標明這樣的文字:「您本人及母系家族成員應絕對終生禁用或慎用氨基糖甙類抗生素」,然後列出鏈黴素、卡那黴素等10多種抗生素的名字。
冀連梅強調,這些孩子在看病時,家長一定要把這張卡片出示給醫生。
耳毒性藥物仍未退出治療
公眾需了解相關知識
藥物性耳聾兒童人群龐大,冀連梅藥師指出,「藥物使用不當是造成兒童耳聾的主要原因之一,現在大城市這類問題應該比較少了,但在基層,濫用藥物的現象還很普遍。」冀連梅透露,像慶大黴素如今的確仍在基層使用。趙亮醫生也表示,因為耳毒性藥物有各自的藥理作用,目前不可能完全退出醫療市場。
關於預防兒童用藥不當,冀連梅還介紹說,目前國內通常是在藥品說明書中有所體現,在說明書的《注意事項》下提醒醫生和患者注意可能有耳毒性。
針對普遍存在的濫用藥物現象,冀連梅也提出了一些建議,她認為,「應當加強對醫生的培訓和對公眾的教育,告訴他們哪些藥物有耳毒性,哪些藥物需要謹慎使用。」此外,她還認為,「藥品說明書最好加上警示語,在說明書顯著位置提醒醫生和家長注意」。
預防兒童耳聾 還要注意這些
遺傳感染也會導致兒童耳聾
在耳毒性藥物之外,兒童耳聾還有多種致病原因,趙亮指出,「較常見的是遺傳因素,其中一部分遺傳基因也可以通過血液檢測來確認。」他還提醒家長注意,由遺傳因素導致的耳聾在出生時就可以出現,也在後天發育當中逐漸出現。此外,在兒童生長發育期,病毒感染、外傷以及中耳炎遷延不愈,也是導致耳聾的常見因素。
注意觀察孩子聽力狀況
兒童耳聾的原因如此多樣,作為家長,在生活中也需要密切注意孩子是否存在耳聾風險。趙亮醫生給大家提供了指導意見:「兒童對聽力的主觀反應不如成人敏感,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如孩子在交流時反應遲鈍,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聽力學檢查。」
在生活中,父母可以對幼兒聽覺反應進行以下觀察:幼兒是否會聽聲後四肢、眼睛作出反應;主動發聲頻率如何等。1-1.5周歲時,能否聽懂簡單語言指令,能正確指出自己熟悉的物品。2周歲時,能否聽懂語言或說簡單語言,如果不能,孩子就可能存在聽力障礙。
耵聹栓塞也是常見兒童耳病
趙亮還介紹了其他的常見兒童耳部疾病,他表示,「兒童中最為常見的耳科問題是外耳道耵聹栓塞(耳垢阻塞耳道),這是因為相比成人,兒童外耳道狹窄,日常運動量小,外耳道裡的耵聹不易自然脫落,容易堆積在外耳道裡。」
對此,趙亮醫生也建議家長儘量不要自行處理。「一部分兒童的耵聹栓塞會在生長發育過程中自然脫落,所以家長發現兒童外耳道裡耳垢堵塞後不要盲目自己處理。如果孩子日常言語交流正常,沒有表達特殊耳朵不適就可以維持現狀。如果孩子交流反應遲鈍,可以找耳科醫生處理,通過專業的工具清理。家用的掏耳工具容易對孩子的外耳道造成損傷,不可輕舉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