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耳日:60%的耳聾與遺傳基因有關 康碼呼籲重視出生缺陷預防

2020-11-29 美通社

上海2018年3月1日電 /美通社/ -- 有這樣的一群孩子,他們的童年既聽不見蟲鳴鳥叫,也無法感受城市的喧囂。

他們是聽障兒童,聽力和語言障礙,像一道無形門檻,擋住了他們與外界交流的路。

2018年3月3日主題為「聽見未來,從預防開始」的國際愛耳日,旨在提高大眾對聽力保護的重視及預防聽力損失的意識。

耳聾居各類殘疾之首

據世界衛生組織2013年報告,全球有3.6億人有聽力殘疾,佔全球總人口的5.3%。目前,我國是世界上聽力殘疾人數最多的國家,聽力殘疾人群有2780萬,人數居各類殘疾之首(33%),其中不足7歲的患兒約80萬。

《中國出生缺陷防治報告(2012)》數據顯示,每年有3.5萬先天性聾兒出生,耳聾已經成為最常見的出生缺陷之一。加上遲發性耳聾及藥物性耳聾患者,每年新增的聽障兒童超過6萬。

新生兒出生聽力缺陷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了嚴重的經濟和精神負擔。針對我國耳聾發生率高、數量多、危害大、預防工作薄弱的現實,康碼呼籲大家重視預防工作,降低耳聾發生率。

60%的耳聾與遺傳基因有關

導致耳聾的主要因素有兩種:遺傳基因和外界環境。經聽力障礙病因學研究顯示,全球範圍內約60%的耳聾患者與遺傳基因有關。並且,我國耳聾基因攜帶人群非常龐大,正常人群中耳聾基因的攜帶率約為4%至6%。北京301醫院聾病分子診斷中心曾在全國28個省市做過10880例耳聾基因檢測,發現每100名聽力正常人中,就有6人攜帶了耳聾突變基因。

多遺傳性耳聾的遺傳方式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如果父母攜帶相同的耳聾基因,則孩子有25%的概率會是先天性耳聾的患兒,有50%的概率是耳聾基因的攜帶者。這也解釋了為何聽力正常的父母會生育聾兒,並且臨床數據顯示,90%聾兒的父母聽力正常。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圖示

前中國人群中有幾種最常見的致聾基因:GJB2、SLC26A4、GJB3及線粒體12S rRNA等。如GJB2基因缺陷致聾在遺傳性耳聾中佔比達35%,主要表型為語前,全頻耳聾;SLC26A4基因缺陷佔遺傳性耳聾比例達12%;線粒體12S rRNA主要引起藥物性耳聾。

如今,隨著技術的發展,基因檢測正在成為耳聾臨床預防和治療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手段。通過基因檢測,可以發現攜帶耳聾突變基因的高危人群,對他們進行婚育指導和產前診斷,避免生育聾兒後代,實現耳聾精準防控。

產前基因篩查不僅可減少耳聾出生缺陷,還可指導藥物性耳聾基因攜帶者安全用藥,避免「一針致聾」。兒童若攜帶線粒體12S rRNA基因突變,感冒發燒時注射如慶大黴素等常見藥物後,就會導致耳聾。

另外,目前的新生兒聽力出生缺陷的主要措施是聽力篩查,但有些遲髮型耳聾兒童在傳統的聽力篩查中無法發現。基因檢測可以早期發現有聽力障礙的兒童,早幹預、早治療,避免因聾致啞發生。

康碼呼籲重視出生缺陷預防

基因技術發展不斷賦能大健康產業推動了精準健康管理時代的到來,醫明康德旗下基於全基因組檢測的精準健康管理產品 -- 康碼,通過檢測人體30億鹼基對,25000個基因,精準揭示457種疾病先天風險。康碼含402種攜帶者狀態,可以精準檢測家族性隱性基因變異,提示後代遺傳病風險,幫助用戶實現出生缺陷精準預防。

孩子的健康,是一個家庭較大的幸福,同時,孩子關乎的也是國家的未來。康碼呼籲重視從源頭上避免包括耳聾在內的新生兒出生缺陷,利用前沿的基因科技及精準健康管理服務,提高人口素質,助力更好地推進「健康中國」的戰略實施。

相關焦點

  • 耳聾基因晶片技術 展現強大應用前景
    由北京博奧晶典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舉辦的「愛耳日——生物科技體驗活動」近日於北京亦莊經濟開發區生物醫藥園舉辦,活動邀請了眾多媒體人士、行業醫療專家參加。與會人員親身體驗了耳聾基因篩查等先進生物技術在疾病預防上的成果,感受了精準醫療在耳聾預防上的應用前景。
  • 華大告訴你什麼是遺傳性耳聾基因
    今天是第20個全國"愛耳日",我們希望更多的人來了解聽力和基因的知識,了解遺傳性耳聾,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守護家人,甚至為每一個擦肩而過的生命,帶來不期而遇的溫暖。與耳聾遺傳相關的基因有多少種?目前的醫學研究顯示:已被證實和耳聾遺傳相關的基因超過100個。
  • 遺傳性耳聾 也能提前預防了
    核心提示:每10個耳聾患者中,有6個因遺傳引起。如今,遺傳性耳聾可以通過基因檢測技術提前幹預,只需採幾滴血放入一枚指甲蓋大小的生物晶片中,5小時就能「偵察」出是否攜帶致聾基因,在妊娠早期4個月左右還能通過羊水檢測出胎兒是否有致聾基因。   每10個耳聾患者中,有6個因遺傳引起。
  • 三級預防|優生優育,從預防出生缺陷做起
    造成出生缺陷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預防?為了孩子的健康這些出生缺陷防控知識你要知道!什麼是出生缺陷?出生缺陷是指在嬰兒出生前,在母體子宮內即發生的發育異常,包括先天畸形、智力障礙、代謝性疾病等。但不包括出生時操作所引起的異常。
  • 讀懂「遺傳密碼」 規避出生缺陷
    記者黃中明 攝  因為出生缺陷或後期疾病,許多嬰幼兒被拋於棄嬰島。近期此事備受關注。在血親分離的背後,卻很少有人意識到需從源頭上做足預防。據《中國出生缺陷防治報告(2012)》顯示,我國出生缺陷發生率達5.6%。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數約90萬例。為此,「能將出生缺陷扼殺在搖籃中」的基因診斷應運而生,但目前卻並沒得到大規模推廣。這項新型技術在解讀「遺傳密碼」的同時,也經歷著醫學倫理的考量。
  • 耳聾遺傳概率有多大? 12%國人攜帶遺傳性基因
    耳聾遺傳概率有多大?「一對夫妻,如果是聽力正常的耳聾基因攜帶者,其子女耳聾機率為四分之一,耳聾基因攜帶率為二分之一,完全正常率為四分之一。因此,父母在產前做遺傳性耳聾的基因篩查很重要,產前篩查不僅可減少耳聾出生缺陷,還可指導藥物性耳聾基因攜帶者安全用藥,避免「一針致聾」。
  • 預防藥物性耳聾 去做個基因檢測
    一條有關兒童用藥不當致聾的公益廣告,近日在社交網站刷屏。統計顯示,有類似遭遇的兒童,我國每年約有3萬名之多。相關專家表示,藥物性耳聾之所以發生,主要原因是這些兒童屬於藥物性致聾基因攜帶者。對於已經發生的藥物性耳聾,目前缺乏理想的藥物治療方法,但通過耳聾基因檢測,可避免藥物性耳聾的發生。
  • 耳聾的新型基因療法
    近日,來自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TAU)的研究人員在《EMBO分子醫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開發了一種治療耳聾的新方法——將正常版本的遺傳物質遞送到內耳細胞中,「取代」遺傳缺陷,可使毛細胞恢復正常功能,阻止耳聾模型小鼠聽力退化。這種新興的治療方法將來能夠用於治療先天性耳聾的兒童。耳聾是世界上最常見的感覺障礙。
  • 愛耳日,糖尿病人有這些症狀,當心耳部併發症
    #今天是全國愛耳日,你的耳朵好嗎?但目前糖尿病引起聽力損害的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認為主要與非酶糖化、二醯甘油-蛋白激酶C、多元醇通路、炎症損傷、氧化應激等有關,其共同特點就是通過各種途徑直接或間接使內耳神經及滋養神經的微血管受累,最終導致聽力減退。另外遺傳因素也在糖尿病聽力損害中發揮重要作用,Wolfram症候群是一種較為罕見的遺傳症候群,表現為1 型糖尿病、眼部症狀、耳聾、尿崩症。
  • 「全基因組測序在出生缺陷及兒童未確診罕見遺傳疾病檢測...
    全基因組正式開始臨床服務   未確診先天缺陷兒童罕見病全基因組測序項目啟動      2018年3月10日,由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師協會醫學遺傳醫師分會主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承辦的「全基因組測序在出生缺陷及兒童未確診罕見遺傳疾病檢測中的臨床合作研究及共識討論
  • 為何一巴掌就會致耳聾?
    其實,這都是由於基因缺陷導致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我國總人口數及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表明,我國有聽力殘疾2054萬人,其中至少有1000多萬人是因為遺傳原因而引發的耳聾。  健康人也有可能生育聾兒  其實,並不是只有耳聾殘疾人才會生育聾兒。臨床數據顯示,90%的聾兒的父母聽力是正常的,但即使聽力正常的夫婦,由於攜帶了耳聾基因,也面臨生育聾兒的風險。數據顯示,100個聽力正常人中,有6個人存在耳聾基因缺陷,如果同一類型的耳聾缺陷者結為夫婦,他們生育聾兒的機率遠遠高於普通人。
  • 科學網—新聞專題-愛要讓你聽見——關注耳聾基因篩查
    進行音叉檢查及純音聽閾測聽,以查明耳聾的性質及程度。聽力和前庭功能檢查方法很多,可用手錶聲試驗;也可通過靜止站立與步態姿勢的觀察,來判斷平衡功能的頭部。早期積極治療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是防治傳導性聾的重要措施。
  • 為什麼聽力正常的孕婦要檢測耳聾基因
    隨著醫學的昌明,現代人對優生優育越來越重視了,很多人在備孕時開始關注基因篩查了。例如,耳聾基因篩查。 什麼是耳聾基因? 耳聾基因檢測就是通過對人的DNA進行檢測,發現是否存在耳聾基因突變位點。
  • 基因檢測在遺傳性耳聾中的應用
    這一切,都決定了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是目前最為有效的病因學分析方法之一。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就是通過分析被檢者的DNA,確認與耳聾相關的基因是否存在缺陷,從而為耳聾的臨床診斷提供依據。另外,耳聾基因能檢測也可用於耳聾發病風險的評估,鑑別致病基因的攜帶者,進行產前診斷或預後判斷。基因檢測比傳統檢查擁有更高的準確性、更遠的前瞻性,它首次使人們面對耳聾從只能患病後被動治療,而轉為可以提前主動的預防和幹預。
  • 耳聾基因 遠不止一針致聾
    MT-RNR1基因是線粒體12SrRNA,標準的母系遺傳,即母親若攜帶有該突變基因,那麼兒女也會有;如果父親攜帶該基因則不會遺傳給後代。這個基因突變會使得蛋白質合成過程中形成與氨基糖苷類藥物(如慶大黴素)的結合位點,從而影響線粒體蛋白質合成而導致藥物性耳聾。
  • 導致寶寶先天後天耳聾的原因與預防措施
    先天性耳聾 遺傳性耳聾系遺傳物質,即基因和染色體異常所致的耳聾。如親代帶有的致聾基因是隱性的,則只有在基因成雙時,亦即在純合子時,耳聾才能表現出來,稱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耳聾。若男女都為隱性基因(雜合子),理論上有1/4子女有遺傳性耳聾,l/2後代為遺傳基因的攜帶者。若為隱性純合子,則全部子女耳聾。隱性遺傳性耳聾佔遺傳性聾的大多數。 伴性遺傳性聾。如致聾基因位於性染色體上,稱為伴性遺傳性耳聾。它可通過顯性或隱性遺傳傳遞。
  • 問答|三級預防措施降低出生缺陷,有哪些方法?
    問答|三級預防措施降低出生缺陷,有哪些方法?答:一級預防包括婚檢、孕前優生檢查、孕早期增補葉酸等幹預項目;二級預防包括推動產前篩查、產前診斷來控制缺陷兒出生;三級預防在於對新生兒疾病篩查,對缺陷出生新生兒早篩查、早治療,提高這些孩子今後的生活質量。隨著二孩政策的開放,如何生個健康的寶寶時刻都是熱門話題。助孕方法的選擇?冷凍胚胎與新鮮胚胎孰優孰劣?
  • 有這種遺傳基因的正常夫妻注意,有可能生下耳聾寶寶
    &nbsp&nbsp&nbsp&nbsp濟寧市婦女兒童醫院針對先天性耳聾胎兒,成立耳聾產前診斷門診,開展了耳聾遺傳諮詢。&nbsp&nbsp&nbsp&nbsp「有些聾兒的父母是聽力正常者,一聽孩子存在聽力障礙往往無法理解,更不能接受這個現實。
  • 預防出生缺陷,迎接無「陷」未來——再談ToRCH檢測意義及誤區
    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耳聾、唇顎裂、唐氏症候群、神經管畸形,這些陌生而又熟悉的名稱,就是我們常說的「出生缺陷」,是導致新生兒終生嚴重殘疾甚至死亡的嚴重疾病,是許多家庭不能承受之重,更是亟需全社會重視的問題!
  • 預防出生缺陷日關注:如何避免這些認識誤區?
    出生缺陷可由染色體畸變、基因突變等遺傳因素或環境因素引起,也可由這兩種因素交互作用或其他不明原因所致,通常包括先天畸形、染色體異常、遺傳代謝性疾病、功能異常如盲、聾和智力障礙等。  目前,已知的出生缺陷病種至少有8000-10000種。先天性心臟病、多指(趾)、唇裂伴或不伴顎裂、神經管缺陷、先天性腦積水等10類疾病是中國圍產兒前10位的高發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