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發藥物性耳聾的原因和條件

2020-11-29 搖籃網

引發藥物性耳聾的原因和條件

   作者:佚名   2006-12-19 我想說兩句   字體:

藥物本身特有的毒副作用

藥物對人體的作用是一分為二的,任何藥物都可能引起不良反應。耳毒性藥物的毒副作用就是損傷聽力引發耳聾。

藥物選擇不當

耳毒性藥物中有許多是抗菌藥,主要用於因細菌感染而引起的各種疾病,對於病毒感染是無效的。有些醫務人員只要遇到病人有發燒的症狀,不管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統統要用抗生素,結果病人的感染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反而引起了藥物性耳聾等毒副作用。

藥物使用不當

對於細菌感染的病人,也應該先做細菌對藥物的敏感性試驗,選擇針對適應症、對細菌敏感、不良反應少的抗生素。有些人用抗生素之前不作敏感性試驗;有些人認為,注射青黴素類藥物要做皮膚試驗,嫌「麻煩」,圖省事,一動就用慶大黴素等耳毒性藥物(因為這些藥沒有規定要做皮膚敏感試驗),結果許多人因此引起藥物性耳聾。

耳毒性藥物的劑量太大、用藥時間過久

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耳毒性藥物不是絕對不能用,但是有些人的用藥劑量太大、用藥時間太長,使藥物性耳聾的危險增加。現在已經發現,許多藥物引起耳聾的情況與劑量有密切的關係。

不注意藥物的相互作用

現在臨床上,多種藥物同時或先後使用的情況非常普遍,這種做法有時能增加療效、減少毒副作用,但是在多數情況下,合併用藥的品種數越多,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越高。尤其是有些地方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耳毒性藥物同時、先後使用,更增加了藥物性耳聾的危險。

不管年齡、性別因素

實踐表明,幼兒的神經系統發育不健全,容易受到耳毒性藥物的損害。同時,幼兒的肝臟解毒功能、腎臟的排毒功能也不夠完善。人到老年階段,許多臟器的功能有所退化,肝臟的解毒能力和腎臟的排毒能力也有所降低。一些人對於兒童和老年人,在使用耳毒性藥物時,不注意適當地降低劑量、縮短療程,於是也增加了藥物性耳聾的危險。

不注意病人的病理狀況

大多數耳毒性藥物進入人體以後,在肝臟進行解毒,經腎臟排出體外。有些人對於本來肝、腎功能較差的病人,在使用耳毒性藥物時,不注意降低劑量、縮短療程,這也有可能引發藥物性耳聾。

患者自行買藥、用藥

藥品是一種特殊的商品,應該根據病人的各方面情況認真地進行選擇,才能做到對症下藥。現在有些病人有病不上醫院,不找醫生,自己到藥店裡去買藥服用,而大多數病人又缺乏醫藥方面的知識,這也增加了藥物性耳聾的危險。

[我想說兩句]  [收藏]  [列印]  責任編輯:搖籃編輯

全面解決0-3歲寶寶關鍵期四大能力發展早教問題,先了解寶寶發展情況,免費做個測評……

馬上測評»

想獲得權威專家的答疑嗎?想學習網友們的育兒經驗嗎?快來育兒問答提問吧!

我要提問»

相關焦點

  • 關注藥物性耳聾
    目前已發現耳毒性藥物達100多種,因此,對藥物性耳聾應引起高度重視。 能誘發藥物性耳聾的藥物稱之為耳毒性藥物。包括抗生素和非抗生素兩類。其中又以耳毒性抗生素最為常見。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鏈黴素對內耳前庭部分損傷比耳蝸部分更容易。
  • 家人患藥物性耳聾
    □ 實習生  王琳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因為錯誤服用某種藥物導致耳聾的患者。這些容易導致耳聾的藥物,被統稱為耳毒性藥物,常見的有鏈黴素、慶大黴素,以及紅黴素、阿司匹林等。濫用這些藥物,很可能會損害聽神經,造成耳聾。
  • 預防藥物性耳聾 去做個基因檢測
    相關專家表示,藥物性耳聾之所以發生,主要原因是這些兒童屬於藥物性致聾基因攜帶者。對於已經發生的藥物性耳聾,目前缺乏理想的藥物治療方法,但通過耳聾基因檢測,可避免藥物性耳聾的發生。一條有關兒童用藥不當致聾的公益廣告,近日在社交網站刷屏。統計顯示,有類似遭遇的兒童,我國每年約有3萬名之多。
  • 你是藥物性耳聾基因攜帶者嗎?
    藥物性耳聾其實就在你我身邊。從去年6月至今,南京市秦淮區婦幼保健所為1000多名0-3個月的兒童,進行了新生兒聾病易感基因篩查,目前已檢測出5例陽性患兒,再為患兒母親進行免費篩查,結果同樣為陽性。  藥物性耳聾  和人體線粒體基因上的兩個位點突變有關  「唐氏篩查已經在人群中形成了很高的認知度和接受度,但是,對於藥物性耳聾基因篩查知道的卻並不多。」 秦淮區婦幼保健所兒童保健科侯潤馨科長介紹,中國人群藥物性耳聾的基因位點主要是線粒體DNA上的12SrRNA基因的1555A>G和1494C>T這兩種突變。
  • 智海攜手中華兒慈會 開展藥物性耳聾篩查
    預防少年兒童重大疾病,傳來重大利好消息,智海基因攜手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在全國範圍開展藥物性耳聾基因篩查。  耳聾是我國常見高發的致殘性疾病,每年有6-8萬人發生耳聾。
  • 為何一巴掌就會致耳聾?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耳聾「意外」的發生?請關注—  有時候,我們會聽到這樣一些事件:打了一巴掌,小孩就聾了。小孩感冒去醫院打針,後來耳朵就聾了。為何總有這麼多耳聾「意外」的發生?  其實,這都是由於基因缺陷導致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我國總人口數及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表明,我國有聽力殘疾2054萬人,其中至少有1000多萬人是因為遺傳原因而引發的耳聾。
  • 導致寶寶先天後天耳聾的原因與預防措施
    先天性耳聾 遺傳性耳聾系遺傳物質,即基因和染色體異常所致的耳聾。缺碘病、地方性克汀病患兒,絕大多數伴有耳聾或形成聾啞。此外,懷孕期的各種中毒性疾病、糖尿病、腎炎等,腹部x線照射、長時間的深度麻醉和各種毒性物質均可影響胎兒內耳聽神經的發育,從而引起先天性耳聾。
  • 泰安市婦幼保健院疾病篩查中心:耳聾基因篩查揭示耳聾背後的秘密
    齊魯晚報·齊魯晚報記者孫茂寅通訊員王藝璇聽力障礙是人類常見的出生缺陷之一,我國每年有6-8萬聽力障礙兒出生,聽力障礙者中有60%是遺傳原因導致。普通人中,大約有5~6%的人也會攜帶隱性狀態的耳聾基因突變,也就是20個正常人中至少有一個為耳聾突變基因攜帶者,耳聾基因篩查刻不容緩。
  • 為什麼聽力正常的孕婦要檢測耳聾基因
    在我國聽力正常人群中,耳聾突變基因攜帶率高達5-6%,全國約有7800萬人攜帶耳聾突變基因,他們生育聾兒的風險非常高。在我國,每1000個新生兒中就有1-3個聾兒。每年有3萬以上患有嚴重耳聾殘疾的寶寶出生。一個聾兒的降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約70萬元的經濟負擔和不可估量的精神損失。
  • 孩子感冒用藥要當心藥物性耳聾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們醫療知識的提高,現在城市中已經很少再用氨基糖甙類抗生素,我們的孩子距離藥物性耳聾這個魔爪已經越來越遠。然而在某些小診所,還有不少的農村地區,仍然有人還在使用這些抗生素。即使在城市中,新黴素滴耳液還在使用,對於鼓膜完整的患者並沒有什麼危害,但是對於鼓膜穿孔的中耳炎患者,一樣有可能導致耳聾。
  • 耳聾基因 遠不止一針致聾
    這個基因突變會使得蛋白質合成過程中形成與氨基糖苷類藥物(如慶大黴素)的結合位點,從而影響線粒體蛋白質合成而導致藥物性耳聾。回想起小時候也是福大,打了那麼多針還能聽見世界的聲音,真得感謝老媽的良好基因。目前有不少地方政府會為新生兒免費提供普惠性的「耳聾基因篩查」,重點就是檢測MT-RNR1的突變。
  • 山西晉城2歲女童用藥不當致耳聾 專家籲關注用藥安全
    公開數據顯示,中國藥物敏感性突變基因攜帶者(高危人群)約400萬人,藥物性耳聾患者約為35萬人。 範麗芳 攝中新網太原6月20日電 (範麗芳)「這可怎麼辦呀,孩子還這麼小。」來自山西晉城的胡女士向醫生哭訴道。
  • 遺傳性耳聾 也能提前預防了
    該項成果「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致病機制及出生缺陷幹預研究與應用」榮獲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目前,由國家科研經費支撐,湘雅醫院耳聾門診可為耳聾家族史人群和孕產婦等人群提供免費檢測服務。  聽力障礙已成為我國第二大出生缺陷疾病。據統計,我國聽力殘疾者高達2780萬,其中300萬重度耳聾患者中,約80萬為7歲以下兒童,每年新增耳聾患兒高達6萬名左右。
  • 耳聾遺傳概率有多大? 12%國人攜帶遺傳性基因
    耳聾遺傳概率有多大?100人中有12人是攜帶者,聽力完全正常的一對夫妻完全可能生下耳聾的孩子。「一對夫妻,如果是聽力正常的耳聾基因攜帶者,其子女耳聾機率為四分之一,耳聾基因攜帶率為二分之一,完全正常率為四分之一。因此,父母在產前做遺傳性耳聾的基因篩查很重要,產前篩查不僅可減少耳聾出生缺陷,還可指導藥物性耳聾基因攜帶者安全用藥,避免「一針致聾」。
  • 濫用4類抗生素致不可逆耳聾 一招教你識別它!
    >濫用抗生素(供圖/視覺中國)濫用抗生素的危害傷害聽力——濫用四類藥品可致藥物性耳聾耳朵對抗生素的副作用最為敏感,7歲以下兒童因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聾的數量多達30萬,佔總體聾啞兒童的比例高達30%-40%,一些發達國家這一比例只有0.9%,中國有200多種抗生素,每種抗生素對人體均有不同程度的傷害。
  • 張靚穎落淚自曝10年前右耳已間歇性耳聾,這七點你也要注意
    消息一出,很多張靚穎的粉絲和網友表示關切,希望她能夠唱得更久,也有很多網友對「間歇性耳聾」表示疑問:這到底是一種什麼病?有的網友也會出現突然聽不到的現象,需要注意什麼呢?張靚穎患上的間歇性失聰到底是一種什麼病?
  • 愛耳日:60%的耳聾與遺傳基因有關 康碼呼籲重視出生缺陷預防
    他們是聽障兒童,聽力和語言障礙,像一道無形門檻,擋住了他們與外界交流的路。 2018年3月3日主題為「聽見未來,從預防開始」的國際愛耳日,旨在提高大眾對聽力保護的重視及預防聽力損失的意識。加上遲發性耳聾及藥物性耳聾患者,每年新增的聽障兒童超過6萬。 新生兒出生聽力缺陷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了嚴重的經濟和精神負擔。針對我國耳聾發生率高、數量多、危害大、預防工作薄弱的現實,康碼呼籲大家重視預防工作,降低耳聾發生率。
  • 基因檢測在遺傳性耳聾中的應用
    1.2 線粒體DNA(mtDNA)基因 線敉體基因突變(發生頻率最高的為A1555G突變)與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氨基糖甙類藥物引起的藥物性耳聾有著密切關係。在已完成的2016例非症候群性耳聾線粒體DNA 12S rRNA A1555G突變篩查中,發現陽性病例57例,檢出率為2.83%[13]。
  • 華大告訴你什麼是遺傳性耳聾基因
    我國是世界上聽力殘疾人數最多的國家,聽力殘疾人數高達2780萬,遺傳因素是導致耳聾發生的主要原因,在正常人中,約5-6%的人至少攜帶一種耳聾基因突變[1-4]。與耳聾遺傳相關的基因有多少種?目前的醫學研究顯示:已被證實和耳聾遺傳相關的基因超過1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