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致寶寶先天後天耳聾的原因與預防措施
遺傳基因結合在x染色體上,伴性隱性耳聾者,其子女半數致聾,半數為致聾基因的載體。在男性的x染色體上有致聾基因(雜合子)即得病,女性則要兩條x染色體有致聾基因(純合子)才會得病。伴性顯性耳聾者,男性患者的全部子女都致聾,女性患者的子女中各有半數致聾。
-
14歲以下兒童,用藥致耳聾每年達3萬人,這9類藥物禁忌家長需謹記
在廣告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名年僅5歲的女童,由於在學說話期間服用了一些止咳消炎的藥物,導致永久性耳聾。當時是因為女童一直高燒不斷,家長為了給她退燒,才擅自餵她服用了這些藥物,完全沒有經過醫生的批准,結果釀成慘劇。
-
山西晉城2歲女童用藥不當致耳聾 專家籲關注用藥安全
公開數據顯示,中國藥物敏感性突變基因攜帶者(高危人群)約400萬人,藥物性耳聾患者約為35萬人。 範麗芳 攝中新網太原6月20日電 (範麗芳)「這可怎麼辦呀,孩子還這麼小。」來自山西晉城的胡女士向醫生哭訴道。
-
孩子感冒-不是洪水猛獸!
感冒本身是自限性疾病,發病急期一般在3到5天,病持續時間一般在5到7天左右,所以普通感冒並不是非常嚴重的病,也不是什麼絕症。建議家長可以在保持孩子相對舒適的前提下在家觀察,耐心「等待」,感冒自會痊癒的。 在家觀察護理期間,要儘量可能保持鼻子暢通,如果孩子鼻塞,呼吸不暢,建議可以用溼熱毛巾敷鼻,嚴重時可用不含麻黃素的滴鼻液。
-
預防藥物性耳聾 去做個基因檢測
A 藥物性耳聾源自基因突變在上面提到的公益廣告中,一位5歲小朋友說道,自己因為3年前發高燒用藥不當逐漸喪失聽力。在以往的新聞報導中,也曾出現過兒童因為治療感冒等常見病用藥不當造成耳聾的案例。氨基糖甙類藥物具有耳毒性兒童用藥應格外謹慎至於哪些藥物會造成兒童藥物性耳聾,趙亮醫生給出了數據:「目前有18類100多種藥物被證實對聽力有影響,每一類致聾藥物機理不盡相同,有些藥物導致的耳聾在停藥後聽力有可能恢復,而有些藥物導致的耳聾一旦形成,則是永久性損害,不可恢復
-
冬季感冒多發,隨便用藥危害大,這些知識家長一定要知道
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用藥。如果孩子只是剛剛出現了感冒的症狀,比如鼻塞、流涕、咳嗽、發熱等,多數可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可以暫時對症或應用抗病毒的藥物治療。如果病程時間比較長,或者出現其他部位的感染,比如中耳炎、肺炎等等,要考慮合併細菌或其他病原體感染,這時候需要進行一些檢查,比如血常規、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病原學等來進一步明確。如果真的是需要應用抗生素治療的情況,應該早期、足量的應用,根據病情,及時地調整用藥,並且要注意用藥的時候有沒有過敏、臟器損害的副作用。
-
你是藥物性耳聾基因攜帶者嗎?
藥物性耳聾 和人體線粒體基因上的兩個位點突變有關 「唐氏篩查已經在人群中形成了很高的認知度和接受度,但是,對於藥物性耳聾基因篩查知道的卻並不多。」 秦淮區婦幼保健所兒童保健科侯潤馨科長介紹,中國人群藥物性耳聾的基因位點主要是線粒體DNA上的12SrRNA基因的1555A>G和1494C>T這兩種突變。
-
兒科神藥「蒲地藍」走下神壇,這些感冒藥孩子都要慎用!
另外很多用於治療感冒的中成藥中含有西藥成分,如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金剛烷胺、嗎啉胍、氯苯那敏、咖啡因等。這些中成藥,不僅存在用藥禁忌症的問題,而且容易出現重複用藥的問題。如果兒童用藥不當,還可能引起嚴重不良反應。所以,建議廣大家長們,不要隨便給寶寶使用中成藥或中藥注射劑。
-
濫用抗生素致聽力障礙 盤點兒童用藥六宗罪
3歲那年,童童因為感冒發燒使用了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家長稱,隨後和孩子說話的時候,孩子很少有反應,問她問題的時候,總要問兩到三遍才能回答,而且一定要看著家長的嘴,才能理解說話的內容。三歲半的時候,童童以前會說的話變得發音不清楚。家長就帶著童童來到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一院耳鼻喉門診進行聽力檢測。
-
為何一巴掌就會致耳聾?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耳聾「意外」的發生?請關注— 有時候,我們會聽到這樣一些事件:打了一巴掌,小孩就聾了。小孩感冒去醫院打針,後來耳朵就聾了。為何總有這麼多耳聾「意外」的發生? 其實,這都是由於基因缺陷導致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我國總人口數及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表明,我國有聽力殘疾2054萬人,其中至少有1000多萬人是因為遺傳原因而引發的耳聾。
-
引發藥物性耳聾的原因和條件
耳毒性藥物的毒副作用就是損傷聽力引發耳聾。藥物選擇不當耳毒性藥物中有許多是抗菌藥,主要用於因細菌感染而引起的各種疾病,對於病毒感染是無效的。有些醫務人員只要遇到病人有發燒的症狀,不管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統統要用抗生素,結果病人的感染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反而引起了藥物性耳聾等毒副作用。
-
遺傳性耳聾 也能提前預防了
研究發現,遺傳性耳聾基因「家族」中,有「隱形殺手」基因,即孩子生下來就聽力喪失,只要攜帶該基因就高度預警耳聾;有「一巴掌打聾」基因,也叫大前庭水管症候群基因,一旦頭部受到撞擊,或感冒發燒都可能誘發耳聾;有「一針致聾性」基因,即藥物敏感性耳聾,對某些耳毒性藥物極度敏感,可直接致聾;還有表現後天性逐漸加重的耳聾基因,等等。
-
淚奔……兒童安全用藥,請爸媽們牢記
但是,孩子的各個器官和系統還沒有發育成熟,對於藥物的吸收、代謝、排洩等具有自己的特點。把孩子當「縮小版的成人」,將成人藥片減量餵給孩子,這種做法玩玩不可取。謹記,兒童要用兒童藥!至於鄰居親戚的用藥經驗以及習慣性用藥,更是沒什麼科學依據。普通感冒屬於可以自己好的病,不建議六歲以下兒童服用感冒藥。除了疫苗,根本就沒有任何藥物可以預!防!感!冒!
-
有致聾、致畸風險,千萬別給孩子吃
耳毒性的中毒症狀為眩暈、耳鳴、耳聾等。腎毒性表現為腎損傷或急性腎衰竭,嚴重的因尿毒症死亡。我國每年約有 3 萬名兒童因不當用藥造成中毒性耳聾,其中 95% 以上為氨基糖苷類藥物。一般情況下:18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禁止使用妊娠期、哺乳期婦女一定要謹慎選用但「慎用」並不是說絕對不用,在病情迫不得已必須使用的情況下,也可以使用,但一定要遵醫囑用藥,並嚴密觀察用藥後的不良反應。
-
5類感冒用藥及不同人群的用藥禁忌,你知道多少?
咱們就能不見不散啦~ 冬季向來是感冒的高發季,今年冬天似乎更是如此。感冒用藥自然也成了冬季門店的熱門品類。 但大家都知道,感冒用藥種類繁多。那麼在應對不同情況時應當如何選擇?每種藥物又有哪些值得注意或者警惕的要點呢?
-
一不小心你的耳朵就會受傷 孩子耳朵不好都有啥表現?
一般而言,引起聽力問題的原因可歸納為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兩大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遺傳 據2010統計顯示,我國先天性耳聾發病率為2.19‰,其中半數由致聾基因引起。因此,準備懷孕的夫婦,不要忽視孕前檢查,特別是自己耳聾、有耳聾家族史、曾生育過耳聾患兒的夫婦,在孕前進行耳聾基因篩查,可以預防或減少耳聾患兒的出生。
-
當心!這種病毒來勢洶洶卻不是感冒
來源:北京日報每年臨近入冬,身邊就有很多孩子感冒、咳嗽、發燒……這些的確是秋冬季的常見病,但我們仍要提醒家長:別掉以輕心!因為在這個時期,還有一種令兒科醫生嚴陣以待的病毒在虎視眈眈,它就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
感冒需要吃頭孢?這些用藥舊俗得改改
聽到某某朋友說要感冒了,趕緊吃點阿莫西林、頭孢預防一下。一感冒很多人首先想到阿莫西林、頭孢,它其實是抗生素。馬上到2021年了,趕緊更新一下用藥知識吧。感冒需要吃抗生素嗎?單純治療感冒,是不需要的。而且不僅沒啥用,還可能有害。
-
闢謠:父母正常真的就不會生出耳聾孩子?產科醫生告訴你答案
婚後一年,他們生下了大寶,一位聽力稍低下的孩子。其實,按照耳聾的遺傳規律(臨床上以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多見)來看,她生下的孩子均是耳聾基因的攜帶者,其中50%會像她一樣攜帶對抗生素敏感的耳聾基因。所以,她很重視這項檢查,早知道結果,她才能保障孩子終生不用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讓孩子遠離聾啞世界。
-
濫用4類抗生素致不可逆耳聾 一招教你識別它!
「感冒就用抗生素」,把「抗生素當做消炎藥」,認為「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熟不知這些都是對抗生素有認知錯誤。到底濫用抗生素會對身體造成哪些危害?你對抗生素的認知誤區有哪些?如何辨別抗生素?相信今天的分享可以幫你加深對抗生素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