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藥物性耳聾基因攜帶者嗎?

2020-11-29 現代快報

  藥物性耳聾其實就在你我身邊。從去年6月至今,南京市秦淮區婦幼保健所為1000多名0-3個月的兒童,進行了新生兒聾病易感基因篩查,目前已檢測出5例陽性患兒,再為患兒母親進行免費篩查,結果同樣為陽性。

  藥物性耳聾

  和人體線粒體基因上的兩個位點突變有關

  「唐氏篩查已經在人群中形成了很高的認知度和接受度,但是,對於藥物性耳聾基因篩查知道的卻並不多。」 秦淮區婦幼保健所兒童保健科侯潤馨科長介紹,中國人群藥物性耳聾的基因位點主要是線粒體DNA上的12SrRNA基因的1555A>G和1494C>T這兩種突變。為什麼孩子查出聾病基因陽性後,要反過來追溯母親的基因?這是因為聾病易感基因經母系遺傳,江蘇淮安農村曾有一個家族,6代507人中137人耳聾,根源在於家族攜帶了聾病易感基因。

  據了解,秦淮區婦保所發現5例藥物性耳聾易感基因陽性的孩子,其中有一對雙胞胎男孩。篩查出陽性之後,關鍵在於預防未來出現耳聾。婦保所給每個篩查出陽性孩子的家長發放了藥物性耳聾安全用藥指導卡,這張卡上醒目地標註出27種藥要謹慎使用,其中就有計劃類疫苗,譬如A肝疫苗、乙腦疫苗、脊灰疫苗、麻風腮疫苗,以及計劃外疫苗水痘疫苗等,卡片旨在提醒家長對陽性的孩子用藥要特別小心,醫生開藥時,一定要將這張卡交給醫生,並轉告醫生自己的孩子屬於藥物性耳聾的敏感個體,注意避免處方藥對聽力造成損傷。

  身邊的案例

  雙胞胎母子篩查出陽性結果

  商女士是一對雙胞胎的媽媽,去年孩子42天體檢時,她在秦淮區婦幼保健所了解到有這個基因篩查項目,考慮到自己的家族中有幾位長輩患過耳聾,商女士決定讓孩子抽血接受基因篩查,兩周以後婦保所通知她報告結果為陽性。「當時婦保所很負責,他們通知我過去再做一次免費篩查,結果和孩子一樣是陽性,證實這確實是母系遺傳病。」商女士說,了解到今後用藥的注意事項後,心裡也不再像剛查出那樣害怕了,每次孩子打疫苗或上醫院,她都會將那張用藥指導卡帶在身上,相信只要積極預防,家庭悲劇就能避免。

  統計顯示,在我國每年新發耳聾患兒6萬-8萬名,藥物中毒引起的耳聾佔60%以上,藥物性耳聾一旦發生,其後果往往是不可逆的,不僅會導致聾啞,言語發育遲緩,還會造成情感、心理和社會交往能力發育遲緩,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秦淮區婦幼保健所所長黃玲認為,新生兒聾病易感基因篩查是單純新生兒聽力篩查的補充,也是預防兒童藥物性耳聾形成的一道重要防線。「過去,兒童體檢頂多關注一下身高、體重和營養,現在逐漸發展到對一些潛在疾病的發病基因的篩查和預防,可以說是兒童保健領域,也是預防醫學領域的進步」。據了解,耳聾基因篩查適用於兒童、孕婦以及成年人,除秦淮區婦幼保健所外,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紅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虹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鄴區婦幼保健所、玄武區婦幼保健所、鼓樓區婦幼保健所均已在開展或準備開展藥物性耳聾基因篩查工作。

相關焦點

  • 預防藥物性耳聾 去做個基因檢測
    相關專家表示,藥物性耳聾之所以發生,主要原因是這些兒童屬於藥物性致聾基因攜帶者。對於已經發生的藥物性耳聾,目前缺乏理想的藥物治療方法,但通過耳聾基因檢測,可避免藥物性耳聾的發生。一條有關兒童用藥不當致聾的公益廣告,近日在社交網站刷屏。統計顯示,有類似遭遇的兒童,我國每年約有3萬名之多。
  • 智海攜手中華兒慈會 開展藥物性耳聾篩查
    預防少年兒童重大疾病,傳來重大利好消息,智海基因攜手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在全國範圍開展藥物性耳聾基因篩查。  耳聾是我國常見高發的致殘性疾病,每年有6-8萬人發生耳聾。
  • 耳聾遺傳概率有多大? 12%國人攜帶遺傳性基因
    100人中有12人是攜帶者,聽力完全正常的一對夫妻完全可能生下耳聾的孩子。「一對夫妻,如果是聽力正常的耳聾基因攜帶者,其子女耳聾機率為四分之一,耳聾基因攜帶率為二分之一,完全正常率為四分之一。因此,父母在產前做遺傳性耳聾的基因篩查很重要,產前篩查不僅可減少耳聾出生缺陷,還可指導藥物性耳聾基因攜帶者安全用藥,避免「一針致聾」。
  • 泰安市婦幼保健院疾病篩查中心:耳聾基因篩查揭示耳聾背後的秘密
    普通人中,大約有5~6%的人也會攜帶隱性狀態的耳聾基因突變,也就是20個正常人中至少有一個為耳聾突變基因攜帶者,耳聾基因篩查刻不容緩。泰安市婦幼保健院疾病篩查中心,於2020年7月引進當今最先進的飛行時間質譜檢測系統,對四個耳聾基因20個位點進行篩查,目前共篩查新生兒706例,發現突變45例(多數遺傳自父母,個別為新發突變),陽性檢出率高達6.4%,其中確診3例藥物性耳聾患者,此類患者則終生禁用氨基糖苷類藥物,如慶大黴素、鏈黴素、卡那黴素、丁胺卡那黴素等,否則會出現耳鳴、聽力下降,甚至導致耳聾。
  • 關注藥物性耳聾
    目前已發現耳毒性藥物達100多種,因此,對藥物性耳聾應引起高度重視。 能誘發藥物性耳聾的藥物稱之為耳毒性藥物。包括抗生素和非抗生素兩類。其中又以耳毒性抗生素最為常見。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鏈黴素對內耳前庭部分損傷比耳蝸部分更容易。
  • 愛耳日:60%的耳聾與遺傳基因有關 康碼呼籲重視出生缺陷預防
    加上遲發性耳聾及藥物性耳聾患者,每年新增的聽障兒童超過6萬。 新生兒出生聽力缺陷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了嚴重的經濟和精神負擔。針對我國耳聾發生率高、數量多、危害大、預防工作薄弱的現實,康碼呼籲大家重視預防工作,降低耳聾發生率。
  • 引發藥物性耳聾的原因和條件
    引發藥物性耳聾的原因和條件    作者:佚名   2006-12-19 我想說兩句   字體:
  • 山西晉城2歲女童用藥不當致耳聾 專家籲關注用藥安全
    公開數據顯示,中國藥物敏感性突變基因攜帶者(高危人群)約400萬人,藥物性耳聾患者約為35萬人。 範麗芳 攝中新網太原6月20日電 (範麗芳)「這可怎麼辦呀,孩子還這麼小。」來自山西晉城的胡女士向醫生哭訴道。
  • 家人患藥物性耳聾
    □ 實習生  王琳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因為錯誤服用某種藥物導致耳聾的患者。這些容易導致耳聾的藥物,被統稱為耳毒性藥物,常見的有鏈黴素、慶大黴素,以及紅黴素、阿司匹林等。濫用這些藥物,很可能會損害聽神經,造成耳聾。
  • 遺傳性耳聾 也能提前預防了
    研究發現,遺傳性耳聾基因「家族」中,有「隱形殺手」基因,即孩子生下來就聽力喪失,只要攜帶該基因就高度預警耳聾;有「一巴掌打聾」基因,也叫大前庭水管症候群基因,一旦頭部受到撞擊,或感冒發燒都可能誘發耳聾;有「一針致聾性」基因,即藥物敏感性耳聾,對某些耳毒性藥物極度敏感,可直接致聾;還有表現後天性逐漸加重的耳聾基因,等等。
  • 基因檢測在遺傳性耳聾中的應用
    這一切,都決定了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是目前最為有效的病因學分析方法之一。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就是通過分析被檢者的DNA,確認與耳聾相關的基因是否存在缺陷,從而為耳聾的臨床診斷提供依據。另外,耳聾基因能檢測也可用於耳聾發病風險的評估,鑑別致病基因的攜帶者,進行產前診斷或預後判斷。基因檢測比傳統檢查擁有更高的準確性、更遠的前瞻性,它首次使人們面對耳聾從只能患病後被動治療,而轉為可以提前主動的預防和幹預。
  • 為什麼聽力正常的孕婦要檢測耳聾基因
    隨著醫學的昌明,現代人對優生優育越來越重視了,很多人在備孕時開始關注基因篩查了。例如,耳聾基因篩查。 什麼是耳聾基因? 耳聾基因檢測就是通過對人的DNA進行檢測,發現是否存在耳聾基因突變位點。
  • 華大基因中標河北孕婦耳聾基因檢測服務項目
    新京報訊(記者 王卡拉)10月27日,華大基因發布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深圳華大臨床檢驗中心(以下簡稱「深圳臨檢」)中標河北省2020年-2022年孕婦耳聾基因檢測服務項目,中標項目預算為1.8億元。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能夠在分子水平上明確病因,預防遲發性、藥物性耳聾發生,幫助臨床及時進行幹預、治療和預後評估;通過對耳聾高頻基因位點進行檢測,能夠提升聽力障礙的早期發現率,預防部分聽力障礙的發生,從而降低家庭經濟負擔和整體醫療支出,減輕社會負擔。
  • 為何一巴掌就會致耳聾?
    為了讓這些悲劇不再上演,北京、成都、大連、長治、鄭州等16個城市紛紛啟動了耳聾基因篩查示範應用項目,三年來已對近百萬名新生兒進行了耳聾基因檢測,從而避免了包括家族親屬在內的23000多名藥物性耳聾敏感人群發生藥物性耳聾。以每名耳聾患者一生要耗費70萬元公共衛生資源計算,我國耳聾基因篩查項目僅藥物性耳聾單個檢測指標就已產生162億元的經濟效益。
  • 服用這種藥後 帶耳聾基因的寶寶就會喪失聽力!
    ,因為特殊的言行舉止引起了產前篩查中心張豔珍副主任醫師的關注。經過檢查,曹女士不僅自身患有藥物敏感性耳聾,而且她腹中的胎兒也是這項基因的攜帶者。張豔珍建議,夫妻二人準備要寶寶前,最好做一下遺傳性耳聾基因的染色體篩查,如果本身已是攜帶者又已懷孕,可以通過羊水穿刺檢查確定胎兒是否也被遺傳。
  • 華大基因(300676.SZ):子公司中標河北省孕婦耳聾基因檢測服務項目
    格隆匯 10 月 26日丨華大基因(300676.SZ)公布,公司控股子公司深圳華大臨床檢驗中心(深圳臨檢)近日收到河北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下發的《中標通知書》,通知書確認深圳臨檢為河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2020年-2022年河北省孕婦耳聾基因檢測服務項目(採購編號:Z1300002020631301
  • 耳聾基因 遠不止一針致聾
    MT-RNR1基因是線粒體12SrRNA,標準的母系遺傳,即母親若攜帶有該突變基因,那麼兒女也會有;如果父親攜帶該基因則不會遺傳給後代。這個基因突變會使得蛋白質合成過程中形成與氨基糖苷類藥物(如慶大黴素)的結合位點,從而影響線粒體蛋白質合成而導致藥物性耳聾。
  • 《基於微陣列晶片的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方法》國家標準解讀
    統一規範 填補空白——《基於微陣列晶片的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方法》國家標準解讀□ 本報記者 楊 蕾5月14日,我國第一部關於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方法的國家標準——《基於微陣列晶片的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方法》正式發布
  • 闢謠:父母正常真的就不會生出耳聾孩子?產科醫生告訴你答案
    其實,按照耳聾的遺傳規律(臨床上以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多見)來看,她生下的孩子均是耳聾基因的攜帶者,其中50%會像她一樣攜帶對抗生素敏感的耳聾基因。所以,她很重視這項檢查,早知道結果,她才能保障孩子終生不用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讓孩子遠離聾啞世界。 因此,請不要再說:「我們夫妻兩人都正常,生出的孩子肯定不會耳聾,我拒絕做遺傳性耳聾基因診斷!」
  • 孩子感冒用藥要當心藥物性耳聾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們醫療知識的提高,現在城市中已經很少再用氨基糖甙類抗生素,我們的孩子距離藥物性耳聾這個魔爪已經越來越遠。然而在某些小診所,還有不少的農村地區,仍然有人還在使用這些抗生素。即使在城市中,新黴素滴耳液還在使用,對於鼓膜完整的患者並沒有什麼危害,但是對於鼓膜穿孔的中耳炎患者,一樣有可能導致耳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