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錯過健康知識?
咱們就能不見不散啦~
冬季向來是感冒的高發季,今年冬天似乎更是如此。感冒用藥自然也成了冬季門店的熱門品類。
但大家都知道,感冒用藥種類繁多。那麼在應對不同情況時應當如何選擇?每種藥物又有哪些值得注意或者警惕的要點呢?
1
解熱鎮痛藥
對乙醯氨基酚:能夠起到解熱鎮痛的作用,而且沒有明顯的胃腸刺激。口服吸收快。
對孕婦而言是相對安全的退熱藥(B類用藥)
阿司匹林:能夠使散熱增加而起解熱作用,屬於外周性鎮痛藥。阿司匹林應用於兒童流感或水痘治療時可能引起瑞氏綜合症(嚴重肝臟損害和腦病)。
臨床上不用於兒童感冒治療
布洛芬:有明顯的抗炎、解熱、鎮痛作用。常規劑量使用時,不良反應低耐受性與對乙醯氨基酚相似,不良反應和非甾體抗炎藥相似,與阿司匹林有交叉過敏。
兒童最常用的解熱鎮痛藥物
孕婦禁用
安乃近:有嚴重不良反應(致命性粒細泡減少症),美國已經停止使用。在我國還有部分人在使用。
從安全性來考慮不建議使用
氨基比林:作用機制和阿司匹林相似,常用的多為複方製劑。
不推薦孕婦和哺乳期婦女使用
3歲以下的兒童因其肝腎功能發育不全,應避免使用
老年患者肝腎功能發生減退,易發生不良反應,應慎用或適當減量使用
2
鼻減充血劑
偽麻黃鹼:最常用的鼻減充血劑。收縮黏膜血管及選擇性的收縮上呼吸道毛細血管,消除鼻咽部黏膜充血、腫脹,從而減輕鼻塞等症狀,對全身其他臟器的血管無明顯作用,有輕微的興奮作用、失眠和頭痛。
是兒科常用的口服鼻減充血劑
麻黃鹼:可興奮心臟、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心率加快,心排出量增加,目前藥店多是使用複方製劑,經常聯合解熱鎮痛藥、止咳藥、抗組胺藥等。
有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建議使用含有麻黃鹼成分的感冒藥
鹽酸賽洛唑啉:血管收縮迅速,作用時間長,副作用小。適用於解除急慢性鼻炎、鼻竇炎、過敏性鼻炎、肥厚性鼻炎引起的鼻症狀。個別患兒使用後會有一過性的鼻黏膜灼感、頭痛、頭暈、心率加快等,停藥後立即消失。
連續使用不要超過7天
3
抗組胺藥
氯苯那敏:可用於過敏性鼻炎、感冒和鼻竇炎及過敏性皮膚疾患如蕁麻疹、過敏性藥疹或溼疹、血管神經性水腫、蟲咬所致皮膚瘙癢。
癲癇患者禁用
嬰兒、哺乳期婦女禁用
高空作業或機械操作者禁用
甲亢及高血壓患者慎用
苯海拉明:具有抗組織胺H1受體的作用,對中樞神經有較強的抑制作用,還有阿託品樣作用。適用皮膚黏膜的過敏性疾病,如蕁麻疹、枯草熱,過敏性鼻炎等。還可用於預防暈船、暈車、暈飛機等暈動病。思睡、口乾為其主要不良反應。
駕駛員或高空作業者工作期間禁用
孕婦禁用
4
鎮咳藥
右美沙芬:中樞性鎮咳藥,沒有成癮性。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治療上呼吸道感染致急性咳嗽的鎮咳藥之一。其治療量不抑制呼吸,宜長期服用無成癮性。主要用於刺激性乾咳和頻繁、劇烈的咳嗽,不推薦用於慢性或伴有大量分泌物的咳嗽。
妊娠3個月以內的婦女、有精神病史者哺乳婦女者禁用
兒童請遵醫囑服用
那可丁:外周性鎮咳藥,能解除支氣管平滑肌痙攣,無鎮痛和鎮靜作用,不抑制呼吸,無依賴性,適用於刺激性乾咳。
兒童一般應少用鎮咳藥,多痰或肺淤血患兒應禁用
5
祛痰藥
愈創甘油醚(新沐舒坦):口服後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引起支氣管分泌增加,使痰液稀釋。
肺出血、急性胃腸炎和腎炎禁用
妊娠3個月以內禁用
氨溴索(沐舒坦):降低痰液粘稠度,使痰液容易咳出。氨溴索可增強阿莫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紅黴素等藥物在肺部的分布濃度,從而提高後者的抗菌療效。
妊娠初始3個月婦女及胃潰瘍患者慎用
乙醯半胱氨酸:為黏液溶解劑,能溶解黏液痰也可以溶解膿性痰,降低痰液粘稠度,使痰液容易咳出,從而改善症狀,主要用於大量黏痰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難,如: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結核、肺炎、肺水腫以及手術引起的痰液粘稠、咳痰困難。
因可引起嗆咳、支氣管痙攣。哮喘患者禁用
老年人伴有呼吸功能不全者慎用
羧甲司坦/厄多司坦:粘液溶解劑,作用與乙醯半胱氨酸相類似。
羧甲司坦對於有出血傾向的消化道潰瘍患者及孕婦禁用。
厄多司坦,不足15歲兒童、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
避免與中樞性鎮咳藥物同時使用
(本文僅供專業人士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