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娛樂別傷孩子耳朵

2021-01-17 閩南網

  受訪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 張官萍&劉天潤博士

  寒假裡,孩子們的生活精彩起來,可能會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電影、兒童劇,或者去逛街、遊廟會,感受那鑼鼓喧天中的節日氣氛。也可能收到家人的一份禮物,比如電動玩具、MP3,或是一款新的掌上遊戲機……也許不經意中孩子的聽力就受到了損傷!

小心孩子遭「聽力殺手」

  一提到噪聲性耳聾,也許有人認為那是長期在巨大噪聲環境下工作的人才會患上的職業病,與孩子關係並不大,如果你細細留意一下,影響孩子的「聽力殺手」還真不少。

  有些家長會給年幼的孩子買會發聲的電動玩具。細心的你也許會發現,價格越是便宜的可能發出的聲音越大。特別是有些10元不到的玩具手機,其音樂聲簡直是震耳欲聾,有些老人甚至會把這樣的「手機」放在牙牙學語的孩子耳旁,讓他們模擬打電話。

  等孩子再大一些,父母可能會帶他們一起去看電影,或看兒童劇。可是很多電影或表演,為了追求感官刺激的效果,聲音往往很大。

  再比如,許多青少年都擁有隨身聽或MP3,他們喜歡隨時隨地使用耳塞式耳機聽音樂,且在聽流行音樂時往往喜歡把音量調得很大。在公共場所,尤其在公交車上,在地鐵中,在商場內,他們為了掩蓋噪聲,不自覺地將音量調得更大,甚至旁邊人都能聽見。還有的孩子喜歡躺在床上聽音樂,直到睡著仍未關機。

  這些做法使孩子的聽覺系統長期暴露在噪聲環境中,久而久之,會損害聽力。

噪音會讓孩子們身心受損

  據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張官萍教授介紹,突然接觸噪聲,孩子可能會出現耳鳴、聽力下降等不適,只要時間不長,一旦離開噪聲環境後,很快就能恢復正常。但如果接觸噪聲的時間較長,高分貝的聲波會過度刺激毛細胞致其損傷,即使離開噪聲環境後,也需要幾小時至二十幾個小時才能恢復正常的,稱為聽覺疲勞。可是如果繼續接受強噪聲暴露,可能會造成毛細胞死亡,並且是供應耳蝸的毛細血管長期處於痙攣狀態甚至閉塞,成為難以逆轉的病理性改變,可能會發展成噪聲性耳聾。

  孩子聽覺受損會影響他們的語言學習,和對音樂的感知力,孩子聽不清老師說什麼,常常被誤認為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是多動症。此外身心健康的其他方面也會受一定影響,比如長期聆聽噪聲的孩子更容易出現血壓升高、失眠、焦慮以及精神不集中。

孩子聽力下降有蛛絲馬跡

  張官萍介紹,其實孩子聽力下降是有蛛絲馬跡的,但往往被家長忽視。比如家長叫孩子名字感到孩子不理人,常常認為是小孩不聽話,等到發現孩子聽力下降去就診時,有些孩子已有中度甚至重度聽力障礙了,這會增加治療的難度。

  她建議,經常聽音量較高的音樂或接觸噪聲的孩子應當定期檢查聽力,如果是暫時性的聽力損傷,應該及時治療。對於大一點的孩子,還有簡便的聽力自測法,即「前後對比檢測法」:在聽MP3之前,先將MP3的音量調到你能勉強聽到的最小音量;當聽了一段時間歌曲後,如無法再聽到你開始時聽的最小音量,那就說明你的聽力可能遭到了暫時性損害。

  不過,對於已經出現不可逆的聽力損害,必要時使用助聽器補償聽力損失,尤其是對2~7歲、正處於語言發育期的兒童來說,使用助聽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聾啞的發生率。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預防,家長在給孩子購買玩具,或帶孩子參加各類活動時,是否會對孩子的聽力有害,也應當作為考量的指標之一。

記者手記

無處可逃的噪音

  為人母3年多,深切感受到保護孩子聽力的不易。

  我可以給孩子過濾掉「大聲公」的玩具,在她看動畫片時調小音量,不讓她聽MP3,但我不能阻止她外出。隨著孩子的長大,她越來越渴望感知外面的世界。可走上街頭,那些手機店、電器店為了吸引顧客,放出振聾發聵的音樂聲或叫賣聲。帶她去動物園看動物表演,選了一個遠離音箱的位置,可巨大的音量讓我這個成人都感到很辛苦,可環顧四周,有三分之一的觀眾都是兒童。更不要說,看兒童劇、木偶劇,和電影時的體驗了。不得已,有時只好減少受噪音刺激的時間,甚至用手捂住孩子的耳朵。

  曾聽同事轉述過一個兒童劇團負責人的話,說他們去很多國家表演時,都有對他們音量的大小有嚴格要求,主要是考慮聽眾中以兒童為主,可是在中國表演時,這些問題尚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

  真的希望這樣的要求和標準也能在中國出現,對於主要面向兒童觀眾的影視節目或現場表演,其聲音都應當有分貝和持續時間的限制,在讓孩子們賞心悅目的同時,聽力也能得到起碼的保護,家長們選擇讓孩子參加活動時無需進行痛苦的利弊權衡。

責任編輯:hdwmn_LHJ

相關焦點

  • 嬰兒多大時,才能「掏耳朵」?很多父母不清楚,小心傷了孩子耳膜
    耳朵是我們人體最脆弱的器官之一,也許我們成人都有掏耳朵的習慣,如果不掏耳朵會感覺聽力有所下降。而有些父母覺得寶寶的耳朵太久沒清理,於是便私自給寶寶掏了耳朵,由於操作不當,傷到了寶寶的耳膜。而我身邊就有這樣一個例子,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件事的經過吧。
  • 能給孩子掏耳朵嗎?亂掏耳朵危害多
    給孩子亂掏耳朵4危害不建議給寶寶亂掏耳朵,主要有4方面原因:1. 耳膜受損鼓膜是一層非常薄的膜,厚度僅約0.1毫米,如果掏耳朵時孩子亂動,稍不注意,掏耳勺就會傷及鼓膜或聽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響孩子的聽力。2.外耳道感染據統計,患外耳道感染的兒童,85%以上都有掏耳朵的習慣或直接因掏耳致傷而感染。
  • 男子用殺蟲劑噴進耳朵殺蟑螂 耳朵紅腫被挖傷
    男子用殺蟲劑噴進耳朵殺蟑螂 耳朵紅腫被挖傷 2017年02月06日 08:31:19  來源:成都商報   醫生提醒  昆蟲鑽入耳道  可以先滴清油
  • 男孩掏耳朵引發癲癇:千萬別亂掏耳朵,耳屎的這些好處你不知道!
    △第二,因為耳朵的構造實在太複雜了,就像迷宮一樣。大部分人自行掏耳朵完全是憑感覺辦事,也沒有專業工具輔助,一不小心很容易把鼓膜捅傷。 爽沒感受到,傷先來報導。 △第三,頻繁掏耳朵會破壞耳道內的生態平衡。 耵聹要是缺位了,鼓膜受到的震動得不到緩衝,聽聲音時特別容易感覺尖銳刺耳; 加上皮膚屏障被破壞,細菌容易入侵,引發外耳道炎。
  • 別讓mp3傷害你的耳朵
    而早在8年前,她的耳朵已逐漸「不靈光」,曾因突發性失聰而取消數場演唱會。專家分析其耳聾原因為後天「高危因素」——長期處於噪音環境、勞累等等。因此,許多專家呼籲,青少年應儘快減少對MP3、MP4、音樂手機等娛樂設備的使用,否則易誘發嚴重的聽力障礙。
  • 孩子多大時,才能進行「掏耳朵」「挖鼻孔」?這裡告訴你標準答案
    前幾天看了一下朋友圈,一個朋友的朋友圈發布了一個消息:不要再亂給孩子掏耳朵了,她朋友就是給孩子掏耳朵時不小心把鼓膜掏傷了一點點,醫生說穿孔了。不少媽媽看到寶寶的耳朵有耳屎的時候,強迫症犯了就會想著要給孩子掏耳朵,對子好多耳屎暴露在外面,所以就給自己孩子掏耳朵,但是孩子的耳朵很小,媽媽的手不知輕重的話可能會傷到孩子。
  • 別讓孩子成為「凍瘡體質」,如何防範看這裡!
    喝酒不能防止凍傷 電視劇裡總有「喝酒取暖」的橋段,生命君勸你別嘗試。因為大量飲酒反而會造成迅速的失溫,血液循環過快導致散熱加快,同時醉酒後人的意識容易迷糊,有發生意外的可能。
  • 到底要不要給孩子挖耳朵?很多新手媽媽都做錯了
    評論裡有好幾個過來人紛紛表示:我家寶寶超喜歡給她挖耳朵,本來我老公說讓別人挖耳朵是很危險的事,結果現在也經常讓我給他挖了。大概我從小給我媽挖耳朵,技術練出來的。我們這個是超喜歡挖,經常會用手指指著棉籤和嬰兒油,讓我給他弄弄。更搞笑的是每次給他挖耳朵的時候,都非常很安靜,一動也不動,一副很享受的樣子。
  • 還在相信老人說孩子耳朵上有小孔不愁吃喝,別「傻」,不是一回事
    木蓮媽媽歡迎評論分享,抄襲必究很多孩子耳朵旁有個小孔,很多老人都把這當做未來大富大貴的象徵,甚至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富貴孔」,都說這個孔能吸財,有這個小孔的人都會不愁吃喝。孩子總是在抓撓耳朵上的小孔時間久了,小麗覺得有些不對勁,她仔細看了之後,發現耳朵上的小孔裡流出了一些白色分泌物,粘粘的,像是發炎了,第一時間她就帶兒子去了醫院。
  • 用思維導圖打開《啊嗚啊嗚好吃的節日多》,從孩子的眼裡看世界
    最近家裡的小朋友看書時,總是笑得前仰後合,出於好奇問了問,於是她給我推薦了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啊嗚啊嗚好吃的節日多》。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11歲的中國男孩兒,名字叫達耳,意思就是「達不到老媽規定的分數就會被拉耳朵」。
  • 掏耳朵竟傷到寶寶鼓膜,挖耳屎這等小事的風險,你確實承受不起
    千萬別,寶寶的小耳朵可經不起這種「待遇」,如果簡單粗暴一掏,反而會對寶寶造成傷害,再說了,耳朵不能清潔太過,尤其是耳屎,不是爸媽想掏就能掏的。鑑於耳朵問題很多爸媽會忽視或者不重視,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小南還是寫一篇吧,收好不謝。
  • 9歲娃耳朵長出小疙瘩,逐漸變黑...起因竟是半年前在學校發生的事...
    雖然小駱耳朵上的這個小疙瘩,並沒有引起任何不適,但家長看著顏色越來越深,倒是有點擔心,便帶小駱前往醫院檢查。同學將鉛筆從遠處扔過來給他,鉛筆沒扔準,直接打到了耳朵上。當時小駱感覺有點疼,班主任就將他帶到校醫室檢查。校醫在小駱的耳廓上,取出了一節戳進耳廓的筆芯。隨後,便將他送到了醫院。由於外觀上沒看出有啥異樣,醫生只是進行了簡單消毒處理。
  • 媽媽穿睡衣接娃上學,影響形象不說,還傷孩子自尊心,別再做了
    許多寶媽都有一個同感,那就是生了孩子之後每天都忙得腳不沾地,不管生娃前有多麼時尚靚麗,生娃後都難以避免漸漸成為一個「黃臉婆」。媽媽們忙於照顧孩子忘卻一切雖然非常偉大,但是媽媽們的形象對孩子的影響是至關重大的。
  • 一不小心你的耳朵就會受傷 孩子耳朵不好都有啥表現?
    耳朵讓我們聽到各種聲音卻常被忽視,有時候耳朵已經受傷、聽力逐漸流失,人們還全然不知。3月3日上午,在北京同仁醫院、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舉辦的「愛耳日」活動上,眾多專家提醒大家要有愛耳、護耳意識,多多了解聽力殘疾現狀、致病原因、康複方法,早發現、早幹預,降低聽力殘疾的發生機率,提高個人和家庭的幸福指數。
  • 孩子耳朵前小孔代表有福氣?家長別高興太早
    很多老人認為,有這樣小孔的還代表著有福氣和聰明,殊不知,孩子耳朵前的小孔其實是先天發育不良、耳朵外部沒有全部閉合導致的,如果天氣炎熱或者因為不注意衛生造成感染,還有可能出現腫脹流膿,需要手術處理。長沙芙蓉區3歲的毛毛就是這種情況,從出生起,孩子的右耳前就有一個小孔,家人也一直以為是福氣的象徵,直到最近毛毛的奶奶發現,小孔裡有白色的液體流出,且毛毛一直用手撓抓,奶奶嘗試用手去擠,結果導致毛毛耳前小洞周邊都腫起來了,才趕緊帶著毛毛來到湖南省人民醫院耳鼻喉頭頸外三科就診。
  • 孩子耳朵飛進蟲子,別著急掏,會損傷鼓膜,這幾種辦法收藏下
    但是並沒有起到多大用處,甚至耳朵裡面從開始有聲音變得又疼又癢,這是,媽媽聞聲跑了過來,感覺應該是耳朵裡面進蟲子了,趕緊讓小祥將腦袋側著,試著"倒"出來,但是沒有用。於是媽媽拿來耳勺,想將耳朵裡的蟲子掏出來。但是沒想到,根本沒有用,反倒將蟲子趕到耳道深處,孩子耳朵更疼了。
  • 為啥有些新生兒耳朵上有「小孔」?不是聰明孔,可能暗示孩子危險
    「蒼耳子」又叫「聰明孔」,是指在孩子的耳朵上出現的一個小孔洞。過去的人認為,有這個孔洞的孩子會更聰明,長大後也會更加富貴。而隨著現在醫學技術的發展,對於這個小孔洞的研究也更加深入。01新生兒耳朵上有「聰明孔」,寶媽的無知擠壓竟將孩子「擠」到手術室同事雅晴前段時間剛剛生下來可愛的寶寶
  • 2歲孩子耳朵長「小洞」,媽媽好奇捏了幾下,醫生:準備動手術
    在照顧好嬰兒的時候,很多地方都是需要注意的,比如寶寶耳朵邊上的小孔。有一些老人認為耳朵邊有小孔預示著富貴吉祥,但這些都沒有科學的依據。老人家看到孩子耳朵邊上有孔會忍不住摸一下,並且誇一下孩子長得好。其實這個孔並不能亂摸,摸多了就會出現問題。
  • 孩子的耳朵可別隨便掏 聽力障礙遺傳佔六成,還有不少外因造成
    &nbsp&nbsp&nbsp&nbsp市民趙先生一家在無限期待中迎來寶寶出生,然而不久便接到孩子聽力篩查未通過的消息。接下來的檢查更是打破了他們的僥倖,孩子聽力真有問題。可是,夫妻倆百思不得其解,兩人聽力都很正常,為什麼寶寶會聽不見?也有父母疑惑,孩子耳朵能掏嗎?
  • 《新世界》「小耳朵」發圖演示怎麼「做耳朵」,千萬別惹長這樣的
    這位「順風耳」,在《新世界》中成了「小耳朵」,很多人對他那個奇形怪狀的耳朵挺好奇。前兩天黃瑤瑤專門發了點圖片和文字說明了一下——「很多朋友都很好奇我的耳朵咋弄的~額…怎麼說呢~很複雜~倒模、塑形、粘住自己耳朵、粘假耳朵、上色兒……吧啦吧啦總之每次化妝一個半小時打底吧~所有功勞都是圖三的這位小姐姐的!特效化妝師蓉蓉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