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毒物判定中「誤判可能非常大」

2021-01-15 網易財經

早報記者 張劉濤 發自福州

昨日,是備受關注的福建念斌投毒殺人案開庭庭審第三天。這也是2006年案發以來,該案第三次二審開庭。在此前的7年中,被告人念斌因被指揮投毒致兩名幼兒死亡,曾經過8次審理並先後4次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詳見早報7月4日A18-19版、7月5日A21版報導)。

早報記者昨日了解到,此次出庭的相關專家輔助人認為,警方當年的毒物檢驗結論,「誤判可能非常大」。

另根據庭審情況,當年作為毒物檢驗結論依據的質譜圖在結論出具時間和毒物送檢時間上也存在互相矛盾的情況。在此前的庭審中,一名負責當年勘查筆錄製作的警察承認,現場勘查筆錄存在諸多疑點,尤其是同樣存在部分時間與真實時間相互矛盾的情況,辯方律師因此質疑,現場勘查筆錄涉嫌「造假」。

兩名專家輔助人出庭

為了證明警方當年在辦案過程中存在諸多疑點,在此次開庭前,辯護人特別就本案申請了微量物證鑑定專家、北京理化分析測試協會質譜專業委員會理事肖宏展及法醫毒物鑑定專家、原北京市公安局法醫毒物室主任宋朝錦作為專家輔助人出庭。

據了解,在專家輔助人出庭環節,專家證人肖宏展當庭表示,在其看過當年的警方檢驗報告後發現,在當年警方毒物檢驗時,對於相關現場證據的檢驗並未做夠,導致了質譜圖中的噪音很高。而就此情況,專家證人肖宏展在出庭作證時認為,警方提供的質譜圖,當中的噪音已經超出了儀器的檢出極限,如要以此質譜圖判定毒物是非常勉強的,誤判的可能非常大。

部分證據涉嫌造假

根據警方當年的案情報告等材料,早報記者了解到,當年,致二童死亡的毒物為一種名為氟乙酸鹽的有毒物質。對於該毒物的確定,在法庭質證環節,一名參與當年毒物檢驗的林姓警員介紹稱,他們在檢驗中是根據症狀,並對相關生物檢材進行鑑定,排除了農藥、毒鼠強、安眠藥等物品後,根據質譜圖檢測發現的。隨後,檢驗人員又對其樣本進行了質譜檢測,檢測出心血和尿液當中存在劇毒的氟乙酸鹽。不過,在庭審中,參與當年檢驗的警方人員也確認,該份質譜圖存在極大的時間矛盾,屬於事後補充的。根據當年警方的相關材料顯示,該份質譜圖早在案發後2天的7月28日便已出具,並被檢驗警員籤字確認。但事實上,相關毒物的送檢時間及這份質譜圖出具的正確時間是在當年的8月。

對此,一名參與的警員回應「籤字的時間不一定是落款的時間。我愛什麼時候籤字就什麼時候籤字」。

對此,肖宏展介紹稱,按照從業人員的規矩,其檢驗的每一步都要如實地記錄,不能夠回來再記載工作完成,每個環節必須環環相扣。最後的籤字確認,必須要在檢驗結束以後才能夠完成。

「這是常識,就如同你上醫院檢查必須在檢查完畢之後才能夠得出結論一樣。」肖宏展說。

本文來源:東方早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網絡購毒欲毒癱丈夫 警方順藤摸瓜查出250餘人購買毒物
    讓她始料不及的是,「毒物」是假貨,其丈夫倖免於難,自己也被捕。  據了解,今年6月9日,大武口區公安分局網安部門,發現轄區一網民「孤寂」從湖南郴州市網民「娛樂」處購買慢性毒藥,並對身邊人員進行投毒。接到線索後,市、區兩級公安機關迅速成立專案組開展信息研判和案件偵查工作。6月10日,警方對大武口區女子趙某實施抓捕,現場扣押疑似「毒物」一瓶。
  • 「植物人」的判定要謹慎
    「植物人」的判定要謹慎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口中的「植物人」,在醫學上被稱為「植物狀態」。其症狀一般表現為持續一個月以上無任何意識活動,認知功能喪失,不能執行指令,不能理解和表達語言,貌似清醒,實則與外界無法溝通,但偶爾能自動或在刺激狀態下睜眼,也可能與正常人一樣有著規律的生活作息。
  • 女子「科目三」考試合格,系統「誤判」沒過,車管所:準備補考
    現如今駕考難度越來越大,我們需要花費的精力也就更多,所以在考駕照的時候我們都希望一次考過。駕照考試科目二和科目三這兩個實操是最難的,因為總是會有很多的不確定因素影響我們的成績,今天要說的就是一個女子的駕考經歷。
  • 日本警方犯罪信息系統十萬指紋數據出錯
    東方網10月27日消息:據日本新華僑報網10月27日消息,日本一向重視科技在預防犯罪等方面的應用,作為最高警察機構的警察廳以及下屬各級警方機構一直以來都非常信賴系統內部的「指紋自動識別系統」,據說這套系統曾經立下了汗馬功勞,特別是其自動生成的基礎數據,更為警方減輕了不少破案工作量。
  • 有關物質中誤判雜質峰及形成機制的研究
    根據藥品註冊的國際技術要求中雜質的含義,雜質分為有機雜質、無機雜質和殘留溶劑。有關物質是雜質的一種,主要是指有機雜質,它可能是原料藥合成過程中帶入的原料藥前體、中間體、試劑、分解物、副產物、聚合體、異構體以及不同晶型、旋光異構的物質,也可能是製劑過程或是在貯藏、運輸、使用過程中產生的降解物。
  • 十萬指紋數據出錯 日警方犯罪信息系統嚴重「掉鏈子」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王婧報導,據日本新華僑報網10月27日消息,日本一向重視科技在預防犯罪等方面的應用,作為最高警察機構的警察廳以及下屬各級警方機構一直以來都非常信賴系統內部的「指紋自動識別系統」,據說這套系統曾經立下了汗馬功勞,特別是其自動生成的基礎數據,更為警方減輕了不少破案工作量。
  • 大公司晨讀:貝索斯財富暴增身價遠超比爾蓋茨;警方判定李國慶搶...
    但近日公布的一份最新報告卻顯示,美國億萬富翁的總財富激增了5650億美元,比大流行開始時增長了近20%。其中,財富增長最多的就是亞馬遜的創始人傑夫貝索斯,疫情期間財富增長超過360億美元。近來,貝索斯在各大億萬富翁排行榜上一直穩居世界首富的位置,據福布斯統計,其資產淨值約1469億美元,遙遙領先於排名第二的比爾蓋茨,後者約1065億美元。
  • 阿拉法特非死於釙中毒 不排除死於其他毒物可能
    (原標題:阿拉法特非死於釙中毒 不排除死於其他毒物可能)
  • 電氣設備和紅外線測溫的判定
    摘 要:紅外線測溫診斷技術是當前電氣設備在線檢測技術中的一種,並已得到電力檢修部門的廣泛應用。通過介紹紅外線診斷測溫的幾種方法,提出如何對紅外線診斷測溫的缺陷作出正確的判定,從而對當前國網公司狀態檢修工作的常態開展及優質服務的深化推進奠定基礎。
  • 世界上最恐怖的毒物是什麼?《非自然死亡》第一話:無名之毒
    《非自然死亡》以法醫的角度去展開每起案件的內核,傳統推理劇大都是偵探推進案件發展,總是對法醫的貢獻輕描淡寫。其實一起案件的偵破法醫往往能起到很大的作用,甚至是決定性作用,本劇通過一些非自然死亡的案件,花費大量篇幅去描繪法醫的重要性,為法醫正名。日劇有一個大特色就是寫實與細節描寫,注重細節性寫實,強化推理。
  • 毒物的危害性不僅取決於毒物的毒性,還受生產條件、勞動者個體差
    毒物的危害性不僅取決於毒物的毒性,還受生產條件、勞動者個體差
  • 大馬警方公布金正男屍檢報告:面部測出VX神經毒劑
    據新華社英文大廣播2月24日報導,當天早間馬來西亞大警方正式公布了對此前在吉隆坡第二機場死亡的朝鮮男子屍體的屍檢結果。聲明中稱,死者面部和眼部均含有VX神經性毒劑。
  • 家裡有小孩,別養6種花,都是「大毒物」,有安全隱患
    但要是家裡有調皮搗蛋的小孩子,建議不要養6種花,都是「大毒物」,有安全隱患,說不上哪天就出意外。滴水觀音滴水觀音是天南星科的植物,葉子寬大肥厚,是常見的觀葉綠植,很多人家室內都有養。滴水觀音在旺盛生長季節,葉尖或者葉緣會有水滴滴下來,它的名字就是這樣來的。滴水觀音莖杆內的汁液有毒,從葉尖或者葉緣滴下來的水也有毒。所以家裡有小孩的話,最好不要養,或者養在小孩夠不到的地方。
  • 世界上最致命的毒物是什麼?
    毒物可以是無色無味的。毒物進入人體的途徑有皮膚滲透、食物攝入、或者釋放到空氣中,通過人體呼吸道進入體內。今天讓我們來認識一下世界上最致命的毒物。毒物的致死率由LD-50決定(在毒理學中,半數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簡稱LD50(即Lethal Dose, 50%),是描述有毒物質或輻射的毒性的常用指標)。LD-50數據是通過動物實驗而得出的結果,當運用到人體上,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偏差。一個人的體質,對毒物的耐受性,以及新陳代謝,影響著這個人對某種毒物的易感性。
  • 給川普寄含蓖麻毒素信的嫌犯被捕,該毒物一旦暴露無解藥
    該女子被捕時被警方發現攜帶槍枝。蓖麻毒素是從蓖麻籽中提取的劇毒化合物,500微克即可殺死一名成年人,一旦暴露沒有解藥。19日早些時候,美國方面截獲了寄給白宮和川普總統的一封信,信中含有蓖麻毒素。初步調查顯示,這封信來自加拿大。加拿大警方當地時間19日晚表示,目前正在與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聯手追蹤寄往白宮的蓖麻毒素來源。
  • 牛奶蛋白過敏&乳糖不耐難判定?如何餵養?一文讀懂!
    粉哥導讀:近年來,越來越多小孩子出現牛奶蛋白過敏或者乳糖不耐症,因兩種反應的症狀有交叉,對於寶媽而言,很難準確判定。從事臨床婦幼營養工作長達15年之久的孫海嵐主任就曾表示,不少醫生在遇到過敏或者乳糖不耐的患兒時也常常出現誤診。事實上,這些症狀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誤判導致寶寶無法及時就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該怎麼判定以及如何餵養吧!
  • 國外警方的RFID應用案例
    據該技術的提供商Telent公司透露,APLS是全世界類似系統中最大的一個,它將RFID微型晶片放置於警察的身上,並利用GPS對警察進行精確定位(精度在幾英尺以內),使管理中心的人員可以「隨時了解出任何一名出勤警官身在何處,不管他在地面還是在地下」,這樣,警方就可以調派離事發現場最近的警察前往處理相關事務,從而實現更加有效
  • 盤點「潛伏」在我們身邊的那些致命毒物
    在過去十幾年,有報導記載的河豚毒素事件中,幾乎所有人都死於太過自信,企圖自己烹飪河豚,卻不幸中毒身亡。常見毒物之三—砷中毒導演徐克曾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有江湖的地方,就一定少不了毒藥。在各種毒藥中,鶴頂紅一直都是以「居家旅行、殺人滅口的必備良藥」形象示人,也因此,很多人都對丹頂鶴這種動物,產生了莫名的恐懼。
  • 與洲際飛彈極其相似的運載火箭,發射後會不會被誤判為飛彈襲擊?
    彈道飛彈的特點彈道飛彈是一種速度快、射程遠、威力大的戰略性進攻武器,此前,彈道飛彈的用途有兩個:一是作為核彈頭的投擲工具,將威力巨大的核彈頭投送到千裡之外發起毀滅性打擊,第二個用途是利用彈道飛彈精度高的特點,用來進行特殊地點的定點打擊,如中近程彈道飛彈可對機場、指揮所、彈藥倉庫等高價值目標進行精確攻擊
  • 以為蝮蛇咬傷,竟是這個老毒物作案,女子差點丟掉性命!
    前幾日,家住株洲縣的朱女士,夜間在草地中行走時被一條毒蛇咬傷左腳,咬傷後立即出現局部腫痛明顯,下肢皮膚呈青紫色,腫脹逐漸向上蔓延至膝關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