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物的危害性不僅取決於毒物的毒性,還受生產條件、勞動者個體差

2020-11-27 建設工程教育網

毒物的危害性不僅取決於毒物的毒性,還受生產條件、勞動者個體差

2019-03-20 11:56  來源:  字體:

大小  列印

【單選題】 毒物的危害性不僅取決於毒物的毒性,還受生產條件、勞動者個體差異的影響。下列關於毒物危害性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同類有機化合物中滷族元素取代氫時,毒性減小
B.毒物在水中溶解度越小,其毒性越大
C.毒物沸點與空氣中毒物濃度和危害程度成反比
D.氮氣是一種無毒的惰性氣體,不會產生危害性

查看答案解析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職業危害識別。毒物在水中溶解度越大,其毒性越大;分解度越大,不僅化學活性增加,而且易進到呼吸道的深層部位而增加毒性作用;揮發性越大,危害性越大。一般,毒物沸點與空氣中毒物濃度和危害程度成反比。同類有機化合物中滷族元素取代氫時,毒性增加。氮氣是一種惰性氣體,本身無毒,一般不產生危害性。但是,當它在空氣中含量高,使得空氣中的氧含量減少時,吸入者便發生窒息,嚴重時可導致死亡。在石油化工行業,

  • 下載 下載1. 《安全生產技術》真題及答案解析
  • 下載 下載2. 《安全生產管理》真題及答案解析
  • 下載 下載3. 《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真題及答案解析

相關焦點

  • 盤點「潛伏」在我們身邊的那些致命毒物
    世界上,有上百萬種對人類來說有毒害的物質,不過毒性差異很大,有些低毒性的毒素,能幫助人類治療某些疾病,而一些劇毒物質,則可能有毀人於無形的殺傷力。其實,很多有毒物質,就藏在我們身邊,藏在各種我們不知道的東西裡,下面就為大夥盤點一下,那些「潛伏」在我們身邊的毒物……常見毒物之一—鉛中毒世界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就死於鉛中毒。在全球範圍內,鉛中毒每年可造成數十萬人死亡。而我們每天要接觸到的含鉛物質很多,比如化妝品、裝修塗料等等,少量的超標鉛,就有可能導致兒童大腦停止發育,及永久性神經損害等惡劣後果。
  • 肝腸寸斷,不僅是簡單的形容詞,也是中國最龐大的毒物家族
    肛腸寸斷這個詞原本是形容傷心過度,但肛腸寸斷在中國不僅僅是形容詞那麼簡單,他代表的可能是中國最龐大的一個毒物家族斷腸草的外形也不像其他的有毒植物將毒性表現的那麼明顯,你看見它的時候,往往不會把它與毒聯繫在一起
  • 世界上最致命的毒物是什麼?
    毒物可以是無色無味的。毒物進入人體的途徑有皮膚滲透、食物攝入、或者釋放到空氣中,通過人體呼吸道進入體內。今天讓我們來認識一下世界上最致命的毒物。毒物的致死率由LD-50決定(在毒理學中,半數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簡稱LD50(即Lethal Dose, 50%),是描述有毒物質或輻射的毒性的常用指標)。LD-50數據是通過動物實驗而得出的結果,當運用到人體上,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偏差。一個人的體質,對毒物的耐受性,以及新陳代謝,影響著這個人對某種毒物的易感性。
  • 見到這些毒物,唐三和獨孤博都要懼怕三分
    毒具有形態多樣和致命性,所以很受小說作者們的青睞。其實毒不僅是在小說或動漫中讓人望而生畏,在現實中有些毒物的毒性甚至比文學作品中想像的毒物還要誇張。一、 肉毒桿菌肉毒桿菌產生的毒素極其恐怖,1克純肉毒桿菌毒素就足以殺死100萬人,如果把獨孤博的蛇毒換成肉毒桿菌毒素並且讓肉毒桿菌毒素變成氣體,我覺得他可以一個人挑戰全鬥羅大陸上的魂師了。
  • 澳大利亞不愧是全球毒物避難所
    《科學進步》上的最新研究,基於毒液的毒性強度列出了10個最致命的毒物。有些毒液可以攻擊大腦和神經系統(神經毒性),而另一些毒液會攻擊你細胞的分子結構(蛋白水解)、心血管系統(凝血系統)或肌肉組織(肌肉毒性);它們還可以分解組織(細胞毒)。毒液可以有任何數量,甚至所有這些化合物。高度神經毒性的毒液被認為是對人類最致命的毒液。毒液的其他副作用包括通過加速或減慢血液流動而破壞凝血,導致出血或凝血。
  • 毒物史話|世界上有毒的動物不含蝙蝠?
    海葵產生的毒蛋白對甲殼動物的毒性比哺乳類大。長得像「毛慄子」,行走像「刺蝟」的海膽,能產生強烈的叉棘毒素,能引起動物呼吸困難、肌肉麻痺、抽搐,甚至死亡。如果潛水捕撈人員被咬住後就會產生神經中毒症狀以致死亡。芋螺大約有37種含有刺毒,對哺乳類動物產生毒性,對肌肉產生麻痺作用。海兔產生的海兔毒素能引起哺乳動物呼吸困難、麻痺以致死亡。
  • 2012年安全工程師《技術》複習資料:毒物形態
    毒物形態  生產性毒物可以固體、液體、氣體的形態存在於生產環境中。  (1) 氣體, 在常溫、常壓條件下, 散發於空氣中的無定形氣體, 如氯、澳、氨、一氧化碳和甲炕等。  (2) 蒸氣固體升華、液體蒸發時形成蒸氣, 如水銀蒸氣和苯蒸氣等。
  • 科普一下:世界上最致命的毒物是什麼?
    毒物可以是無色無味的。毒物進入人體的途徑有皮膚滲透、食物攝入、或者釋放到空氣中,通過人體呼吸道進入體內。 今天讓我們來認識一下世界上最致命的毒物。
  • 寵物毒物:巧克力的危害
    關於巧克力對寵物的危害,大部分養寵家庭多少都知道一點,作為「寵物毒物」系列的第一篇文章,我選擇了這個最常見的毒物全面的說一下巧克力對寵物的危害。Part1:先說下可可豆 知己知彼,在說巧克力對寵物毒性之前
  • 五毒是哪五種毒物?蜘蛛為什麼不是五毒之一?
    五毒是中國民間盛傳的五種毒物,我們在一些電視劇當中也都有看到過,不過電視劇上面的五毒一般指的是蠍子、蜈蚣、蛇、蟾蜍、蜘蛛,但實際上蜘蛛並不能作為五毒之一,真正的五毒之一應該是壁虎,五毒的選定是有說法的,你知道五毒之首是哪種毒物嗎?五毒是哪五種毒物?
  • 家裡有小孩,別養6種花,都是「大毒物」,有安全隱患
    但要是家裡有調皮搗蛋的小孩子,建議不要養6種花,都是「大毒物」,有安全隱患,說不上哪天就出意外。滴水觀音滴水觀音是天南星科的植物,葉子寬大肥厚,是常見的觀葉綠植,很多人家室內都有養。滴水觀音在旺盛生長季節,葉尖或者葉緣會有水滴滴下來,它的名字就是這樣來的。滴水觀音莖杆內的汁液有毒,從葉尖或者葉緣滴下來的水也有毒。所以家裡有小孩的話,最好不要養,或者養在小孩夠不到的地方。
  • 江湖毒物排行榜——毒蘑菇和有毒植物
    江湖毒物排行榜——毒蘑菇和有毒植物 2020-08-17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網絡購毒欲毒癱丈夫 警方順藤摸瓜查出250餘人購買毒物
    讓她始料不及的是,「毒物」是假貨,其丈夫倖免於難,自己也被捕。  據了解,今年6月9日,大武口區公安分局網安部門,發現轄區一網民「孤寂」從湖南郴州市網民「娛樂」處購買慢性毒藥,並對身邊人員進行投毒。接到線索後,市、區兩級公安機關迅速成立專案組開展信息研判和案件偵查工作。6月10日,警方對大武口區女子趙某實施抓捕,現場扣押疑似「毒物」一瓶。
  • 發現兒童「誤服」藥物/毒物後,家長第一時間該怎麼做?
    最初,家長否認毒物接觸史。急查膽鹼酯酶活性顯著降低。再三詢問,家長才想起,孩子發病前曾獨自在田間地頭玩,吃了要種的拌過農藥的花生,導致有機磷中毒。經過積極搶救,應用氣管插管、機械通氣,解磷定、阿託品解毒及對症支持治療和重症監護室密切監護,孩子終於挽回了生命。
  • 專家講堂 || 甲醇毒性問題不應成為甲醇汽車推廣障礙
    今天的毒理學最初從藥理學分支出來,已經衍生出環境毒理學、工業毒理學、藥物毒理學、食品毒理學、農藥毒理學、放射毒理學等等分支,成為指導人類生活、生產、醫療等等各個領域相關健康安全的科學理論依據。毒理學第一個最重要的基本概念是,攝入毒物的劑量與產生毒性反應的強度存在對應關係。
  • 氘元素和其他毒物的比較
    在地球上存在著僅有300萬分之一的氘濃度便能導致死亡的毒物。1kg自然水中含有氘原子150ppm。地球上最強的毒物是破傷風毒素, 0.0005mg/kg即可致死。也就是說體重為70kg僅0.0035mg便可致死。
  • 警方毒物判定中「誤判可能非常大」
    早報記者昨日了解到,此次出庭的相關專家輔助人認為,警方當年的毒物檢驗結論,「誤判可能非常大」。另根據庭審情況,當年作為毒物檢驗結論依據的質譜圖在結論出具時間和毒物送檢時間上也存在互相矛盾的情況。在此前的庭審中,一名負責當年勘查筆錄製作的警察承認,現場勘查筆錄存在諸多疑點,尤其是同樣存在部分時間與真實時間相互矛盾的情況,辯方律師因此質疑,現場勘查筆錄涉嫌「造假」。
  • 十香軟筋散、三屍腦神丹、七蟲七花膏……金庸筆下的毒物你認識幾種?
    比如《神鵰俠侶》裡楊過吃下的斷腸草,《天龍八部》裡段譽提到的曼陀羅,《飛狐外傳》裡程靈素培育的七心海棠,《書劍恩仇錄》裡陳家洛摘下的天山雪蓮……讓人忍不住發問:金大俠筆下的毒物你認識幾種?這些神奇的植物是真實存在的嗎?它們是否確如小說中描述的那般藥效超凡?正統的本草學、方劑學著作一般只記載某些植物或藥物的毒性,卻罕有記載這類成品毒藥的。
  • 古代作品中常見的六種毒物:斷腸草 見血封喉
    原標題:古代作品中常見的六種毒物:斷腸草 見血封喉本文摘自《挖掘另類趣味歷史:劉繼興讀史》,,劉繼興著,,崇文書局出版在我國古代的文學作品與文人筆記中,有六種毒物常被提及,它們是斷腸草、鴆酒、鶴頂紅(砒霜)
  • 後院驚現數百個洞,裡面的生物嚇傻墨爾本女子,毒物的狂歡季來了!
    隨著毒蛇選手們都紛紛閃亮登場,另一位常年制霸澳洲毒物排行的重量級選手也開始傾巢出動。,由於對毒性的抗受力取決於體重,對於體重不足5公斤的小型寵物來說,暗門蜘蛛的威脅尤其大。所以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暗門蜘蛛還可以幫助你控制你後院花園中的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