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萬象·植物志趣
[法] 內爾納·貝特朗 著 歐瑜 譯 劉冰 審校
ISBN:978-7-80768-306-3 定價:128.00元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
提起金庸先生,大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畢竟「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14個字不僅是對金庸小說的總結,更是對金庸一生的總結,金庸也因此被譽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武俠小說作家」。
如今大俠已經遠去,回首他所創造的武俠世界,除了各種蓋世武功和各色英雄人物,那些殺人於無形的一招一式和絕頂厲害的毒藥解藥比比皆是,也因此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即使不挨刀,也可能中招。
《神鵰俠侶》裡楊過和小龍女一齊在絕情谷中情花毒;《倚天屠龍記》裡各大門派被趙敏用的十香軟筋散迷暈;《笑傲江湖》裡藍鳳凰在嶽不群的船上用水蛭給令狐衝換血的時候,順手給華山弟子都下了毒;《鹿鼎記》裡韋小寶被海大富抓進宮之後,殺了小桂子並用化屍粉處理了小桂子的屍體……凡此種種。
因此行走江湖就要學會見招拆招,除了治療外傷的金瘡藥為首選必備,其次就是用來續命的各種靈丹寶丸。縱觀金大俠筆下的那些下毒藥物和治療藥物,包括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等,當然也有各種劑型的成藥,如十香軟筋散、三屍腦神丹、七蟲七花膏等。
在這些毒藥之中,絕大多數為植物藥劑,在金大俠的各部作品中也均有提到。比如《神鵰俠侶》裡楊過吃下的斷腸草,《天龍八部》裡段譽提到的曼陀羅,《飛狐外傳》裡程靈素培育的七心海棠,《書劍恩仇錄》裡陳家洛摘下的天山雪蓮……讓人忍不住發問:金大俠筆下的毒物你認識幾種?這些神奇的植物是真實存在的嗎?它們是否確如小說中描述的那般藥效超凡?
正統的本草學、方劑學著作一般只記載某些植物或藥物的毒性,卻罕有記載這類成品毒藥的。比如鶴頂紅,在武俠小說甚至是各種宮鬥劇中,都可以稱得上出現頻率最高的毒藥。在小說和影視劇中,鶴頂紅被描述成一種見血封喉的劇毒藥物。有人說,這就是現實生活中的砒霜。但是據文獻考證,砒霜的別名裡並沒有「鶴頂紅」。因此鶴頂紅大概率是人們藝術虛構出來的一種毒藥。
那麼上文提到的七心海棠是否存在呢?七心海棠出自金庸小說《飛狐外傳》,是程靈素所培育的一種植物。花瓣上有七個小黃點,據說其根莖花葉俱是劇毒無比,製成毒物後更是無色無味,即使是一等一的毒藥高手也幾乎無法察覺,令人防不勝防,堪稱天下毒物之王。
小說和電視劇中的七心海棠植株非常嬌小,可盆栽,應屬於秋海棠一類;但其描述「花瓣緊貼枝幹,花枝如鐵」,又像薔薇科的各種海棠才具有的特徵;而至於花瓣上的「七心」就更令人困惑了,自然界中的各種海棠都不具備這樣的外形。並且需要指出的是,無論薔薇科的「海棠」,還是秋海棠科的秋海棠,幾乎都不含對人體具有顯著毒性的成分;恰恰相反,西府海棠、木瓜海棠、貼梗海棠的果實都可食用,秋海棠更是公認的可食用花材。因此可以斷定,金大俠筆下的七心海棠也是屬於藝術虛構。
小說中提到七星海棠雖有劇毒,但植物若不加制煉,卻也不會傷人,用程靈素自己的話來說:「你不吃它,便死不了。」就像有些有毒植物,放在那兒,你不碰它,不吃它,或者更準確地說,你不吃到一定量,便死不了。
在《有毒植物志》一書中也提到了毒性與劑量的關係:
如果野蘆筍(或漿果薯蕷、蕨類、啤酒花、假葉樹)的嫩芽僅含有少量生物鹼,而且食用沒有風險,那麼我們就要警惕將其斷然歸為有毒植物的可能性。
某種植物和某種植物製品,在什麼時候會變成一味毒藥?我們都知道,某種飲料,比如葡萄酒,可以自稱具有保健作用的飲料,但也可能成為眾所周知的興奮劑,並變成名副其實的毒品,摧毀我們的健康。一杯,沒問題;三杯……
物質的活性取決於這種物質的攝入量:根據不同的劑量,物質會成為食物、藥物、功能食物、興奮劑或毒藥……
所以小說中的毒藥不僅是虛構的,而且一定是經過提煉的,其劑量之大才導致其具有致命毒性。
當然,並不是小說提到的所有植物都是虛構的。在《天龍八部》中,段譽初到曼陀羅山莊,稱山茶花另有個名字叫作曼陀羅花。曼陀羅花確有其「花」,但是山茶花的別名其實應叫作「曼佗羅樹」,兩者指的並非同一種植物。那麼曼陀羅花到底是一種什麼花呢?
曼陀羅花 劉冰 攝
《有毒植物志》中對曼陀羅這種令人飄飄欲仙的植物進行了非常詳細的描述:
在16世紀被引入法國植物群的曼陀羅,很快就獲得了「巫師草」的名號,因為據說它是在安息日使用的植物!曼陀羅花和菸草屬花的相似程度令人驚異,不禁讓人想到它們同為茄科的屬性。曼陀羅的生物鹼遭受了種種非議,其中之一就是令食用者陷入神志不清的狀態,當事人精神渙散,以至於可以在他人的擺布下做出種種不知羞恥的舉動。曼陀羅也因此而得名「殭屍草」和「昏睡草」。
然而,人們還控訴曼陀羅具有完全相反的作用:在這種植物的影響下可以獲得一種無可比擬的欣快感,由此導致非理性的行為。從日常的重負中解脫出來的服用者,能獲得一種飛升的感覺,他們會覺得自己在飛翔;當恢復正常狀態時,他們堅信自己確實經歷了這種體驗。因此,有些人會想像自己騎著掃帚前往安息日也就不足為奇了。
除了那個把很多不幸之人送上火刑架進行宗教裁判的年代,這類體驗的危險性並不大。曼陀羅可能對人並無毒害作用,而且根據現代作者的記述,僅食用植物的一部分是不會達到致命劑量的……相反,前文中所說的由欣快感導致的行為,因為太過反常而可能令儀式性的試用很快變成要命的事故。
因此,從日常重負中解脫出來的事主毫無疑慮,自己可以打開窗戶並縱身躍下;又或者,事主堅信自己可以追隨想像中「紅色眼睛的海豚」,跳入水中並溺死。像這樣的意外確實發生過,這也就是為什麼,食用這種植物的人必須受到密切的監管。
除了小說中這些經常出現的毒藥,植物中毒性較強且較為常見的還有烏頭、馬兜鈴、夾竹桃、細辛、鈴蘭等。但還是那句話,植物有沒有毒,大概率是根據其使用的劑量而定,就像那句古老的諺語所說:「一切都是毒藥,一切都不是毒藥!」
《有毒植物志》一書介紹了幾十種有毒植物,除了提供它們的生物學名詞之外,還附上了特別形象的描述,比如保祿烏頭被稱為「致命的誘惑」,足見其毒性之大;馬兜鈴被稱為「偽食肉植物」,是說它雖然會吸引蟲子進入蒴壺為其授粉,但事後會把投懷送抱的昆蟲釋放出去;夾竹桃被稱為「能帶來痛苦的美人」,這種美麗而誘人的植物的所有部位——根、葉、莖皮、花,尤其是種子都有毒;細辛被稱為「酒鬼的良伴」,是因為細辛可以幫助酒鬼迅速排除體內過多的酒精……
是的,你也許也發現了,有毒植物並不是為了「有毒」而生,有毒的細辛也可以作為一種藥物被使用。在順勢療法中,歐烏頭被用來緩解神經病症和炎症感染。烏頭鹼作用於神經系統,大劑量有毒,但也是被用作「治療多種神經痛的珍稀藥物,尤其是面神經痛。秋水仙也是一種有毒植物,但是秋水仙中提取的秋水仙素具有消炎功效,而被當作治療痛風的特效藥,還被用於治療某些皮膚病。而上文提到的曼陀羅具有抗哮喘和抗神經痛的特性,在傳統用法中曾被用來治療神經類疾病。
這就是為什麼《有毒植物志》一書的副標題為《解密實用植物》,眾多「有毒」的植物,以及被誤認為「有毒」的植物在本書中被正名,它們無一例外在醫學和藥學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都是對人類有益的「實用」植物,幫助普羅大眾澄清了對於「毒性」的誤解。
這本「植物志」不僅包含植物學描述、民間用法,講述博物學知識,而且關聯神話傳說、歷史遺珍等多方面內容,涉及歷史、政治、文化、藝術等多重領域。
英國皇家植物園《柯蒂斯植物學雜誌》專業插畫師餘天一老師點評道:「本書介紹了70種有毒或被誤以為有毒但非常有用的植物,涉及博物、歷史、政治、文化、藝術等,是一本集專業性、趣味性為一身的植物文化讀本。」
科普作家、中科院植物學博士史軍老師則從「有毒」的角度說道:「有毒植物總會被人貼上一個「惡」的標籤,恰如本書收錄的清純美麗但眾所周知其毒性的曼陀羅、永遠在有毒和無毒的界限之間徘徊的馬鈴薯,以及被誤以為有毒實則無害的桂櫻……植物是否有毒並不代表它們的善惡本性,生存是促使植物產生毒素、人類破解和利用毒素的根本動因。世上並無善惡,物盡其用才是生存之道。」
當然了,不管有毒還是無毒,如果並不精通植物的生物特性,還是不要貿然利用植物的毒性,但同時也不要片面地排斥有毒植物。就像本書開頭所說的:「絕大多數植物都具有生物毒性,這種毒性是地球生命體發展的關鍵要素之一,因此,我們應當摒棄懷疑和藐視的態度,公正地看待生物毒性:不加讒言,也不予操控;不帶溢美之詞,也不胡亂揣度……」
不管金大俠小說中的植物你是否認識,但是生活中那些有毒的植物倒是可以通過《有毒植物志》一書來識別和了解的。
參考資料:
https://www.takefoto.cn/viewnews-1616260.html
http://www.docin.com/p-1710052011.html
【新書搶鮮看】
噹噹購書入口
京東購書入口
博物萬象·植物志趣
[法] 內爾納·貝特朗 著 歐瑜 譯 劉冰 審校
ISBN:978-7-80768-306-3 定價:128.00元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
—END—
原標題:《十香軟筋散、三屍腦神丹、七蟲七花膏……金庸筆下的毒物你認識幾種?》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