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神演義》第十三回《太乙真人收石磯》中,太乙真人給石磯娘娘坦白,十二金仙一千五百年都沒能「斬三屍」,所以犯了殺劫。換句話說,哪吒殺石磯娘娘的童子,太乙真人殺石磯娘娘,都是為了完成殺劫,完成定數。
那麼,「斬三屍」為什麼那麼重要?
十二金仙都沒能「斬三屍」
太乙真人為什麼因此必須殺石磯娘娘?
在元代的道經《中和集》卷四《慧劍歌》中有一句話:
六賊亡,三屍絕,緣斷慮捐情網裂。
《純陽帝君神化妙通紀》的《玄門苗善時校正編次詩》也有類似的話:
斬三屍,誅五賊,勦滅七情並六欲。
可見,道教修真都講究「斬三屍」,而且它們和人的七情六慾是密切相關的。
所以《雲笈七籤》就經常提到:「令子淡泊常無味若常守淡泊,三屍既亡,永無思慮矣。」意思是清心寡欲,就能滅三屍。換句話說,「欲生則三屍生,欲滅則三屍滅。」
所以,比較初級、原始的滅三屍、斬三屍的辦法,就是修煉內丹,即清心寡欲,讓三屍蟲餓死。
但三屍蟲並不是僅僅是因人慾而生,它們還有自己的活動規律:「人身中皆有是三蟲,能記人過失,至庚申日,乘人睡去,而讒之上帝 ……將本人罪過奏聞上帝,減其祿命。」(《中國方術大辭典》)
三屍蟲就像是「上帝」栽種在人體內的間諜一樣,人只要有過失,三屍蟲就會匯報上帝,上帝就會減少人的壽命——這就是人為什麼不能長生的原因。
那麼人怎樣才能長生?
前面暗示了,三屍蟲的活動規律是在「庚申日」「乘人睡去」的時候逃離人體去到天上匯報給上帝。
所以最直接粗暴的辦法就是「守庚申」,即在庚申日不睡覺,讓三屍不能逃離人體。逃離不了人體,自然就不能向「上帝」打小報告,也就不能讓人減壽了。《太上三屍中經》說,守三次,三屍就害怕了。守七次,三屍就死了。
理論上,七次守庚申後,就能一直活下去,也就實現了長生。
有意思的是,「守庚申」也傳到了日本,平安時代就非常流行「御庚申」。
守庚申可以一個人做,也可以一行人一起做。比如唐人許渾在《贈王山人》中就寫了「夜寒初共守庚申」。宋至清代,許多和尚和道人都會集體守庚申,流程也非常的清楚,還顯示出佛教的影響。
當然,更粗暴的辦法就是在庚申日等三屍出現後直接斬卻三屍,是謂「斬三屍」,一勞永逸。
「庚申日」,按照計算,每六十天出現一次,所以古代修真之人都有守庚申或坐庚申的修真習慣。「坐庚申」,就是每夜雙目緊閉打坐,和佛家的「趺坐」十分相似。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耳中人》和《清稗類鈔》裡的《坐庚申》都記述了類似情節。
但是不是每個人都能看到三屍蟲呢?答案是否定的。從這兩篇小說來看,似乎只有修道至一定境界才能看到三屍。
注意,只是看到,而不是守住或斬卻。
《耳中人》記載蒲松齡的老鄉淄川人譚晉玄在打坐時聽到耳中有人說話,過一段時間後耳中人就從耳朵中爬了出來。但因為當時有鄰居敲門,這個兩三寸長的小人直接被鄰居的聲音嚇得逃跑了,也沒有回到譚晉玄的耳朵中。
這導致譚晉玄沒能守住三屍,當然也沒能斬殺三屍。
當然,以譚晉玄當時的道行,他可能還沒有功力斬三屍——畢竟《封神演義》中十二金仙一千五百年的道行都沒能斬三屍。
後來,譚晉玄就得了瘋癲症,還喜歡號叫。這就是守三屍、斬三屍失敗的下場。《清稗類鈔》中還記載當時福建人喜歡修「庚申之術」即守庚申,但似乎大多都沒能成功,所以有幾個人「不及一年,寢食銳減,形銷骨立……二人皆投繯死」。
守三屍,最後卻上吊自殺了。
可想而知,他們大概和譚晉玄一樣,練功失敗,走火入魔了。
所謂「三屍」,是常見的道家術語,又被稱為「三蟲」「三彭」。在道家看來,人體內有三條蟲,它們就是「三屍蟲」。
一開始的三屍並不都居住在人體的頭部,而是整個身體之中。段成式《酉陽雜俎》就說三屍分別住在人頭、人腹、人足中。
發展到後來,道教認為三屍會變成三個小人(和夜叉長得很像)的形狀,他們還有自己的名字:
上屍彭琚,小名阿呵,在頭上,伐人泥丸、丹田。令人頭重眼昏冷淚,鼻中清涕,耳聾齒落,口臭面皺。
中屍彭質,小名作子,好惑五昧,貪愛五色,在人心腹,伐人絳宮中焦,令人心迷健忘,少液氣乏……
下屍彭矯,小名季細,在人胃足,伐人下關,傷洩氣海,發作百病……
但總之,三屍要麼使人生病,要麼使人短命。所以修真者一定要斬三屍。
有沒有斬三屍成功的人呢?據說張君房(《雲笈七籤》的作者)曾經守三屍成功。
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
查《雲笈七籤》,其中記載了很多守庚申、斬三屍的方法。比如:
到庚申夜打坐,叩每牙齒七下,就拍著額頭呼叫三屍的名字,第一次叫彭倨,第二次叫彭質。第三次則叩齒七下,捫腰呼叫彭矯的名字。
再在手心寫太上祝辭:
吾受《太上靈符》、《五嶽神符》,左手持印,右手持戟,日月入懷,濁氣出,清氣入。
三屍彭倨出,彭質出,彭矯出!
急急如律令!
其他方法,這裡就不介紹了。畢竟現在的養生方法是拒絕熬夜守夜的。2333。
在《封神演義》中,三教大會萬仙陣時,元始天尊就告誡自己的徒兒們:
今日你等俱該圖滿此厄,各回洞府,守性修心,斬卻三屍,再不惹紅塵之難。
由此看來,《封神演義》的作者似乎給十二金仙等人設了一個圈套。即斬三屍可以用外力,即渡過殺劫來完成。也可以通過洞府靜修來完成。
那麼,十二金仙一直努力的意義是什麼呢?
肯定不是變強那麼簡單。
《封神演義》中,截教的雲霄仙子就曾斬三屍成功,被形容為「六氣三屍俱拋盡,咫尺青鸞離玉京」,但她的修為似乎也沒有強到可以和聖人匹敵。
因此只能說,「斬三屍」是得道的方法之一,但每個人因「斬三屍」所得之道是有深淺的。就好比《耳中人》,看到了小夜叉三屍出來,但卻無法控制他,最終只能落得瘋癲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