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中的「斬三屍」到底是什麼?

2021-01-08 騰訊網

在《封神演義》第十三回《太乙真人收石磯》中,太乙真人給石磯娘娘坦白,十二金仙一千五百年都沒能「斬三屍」,所以犯了殺劫。換句話說,哪吒殺石磯娘娘的童子,太乙真人殺石磯娘娘,都是為了完成殺劫,完成定數。

那麼,「斬三屍」為什麼那麼重要?

十二金仙都沒能「斬三屍」

太乙真人為什麼因此必須殺石磯娘娘?

在元代的道經《中和集》卷四《慧劍歌》中有一句話:

六賊亡,三屍絕,緣斷慮捐情網裂。

《純陽帝君神化妙通紀》的《玄門苗善時校正編次詩》也有類似的話:

斬三屍,誅五賊,勦滅七情並六欲。

可見,道教修真都講究「斬三屍」,而且它們和人的七情六慾是密切相關的。

所以《雲笈七籤》就經常提到:「令子淡泊常無味若常守淡泊,三屍既亡,永無思慮矣。」意思是清心寡欲,就能滅三屍。換句話說,「欲生則三屍生,欲滅則三屍滅。」

所以,比較初級、原始的滅三屍、斬三屍的辦法,就是修煉內丹,即清心寡欲,讓三屍蟲餓死。

但三屍蟲並不是僅僅是因人慾而生,它們還有自己的活動規律:「人身中皆有是三蟲,能記人過失,至庚申日,乘人睡去,而讒之上帝 ……將本人罪過奏聞上帝,減其祿命。」(《中國方術大辭典》)

三屍蟲就像是「上帝」栽種在人體內的間諜一樣,人只要有過失,三屍蟲就會匯報上帝,上帝就會減少人的壽命——這就是人為什麼不能長生的原因。

那麼人怎樣才能長生?

前面暗示了,三屍蟲的活動規律是在「庚申日」「乘人睡去」的時候逃離人體去到天上匯報給上帝。

所以最直接粗暴的辦法就是「守庚申」,即在庚申日不睡覺,讓三屍不能逃離人體。逃離不了人體,自然就不能向「上帝」打小報告,也就不能讓人減壽了。《太上三屍中經》說,守三次,三屍就害怕了。守七次,三屍就死了。

理論上,七次守庚申後,就能一直活下去,也就實現了長生。

有意思的是,「守庚申」也傳到了日本,平安時代就非常流行「御庚申」。

守庚申可以一個人做,也可以一行人一起做。比如唐人許渾在《贈王山人》中就寫了「夜寒初共守庚申」。宋至清代,許多和尚和道人都會集體守庚申,流程也非常的清楚,還顯示出佛教的影響。

當然,更粗暴的辦法就是在庚申日等三屍出現後直接斬卻三屍,是謂「斬三屍」,一勞永逸。

「庚申日」,按照計算,每六十天出現一次,所以古代修真之人都有守庚申或坐庚申的修真習慣。「坐庚申」,就是每夜雙目緊閉打坐,和佛家的「趺坐」十分相似。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耳中人》和《清稗類鈔》裡的《坐庚申》都記述了類似情節。

但是不是每個人都能看到三屍蟲呢?答案是否定的。從這兩篇小說來看,似乎只有修道至一定境界才能看到三屍。

注意,只是看到,而不是守住或斬卻。

《耳中人》記載蒲松齡的老鄉淄川人譚晉玄在打坐時聽到耳中有人說話,過一段時間後耳中人就從耳朵中爬了出來。但因為當時有鄰居敲門,這個兩三寸長的小人直接被鄰居的聲音嚇得逃跑了,也沒有回到譚晉玄的耳朵中。

這導致譚晉玄沒能守住三屍,當然也沒能斬殺三屍。

當然,以譚晉玄當時的道行,他可能還沒有功力斬三屍——畢竟《封神演義》中十二金仙一千五百年的道行都沒能斬三屍。

後來,譚晉玄就得了瘋癲症,還喜歡號叫。這就是守三屍、斬三屍失敗的下場。《清稗類鈔》中還記載當時福建人喜歡修「庚申之術」即守庚申,但似乎大多都沒能成功,所以有幾個人「不及一年,寢食銳減,形銷骨立……二人皆投繯死」。

守三屍,最後卻上吊自殺了。

可想而知,他們大概和譚晉玄一樣,練功失敗,走火入魔了。

所謂「三屍」,是常見的道家術語,又被稱為「三蟲」「三彭」。在道家看來,人體內有三條蟲,它們就是「三屍蟲」。

一開始的三屍並不都居住在人體的頭部,而是整個身體之中。段成式《酉陽雜俎》就說三屍分別住在人頭、人腹、人足中。

發展到後來,道教認為三屍會變成三個小人(和夜叉長得很像)的形狀,他們還有自己的名字:

上屍彭琚,小名阿呵,在頭上,伐人泥丸、丹田。令人頭重眼昏冷淚,鼻中清涕,耳聾齒落,口臭面皺。

中屍彭質,小名作子,好惑五昧,貪愛五色,在人心腹,伐人絳宮中焦,令人心迷健忘,少液氣乏……

下屍彭矯,小名季細,在人胃足,伐人下關,傷洩氣海,發作百病……

但總之,三屍要麼使人生病,要麼使人短命。所以修真者一定要斬三屍。

有沒有斬三屍成功的人呢?據說張君房(《雲笈七籤》的作者)曾經守三屍成功。

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

查《雲笈七籤》,其中記載了很多守庚申、斬三屍的方法。比如:

到庚申夜打坐,叩每牙齒七下,就拍著額頭呼叫三屍的名字,第一次叫彭倨,第二次叫彭質。第三次則叩齒七下,捫腰呼叫彭矯的名字。

再在手心寫太上祝辭:

吾受《太上靈符》、《五嶽神符》,左手持印,右手持戟,日月入懷,濁氣出,清氣入。

三屍彭倨出,彭質出,彭矯出!

急急如律令!

其他方法,這裡就不介紹了。畢竟現在的養生方法是拒絕熬夜守夜的。2333。

在《封神演義》中,三教大會萬仙陣時,元始天尊就告誡自己的徒兒們:

今日你等俱該圖滿此厄,各回洞府,守性修心,斬卻三屍,再不惹紅塵之難。

由此看來,《封神演義》的作者似乎給十二金仙等人設了一個圈套。即斬三屍可以用外力,即渡過殺劫來完成。也可以通過洞府靜修來完成。

那麼,十二金仙一直努力的意義是什麼呢?

肯定不是變強那麼簡單。

《封神演義》中,截教的雲霄仙子就曾斬三屍成功,被形容為「六氣三屍俱拋盡,咫尺青鸞離玉京」,但她的修為似乎也沒有強到可以和聖人匹敵。

因此只能說,「斬三屍」是得道的方法之一,但每個人因「斬三屍」所得之道是有深淺的。就好比《耳中人》,看到了小夜叉三屍出來,但卻無法控制他,最終只能落得瘋癲的下場。

相關焦點

  • 都說「斬三屍」成聖,這三屍到底是什麼?
    歡迎收看《封神演義》系列第78期。《封神演義》裡多次提到「斬三屍」的說法。而且闡教十二金仙也因為修煉一千五百年未斬三屍,所以犯了紅塵之厄,進而引發了封神大戰。今年我們就來聊聊「斬三屍」。「斬三屍」是一個動作,同時也代表了一種境界。
  • 封神榜中為何屢次提到斬三屍?原來三屍如此可怕
    比如說南極仙翁,論資歷,十二仙首都必須稱他為師兄;論實力,十二仙首在十絕陣中屢屢受挫,南極仙翁舉手間卻破了兇險無比的紅砂陣。這南極仙翁堪稱元始天尊門下第一仙,然而,他不在十二仙首之列。只因,他早就渡過了殺劫,斬卻了了三屍,修得了無上神通。
  • 封神榜中一直提到的斬三屍,是什麼?據說很可怕
    封神榜想必大家都應該是看過的吧!妲己商紂王的種種事跡讓人憤恨到了今天,還有姜子牙等的故事讓我們感嘆至今!這部仙俠劇可以說是一部經典的劇了,很多人到現在也會去回顧這部經典的影視劇!今天我們不所這些人物,說一說在封神榜中一直被提到的斬三屍吧!
  • 修仙路上的最大難關——「斬三屍」
    大家閱讀仙俠類的網文或者傳統神話,經常會看到修行路上有斬三屍這個過程,那麼,斬三屍究竟是什麼呢?今天熊貓君給分享一下關於「斬三屍」的內容。道教修行路上的重要途徑三屍的說法起源於道教,又叫做三屍蟲或者三屍神。其中又包括上屍三蟲、中屍三蟲、下屍三蟲。三屍與生俱來,對人體有害。道教把斬三屍當作成仙路上的重要門檻,斬卻三屍即證金仙是道家修仙中的固有觀念。三屍對人體有害,會引發各種疾病,在歷史上有兩種說法。
  • 神話中的斬三屍是怎麼回事,為什麼說只有斬去三屍才能成仙了道?
    神話中的斬三屍是怎麼回事,為什麼說只有斬去三屍才能成仙了道?「三屍」是道教術語,指道教的三屍神。屍者,神主之意。道教認為人體有上中下三個丹田,各有一神駐蹕其內,統稱「三屍」,也叫三蟲、三彭、三屍神、三毒。上屍好華飾,中屍好滋味,下屍好淫慾。
  • 《封神演義》之中的「封」,真的是冊封?而不是封印?
    《封神演義》的「封」究竟是什麼意思?是冊封還是封印呢?《封神演義》是中國少見的,獨成體系的神話故事與小說,又名<封神榜>!其中的「封」字,既是「封印」,也是「冊封」。封神榜來歷想要了解這個《封神榜》意義,就得先了解封神榜來歷,這封神榜是怎麼來的,為什麼要出封神榜?傳聞天地之間有兩位至高無上的大佬,一位是以身合道的鴻鈞老祖,聖人之師,本身就與天道合二為一,至高無上!
  • 道教中的斬三屍,為什麼說斬三屍而後成大道?
    「人身中有三屍蟲。」在道書《夢三屍說》中提到:「人身中有三屍蟲。」——《漢武帝內傳》與七情六慾的說法不同的是,七情六慾說的是人思想上的問題,通過思想就可以控制,然而,三屍蟲在煉丹時代已經不是一種概念了,古人深受「斬三屍而後成大道」的說法,希望可以通過神奇的丹藥來「斬了三屍蟲」,也就是說,在煉丹時期,大部分人覺得三屍蟲就生長在體內,當然對於三屍蟲也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認為三屍蟲分別為善念、惡念、自身執念,這種說法一般出現在網絡小說中
  • 斬卻三屍可封神,三屍神都是誰?他們有什麼樣的神職
    在封神相關的故事中,提到有些修行者被殺後會說「三屍俱斬六氣消」,然後就是魂魄去往封神臺,最終成就了神位。因此就留下了「斬卻三屍可封神」的說法。今天我們就來說三屍神是誰……三霄娘娘「三屍俱斬六氣消」·影視圖片從上面的說法中,可以知道,這個三屍神,其實是依附在人身上的
  • 「斬三屍,破九蟲」的道門修行技法
    道門內丹修行,有「斬三屍,破九蟲」之說,自古以來,道門長壽仙學文化,欲求長壽延年之術,必識道門「斬三屍,破九蟲」之法!很多道教的門派,無論是武當派,還是全真派,正一派,老子混元派等包括其它道教門派,在內丹領域,都有關於「斬三屍,破九蟲」之法。今天這篇文章,我就寫一寫關於道教內丹修行的三屍,九蟲。一、三屍是什麼?在什麼位置?
  • 道教之中究竟有沒有斬三屍成道?三屍究竟是什麼?
    喜歡看小說的朋友們經常會注意到一個出現頻次非常高的詞語:「斬三屍」,尤其是修真小說之中經常出現,主人公成功斬三屍,踏足聖人境界,從此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其實這一類的杜撰確實是從道教文化傳承中的術語,理論借鑑改良而來的,只不過意思不同罷了。
  • 《西遊記》和《封神演義》裡的「三清」到底是哪三清?
    我國傳統文化裡,有兩部偉大的作品,將中國的神魔系統神仙體製做了很好的歸納和總結,其中《西遊記》更是位列「四大名著」的行列,另一本許仲琳的《封神演義「三清」在《封神演義》裡全數出場,在《西遊記》裡只有道德天尊也就是太上老君出場,其他兩位均從人物口中述說。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三清」到底是怎麼回事。
  • 凡人仙界篇:仙界篇最難服眾設定,斬三屍成道祖|斬完或變白痴
    只是,這惡屍按理說和韓立一般修為經歷,有什麼絕招手段,也應該一清二楚才對。沒有分裂前,他和韓立意識一般無二,他為啥就不能對本體的神識也使用這招?其實這個斬三屍的設定,破綻漏洞實在很多,有些是近乎荒謬的。我們來看看如下幾個問題。第一,斬三屍成道祖,斬掉了惡念屍、善念屍、自我屍後,剩下來的,是什麼東西?
  • 神話傳說中,神仙修行所謂「斬三屍」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在古代神話故事中,只有「斬三屍」的人最後才能成為大羅神仙,到達仙人的最高境界。那麼什麼是「斬三屍」呢?在道教的信仰中,「三屍」代表人體內部的三種「惡欲」,其原型是三種蟲子。中屍蟲名為彭質,在人胸中,令人煩惱妄想,不能清靜。下屍蟲名為彭矯,在人腹中,令人貪圖男女飲食之欲。「三屍」幾乎就代表的我們俗人所說的各種欲望,一個人要想得道升仙,就要不斷地區修煉自己,一旦自己的拋開了各種欲望。
  • 《西遊記》與《封神演義》看似毫不相干卻大有淵源 你知道嗎?
    而後來出了兩部偉大的作品《封神演義》和《西遊記》這兩部著作把神仙體系梳理了一遍。這兩部作品很多朋友感興趣,因為發現了這兩部作品有關聯。而兩部著作論成熟年代是《西遊記》在先《封神演義》在後,而歷史時代卻是《封神演義》在先《西遊記》在後。這兩部著作關鍵性非常明顯,那這兩部著作到底是誰用了誰的故事,誰佔了誰的光呢?那今天咱就說說兩部書的共同點或者一些關聯性。
  • 《封神演義》裡的北鬥星官除了文曲星、武曲星,還有哪些星宿?
    而在神話小說《封神演義》裡,姜子牙戰勝紂王后歸國封神,敕封了八部三百六十五位正神之職,其中北鬥星官就封了9位,比北鬥七星多了兩位。《封神演義》裡的北鬥星官除了我們所熟知的有文曲星和武曲星,文曲雅性,主文運,武曲星主武運,除了文曲星、武曲星,還有哪些另外的七個星宿呢?今天就和大家說一說《封神演義》裡的北鬥星官。
  • 為什麼說《封神演義》中的商紂王「性格扭曲」!
    這和朝代更替有什麼關係呢?具體情況,且看書法家趙富忠細細道來。首先,領導久了,就會為我獨尊,性格扭曲。仔細想來,在《封神演義》中的這位商紂王,性格怪異,把勸諫的人都當做「惡人」。為什麼這麼說呢?那是因為忠言勸諫的人都被他幹掉了,比如蘇護、比幹、皇后等等一批人。而那些卑鄙無恥的阿諛小人,如費仲、申公豹等,卻得到商紂王的欣賞,如魚得水,耀武揚威。
  • 道教的「守庚申」,「斬三屍」
    守庚申亦稱「守三屍」,「斬三屍」。指於庚申日通宵靜坐不眠,以消滅「三屍」。「三屍」又稱「三蟲」,其概念源於漢代緯書。《河圖紀命符》曰:「人身中有三屍。三屍之為物,實魂魄鬼神之屬也。欲使人早死,此屍當得作鬼,自放縱遊行,饗食人祭醊。每到六甲窮(當為庚)日輒上天白司命,道人罪過。過大者,奪人紀,小者,奪人算。
  • 《封神演義》梅山七怪中的常昊,居然還有具有九頭蛇和鉤蛇的血脈
    《封神演義》中的梅山七怪估計很多朋友都有著深刻的印象,而身為梅山七怪中的老二常昊,也給很多人留了深刻的印象,畢竟常昊的真身修煉千年的蛇精,還擅長使用毒霧進行攻擊。估計現在很多人都對蛇有著不小的恐懼,更何況還是修煉成精的常昊。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梅山七怪中的老二常昊。
  • 封神演義裡,死後封神的人,都有誰被封為大帝?
    小劉侃封神,接著跟大家侃!封神演義裡,導致封神大戰爆發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昊天上帝要十二仙首稱臣,於是人闡截三教並談,編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又分八部,上四部雷火瘟鬥,下四部群星列宿,叄山五嶽,步雨興雲善惡之神。而想要上封神榜,必須死上那麼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