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守庚申」,「斬三屍」

2020-12-05 道教文摘

守庚申亦稱「守三屍」,「斬三屍」。指於庚申日通宵靜坐不眠,以消滅「三屍」。

「三屍」又稱「三蟲」,其概念源於漢代緯書。《河圖紀命符》曰:「人身中有三屍。三屍之為物,實魂魄鬼神之屬也。欲使人早死,此屍當得作鬼,自放縱遊行,饗食人祭醊。每到六甲窮(當為庚)日輒上天白司命,道人罪過。過大者,奪人紀,小者,奪人算。故求仙之人,先去三屍。恬淡無欲,神靜性明,積眾善,乃服藥有益,乃成仙。」

東晉葛洪《抱樸子內篇·微旨》已引《易內戒》《赤松子經》及《河圖紀命符》言三屍之性質及危害,又在《遐覽》中著錄《三屍集》一卷,表明魏晉道教已視滅三屍為修道所必需。其後,南北朝至隋唐間,又有不少道書專論三屍及守庚申,《雲笈七籤》引錄為「庚申部」,載卷八十一至八十三。

其《太上三屍中經》云:「人之生也,皆寄形於父母胞胎,飽味於五穀精氣,是以人之腹中,各有三屍九蟲,為人大害。常以庚申之日,上告天帝,以記人之造罪,分毫錄奏,欲絕人生籍,減人祿命,令人速死。……上屍名彭倨,在人頭中,伐人上分,令人眼暗、發落、口臭、面皺、齒落。中屍名彭質,在人腹中,伐人五藏,少氣多忘,令人好作惡事,噉食物命,或作夢寐倒亂。下屍名彭矯,在人足中,令人下關搔擾,五情勇(湧)動淫邪,不能自禁。」《中山玉櫃服氣經》稱上屍名青姑,中屍名白姑,下屍名血姑。所述罪過大同小異。

許多道書載有消滅三屍的方法,除以辟穀服氣、符咒、服藥以驅除三蟲外,主要為守庚申。《三屍中經》云:「凡至庚申日,兼夜不臥,守之,若曉體疲,小伏床數覺,莫令睡熟,此屍即不得上告天帝。…經曰:三守庚申,即三屍振恐,七守庚申,三屍長絕。」

《神仙守庚申法》云:「常以庚申日徹夕不眠,下屍交對,斬死不還;復庚申日徹夕不眠,中屍交對,斬死不還;復庚申日徹夕不眠,上屍交對,斬死不還。」

呪三魂法三魂在肝下,狀如人形,並著青衣,內黃衣。每月初三日、十三日、二十三日是夕,棄身遊外。當須仰臥,去枕伸足,交手心上,合目閉息,三叩齒,三存心。中有赤氣,大如雞子,從內出於咽喉,散布真光,覆身成火,燒身使雨,覺體微熱,即呼三魂名了。微呪曰:紫微玄官,中黃始青。內鍊三魂,胎光安寧。神寶玉室,與我俱生。不得妄動,監者太靈。若欲飛行,惟詣上清。若有飢渴,得飲玉精。爽靈護我,三臺養我,幽精保生。急急如律令勑。如此即魂神安靜,災患不生,邪魔賓伏,身寧道成,永無憂苦也。七魄者,陰邪之氣為鬼也。能使行屍,惶貪嫉拓。惡夢咬齒,令人口是心非。遺精好色,慕戀奢淫。全無淳樸,只以鬼行。心損物為根,陰間埋毒,害人為本。常迷人貞白之路,使人入黑闇之方。好惡不好善,習死不習生。求強人我壯,恣口味昏濁。多屍見而穢,漏催人而急,死圖人與祭祀也。若能鍊元氣,得丹閉固真精,使陽勝陰消,無為害也。每夜外時呪曰:吾授三皇,太極靈章。吞丹服氣,用去不祥。急急如律令勑。能如是,即得眠臥安穩,身體康強,邪惡災橫永不敢近也。夫修行絕三屍者,當先專精守道,異於世人,然後服藥。不然者,徒自勞苦矣。

請點擊輸入圖片

上屍彭琚,小名阿呵,在頭上,伐人泥丸、丹田。令人頭重眼昏冷淚,鼻中清涕,耳聾齒落,口見面皺。惑人好車馬,慕聲色,視惡垢同青蟲。穿鑿枯人真元,使人形悴,髮白壽短。令人迷昧睡著,錄人罪名,奏上上元天官。若能服鍊,得精氣固,實靈藥入口,大道不遙,九天非遠。如未間,常以庚申之夜,不寐而殺之,及蔥服硃砂芝草,陰屍自然消化也。

中屍彭,小名作子,好惑五味,貪愛五色,在人心腹,伐人絳宮中焦。令人心迷健忘,少液氣乏,隨邪倒見,荒悶煩燥,口乾目白。穿鑿人齒,日夜尅害人五臟六腑,成諸疾病。睡多惡夢,鬼交精脫,小便赤白。滑洩嘔逆多痰,耳嗚虛汗,為事恍惚。白日昏沉,每夜驚魘,催人早死,圖人祭祀也。如能恬淡五情,服丹餌相,無能為害,當兔形腐而己。

下屍彭矯,小名季細,在人胃足,伐人下關,傷洩氣海,發作百病。牽引意,慕戀女色,勇懃嗜慾,觸事虛耗,不能禁制促命。令人夜與鬼通,背生向死,流浪精氣。令人髓枯筋急,肉燃意倦,身虛腰重,腳膝無力,頻度小便,與邪氣波流,漸成大患。五勞七傷,惑亂染著,屍注不絕,要人死往鬼道,希期飲食祭祀也。如服水銀、湯藥、丹砂、真鈆,其陰屍之魄,自當消滅,而得形全身安也。一曰伏蟲,長四寸。二曰回蟲,長一寸。三曰白蟲,長一寸。四曰肉蟲,如爛李。五曰肺蟲,如蠶蟻,六曰胃蟲,若蝦。七曰鬲蟲,如苽瓣。八曰赤蟲,如生蟲。九曰蜣蟲,色黑。

伏蟲長四寸,有髭牙,噙人精血。令人無力喘乏,時有惡心。五藏痛悶,走作上下攪刺胸臉。好食肉味生冷,蕩散人真元。多陰汗,便溺餘瀝,背逆腰痛,使人氣虛軟弱,精滑脫失,致疾而死。早宜服液,貫眾丹砂,固閉除之,免此蟲於內害亂於生元也。

蚘蟲又曰回蟲,一雌一雄,心上心下食人血。令人心痛氣急,肢節煩重,小便難澀,赤白不定,面無顏色,放痴慵懶,口吐清水。其蟲長一尺,飲心血而通靈。常宜以丹砂書真一符塞之,及吞二氣水銀殺之。不爾穿刺人心脾,楚痛難忍而斃,及耗憊人正氣,令人卒死,是此蟲也。

寸白蟲長一寸,子孫相生,更長者四五寸已來。令人好吃生米、生茶、生繪、生果、及憔肉等物,宣洩人藏腑,瘦薄人形骸,嘔痰多涕,面黃無力,咬人腹內攪刺,忽成氣塊,痛便難忍,時有痢疾,漸變脫肛。如或更餐雞肉,特地蟲生,長養無限,穿人藏腑,窩成窟穴不覺,氣促而死。如服水銀丹砂殺滅,漸漸安寧也。

肉蟲如爛李,食人血。令人正氣洩憊,淋漏餘瀝,舉動蕤弱,筋背無力,皮毛痛癢,肌肉漸漸乾黑。居上膜中,令人好色,伐人勞病。慕肉血之味,枯陽靈之精,耗盡得疾而死。急宜服二氣丹砂絕滅之,而兔形骸消瘦也。

肺蟲狀如蠶,老者色蒼,或如紅蟻,飲食人精氣。堅守肺口,令人多痰。咳嗽變成疾,臉脹氣急,夜臥不安,嚨嗚如貓兒之聲。能閉人五音,面無精光,皮毛枯瘁,髭髮脫落,漸漸喘息無力。甚者更加咯血,耳張肩戴,胸堂骨出,形體瘦惡,只欲思睡。通連六腑,洩痢頻下膿血,變成五痔,及傳屍勞病復連,血乾頰赤,骨蒸虛汗,涕唾腥鹹,害及性命,瞥然而已。宜服海魚丹、金花散、紫蘇湯順肺,煎即得除其根本。不然者,肺脹亂腳襲,不覺氣乏而夭也。

胃蟲如蟾,或如虎質。接人飲食,令人易飢。好血肉滋味之物,況生冷甜香之氣。虛人藏腑,骨體瘦薄。唇焦而口生瘡,鼻塞而皮毛痛疼。四肢拘急,背膊煩勞。漸漸惡心,多生痰涕。飲酒嘔逆,餐啜不加。氣結心胸,走衝兩協,忽攻外腎,氣盡而姐月華。先補於心脾日精,後消於陰魄,蟲當溶化,丹駐顏紅。

鬲蟲,令人六識昏迷,少語多睡。睡後夢遊,他邑登山,峻嶺連綿,墜落。渡水乘船,忽遭沉。邁柳曲共妖桃語,笑花衢與陰穢相交,世人皆言魘也。此是陰氣蕩動,陽氣全輸。艷媚牽情,靈根斬伐。脫失精氣,形轉傷殘。可惜紅顏,參差覺老。若得靈砂服餌,敵血批肌而活。似旱苗得一溉之功,如田獲十倍之利。

赤蟲,令人無氣虛憊,腰重眼昏,兩耳嗚聾。陰癢盜汗,精滑冷脫。膂痛背問,骨髓酸疼。飲食無味,腸胃虛吼。精隨水轉,化入小便。氣濁血滯,結成瘡腫癰疽,而致夭傷。宜先餌鎮心砂安魂,藥補虛丹固閉二門,使榮衛交通,蟲自消化,兔形骸枯損矣。

蜣蟲色黑,身外有微蟲,周雨無數,細如菜子也,此群蟲之主。為人皮膚瘡疥、惡癬頭上、白屑甲蝨,並陰疽濕癢、痔漏、鼠妳、白癢等風,無所不作。蝕人牙齒落,無故出血,臰氣衝人,及腳下窩旋,頑痺大風,癩瘡遍身,膿血屍見,眉毛墜落,肉色漸加青黑,遞相易人。父子絕骨肉之親,夫妻棄義合之體。故聖賢留其至藥妙訣,使後人先沐浴齋戒,然後至服丹砂、水銀、液、輕粉,殺三屍蟲而免害及子孫形體,保其安康也。

昔張君從王先生學道,後師孫真人,先授去蟲之法。其屍蟲形狀因餌,至藥透下,以視弟子周君,周君圖之,將傳後人。後有西蜀青城山道士趙希夷,道業精微,登山歷險。時彭州刺史庾河郎中,迎在州中,師事之。後經數年,每至庚申日,依經守持,服餌符藥,從午至子,晝夜不息,亦感三尺九蟲下,遂命工人圖其形質,將傳保生之人。餘友陳靈章,本東平人,元和中屆於西蜀修道。至長慶初仲夏月,於新橋道友李玄會家,絕糧一百餘日,攻氣術,服陽精、水銀、靈藥,每日服水三盞。至九十七日,日與一盞,覺腹中微痛。須臾之間,其痛轉甚,似欲遊退。李公云:九十餘日不食,必無滓穢,應有異事,令於盆子中退。良久問,下一團脂膜,轉動不住,以水洗之,膜透乃見,有蟲兩枚,髭爪俱備,色黑。每箇有腳六隻,髭長五分,丹眼,足頭皆如朱點,狀似夏中柳樹上蟲,俗呼曰伊羊。遂各取手內,拳之耕人手,如石鼠,呼異之嗟乎,五藏有如是之蟲,人豈得長壽。陳君服丹,退下此蟲畢,顏如童稚,耳目聰明,後入青城山不復出。乃編入策,並圖其形,將警來者。

叩齒三通,稽首叩頭,呼六甲神名,雲某奉受靈符。 謹請甲子神王文卿,從官一十八人,降下纏吾筆。謹請甲戌神展子公,從官一十四人,降下纏吾筆。  謹請甲申神扈文卿,從官一十六人,降下纏吾筆。謹請甲午神衛上卿,從官一十八人,降下纏吾筆。謹請甲辰神孟非卿,從官一十四人,降下纏吾筆。謹請甲寅神明文章,從官一十六人,降下纏吾筆。右已上神符,於淨室中燒香札之。

右以除破日朱書,吞之伏滅三屍。

守庚申之日法存頭中有太上老君、泥丸真人二人,立共坐上,著遠遊冠子,服玄袍,坐於冥光帳中,下視口、目、耳、鼻清滌氣,謂之上一抱部之魂。心中有太上帝、絳宮真人二人,立共坐,著九陽冠,服丹南逸景之袍,坐於朱陵帳中,下視四體情狀,肝、脾、膽、腎,皆令清潔,如五色玉,謂之中一拘四肢之邪精。存臍內,有太黃老君,黃真人二人,載十靈之冠,服黃羅之袍,坐於黃帳中,下視脾腸之孔竅,皆令分明如素,謂之下一拘腸胃制骸魄。於是,三屍無從得動也。太上真人口訣以春乙卯日、夏丙午日、秋庚申日、冬壬子日,冥目臥時,先搗硃砂、雄黃、雌黃三分等,細羅之,綿裹如棗大,以塞鼻中,此謂消三屍鍊七魄之道秘法,勿令有知者。明日日中時,以東流水浴畢,更整飾床蓆,三屍服新衣,洗除鼻中,及掃灑寢席床下,通令所止一室諍潔也。便安枕臥,閉氣握固良久,微呪曰:天道有常,改故易新。上帝吉日,沐浴為真。三氣消屍,朱黃合魂。寶鍊七魄,元與我親。

相關焦點

  • 道教中的「守庚申」是什麼意思!
    這裡的「庚申」代表是「庚申日」而道教的守庚申源自於斬三屍!道教認為人的身體中有「三屍神」,三屍為:上屍名彭倨,它使人好色。中屍名彭質,它使人多思。下屍名彭矯,它使人淫慾。故三屍使人逐漸衰老,趨於死亡。更不利於道人修行,所以道教修行之人就想方設法要除去「三屍」,一種是「去欲」正所謂「欲生則三屍生,欲滅則三屍滅」。還有就是服符誦咒,以及厭勝、服藥、服氣。
  • 道教中的斬三屍,為什麼說斬三屍而後成大道?
    這裡的三屍蟲不是細胞、生物,而是一種道教用語,在道教中三屍蟲又被稱為三彭,其實也就類似於佛教說法中的七情六慾,只不過更簡單一些,三屍蟲分別為上屍蟲、中屍蟲、下屍蟲三種,上屍蟲又叫做彭候,在人的大腦中,上屍蟲的存在令人變得愚笨;中屍蟲又叫做彭質,在人的胸腔內,令人變得不清淨,達不到入定;下屍蟲又叫做彭矯,在人的腹中,令人變得貪圖美色、沉迷美食;也就是說,我們達不到仙人層次的原因就是因為這三屍蟲,所以道教才有了
  • 修仙路上的最大難關——「斬三屍」
    大家閱讀仙俠類的網文或者傳統神話,經常會看到修行路上有斬三屍這個過程,那麼,斬三屍究竟是什麼呢?今天熊貓君給分享一下關於「斬三屍」的內容。道教修行路上的重要途徑三屍的說法起源於道教,又叫做三屍蟲或者三屍神。其中又包括上屍三蟲、中屍三蟲、下屍三蟲。三屍與生俱來,對人體有害。道教把斬三屍當作成仙路上的重要門檻,斬卻三屍即證金仙是道家修仙中的固有觀念。三屍對人體有害,會引發各種疾病,在歷史上有兩種說法。
  • 《封神演義》中的「斬三屍」到底是什麼?
    《純陽帝君神化妙通紀》的《玄門苗善時校正編次詩》也有類似的話: 斬三屍,誅五賊,勦滅七情並六欲。 可見,道教修真都講究「斬三屍」,而且它們和人的七情六慾是密切相關的。
  • 「斬三屍,破九蟲」的道門修行技法
    道門內丹修行,有「斬三屍,破九蟲」之說,自古以來,道門長壽仙學文化,欲求長壽延年之術,必識道門「斬三屍,破九蟲」之法!很多道教的門派,無論是武當派,還是全真派,正一派,老子混元派等包括其它道教門派,在內丹領域,都有關於「斬三屍,破九蟲」之法。今天這篇文章,我就寫一寫關於道教內丹修行的三屍,九蟲。一、三屍是什麼?在什麼位置?
  • 道士為什麼要守庚申?你要一起試試嗎?
    幹支相配,凡六十日一輪迴,其中有六個庚日(庚午、庚辰、庚寅、庚子、庚戌、庚申),庚申日即六庚日之一。道教認為:每當庚申日之夜晚,人體內的「三屍」神便會從身中逸出,飛升上天,去向天帝告白人在世間的功過,天帝隨人功過多少,賞功罰過,分毫不差。
  • 道教之中究竟有沒有斬三屍成道?三屍究竟是什麼?
    喜歡看小說的朋友們經常會注意到一個出現頻次非常高的詞語:「斬三屍」,尤其是修真小說之中經常出現,主人公成功斬三屍,踏足聖人境界,從此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其實這一類的杜撰確實是從道教文化傳承中的術語,理論借鑑改良而來的,只不過意思不同罷了。
  • 不斬三屍,仙道難求!道長教你如何斬除「三屍九蟲」?
    是以人之腹中,各有三屍九蟲,為人大害。常以庚申之夜上告天帝,以記人之造罪,分毫錄奏,欲絕人生籍,減人祿命,令人速死。凡至庚申日,兼夜不臥守之,若曉體疲,少伏床,數覺,莫令睡熟,此屍即不得上告天帝。」 三屍又稱「三蟲」、「三彭」、「三屍神」、「三伏屍」,皆人在胞胎中所得。道教對人體內三種作祟之神的稱呼。
  • 都說「斬三屍」成聖,這三屍到底是什麼?
    《封神演義》裡多次提到「斬三屍」的說法。而且闡教十二金仙也因為修煉一千五百年未斬三屍,所以犯了紅塵之厄,進而引發了封神大戰。今年我們就來聊聊「斬三屍」。「斬三屍」是一個動作,同時也代表了一種境界。《封神演義》是現代洪荒和神話的奠基石,所以不管現代的洪荒也好,神話也好,關於神仙的境界都出自於封神,在這個基礎上,「斬卻三屍」是一個較高的境界,甚至很多將斬三屍設立為聖人的標準。
  • 神話中的斬三屍是怎麼回事,為什麼說只有斬去三屍才能成仙了道?
    神話中的斬三屍是怎麼回事,為什麼說只有斬去三屍才能成仙了道?「三屍」是道教術語,指道教的三屍神。屍者,神主之意。道教認為人體有上中下三個丹田,各有一神駐蹕其內,統稱「三屍」,也叫三蟲、三彭、三屍神、三毒。上屍好華飾,中屍好滋味,下屍好淫慾。
  • 封神榜中為何屢次提到斬三屍?原來三屍如此可怕
    只因,他早就渡過了殺劫,斬卻了了三屍,修得了無上神通。關於封神榜的起源,書中說因元始天尊門下十二仙首犯了紅塵之厄,殺罰臨身,因為他們遲遲未斬三屍,所以該有災難,修道修不下去了。同時,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稱臣,但十二仙首是優秀人才,元始天尊不願意給,十二仙首又不願去,因此三教並談,共押封神榜,編制三百六十五位正神,聽命於昊天上帝。
  • 凡人仙界篇:仙界篇最難服眾設定,斬三屍成道祖|斬完或變白痴
    第一,斬三屍成道祖,斬掉了惡念屍、善念屍、自我屍後,剩下來的,是什麼東西?是白痴還是原來的修仙者?這個問題其實很可怕的。人因七情六慾而存在,而有不同的個人風格,按仙界篇所寫,斬三屍,比如第一具惡屍,這樣斬掉後,人就不會有惡念了嗎?如果還有惡念,那這個斬屍算是啥意思?
  • 神話傳說中,神仙修行所謂「斬三屍」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在古代神話故事中,只有「斬三屍」的人最後才能成為大羅神仙,到達仙人的最高境界。那麼什麼是「斬三屍」呢?在道教的信仰中,「三屍」代表人體內部的三種「惡欲」,其原型是三種蟲子。「三屍」幾乎就代表的我們俗人所說的各種欲望,一個人要想得道升仙,就要不斷地區修煉自己,一旦自己的拋開了各種欲望。不但要斷絕物質的上追求,還有更高層次上探索,心中不能擁有邪念,放棄肉體上的享受等等。無求無欲的人,才能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 小說《笑傲江湖》中的三屍腦神丹有何淵源?揭開三屍的神秘面紗
    這種藥是日月神教教主的專利,煉製方法與解藥只有教主知道,也是教主控制教眾的一種手段,那麼三屍這種說法是金庸先生自己獨創的嗎?其實三屍這個詞彙來源於中國道家的說法,在中國道家經典善書《太上感應篇》中就提到過三屍的概念,三屍就是三屍神,接下來我們就從經典中揭開它們神秘的面紗。
  • 封神榜中一直提到的斬三屍,是什麼?據說很可怕
    今天我們不所這些人物,說一說在封神榜中一直被提到的斬三屍吧!大家都知道元始天尊的門下弟子有很多,遠不止十二代,其中南極仙翁舉手就將很兇險的紅砂陣給破了。南極仙翁算的上是元始天尊的頭號人物了,但是他因為早早就渡過了殺劫,斬卻了三屍,成為了無上神通。就沒有被列在十二仙首中。
  • 斬卻三屍可封神,三屍神都是誰?他們有什麼樣的神職
    在封神相關的故事中,提到有些修行者被殺後會說「三屍俱斬六氣消」,然後就是魂魄去往封神臺,最終成就了神位。因此就留下了「斬卻三屍可封神」的說法。今天我們就來說三屍神是誰……三霄娘娘「三屍俱斬六氣消」·影視圖片從上面的說法中,可以知道,這個三屍神,其實是依附在人身上的
  • 魔主、大耳僧僅斬出二屍
    魔主、大耳僧僅斬出二屍凡人仙界篇中,修仙者到了大羅期,引入了斬三屍的設定。斬三屍,此設定剛出之時,讓凡迷們著實被雷了一把。因為神魔小說出現斬三屍不奇怪,但《凡人修仙傳》可是開創了一個新的修仙小說流派啊!引入古代道家的修煉體系,就不再是純粹的凡人流了。
  • 《凡人修仙之仙界篇》韓立斬三屍,方法有二
    撰稿人:臥虎藏龍《無處容身》一章一出,即使有啼魂的幫助,韓立的煞氣依然不減反增,體內惡念發生異變,韓立斬屍迫在眉睫,於是開啟時間差空間儘快打通仙竅,儘快提升至大羅初期巔峰,以便順利斬屍成功,那麼問題來了,韓立如何斬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