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中的「守庚申」是什麼意思!

2020-12-06 青衣快

這裡的「庚申」代表是「庚申日」而道教的守庚申源自於斬三屍!

道教認為人的身體中有「三屍神」,三屍為:

上屍名彭倨,它使人好色。

中屍名彭質,它使人多思。

下屍名彭矯,它使人淫慾。

故三屍使人逐漸衰老,趨於死亡。更不利於道人修行,所以道教修行之人就想方設法要除去「三屍」,一種是「去欲」正所謂「欲生則三屍生,欲滅則三屍滅」。還有就是服符誦咒,以及厭勝、服藥、服氣。而流行最廣用的最多的則是「守庚申」因為每到庚申之日,便是上天報告人過失的時間,所以每到庚申之日,徹夜不眠阻止三屍向天報告,或者斬去三屍。

相關焦點

  • 道教的「守庚申」,「斬三屍」
    守庚申亦稱「守三屍」,「斬三屍」。指於庚申日通宵靜坐不眠,以消滅「三屍」。「三屍」又稱「三蟲」,其概念源於漢代緯書。《河圖紀命符》曰:「人身中有三屍。三屍之為物,實魂魄鬼神之屬也。欲使人早死,此屍當得作鬼,自放縱遊行,饗食人祭醊。每到六甲窮(當為庚)日輒上天白司命,道人罪過。過大者,奪人紀,小者,奪人算。
  • 道士為什麼要守庚申?你要一起試試嗎?
    幹支相配,凡六十日一輪迴,其中有六個庚日(庚午、庚辰、庚寅、庚子、庚戌、庚申),庚申日即六庚日之一。道教認為:每當庚申日之夜晚,人體內的「三屍」神便會從身中逸出,飛升上天,去向天帝告白人在世間的功過,天帝隨人功過多少,賞功罰過,分毫不差。
  • 《封神演義》中的「斬三屍」到底是什麼?
    可見,道教修真都講究「斬三屍」,而且它們和人的七情六慾是密切相關的。 所以《雲笈七籤》就經常提到:「令子淡泊常無味若常守淡泊,三屍既亡,永無思慮矣。」意思是清心寡欲,就能滅三屍。換句話說,「欲生則三屍生,欲滅則三屍滅。」
  • 道教中的斬三屍,為什麼說斬三屍而後成大道?
    「人身中有三屍蟲。」在道書《夢三屍說》中提到:「人身中有三屍蟲。」這裡的三屍蟲不是細胞、生物,而是一種道教用語,在道教中三屍蟲又被稱為三彭,其實也就類似於佛教說法中的七情六慾,只不過更簡單一些,三屍蟲分別為上屍蟲、中屍蟲、下屍蟲三種,上屍蟲又叫做彭候,在人的大腦中,上屍蟲的存在令人變得愚笨;中屍蟲又叫做彭質,在人的胸腔內,令人變得不清淨,達不到入定;下屍蟲又叫做彭矯,在人的腹中,令人變得貪圖美色、沉迷美食;也就是說,我們達不到仙人層次的原因就是因為這三屍蟲,所以道教才有了
  • 【天幹地支】庚申時是幾點到幾點鐘,庚申時出生是什麼命?
    庚申時其實就是申時,指的是15點到17點鐘,不過,申時是每天都有的,但是庚申時指的是天幹為戊、癸的日子的申時。
  • 你一定不知道,在道教中穿著這些顏色的衣服,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道士,是宗教道教中的修行人士的稱呼,關於道教的文化有許多值得我們深究的地方。而道教服色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很多讀者一定會疑惑,不過就是衣服顏色,能有什麼稀奇的。其實這是道教文化的理解而產生的。在道教中,道士的服裝一共有七種,而這七種前顏色的服裝又分別對應相對的場合及道士在道教中的地位,有些道服是不能隨意穿著的,故而了解這些,對於我們日常在瀏覽或是了解道教都會有一定的意義。黃色在我們的認知中,道士除了最常穿的青色常服之外,黃色就是最常見的。其實黃色道服在道教中具有很高的地位,不是誰都能隨便穿的。
  • 道教符咒中的「敕令」和「急急如律令」是指什麼意思?很少人知道
    道教經文、符咒,乃至令牌上或者法師行儀中,經常出現「敕令」的字樣。那麼,「敕令」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符咒中的「敕令」:敕令:chì lìng,也寫作"勅令"、"敕諭"、"法旨"。詞典上的解釋是指帝王所發布的命令、法令或立法。「敕令」一詞用於道教文書時,借鑑了這一層含義。
  • 道教之中究竟有沒有斬三屍成道?三屍究竟是什麼?
    其實這一類的杜撰確實是從道教文化傳承中的術語,理論借鑑改良而來的,只不過意思不同罷了。在道教文化之中,確實存在著斬三屍的說法,是成仙得道的重要步驟,那麼道教文化之中斬三屍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又有著什麼樣的修煉手段呢?我們今天就來詳細聊一聊那些關於斬三屍的事兒。
  • 道教的五種神仙,到底是什麼,道教兵解又到底是什麼意思
    老陽按:大家都知道道教裡面對神仙的分類,大概有大羅金仙,天仙,地仙,人仙,鬼仙,這裡面到底咋一回事呢,再比如道教的兵解,又是個什麼意思。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今天看見的南懷瑾先生的一段話。那個時候沒有佛經,魏伯陽真人著書時,佛教還沒有進入中國,所以你就曉得中國文化之偉大,書中的內容,完全用中國文化陰陽五行這些來講的。但是他修煉的方法,同後來佛法進入中國做工夫的方法一樣,不過表達不同而已。佛家用九次第定來說明禪定,就是四禪、四空定再加一個滅盡定。滅盡定等於道家的粉碎虛空,以伍柳派慣用的話叫「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還虛還不行,你證到了還是小羅漢,要變成大羅金仙,才是大阿羅漢。
  • 道教經典《道德經》的三個要點是什麼?帶你走進道教
    《道德經》對道教的貢獻只是提出了「道」的概念嗎?當然不是,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了另外三個重要的理論,被道教奉為思想核心。一、自然無論是老子還是現在的道教,都崇尚自然之道。老子在《道德經》中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這句話闡述了宇宙的屬性和天地間的真理,即萬事萬物都遵循「道」的自然規律,不可強行改變,也不主宰萬物。
  • 《道德經》中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意思就是說: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它沒有仁愛,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聖人也是沒有仁愛的,也同樣像芻狗那樣對待百姓,任憑人們自作自息。天地之間,豈不像個風箱一樣嗎?它空虛而不枯竭,越鼓動風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虛靜。
  • │道教神仙│南鬥六星、四靈二十八星宿、圓明道姆天尊
    ▶道教開運補財庫法會,幫你消災祈財顧財路,讓你事業順利,財源廣進!▶【朝真拜鬥】為何道教拜鬥法事有消除一切厄難的大功德?消災延命轉運最快?▶│招生│零基礎四柱八字命理入門培訓班實戰課程道教對此天象加以擬人化,為之定姓名、服色和職掌,頂禮膜拜。四方四靈,自古以來只被作為守護神,地位是不很高的。但其中的玄武神自宋以後卻獨受尊崇,成為赫赫有名的真武大帝、玄天上帝,作為道教大神加以崇奉。
  • 道教中的「步罡踏鬥」指的是什麼?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吸收了很多民間的傳統文化,包括神仙方術、民間巫術等等,這些文化逐漸演變為道教中的齋醮科儀,俗稱道教科儀。在道教科儀中,步罡踏鬥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本篇文章中,小編就來介紹一下步罡踏鬥。
  • 道教修持中所謂「齋口」是什麼意思?
    本文摘自道學苑,作者為 陳景展,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口是心之門戶,一動一靜,即洩神機。一開一合,又收藏多少滋味?諸業之中,口業最輕,而最難防範者,又莫過於此。三界之中,謂之小羅世界,含欲界、色界、無色界。
  • 新一屆道教協會領導班子中,哪些是王重陽的徒子徒孫?
    全真道與正一道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全真道,什麼是正一道。大家知道,道教是發源於我國的唯一一個本土宗教,從春秋戰國的「方仙道」而來,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在古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
  • 在道教的傳說中,動物渡劫是什麼意思?為何當代從未有聽聞?
    這世界上,有兩種生物可算是逆天而為者,一為轉基因工作者,一為修仙者,前者希望通過不同物種基因之間的重新組合來換取更強大的生命力,後者是僅見於道教的傳說中,他們希望改造自身實現與天地齊壽。轉基因的荒謬在此不提,人頭牛身的牛魔王肯定不是人類所嚮往的,在此重點談談道教的修仙。
  • 中國道教正統道教神仙之金母木公是誰,他們的具體司職是什麼?
    中國道教正統道教神仙之金母木公道教所說的木公金母即仙人東王公和西王母,又稱東王木公和西王金母,為道教尊神。東王木公男神領袖,住在蓬萊仙島;西王金母女仙的首領,居住在西方的崑崙山。被道教奉為男仙領袖,與西王母共為道教尊神。與西王母共為道教尊神。無父無母,無名無姓。生於遠古洪荒之亂世,碧海蒼靈之華澤,因地屬東荒,指生處為名,自號曰東華。以萬物為師長,以天地為洪爐,以眾生為磨礪,執蒼何劍,守九住心,以殺止殺,以戰止戰,專注一趣,亦神亦魔。座下七十二座神將,皆一時之豪傑,戰無敗績,兵行必勝,天下遂安。即天地共主之位,定仙神之律法,掌六界生死,掌萬仙籍錄,凡有登仙品階事,必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