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質量極其巨大的黑洞,是宇宙中的神秘存在。在人們的想像中,黑洞就是肉眼看不到的無邊黑色。為什麼百餘年來,人類都沒能拍到黑洞?黑洞到底長成什麼樣?研究它對未來有什麼意義?本版文字 王裳
4月10日晚上,一場新聞發布會在全球多個城市同時召開。發布會上,有一張由全球200多位科學家們用八個望遠鏡合力拍攝、並「衝洗」了兩年的照片與公眾見面,這張照片就是人類有史以來拍到的第一張黑洞照片。
照片中的黑洞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質量約為太陽的65億倍。它的核心區域存在一個陰影,周圍環繞一個新月狀光環。而這張黑洞照片的「衝洗」用了約兩年時間。
黑洞究竟是什麼?
將近百餘年前,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率先對黑洞作出預言,從此黑洞成為許多科幻電影的靈感源泉。科學家陸續通過一些間接證據證實了黑洞的存在,但人類始終沒有真正「看到」過黑洞。
按照科學家的說法,黑洞其實是一種天體。這個天體密度無限大,體積無限小。它產生的引力極為強勁,以至於任何物質都無法逃脫它的「勢力範圍」,甚至目前已知的傳播速度最快的光也無法逃出。
黑洞無法直接觀測
為什麼一個世紀以來,人類都沒能拍到黑洞?那是因為黑洞自身不發光,難以直接探測。有人就想,假如用一隻超級巨大的探照燈對準黑洞照過去,黑洞不就現形了嗎?錯了!射向黑洞的光無論有多強,都會被黑洞全部「吃掉」,不會有一點反射。
黑洞無法直接觀測,但可以藉助間接方式得知其存在,並且觀測到它對其他事物的影響——任何物質被吸入黑洞之前,會因為釋放出紫外線和X射線等「訊息」,從而可以感受到黑洞的存在。
怎麼拍到照片的?
此前,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科研人員嘗試觀測黑洞——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射電望遠鏡組成。由於需要極高的靈敏度,組成全球網絡的八個射電望遠鏡分布在多個高海拔地區。有專家稱,這些望遠鏡的解析度相當於在黑龍江閱讀南沙群島上的一張報紙。由於涉及到全球八個不同地方的望遠鏡,在數據處理的過程中有很多難題,這些都導致處理時間比較長,因此,黑洞照片在「衝洗」了約兩年時間之後才與大家見面。
有人就有疑問,耗費這麼多時間、精力去拍一張照片到底有什麼用?實際上,黑洞來自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相對論作為基礎物理學理論影響著地球上一切,包括通信、能源等等,此外,作為人類還未知的事情,難道不值得去探索嗎?